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答案者,只是我不明答案而已,所以我才想向沙門、婆羅門、有智者廣泛詢問。”國王聞言只得隨順他說:“你既如此認爲,那就隨你意願隨意請教吧。”
此時正值如來正等覺星光如來出世,當大悲尊太子安睡時,從空中傳出音聲道:“如來正等覺星光如來現已出世,他可解答你所有困惑。”第二日早,太子將情況禀明父王,父王疑惑問道:“太子,星光如來到底居于何處?”
如來早已了知國王心,他立即攜帶眷屬以神變力來到國王住處。眼見如來身光遍滿整個地方,國王與太子皆生起信心,他們帶領六十萬衆生一起奔赴如來座下,並詢問有關問題。待如來一一解答後,衆人均能精通一切論典。如來尚且對此等衆生皆作未來各得菩提之授記。
釋迦牟尼成佛後說過:“目犍連,是故諸菩薩應精通一切論典,如來一切智智之因正在于精通一切論典。”他又說:“當知衆生處所、種姓皆爲業所造,所謂業又因煩惱及心而立。”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正光菩薩時,每次都能于睡夢中與如來交談,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夢境。當他在無著如來前詢問有關世間學問,諸如集智、世間智等問題時,如來告訴他說:“欲獲無上菩提之菩薩,應精勤了達一切論典,爲了知此等道理,亦應精勤不辍。諸菩薩應精通往事、來世名言、人之概念、地域名相、去來名言……凡世人所了知之名言皆應精通。”正光菩薩即依如來教言對世間名言盡皆掌握。
釋迦牟尼佛尚曾轉生爲一仙人,名爲精通後際法,並依外道而得離貪境界。他總喜思索一問題:每個衆生都有不同身相之顯現,此由何因而成?當他對此詳加觀察時,終于明白此乃因我執及分別念而起惑造業並生種種煩惱,從而産生衆生種種不同之心。接著他又觀察所謂我是否即是色蘊,並依受、想、行、識一一觀察下來,最後了達無我道理,且如實通達無有我及我所之理。
當他再從等持中出定後,便將無有我及我所之理向衆生廣爲宣說,使無量衆生皆獲無生法忍。
又釋迦牟尼佛曾爲一精通死滅仙人,以外道法門而獲離貪境界及五神通。當他看到所有有爲法都爲毀滅性後,便去觀察到底存在不存在一種不生不滅法。他最終知道有爲法有生滅,而無爲法則無生滅。更進一步觀察時,他就獲得所謂歡喜無畏法如金剛般之等持,隨後就了達萬法生滅全部依賴于心,心才堪爲萬法生滅因。而在觀察心之本體時,他又發現所謂心無有色相,亦無可诠釋,心之本性無所見,以心不可見心。心之滅盡無有所知,不過貪心等心相滅盡時,名言中同時能起其他念頭。他即如是精通所有心相續。
在其了知此等道理後,他再不生煩惱,並精通諸法之性叁世平等。自己了達之後,又對所有衆生宣說此等法門,令無量衆生均獲無生法忍。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知前際國王時,明了衆生現有苦樂均依前世業力而形成。明白此理後,自己即于未來無數劫中心不起染汙。
又無量劫前,有一如來正等覺善導如來出世說法,當時贍部洲勝部國王以如理如法之方式治理國家。他有一千太子,釋迦牟尼佛彼時即轉生爲其中之寂慧太子。他求法之心非常迫切,爲圓滿他願望,國王召集起所有沙門、婆羅門等智者,令其與寂慧太子談論正法。太子首先問諸大聖者:“你們以爲世間最大之危害、痛苦爲何?”
有人言最大危害、痛苦乃貧窮;有人言輕毀;有人以爲是喑啞;有人說是愚癡;有人言無業;有人言離別親友;尚有“不知工巧技藝”、“失去王位”、“诋毀國王、大臣”、“夫妻反目”、“不知恩圖報”等種種回答。寂慧則說道:“你們所說我皆贊同,在此等答案基礎上,我尚覺人生最大之危害與痛苦應爲老、病、死叁者。不論魔王或梵天都會遭受這叁者侵害,而我們又不知從中解脫之法。我聽說善導如來正宣說了脫叁痛苦之法門,我們何不一同前往如來前請求聆聽解除苦惱之法門。”
于是六千萬衆生便共同來到如來座下,如來則爲他們宣說了解除世間痛苦、危害之道,並使其全部當下通達無礙。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爲月相婆羅門,精通一切論典。當他看見如來叁界導師所具叁十二相後,當下就遣除懷疑、生出信心,並發無上菩提心。
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善目國王,他在無著如來前聽聞十力贊頌,並于如來前廣造善根,以無有滿足之心態度化衆生,令無邊衆生皆于無上菩提道中成熟相續。
釋迦牟尼佛又曾示現爲一國王之子,名爲遣愁太子。他整日思慮整個世間不知有哪位沙門、婆羅門了知世間智、集智。當其苦思冥想之時,天尊現前勸請他到甘露妙音如來前請問。他依言前往,並在如來前發無上菩提心。
釋迦牟尼佛還曾以仙人卓行傑之形象應世,當時他想:所有有情及非有情到底如何産生?如何存在?想向旁人詢問時,虛空中傳出聲音道:“如來正等覺世間明燈如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他必能解答你心中疑團。”卓行傑便到如來前詢問,如來依靠五蘊而爲其宣說無來無去法門。仙人對此生出信心,他發願道:“將來一定要獲得如來殊勝之智慧,並要爲他人宣說佛法。”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能光國王時,擁有七寶及一千太子。他後到寂行如來前詢問涅槃道,並行廣大供養。
當釋迦牟尼佛示現爲甘露妙音時,又在如來正等覺聲妙如來前問道:“衆生依何道方能解脫痛苦?”聞法後則依教言令無數衆生從痛苦中解脫。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比丘華炯時,他盡心承侍淨頂如來,並爲獲佛果而發願。此時如來光芒接觸其身,他當下獲大悲心等持。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爲深慧菩薩,當時妙解如來正出世並宣說等持智慧法門。深慧一邊執拂塵承侍如來,一邊亦發願將來要得如來殊勝智慧。
又釋迦牟尼佛轉生爲淨施菩薩時,于五年中精心盡力供養如來正等覺無塵垢暗如來之舍利,他舍棄自己一切財物,守持如來所有教法。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月光菩薩時,以偈頌贊歎明智如來,並詢問解除煩惱妙法。待如來宣說後,他自己全部掌握精通。
智光處處顯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國王善抉時,有普行外道問他心識之因爲何。國王就到淨目如來前請教,自己通達此理後再答複普行外道,令其亦明此理。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察行婆羅門時,某日于空中聽聞“萬法均爲刹那毀滅性”之音聲,自此之後便對有爲法之對境再不關心,只一心尋求不滅法。他最終對無取、無貪、無執之法生起定解,並精通對一切衆生以大悲心無執著利益之法。
又淨目頂如來出世時,釋迦牟尼佛轉生爲獅慧菩薩,他于成千上萬無數年間承侍、供養如來,並同時獲心識刹那滅盡法門。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畏頂國王時,已獲無生法忍。其時有一尋找佛果之國王,名爲善慧。當畏頂見到他時,就爲其宣說贊歎如來文,使他發心並亦獲如來授記。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勝名國王時,一直苦苦尋覓解脫輪回之道。他後于法雲殊勝妙音如來前以偈頌作贊歎,向如來詢問過所疑問題後,他對解脫輪回法門已全部通達。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爲熄念大臣,當時有一國王名爲淨慧,他將所有大小事情全部委托熄念處理。而熄念則以如法調解,平息衆人所有爭論、不和,同時亦了知所有聲音皆爲無常性。他遣除整個國家不如法之行爲,使國家繁榮昌盛,並廣泛成辦自利利他之事。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稻稈王子時,于無垢頂如來前廣積善根,並爲獲無上菩提而發願。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無住妙香勝解安穩菩薩時,曾于千百萬年中承侍法雲雨滿足國政如來。如來對其非常歡喜,他自己亦守持佛法。不過因他對菩提心有貪執,故而未獲如來授記。
梵師如來出世時,釋迦牟尼佛轉生爲明覺菩薩,他已通達受覺本義——證悟受覺即可生生世世擁有調柔行爲。明覺菩薩以神變顯示如來諸刹土,在如來刹土中,于漫長時日內度化不可思議之衆生。他以言語宣講佛法,無遺度化具足貪、嗔、癡之煩惱衆生。
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月施國王女兒,名爲無數,相貌秀美。國王欲爲其尋一丈夫,無數卻不願婚嫁,因她已斷除一切貪欲,安住于無貪法樂中。
釋迦牟尼佛還曾轉生爲一體態娉婷、面容姣好之美女,當時有一婆羅門苦行者相貌極其醜陋,但他卻大膽前來索要美女爲妻。美女父親暗想女兒未必會答應這門親事,故而拒絕了婆羅門求婚請求。不過女兒爲圓滿父親布施心願,也爲令婆羅門心滿意足,她自己答應願嫁與此人爲妻。在兩人生育過小孩後,美女又出家證道。
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一普行恰嘎,當時有一世間導師據傳精通世間心性,並于大小城市中爲衆生宣說抉擇心之根源法門。普行恰嘎聽其傳法後不由想到:此種世間知識實不應爲衆人宣說,我應真正了悟世間根源。他便前往寂靜地一心觀察世間心識從何而生,並最終了知所謂世間實乃五蘊聚合而已,而五蘊又不離生等痛苦,故而所有衆生真是可憐無比。爲解脫自他痛苦,他就開始精進修行,並終獲五神通。然後又對衆生宣說此等法門,從而令其皆入正道。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大悲商主時,具足善巧方便。當時有五百商人一同前往大海探寶,他對衆人說道:“十方無邊世界中,衆生好壞有別,種姓亦各不相同……”他即將有關世間之法向衆人廣爲傳講,令其均對世間學處通達無礙。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慈魔商主時,有次與五百商人同去大海,其後在航行中不慎將落入鯨魚之口。衆商人慌亂之中紛紛祈禱梵天、大自在天、水天等各自所信奉之種種世間天尊,並頂禮、哀哭不止。商主則冷靜想到:這些人均將非皈依處當成皈依處,非衆生怙主當成衆生怙主。正如有一以色爲生之隨順者,他總依自己所擁有之美色而隨順他人,只要能令他人歡喜。別衆言不淨,他亦許以不淨;別衆說淨,他則也同聲相和,此隨順者即以此度化衆生,而衆生卻根本不知他本來面目。同理,衆生各隨業而行。每個衆生行爲、想法皆不盡相同。萬法本無定准,亦無有實質可言。若有衆生執著于淨,則需以不淨對治;執著于相,…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九 智慧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