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七 尋法品▪P3

  ..續本文上一頁:“帝釋天王,我求法願望已經圓滿,我從內心對你感恩不盡。”

  又久遠之前,有一梵施國王,如理如法主持國事。某位菩薩當時入于殊勝王妃胎中,結果王妃懷孕後極欲求得善法,她便將渴求佛法心態告知國王。國王就找來看相者占蔔原因,看相者回答說:“此乃王妃胎中胎兒所致。”

  國王立即懸賞十萬兩黃金四處尋求善法,但卻處處碰壁,無法覓得佛法蹤迹。而太子恰在此時降生,于是衆人便將此位莊嚴太子稱爲尋善說。尋善說長大成人後一直勤于尋找善法,奈何始終都無法如願以償。後來梵施國王圓寂,他便接替父王主持國政,又繼續要求諸大臣尋覓善說。

  尋善說依然用十萬兩黃金在贍部洲廣泛搜尋,但自始至終都不聞正法名稱。正當國王傷心欲絕之時,帝釋天知道此訊息後,爲觀察他發心真實與否,就變現爲極不莊嚴之夜叉現身尋善說面前說道:“行持善妙法,斷除諸惡行,行法在此世,來世得安樂。”

  國王聽後非常高興,他向夜叉請求說:“如此秘密難聞之法語請再次宣說,我等樂聞。”夜叉卻說道:“你若能按我要求去做,我即可爲你重宣此偈。”國王便問他:“你有何要求?”夜叉命令道:“你應于七日中焚燒檀木,然後跳入此火坑,那時我才可二度傳法。”國王聽罷,滿心歡喜應承下來。

  七日過後,爲聞善說,國王欲入火坑,並派人廣宣,言所有欲看精彩瞬間者均可前往觀瞻。結果成千上萬衆生應召而來,他們看到菩薩如此殊勝發心後都深覺稀有。此刻夜叉則騰身虛空高聲說道:“大國王,請履行誓言。”

  國王將王位傳與大太子,然後又在大臣及民衆前忏悔自己所行不妥之事以安慰諸人。最後他行至坑邊說道:“我今于此恐怖火海前,爲佛法願不顧一切舍身而入。以我福德力,願我入坑後,此火海能立即變爲蓮花池。”國王言畢舉身入坑。結果火坑即刻遍滿蓮花。

  帝釋天眼見國王如此稀有難見之行爲後,馬上現出天身並將偈頌再次宣說一遍:“行持善妙法,斷除諸惡行,行法在此世,來世得安樂。”國王不僅親守此偈,還將之寫于金紙上,並在整個贍部洲廣泛弘揚。

  當時之尋善說即爲後來之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又曾爲尋法童子,每當聽聞善法便會繕寫並受持,聞法後又繼續前往大小城市尋找佛法。

  童子某次于一崖窠內遇一人,此人對他說:“我可爲你傳授內含佛號之法語。”尋法聞聽後當然高興異常,但那人又說:“你若不行供養,我肯定不會爲你宣說。”

  童子急忙將昂貴衣物及珍寶全部奉獻與他,那人又繼而提出更苛刻要求:“你若能從崖窠上躍下,我才肯爲你傳法。”童子依然答應下來,在聽聞含有佛號之法語後,他縱身從崖窠上跳下,同時又宣說願自己身軀不受傷害之谛實語。四天王聞聽後適時出現,並在半空中將他接住,還連連贊歎他所具功德。

  舍物舍身而求法

  久遠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國王執政之地上,釋迦牟尼佛轉生爲淨飯施主,財富廣積猶如多聞天子。他經常前往大海取寶,以種種珍寶滿衆生所願。他有次將從寶洲中所得之一串珍珠項鏈送與國王,國王非常歡喜,而施主恰于此時聽到國王公主以美妙音聲正唱誦善說之偈。他一聽聞便立刻生大歡喜心,以致汗毛直豎。回到家後,他對任何美食都失去興趣,只整日琢磨佛法大義。他心中想到:我于十二年中積聚財寶,但卻從未獲得過善說法寶,辛辛苦苦積累這些石頭有何意義?善說方才堪稱真正珍寶。

  施主立即派人前往公主處尋求善法,公主卻說:“所謂善說者必得以財富爲代價才可換得,將你十二年中所積珍寶全部送與我後,我才可將善法傳授與你。”施主聞言心中大喜過望,他連忙把多年積累所得全部取出,又親往王宮欲聽受善說。國王此時向施主詢問道:“如此善說可謂遍滿大地,而財富卻需曆盡千辛萬苦獲取,你這樣做有何企圖?缺乏財富、只擁有善說,難道可以之爲食?”

  施主回答說:“能引生貪嗔癡叁毒之珍寶究有何用?唯有善說才能遣除過失、成辦功德。善說之寶,大地即便遍布珍寶也無法與其等價。”得到所求善說後,施主將教言書寫于金紙之上,並到處廣泛弘揚。

  當時爲施主傳授教言之公主,即爲後來之舍利子比丘。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西吾國王,居住于四寶所成宮殿裏。他一直如理如法主持國政,又喜行布施,對病人及無依無怙之人更是格外關愛照顧。在其倡導下,大衆皆厲行十善法,以致轉生天人者愈益增多。帝釋天爲觀察他發心真僞,就幻化成羅刹形象來到王宮頂上說道:“諸行無常,有生有滅。”

  國王聽到後驚喜萬分,他心想:是誰在爲我打開涅槃之門,宣說菩提之道?他連忙合掌恭請道:“好友,請繼續宣說偈文。”羅刹趁機要挾說:“我現今饑餓至極,必得以人新鮮血肉爲食後才可宣說。”國王則想到:損害別人當然不合理,爲得佛法我必須布施自己!

  得到國王施身允諾後,羅刹完整將偈文說出:“諸行無常,有生有滅,生後滅盡,寂滅即樂。”國王得法後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心想:此法乃真實涅槃門、菩提道,是諸佛菩薩所修持之聖道。一想到這些,他便立刻用刀割下自己胸口之肉奉獻與羅刹。羅刹吃下之後感覺未飽,他就欲將全身血肉供奉羅刹。施主在爲獲無上菩提而發願後就對羅刹說道:“我可將全身割舍與你。”

  此時大地六次震動,天人亦降下花雨。帝釋天心中想到:我再如此刁難下去恐非合理,還是到此爲止。于是他便對國王說:“你割舍身肉,心中是否有不悅情緒?”國王回答道:“我絕無不悅之意,我只不過對地獄衆生心生悲憫而已。”“你如此說來有誰會信?”國王答道:“我所說者皆爲谛實語,當然會令人相信。”帝釋天窮追不舍:“既如此,你不妨以谛實語令身體恢複。”

  國王就發願說:“我舍棄身肉並無不悅心態,對受苦衆生我反而更增上悲心。以此谛實力加持,願我身體恢複如初。”言畢身軀即告複元。帝釋天高興地現出天身,並解釋道:“我非以惡心損害你,我爲令你心生歡喜才如此行事。以你所有之精進力,你必會有所成就。待你證果時,請勿遺忘我,並請常垂憐憶念我。”帝釋天說完即隱身不見。

  又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另一西吾國王,日常行持事迹均與上文大同小異,所不同者在于:

  帝釋天對國王說:“你做我弟子對我有何利益?我欲加害你,如你答應此要求,我即可爲你傳法。”國王答應說:“不管你欲何求,只要能爲我傳法,我可滿足你一切願望。”帝釋天隨即說道:“爲得此法,應在兩木板上各釘千根四寸鐵針,你應夾于其中安眠。”

  在如此慘烈酷刑中,國王依然不忘發願得無上菩提。

  此時大地震動,而國王亦以說谛實語之力令自身軀體恢複如前。

  無量劫之前,當另一位釋迦牟尼佛出世宣說《涅槃經》時,釋迦牟尼佛那時轉生爲一菩薩。他聽到佛陀說法後心生歡喜,極欲對佛陀有所供養,但因身無分文而無法實現。貧窮之菩薩便想到賣掉自己以換取錢財,但因福德淺薄竟未遇買己之人。後來當他回家時果真碰上一人。他就對來人說:“你願不願意買我身軀?”那人回答說:“我有件事需有人代做,如你肯爲,我就可將你買下。”“是何等事情?”菩薩追問道。來人小心翼翼回答說:“我患有一怪病,醫生囑我每日必吃叁兩人肉才會治愈。你若願舍身,我可付你五枚金幣。”

  菩薩聞言歡喜雀躍,他對那人說:“你先將金幣給我,七日後我即可滿你願望。”“七天太長,我最多給你一天期限。”那人如是要求,菩薩連忙答應。他得到金幣後立即前往釋迦牟尼佛處頂禮問訊,又將金幣全部供養,然後便誠心誠意、專心致志聽聞《涅槃經》。因他本屬鈍根,故而聽完後只記得一個偈子:“佛陀現涅槃,斷除諸輪回,何人誠心聞,恒得無量樂。”

  將此偈牢記于心後,菩薩高興前往病人家中,每日割下叁兩身肉供奉與他。因他腦中所思只爲偈頌意義,故而並未感受任何傷痛。一月之中,他無有一天間斷,那病者也日益康複起來。看到病人日漸好轉,菩薩內心深感欣慰,他又發願未來必獲無上菩提。菩薩心想一個偈子都有如是巨大威力,整個經典若能圓滿聞受,功德更無需多言。親身感受到佛經真實不虛之功德後,菩薩信心更加增上,他發願道:“將來我獲無上圓滿佛果時,佛號也應爲釋迦牟尼。”他後來成佛時便開始在人天諸眷屬前廣泛宣說《涅槃經》法門。

  無量劫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一大勝仙人,居住于深山密林中,具有五神通及大慈大悲心。他有日心想:我這所謂大慈大悲心既不能令衆生心生歡喜,又不能息滅他們于無量劫中所積聚之叁毒煩惱,亦無法令衆生生起聖者正見,要這虛名大悲心又有何用?大勝想到這裏便開始思索聖者正見到底從何而出,經過幾番觀察後,他認定正見需通過他人傳講與自己親身觀修而生。于是爲獲殊勝教言,大勝仙人就開始前往大小城市四處尋覓,但一直都無法找到。

  此時有一魔衆天尊來到仙人前說道:“我曾于佛陀前聞聽過含有佛號之偈頌,如你能剝下自己皮膚,並于日光下曝曬後做成紙張,再以自己鮮血爲墨、骨骼爲筆,將偈子記錄下來,我則可將此偈傳授。”

  仙人聽到天尊所提要求後則思量道:流轉輪回中,爲得財富與妙欲,國王、怨敵、凶手等人都曾砍斷過我無數身軀,但如此“獻身”對任何衆生都無些微利益。此次爲得有意義之佛法而將這有漏不實之身舍棄,這可算作所有舍身行爲中收獲最大者。

  心生喜悅之仙人就將天尊觀爲上師,自己將皮剝下後于日光中曬幹做紙,然後又抽出鮮血以爲墨、取出骨骼以爲筆,在天尊前合掌請求他能宣說此偈。魔衆天尊看到仙人以極大恭敬心希求善法後,自己羞愧難當,以至于最後竟消失不見。仙人找不到他,只能無可奈何想到:看來我已無法聽聞此首偈頌。隨後他又發願道:“我以對佛法所起之恭敬心而用自身製成筆墨紙張之善根,定不會耗盡亦不會虛擲。以我清淨心對一切衆生所生之悲心,我不顧惜自身皮、血、骨而爲紙、墨、筆,願憑此真實語之谛實力,此世界或其他世界,所有能宣講佛法之大導師前,我都能親聆法要並得佛法真谛。”

  仙人剛剛說完,從此刹土往下方過叁十二個世界,有一刹土名爲無垢清淨刹土,無垢稱王如來正住世傳法。他一刹那間就已了知仙人清淨心,同時亦明了贍部洲衆生日後可因仙人而得度。如來便與五百菩薩一起飛臨仙人面前,此時整個世間光芒遍布並降下花雨,森林中草木枝、葉、花、果皆自然發出佛法妙音,成千上萬、難以計數之天人集中此處。如來光芒接觸仙人身體,他整個身軀立即恢複如初,未留下任何傷痕,顔色也與過去無有二致。

  仙人于如來腳下頂禮、繞轉,然後合掌說道:“佛陀爲我真正導師,從今日始,我開始正式皈依佛法僧叁寶。我聽法後必能遣除衆生邪見無明黑暗,爲獲正見,請佛陀慈悲傳法。”

  如是請求後,無垢稱王如來便對在場眷屬宣說積累福德等持法門,以及金剛八句、法門八句、種子八句等正法。仙人立刻獲取辯才無礙、不忘正念、天尊護佑、摧毀怨魔等境界,他隨即就開始在一千年中,于大小城市宣說佛法,度化無量衆生,並于死後轉生無垢稱王如來刹土。

  廣述情節在《積福德等持經》中有記載,可參閱。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爲轉輪王,在印度靈鹫山,無數劫中以鮮花、妙香、勝幢、飛幡、樂器、珍寶、寶殿等物,于成千上萬如來前作供養、承侍,並聽聞、受持諸法自性平等等持法門,又將此法繕寫、受持、爲他人廣泛宣說。無數如來中最後一位名爲薩拉自在王如來,住世七十六萬年。轉輪王即以無法計數之天人檀香、珍珠等物對其廣行供養,後又出家求道,于千百萬年中守持、修行,及爲他人宣講諸法自性平等等持法門,還爲此法門而舍棄無量頭、手、足、妻、兒、珍寶、飲食等人與物。

  其後又有恒河沙數如來住于靈鹫山上廣宣此法門,諸世尊皆名爲釋迦牟尼佛,所有釋迦牟尼佛均有名爲舍利子比丘等兩大弟子及衆多眷屬,衆如來都于五濁惡世出世傳法,後爲釋迦牟尼佛之轉輪王在如是如來前一一聽聞此等持並精進修持。

  再往後又有無邊妙音如來出世傳法,世尊前世亦曾在無邊妙音如來、名稱妙音如來等衆多如來前受持諸法自性平等等持法門,此等道理在《月燈經》中有廣說。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山兔時,爲求正法,曾在一仙人前跳入火坑,此種經曆確有其實。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一國王時,爲得半偈法曾于一獵人前奉獻自己所有衣飾並舉身躍入深淵。

  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一國王公主,名爲妙智,她爲說法上師身體能早日康複,竟以自身血肉配製食物供養上師。

  釋迦牟尼佛如是舍棄壽命、生命、王位之次數已不可勝數;他爲半偈佛法而以自身做成千燈並點燃,然後在身肉所成光芒中聽聞後半偈法語,諸如此類之行迹實難以算數譬喻而得了知。

  世尊于無量劫中不顧及自己所受痛苦,精進尋法、苦行不辍,真可稱之爲爲佛法而苦行之安忍度,亦是行持攝善法戒,也可算作铠甲精進與加行精進,同時也是爲佛法而行之舍施法門,並能生起聽聞智慧,間接也算對衆生之法布施,且爲出世間禅定之因,故而此尋法品真可謂具足六波羅蜜多。他在行持任一波羅蜜多時,實際上都直接或間接具足六波羅蜜多所有內涵。我們都了知菩薩所有作爲實乃依心爲主而行之,也即以心來安立六波羅蜜多。

  以上圓滿宣說了釋迦牟尼佛廣行尋法之種種公案。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七 尋法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