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九 智慧品▪P16

  ..續本文上一頁我只能將女兒嫁與打鐵技藝與我相同之人。

  某次有位婆羅門子前來討食,當鐵匠女兒給他施以食物時,童子問她:“你是否已許配與人?”她則回答說:“我父親只肯將我嫁與打鐵技藝與他相等或超勝之人,故而要爲我找到夫家尚有很大困難。”童子又問道:“你父親都有何高超技藝?”鐵匠女兒自诩道:“我父親身手的確不凡,他打製之針可浮于水面而不下沈。”婆羅門童子心中不由想到:按說我並不需要此女爲妻,但爲摧毀他們父女傲慢,我還是應在其前顯示顯示。

  于是他借來工具,打造一陣後,竟製出可納于一針眼之七根細針,並且將這些針置于水面上後皆不下沈。帶著此等戰果,他再至鐵匠家問他們是否需從他手中買針。鐵匠女兒聞言頗覺此童子行爲可笑,她譏諷道:“你難道精神錯亂,抑或爲無智之人?竟敢(關公門前耍大刀,)賣針賣到鐵匠門口?”婆羅門子心平氣和回答說:“我並非精神不正常,我只想驗證一下自己打鐵技藝究竟如何。”鐵匠女兒不屑嘲諷說:“你懂什麼打鐵技藝?”童子輕松應對:“我打造之針可浮于水面上。”

  她立即將童子邀入家門,童子先拿出七針一一平穩擱置于水面上,再將大針抛進水中,它依然能浮出水面。最後他又將大針針眼穿入七針後再置于水面,此次群針還能漂浮于水面。鐵匠不由驚歎此人技藝遠勝自己,于是就將女兒裝扮妥當後准備嫁與此人爲妻。婆羅門子此時則坦白說:“我並非爲討要你家女兒而來,我只想摧毀你等傲慢心理。”婆羅門子最終並未娶其女兒。

  當時之婆羅門子即爲後來之釋迦牟尼佛;當時之鐵匠即爲後來之普行瑪得;當時之鐵匠女兒即爲後來之無喻姆。釋迦牟尼成佛後說過:“如今普行瑪德依然欲將女兒嫁與我,但我還是未接受。”

  又釋迦牟尼佛亦曾轉生爲一善證匠人,對工巧明等很是精通,並因此而聲名遠播。

  釋迦牟尼佛亦曾轉生爲一善製兵器之人,名爲勝部。當其獲取工巧方面最勝妙獎勵時,衆人紛紛以偈頌贊歎、勸請。他在如來正等覺徹見如來前聽聞一切諸法不生方爲最殊勝之工巧法門,聞聽此法門後,他當下即獲無生法忍。

  釋迦牟尼佛又曾示現爲慧海國王,以外道修行而遠離貪欲,並對一切衆生慈愛關照。當其時,爲治愈衆生瘋病,他特意前往森林中尋覓六味藥,林中樹神一見他即合掌向其一一指示。他又觀察一切疾病之來源,並進而把握住風、膽、涎之本性,從而成爲治愈此病之名醫。

  他將疾病分爲叁類:必死之病;不死之病;治療則不死、不治則必死之病。對得必死之病之病人,他施以減少痛苦之藥,並以佛法妙藥遣除其來生痛苦;對治療則不死、不治則必死之病人,他施以于生命有力、有益之藥;對活著之人,他則施以斷除痛苦之藥,他即以遣除別人痛苦而清淨度日。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火施國王時,能了知一切衆生之音聲,不唯分辨得出聲音所屬,而且對聲音所含意義也能善爲觀察。他無論聽聞何種聲音,都能明了聲音含義、發聲原因、不同發聲時間所具有之不同意義,並且對哪些聲音可發出、哪些聲音無法發出也通達無礙。他以力與非力之方式進行觀察,一切事情均能通過聲音知道其是圓滿、稍圓滿抑或不圓滿;尚能通過聲音知道誰堪爲法器,誰可息滅煩惱。因其掌握此種本領,故而成爲整個贍部洲之大上師。

  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正智國王,精通調解衆生爭執、辯論之術,只需聞其音聲即可知曉爭辯雙方孰能獲勝、誰必敗無疑。他自己身形亦莊重、調柔,心性寂止,人們每每見之都不覺呆立其處,爲其威儀所震撼。他以真正智慧力裁決所有有關法與非法之爭論,並于此過程中獲取深廣智慧。正智國王後依智慧力抉擇前往寂靜地安住、內觀,並依天眼而了達衆生生死實相,通過觀察而知其來世流轉情況。此時他已通達無來無去、如水月般生死本意,並將自己所證境界向其他衆生廣爲宣說,使其亦獲證無實有之境界。

  釋迦牟尼佛還曾轉生爲說法仙人,不唯具超人智慧,且長于辯論,並極爲關心利益衆生之事。他以內觀安住而通達十四種無記法道理,及以禅定、尋伺所假立之六十二種前後際見,終于明了此等見解盡皆依靠衆生各自所有之分別念在薩迦耶見基礎上而假立。若無産生之基礎薩迦耶見,則所有見均不可能成立。他又證得能摧毀這些見之真理,並將此真理向衆人廣爲宣說,令無量衆生皆趨入不退轉之道。

  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仙人淨智,擁有大神變,並依外道法門而遠離貪欲。當他觀察何法究竟存在時,發現何法皆不存在,連見亦不存在,並最終了知若存在叁種癡暗不明則會産生種種見解:過去有無我存在;現在有無我存在;未來有無我存在。衆生如有此叁種懷疑,就會因未通達無我本質而生出各種見。對此如理如法深加觀察後,他終獲智慧眼。此時他想:我與衆生雖從本質而言無有實體,但依煩惱及業卻會成熟五蘊,此乃顯現之甚深緣起。除去因緣假立而有外,一切諸法全爲無生無滅。

  淨智即因此而獲無生法忍,並令無量衆生皆趨入無有本性之道。

  釋迦牟尼佛示現爲巧智仙人時,遠離貪欲並擁有大神變。他內觀安住時就想:嗚呼!世間衆生可謂苦惱異常,根本不知解脫痛苦法門。當他苦苦思索從痛苦中解脫之道到底爲何時,他又想到:分別念實乃産生痛苦之源,若無分別念,痛苦又從何而來?當此種分別念與貪欲滅盡時,殊勝涅槃寂滅即可現前。他接著又如理觀察涅槃衆生到底有無涅槃,此時他又得出結論:若衆生實有則有涅槃;衆生既非實有,涅槃又焉能存在?不過衆生因分別念而産生之痛苦到底會對衆生帶來損害。衆生如尋求涅槃,實則並非尋找非五蘊之另外單獨存在之涅槃,因五蘊即是涅槃。爲何如此?因衆生無緣,本性就是涅槃。

  當他從此種思維等持中出定後,即開始廣爲他人宣流如此佛法妙音:“依此分別念,出現大痛苦,若無分別念,諸苦盡息滅。衆生皆無生,諸法均不滅,心假立萬有,此即爲涅槃。”聞聽他所宣法音後,無量衆生均獲無生法忍,並于無上菩提道中皆獲不退轉果位。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婆羅門子勝慧時,當時有一名聖仙人具有神通及離貪功德。勝慧與七千婆羅門子一道在仙人前學習四大等性、叁世平等秘訣,勝慧爲所有眷屬中之首領。他能憶念七千婆羅門子各自所牢記之秘訣,並于很短時日內精通吠陀等一切學問。勝慧自己思索:如未了達實義,只記住秘訣又有何意?我應積極尋求真義。

  勝慧于是前往寂靜地安住,並觀察秘訣到底有何涵義。他想到:如是風輪無依無靠,它所引生之東南西北四方亦了不可得,所謂寂靜、調柔、調伏都無可尋覓。爲何如此?因無有衆生之故。他最終知曉衆婆羅門子上師與其弟子皆已進入迷途、邪道,故而心生煩惱。

  此時淨居天天人親自現身其前,不斷賜以“善哉”贊歎,並說道:“善男子!你能隨順、精通一切諸佛教言,依賴此道,微塵數如來皆得以現前佛果,並利益無量衆生,從而顯現涅槃。”勝慧出定後立即來到仙人上師及七千婆羅門子前爲其宣說此等話語,他們也均于無上菩提道中獲不退轉果位,利益無邊衆生後顯示涅槃。大菩薩勝慧則恒久守持如來勝法。

  久遠之前,有位大師名爲靜行,他曾對衆生說道:“若能獲得離貪境界,暫時即可獲取寂滅果位。”在其宣說下,許多人都趨入其門,前後共達八千萬人。這些衆生自覺都已遠離貪欲,並得最究竟離貪果位,他們死後全都轉生梵天。在其轉生梵天後,此等衆生深覺他們信賴之大師所謂寂滅純屬邪法、邪道。當他們生出這種邪見後,全部從梵天無量宮直墮大地獄中。

  另有一仙人名爲非勝種,他自己認爲獲取第二禅境界即已等同于獲取蘊不剩余寂滅。當時有十萬衆生趨入其道,並于死後皆轉生光明天。轉生後他們認爲非勝種所謂寂滅純屬邪道,結果當他們生出這種邪見後,全體人衆立墮大地獄中。

  故而我等應知:沙門、婆羅門欲以禅定安樂獲解脫並非究竟解脫之道。此時釋迦牟尼佛則轉生爲一具五神通、名爲了知種種見之婆羅門,他得知衆生因生邪見而墮地獄中後,即依靠神變力令地獄衆生暫時先感受清涼快慰,然後就開示說道:“嗟!諸位衆生,所謂寂滅並非不存在,你們只是未聽真實寂滅法而已。你們此前所認定之寂滅並非真正寂滅,但諸位卻認其爲寂滅,並最終反而否定真實寂滅存在,故而你等才盡墮大地獄。希諸位從今往後舍棄各自邪見,如此才能獲寂滅安樂。”衆生聞聽他法語後,全都舍棄以前所持惡見,人人心中均生出有寂滅之道存在之念頭,並立即得以從地獄中解脫而出。

  他們馬上來到了知種種見婆羅門導師面前,他則再爲衆人宣說佛法,並使其獲得從初果至阿羅漢間各種聖果。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爲一國王太子,名爲大悲尊。他有次想到:于此世間所顯現之五顔六色、千姿百態種種法,諸如色、形、語言、種姓、名言等等,到底因何而存在?于是他便派人分赴四方打探,查找如今健在且精通此意具有智慧之沙門、婆羅門、上師,並廣泛詢問有誰可遣除自己心中疑問。

  大悲尊父親名爲穩住,他有一日告訴太子道:“太子,以不可思議思維尋找不可思議萬法根源純屬徒勞、自找麻煩之舉,你始終也無法探尋到究竟,亦根本不會有人能回答你疑問,因而希望你能對王位、世間妙欲多生歡喜心。有意義之事你不加重視,無意義之事你倒勤爲,自討苦吃有甚實際利益?”

  太子回答說:“大國王,請勿在原本無黑暗之處再籠罩黑暗。在父王治下國土中,衆生相貌有妍媸之別,種姓有高低之分,智慧有智愚差別,財富有貧富之殊;學工巧者有其人;亦有原先赤貧而後憑精進努力獲取財富者;病者通過治療得解脫者亦不乏其人。如此差異皆各有因,而我卻不明此中因緣,但我不懂絕不證明因緣無有。正如我不明工巧事理一樣,我們所能了知者皆爲有限,更有諸多無限之未知領域。大國王,你應知曉,世人中肯定有通達我所提問題之…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九 智慧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