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九 智慧品▪P5

  ..續本文上一頁人暗想:偷金幣者非大耳莫屬。他又繼續打探,當女人供上飲食時,每每都會對大耳眉目傳情,盯著他不放,抓住機會就要與他閑談幾句,給他分配之食物也又多又好。將這些事實全部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來人返回後就向大藥作了詳細彙報,將狗及女人等情況一字不落全都講與大藥。

  大藥聽完彙報後,即遣國王手下之人喚大耳來至面前說道:“搶奪別人財産能否算作婆羅門當爲之事?還是將你所盜取之物速速交還爲好。”大耳故作清白發誓說:“願息滅一切罪業(當時發誓開場白)!我確實未拿過別人財物。”大藥就吩咐手下說:“將此人打入大牢,如剝皮去骨般對之嚴加刑罰!”大耳一聽立即渾身抖如篩糠,他驚恐萬分地坦白道:“大藥大臣請救救我,是我拿走金幣,我一定歸還。”得到大耳承諾,大藥才將他釋放,他一回家就取出五百金幣全部交與大藥。大藥則將老婆羅門所丟款項如數送還,老婆羅門自是感激萬分。爲表謝意,他取出一半金幣贈與大藥,大藥先收下金幣,後又還給他。處理過這件事後,大藥聲名更是如雷貫耳,衆人都謂自己有福報,能有智慧如大藥者做自己國家大臣,百姓于是各個心生歡喜。

  有另外地方一人因公事外出辦理,他隨身帶一幹糧口袋上路,後在一水池邊休整時,他進食完畢未拴緊口袋就將之放于水池邊,自己到別處辦事。此時有一毒蛇趁機鑽入袋中,而等那人回來後,他不經觀察就用繩紮緊袋口、扛于肩上進入城中。入城後他碰到一看相占蔔者,看相者見到他後只匆匆說聲“你有生命危險”,而他亦只瞥一眼看相者,未及詳細探問就繼續趕路。隨後在行進途中,他不免心生後悔:我剛才應向看相者問個究竟。爲解開心中謎團及保險起見,他在心中發願:未見到大藥之前絕不歸家。

  等他最終找到大藥後,大藥待他敘述完看相者之語就問道:“你從何處來至此地?”那人就將前後經過詳細禀明。大藥當下斷定他所背口袋中藏有毒蛇,于是馬上喚來衆人卸下口袋置于地上,然後又令他們站在遠處,手持木棍伺立左右。當繩子解開時,真相終于大白:令人恐怖之毒蛇從袋中迅速竄出,它昂首怒目、氣喘咻咻、毒芯吐出、躍躍欲試。大藥向他揭秘道:“你所疑惑者正在此處。”

  大藥後爲觀察了解人們對國王權威之看法,就率領四種軍隊依次前往大小城市,詢問衆人他們所居之地到底歸誰所有。人們皆回答說:“此城爲某某大臣所有”、“此處屬某某大臣”,盡皆如是,無一例外。大藥于是明白權力被六大臣瓜分之事實,他心想:能生國王看來只有飲食權利而已。

  隨後大藥便來到國王前問道:“外面城邑到底屬誰所有?”國王聞言不覺勾起滿腹心事,他向大藥坦言說:“很早之前,天尊即于夢境中慈悲向我明示,言“布納嘎匝城中有一崗波,他生有一名爲大藥之子。你可將其要來做你大臣,崗波亦會同意給你。此大藥可助你統治整個國土,那時你才名副其實成爲大國王”。得此授記後,我即派人前去打探,那時你尚在母親胎中。爲圓滿我願,我花費錢財盡心撫育你,直至現在你成我最得力大臣。現在天尊授記之時機已到,你應想方設法盡快使我成真正國王。”

  面對國王信任,大藥于其腳下頂禮道:“請國王放心,我一定竭盡全力,務必使國王心滿意足。”自此之後,大藥便常常于各大城邑中頭面人物前言說離間語以令其生歡喜心:“你等日後定會對我所行深感滿意,且看如今這幾位國家要員貪心如此之大,對你們征收苛捐雜稅太不合理,對此你們應更有體會。若聽從我吩咐,我會收取合理稅收,定使你們安享快樂生活。以財富爲例,我會對諸位盡心幫助,不過大家也應主動出謀劃策。現今應對諸大臣顯示不滿態度,在我未出面前,你們勿聽其言、勿遵其令,最好人人都對那些掌權大臣挑明:“只有大藥前來,我們才會聽令。除他之外,我們不服從任何人之命令。””

  大藥即如是鼓動各地人士,衆人在其授意下紛紛幹起違法之事。大臣們無計可施、一籌莫展之時就向國王禀明事態發展,六大臣則帶領四種軍隊奔赴各地調解。但因屬下不聽從他們命令,故而糾紛始終無法解決。六大臣無可奈何只得回來請國王禦駕親征,但依然無法令任一城市民衆聽從。于是相互之間即互相開戰,一時死傷無數,大家內心皆心生不快且心神不甯。山岩之地諸人都說:“若大藥出面,我們定可聽從他所下命令。其實我們本非與能生國王作戰,奈何六大臣時常損害我等利益,我等無奈才被迫反抗。”

  國王立即傳令大藥:“我們無法壓服造反之衆,望你能親自前來處理。”大藥這才適時出現,結果衆人均在他面前恭敬頂禮。大藥安撫人們說:“你們無需再恐懼多慮,我們今後會如理如法主持日常政務。”從此後,大藥對各地民衆征收合理賦稅,且常常惠下等及無依無怙之人以真實利益,對他們多加安慰。他還對大小城邑中人如待父母、兄弟般恭敬,賜其衆多獎勵,以平等、和平之方式撫慰大衆民心。而城中男女老少亦將大藥如兒子或兄長一般恭敬對待,加之大藥也以歡喜心愛護諸人,整個地方民衆于是漸漸開始統一心行,大藥隨後才跟隨國王一道起駕回宮。

  因大藥以雄才大略處理國家大政,其他國家也逐漸盛傳他鼎鼎大名。國王歡喜之余就將自己公主嫁與他,大藥夫妻自此盡享歡樂生活。其後有一被另外國王驅逐之人到能生處尋求庇護,能生國王最終決定不予其保護。此人又前往大藥那裏,大藥悲心萌生後便將其攝受,還贈與他財物。後來又有一婆羅門到大藥前索要財物,大藥允諾送與他一鬥糧食,並令手下人負責辦理。誰料手下卻一拖再拖,一直未將一鬥糧如數交與他。

  能生國王某次在諸位大臣及大小城市中重要人物面前說道:“諸位大臣,依你們之見,最秘密之語當說與誰聽?誰最值得信賴?”

  諸大臣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有人言可將秘密之語于朋友前傾訴;有人說應說與妻子;有人道可向父母訴說;有人則認爲秘密只能對姊妹講;還有人覺得秘密只宜說給兄弟……此時國王轉向大藥問道:“諸人都在各抒己見,你爲何一言不發?”大藥卻說:“我一直以爲對誰都不應泄露秘密,更遑論自己妻子。國王若不信,日後事態進展定會應驗我今日所說之話。”

  後來國王所養一只孔雀丟失不見,大藥多方打探後終于發現孔雀蹤影,他將國王孔雀隱匿起來,又逮住另外一只與國王所丟孔雀長相相似之孔雀,然後故意對妻子說:“不知你是否聽說你父王有只孔雀日前丟失?”妻子回答道:“我聽說過、聽說過。”大藥故作神秘狀說道:“你萬不能向任何人透露我已逮著這只孔雀,不如將其煮熟吃肉,你看如何?”妻子聞言心中暗自思量:這來自山岩之地之人竟敢吃國王孔雀肉,而我父王還對他如此信任,他卻恩將仇報竟害到我父王頭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多久,大藥發現有一妓女貌似國王一妃子,他就以種種衣飾將其裝扮後讓其混迹于王妃隊伍中。然後大藥又故意對妻子說道:“此乃你父王妃子,而我偏偏對其非常愛慕。你若真正喜歡我,就勿向任何人提及此事。”妻子則想當然認爲大藥已與王妃有過關系,因而十分憤怒,同時不免在心中譏諷起父親來:我父王不經觀察就讓這山岩壞人當上大臣,讓這種人爲國王做事怎能應理,我定要使他回到原先那種卑微地位。

  于是她就向父王告發說:“父王不經觀察就讓大藥這等惡人當上大臣,父王怎知他已與王妃有過關系。而且他還將你所丟孔雀煮熟食用,還私下豢養外來者,又隨意分發財物。你卻在衆人中獨尊重他一人,這豈不荒唐?父王理應看出事態苗頭。”

  能生國王爲澄清非議、證明自己用人得當,就下令劊子手砍去大藥項上人頭。惡性劊子手馬上在大藥脖頸上套上嘎渥日花(爲死刑犯所戴),又敲響聲如驢子般大鼓,還以粗言惡語斥罵他,然後便如閻羅獄卒一樣,氣勢洶洶攜帶兵器帶著大藥前往屍陀林。結果以其福德力及智慧感召,許多人都不同意將其殺害,城中人哭聲一片,猶如自己兒子被殺般難過。衆人都開始祈禱天尊,一時竟找不到敢對大藥下手之人。

  尋求庇護並已被大藥攝受之人,此時卻站出來言自己願當行刑者,他對國王手下說道:“我可親執利刃砍下他頭顱,你們請放心回去。”諸人在將大藥剛剛帶離城門時,始終未得一鬥糧食之蒙德婆羅門拽住他衣服質問說:“你曾答應過要送我一鬥糧食,現在請兌現諾言,交出糧食後再走。”

  面對此種景況,大藥從容說出一偈:“不成國王友,惡人不報恩,秘密不語女,未嘗孔雀肉。蒙德婆羅門,追討一鬥糧。”他邊說邊行,劊子手不由疑惑問道:“衆人皆言你智慧出衆,怎麼今日臨死之時卻胡言亂語?”大藥輕蔑答道:“我怎會癫狂亂言,只是你們未解開其中密意而已。”

  這班人百思不得其解,就到國王面前詢問究竟,他們將大藥所說不明不白之語彙報與國王。國王便問大藥:“死到臨頭之時,你是否因恐懼而錯亂胡言?”大藥平靜回答說:“大國王,我絕非胡言亂語。每當我痛苦時,我都會將內心苦悶傾訴而出。”國王不由問他:“照你所說,你剛才宣講之偈又爲何意?”

  大藥遂開始一一解釋說:“所謂“不成國王友”是指國王以前未能真正執掌實權時,根本未擁有大小城市,只享有飲食權利。而今國王已重新樹立起統領整個大地之權威,並擁有真正國王地位。盡管這些均通過我才獲取,但你卻從未知曉知恩圖報,反判我死刑,這豈不是忘恩負義?故我才說第一句;再說“惡人不報恩”:惡種人無住處、無受用,國王不攝受,也未給他飲食、住處。我覺其可憐、貧困,便生出悲心贈與他受用,令其能有今日之安樂。而當他各方面都已初步具足時,他竟高興看到我被處以死刑,還欲親掌屠刀,所以我才說這第二句;至于第叁句“秘密不語女”及第四句“未嘗孔雀肉”是指:國王有次在眷屬中問應將極秘密之事說與誰聽,是否將之講給最值得信賴之人。當時衆大臣立即議論紛…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九 智慧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