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释天。帝释天对国王说:“你确实能厉行布施,善哉,善哉!我乃帝释天,你有何欲求请尽管明说。”
国王马上对他说:“请赐予我灭尽生老病死等痛苦之悉地。”“此愿恐我无法满足,”帝释天为难回答:“唯有佛陀才有灭除一切痛苦之法门。除此之外,你还需何等赏赐,我定竭力供奉。”国王失望说道:“你既无法满足我真正需求,赐给我其他物品又有何益?你自己尚如象入泥淖般无力解脱。”
又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妙色国王,统领整个世界,具大威势。他曾这样想过:我虽以种种珍宝、受用利益众生,但却未曾以佛法予众生真实利益,我现应寻觅佛法以度化众生。国王便下令:“整个赡部洲是否有能为我宣说佛法之人?若有之,我愿赐予他一切所需。”尽管如是下令,但却无人能为他宣讲佛法,国王内心十分痛苦。
毗沙门天王为观察他发心,就变现为一令人深觉恐怖之夜叉。他来到王宫门口问道:“欲听法者可向我讨教。”闻听此话,国王非常高兴,他急忙到夜叉前顶礼,又让他坐上高高法座,然后通知大臣、眷属等人全部集中,齐来听夜叉传法。夜叉则提要求说:“闻法怎能如此轻易,你欲听法尚需满足我所提条件:你若能将王妃及太子送与我为食,我才可为你宣说佛法。”
国王无有丝毫犹豫便将最宠爱之王妃及太子送与夜叉,夜叉当众将二人吞食。大臣们各个流泪劝阻国王,但他寻法之心又坚定又急切,任何人都无法劝阻。夜叉吃完人后就开始传法:“诸行皆无常,有生即痛苦,五蕴无相空,亦无我我所。”国王听罢深感满意,他对自己刚才布施之举未生任何后悔心。他又将所听佛偈记录抄下,于整个赡部洲众生前广为宣说,并令其皆学此法。
毗沙门天王此时则现出天身,他一边赞叹国王,一边又将王妃太子重新交与他,原来刚才残食仅为幻变而已。
身做千灯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赡部洲国王,名为甘谢讷巴乐,当时他统领诸多小国,又具有强烈悲心。一日他想到:既然我已成众生君主,他们亦对我信赖、喜爱,那我更应以佛法饶益他们。心意已定,他便对众大臣说:“谁愿为我宣说佛法,我可将全部财产悉数赐予他。”
有一婆罗门名为力得吉者闻言便对国王说:“我掌握有佛法。”国王立刻对他恭敬承侍,并表示愿意听他传法。力得吉对国王说:“如你真想得法,那就必须以自身躯体做成一千盏灯以为供养,我才可为你宣说佛法。”
国王听到这一要求后满口答应下来,他还派人在赡部洲广为宣传道:“国王为听闻佛法,七日后将以自己身肉做成千灯供养。”大众听到如此消息后,尽皆哀伤痛苦,他们纷纷来到他面前顶礼哀恳道:“我等愚痴可怜之众,犹如盲人依赖有目者或儿子依赖母亲般仰仗你为生,若你身成千灯,则必死无疑。为一婆罗门你实在不应将世间众生全部舍弃。”
王妃、继承王位之五百太子、一万大臣此时均祈祷他万勿如此行事,而甘谢讷巴乐国王却意志坚定,谁都无法阻挡。他安慰众人说:“待我获得无上佛果时,我必能度化你们。”
言罢,国王即剜肉钻眼做成灯盏,又做一千灯芯插入其中,然后对婆罗门说:“你先说法,我听完即刻便点燃自身。若现在就点,我根本无从听闻法要。”
婆罗门便宣说偈子道:“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国王对他所说非常满意,更加坚定自己布施、供养之心,他以无有后悔之心态发愿道:“我希求佛法只为得到佛果,愿我得佛果时,必能以智慧明灯遣除众生无明黑暗。”
待国王发愿完毕,整个世间开始震动,天人、菩萨相继前往虚空看望国王,并撒下阵阵花雨。帝释天以种种妙音赞叹他并询问道:“大国王,你承受如此巨大痛苦有无生后悔心?”国王掷地有声地回答说:“无丝毫后悔心。”帝释天试探他道:“看你现在身躯抖动、表情不悦,还说自己不后悔,有谁会相信?”
国王即以谛实语发愿说:“从开始至现在,若我确无后悔心,则愿我身体即刻恢复如初。”
他话音刚落,身上伤痕便消失不见。
寻法志坚不惧万难
释迦牟尼佛为国王香朗嘎乐时,常欲听闻佛法。有次国王传令广宣道:“有谁能为我宣讲佛法,我甘愿将一切财物布施与他。”当时有一婆罗门名为累德切,他对国王说他掌握有佛法,但必待国王将自身钉入一千铁钉后才可宣说。国王不仅答应下来,还号召民众皆来观看。众人纷纷对其进行劝阻,但国王求法心切,根本就不听从。
香朗嘎乐国王要求累德切婆罗门首先为自己传法,然后再钉入钉子,婆罗门答应后便宣讲道:“诸行皆无常,有生即痛苦,诸法空无我,亦无我所有。”国王听后心满意足,随即便践行诺言,钉入一千铁钉。当此之时,众多小国之人与国王眷属皆哀哭倒地,天人也撒下花雨、失声痛哭。帝释天则来至国王前问道:“你苦行是为得帝释天还是转轮王果位?”
国王忍痛答言:“三界安乐我皆不欲取,所有功德只回向无上佛果。”帝释天面带怀疑之色:“我观你身体颤抖,面呈无法忍耐之色,你自己却说并不后悔所作所为,这话有谁能相信?”国王便发愿道:“若我确无后悔心,则愿我身不留下任何伤痕。”国王说完,身体即恢复如初,诸天人也心生欢喜。
久远之前,此世界有一梵天国王,他有一太子名为达玛嘎木,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太子整日四处寻法,但就是难闻正法法音,他为此很是苦恼、痛苦。帝释天为观察太子发心真伪,便以婆罗门形象来到王宫说他有佛法可以传授。太子立即请他传法,并答应说为听法甘愿舍弃一切。
帝释天则故意刁难说:“你需准备一十尺深坑,内里遍满大火烈焰,若你能跳入,我则可为你传法。”太子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并开始挖坑准备。梵天国王与王妃、众大臣、各大官员内心均痛彻心肺,他们纷纷要求王子万勿如此行事,并命令帝释天所化之婆罗门不得轻率妄动,若非要跳入火坑,他们皆愿以己身代太子跳入。
而婆罗门却软中带硬说道:“我根本不欲勉强太子,他如何行事全在他本人自己掌控。但要求佛法就必须按我要求去做,否则我绝不说法。”太子此刻已开始广诏天下,言七日后自己要为法殉身火坑,所有愿意观瞻之人均可前往亲睹。邻近小国民众听闻后全都赶来劝阻太子,祈请他切勿自丧身命。太子全部予以拒绝,并坚决说道:“在长期漂转轮回之过程中,虽我拥有无数身躯,但转生人、天众生中时,因贪欲无餍而深感痛苦;转生三恶趣时,更是感受难忍、难言之剧痛。如此折腾全为无意义损耗自身,皆非以佛法积聚微少善根。现如今我这肮脏、丑陋身躯要为行佛法而供养,为获无上菩提而发愿,你等千万勿造违缘。我乃为得佛果而舍身,等我成佛后,我即可对你等行法布施矣。”
因太子誓愿坚固,众眷属都已了知无遗,故而大家也就沉默不语。
太子随后立于火坑边对婆罗门说道:“大师,请先说法,我若现在丧身就再也无从听闻到佛法。”婆罗门于是就宣说一偈:“当修仁慈心,断除嗔恨心,大悲救众生,因爱而流泪。当修大喜心,自他平等心,以此菩提心,修持菩萨行。”太子听毕即欲以欢喜心跃入火坑。
帝释天现出身形,与梵天拉住太子手说道:“整个世界众生皆以你之恩德而快乐生活,若你跳入坑中,这些众生就会如死去父母之孤儿一般无依无靠,你为何还要将其舍弃而入火海?”
当他们如是劝阻之时,太子看着帝释天与自己眷属说道:“你们请勿为我发无上菩提心制造违缘。”
随着太子话音落地,大家便全都陷入沉默之中。此时大地开始震动,天人也泪雨倾盆,而烈焰熊熊之火坑刹那就变成鲜花池。太子端坐莲花之上,天人们兴高采烈降下花雨,一直没过太子双膝。
久远之前,有五百位仙人居住在印度鹿野苑,当时释迦牟尼佛即为仙人上师,名为俄巴拉。在一位婆罗门前为获佛法,他便按其要求自剥身皮以为纸、自抽骨骼以为笔,以此为代价听得一偈:“严守身戒律,不杀及盗淫,远离诸恶见,此乃菩萨行。”待俄巴拉于自己皮上记录下此偈后,他更要求整个赡部洲众生牢记并守持此偈。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色贤国王,如理如法主持国政,恒以广大布施满众生所愿。国王娶有一美丽非常之丽人王妃,又育有一端严善妙之美颜太子。当色贤国王急欲求得佛法时,却处处难觅正法踪影,人们都说只有如来出世方才有佛法宣流,现在既无佛陀存世,又哪里能听闻佛法?
国王便将珍贵金器置于胜幢顶上,然后发愿道:“有谁能为我宣说佛法,我便将此宝物赠与他。”结果竟无一人响应,国王不觉伤心万分。
帝释天为观察国王发心,就幻现成一面目丑陋之夜叉对他说:“我可为你说法。”国王自然喜不自胜,他答应夜叉可为他布施宝物。谁料夜叉却说:“我饥饿难忍,只想立即杀人食肉。”国王闻言心下暗想:我能遇到价值无法衡量之佛法实乃万幸,我一定要用血肉买下佛法。
美颜太子此刻请求能代父布施自身血肉,国王便顺从其意将可爱太子布施与夜叉,夜叉立即显示神变,当场就将太子生吞。为求得佛法,国王心中未生丝毫不悦感。
夜叉吃完太子又对国王说:“我尚未饱。”结果此次丽人王妃又请求代国王布施自身血肉。随顺王妃请求,国王便将宠爱妃子交与夜叉吞食。待夜叉又与此前一样吃下王妃后,他还说自己尚未食饱,国王不禁问道:“我妻子、小儿都已被你生吞,你还欲食何物?”夜叉答道:“只有将你吃掉,我才会腹饱心足。”国王立刻答应,只是又提一要求说:“若我舍身就无法听法,故而你应先传法,我随后就舍身。”夜叉这才说:“爱中生忧患,爱中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国王听罢心满意足对夜叉说:“我现在可舍身矣。”
帝释天已清楚了知国王求法之心坚固不可动摇,于是便现出天身,左手牵着美颜、右手带着丽人,将二人又交与国王且连声赞叹。国王则对帝释天感恩戴德道…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下册) 七 寻法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