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定和尚五日禅開示(一)▪P2

  ..續本文上一頁因果就不能成立。同樣的一個鍋子立場是一個果,鍋子是銅的、是鐵的、或是鉛的、錫的,總之鍋子這個果,前面有製造的工廠、有製造的材料,材料爲因,工廠人工工具爲緣,「此有」就是鍋子有,工廠,這一家工廠是鐵皮屋呢?還是水泥蓋的?基本上工廠是一個果,它的材料、它的設計圖、人工、工具這些此有故彼有,任何一樣材料,它也是果位,譬如說鋼筋是那一家鐵工廠做的?它一定需要有些鐵礦來冶煉,然後再煉造建築用的鋼筋,此有故彼有。如果不行深般若打破砂鍋問到底,我們怎麼樣子正確的認識世間呢?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從稻谷到秧苗也要有水田、有水、有人工稻谷爲因,此有故彼有,播種插秧以後,經常灌溉水份、施肥、除草、陽光。此有故彼有。到了稻子長成一串一串,這樣子稻穗長成了,這些農夫、陽光、水、施肥、肥料等等都是緣。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農夫把稻子這些一串一串一穗一穗的割起來,將稻谷曬好了,一袋一袋送到碾米廠,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碾米廠有碾米廠設備都齊全了,所以這一袋一袋的稻谷,再加上碾米廠的緣份,所以此有故彼有,米或糙米就有了。米要有鍋子水燃料人工此有故彼有,一鍋飯有了,雖然非常的啰唆,但你不這樣子怎麼觀緣起法,緣起法本來就說明一個因果,是怎麼樣子成爲因果,果位的前面一定有一個因,也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緣。每一個因每一個緣本身的立場是果,所以在果位的前面,有他的因緣,你必須這樣的,不斷的而且細細地這樣子的思考,這樣子的觀察,這叫行深般若,一鍋飯,不要說飯,就是鍋子也是果位,前面他有因和緣,惟有這樣子來觀察,一來可以認識世間,都是輾轉相關相依相待,如果要從有情衆生來說,就産生了無緣大慈,一切衆生都是有緣人。沒有正確的觀緣起法則的輾轉相關相依相待,是不能夠正確認識無緣大慈的道理。也惟有這樣細細的觀察,才能夠真正的確定,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露水陽光出來就幹了,如閃電眼睛一看也沒了,如露亦如電,世間一切變化快速,所以只有這樣子來看。原本是稻谷,沒幾天秧苗長成黃金色的稻谷一串一串的,運到碾米廠又變成米了,那米一下子變成飯了,有些從米又變成米粉了,每一個過程都是徹底改變的,所以沒有看到前面的因緣,竟不知道前面是什麼東西,蒟箬也是素食的重要食物,我們只知道吃蒟箬,而它原本的像貌是什麼摸不清楚?那只是一個粉狀的東西。而前面可能是一個植物狀態。就好像我們吃的愛玉冰、仙草冰,這些都是植物經過處理。從緣起法可以認識,人死後不一定仍然是人,人死後可以蓮花化生,可以升到天堂,人賴債不還,死了做牛做豬,耕田工資還人,賣肉的錢還人,還清才有機會來做人,所以人在這緣起自己造作的緣,業因構成不同的業果,一切是無常的,惟有這樣子的行深般若,才能正確認識世間,才叫開悟。行深般若要耐煩,而且還要有定力的,你沒有定力坐下來搖搖晃晃不耐煩,也不知道靜坐搞什麼東西?這麼辛苦整天呆呆的坐著做什麼?只要有定力以後,你就會發現好像是倒吃甘蔗越來越甜啦,要進入佳境才會知道佛法從開悟以後再修行,從修行以後才得到體驗,體驗以後更加的信心,信、解、行、證,信解行證不斷的體驗,不斷的加強信心,不斷的加強精進力。

  (四)開悟才能修行而得解脫

  「開悟」,我剛才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我們這樣子仔細的觀察,蓋房子,佛光山就是一個曆史的見證,當初一、兩個信徒說:「這個地方連鬼都不要來!」而今天殿堂莊嚴,人人看了都喜歡,這過程之中有多少變化?放生池那個護欄崩了幾次,寶橋在打水泥的時侯掉了一次,總之一切一切的過程,都是在變,不斷的在變,一切都在變,這就是諸行無常。了解這些有什麼作用?佛法是讓我們解脫的,要解脫只有要認識這個,不只認識這個,還要用心的思考,爲什麼?爲什麼文字般若理解以後,還要觀照般若,過去我們看到一個人,男人看到女孩子,覺得很漂亮,越看越喜歡,他內心就起了欲念,就是覺得她很美,覺得很實在,也很可愛,反過來女人家看到男人,覺得他很英俊,很帥,總之她偷偷的瞄一瞄,看一看,覺得越看越帥,就這樣産生愛戀,情愛就是六根對六塵,再加上分別慢慢的認爲他有實在,認爲他是可愛的境界,就引起了貪愛,就這樣子放不下,非得到不可,佛法反其道而行。一開悟以後,你就知道五蘊皆空,開悟以後你才知道,看水不是水,看一碗飯不是一碗飯,看山不是山,因爲都是緣起的,都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不是原本就是一個那麼漂亮的姑娘,不是原本就是那麼英俊的一個帥哥,所以佛法先開悟再修行,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裏,你要在思考他是虛假的,他是不實在的,甚至佛法裏頭說他是髒的。他是有很嚴重的過失的,他會使你生死輪回不斷的,要這樣子觀察,才會遠離過去認爲實在的,可愛的,一直粘住染著下去,整個心放不下,一旦失去,要自殺,要死要活。佛法開悟以後才能修行,因爲認出他是因緣所生法,事事物物,世間一切森羅萬象,都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惟有在開悟的理念,加上禅定越來越有定力,越來越能夠控製,境界現前時,定力智慧也現前,定慧雙修,知道他是虛假不實的,知道他是有變化的,不實在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所以對外境不那麼沖動,也就這樣子能夠使心意,在慢慢集中下來、安靜下來,定力就這樣子逐漸的增強,智慧也就這樣子逐漸的開展。日常生活之中,開悟以後才方便修行,道理是這樣子。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人間佛教!

  (五)修定先從數習觀打基礎

  修定要從照顧呼吸開始,照顧呼吸要有耐心,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要成爲習慣,一坐上飛機,不看報紙、不跟旁邊的人說話的時候,你就可以馬上照顧呼吸,縱然在飛機上,因爲這樣子睡覺了,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平時坐上車子,沒有跟人談話,能夠照顧路況,一樣可以照顧呼吸,訓練習慣,妄念減少,這是所有所緣境,修定的一個基礎。大家不要覺得數息很簡單,天天呼吸那麼麻煩做什麼?釋迦牟尼佛把這個法門,連同不淨觀叫做甘露門,甘露就是不死之藥,雖然簡單,但是做起來恐怕不是那麼容易,除非你能夠徹底放下,除非你念頭升起,你馬上再回來照顧呼吸,否則你就修不成照顧呼吸這方法,大家不要好高鹜遠,一步一腳印,沒有辦法當下觀空的,還是實實在在,從觀察呼吸下手,大家繼續用功。

  

《心定和尚五日禅開示(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