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八 禅定品

  八禅定品

  具蹼救弟

  久遠之前,梵施國王手下有一大臣,釋迦牟尼佛當時曾轉生爲大臣之子,因其手足指間有蹼相連,故而被稱爲具蹼。具蹼有一弟,因指間無蹼相連就被喚作無蹼。具蹼自己覺得若日後也成爲國王大臣實不應理,于是就在父親面前請求能出家求法。

  父親勸阻道:“你當上大臣後更有能力行上供下施,那時做此等善事可謂易如反掌。既如此,爲何還要産生出家之念?”具蹼則回答說:“我甯可住于森林中亦不欲爲官拜將,有智之人豈能爲地位造下殺、砍諸惡業?”聽聞兒子如此表白,父親便不再勉強他出入官場,並最終開許他出家。

  具蹼就到仙人前出家求道,並一心一意專注于禅定之中。通過精進修持後,他終獲五神通。

  而無蹼則爲尋求秘密竅訣到處東奔西走。此時在南方一山岩中住有一婆羅門,婆羅門育有一女,他既不欲將女兒許配與種姓高貴者,亦不想讓女兒嫁與財富圓滿之人,他只願將女兒托付與精通四吠陀者。無蹼在遊曆過衆多地方後,終于邂逅此婆羅門,並依止他學習吠陀法門,隨後就在短時間內完全精通掌握。婆羅門便順理成章將女兒嫁與他。

  無蹼與婆羅門女于夜晚降臨後睡于房屋最頂層,結果當女子手中扇子落地、她正伸手欲拾取時,無蹼突然發現她手臂竟如象鼻一般恐怖醜陋,他頓時心生畏懼。當油燈熄滅,女子起身添油時又將手臂伸出,無蹼目睹之後更是緊張異常,他再不欲與此婆羅門女交合。女子委屈問他:“你本該與我共享美妙生活,現在爲何不喜愛我?”無蹼膽戰心驚回答道:“與死主一般的人如何相戀?如何享受生活妙趣?”女子安慰他說:“你不要害怕,我怎會對自己丈夫心生害意?”無蹼只得將計就計說道:“既如此,我權且相信你一回。”

  婆羅門女略顯羞澀地漸漸假睡,無蹼也假裝安眠。看到丈夫入睡後,此女子悄悄起身前往羅刹女住處,無蹼也一路跟蹤而去。婆羅門女將頭發攏上來後,示現出令人恐怖萬分之身相,無蹼只好驚魂未定地返回,並再次忐忑不安進入睡眠。

  第二日,無蹼二話不說,直接到婆羅門那裏將全部情況告知嶽父。婆羅門聽到後推托道:“事情既已發展至此等地步,你最好還是將我女兒帶走。”無蹼如實回答說:“我怎能帶她離開此處,她分明是羅刹女。”婆羅門明知故問道:“你以何爲據說她是羅刹女?”無蹼不欲再爭執,就一言不發自行離去。

  婆羅門後問女兒:“你爲何不隨順丈夫?”婆羅門女驚問道:“他都給你胡言亂語些什麼?”婆羅門直接挑明說:“無蹼言你乃羅刹女。”婆羅門女狡辯說:“我根本不是羅刹女,他才是故意誹謗汙蔑我。”

  婆羅門女憤怒異常,她雙腳、雙目全部顯現出恐怖形象,隨即便在無蹼必經之路上等他。見到無蹼後,她厲聲痛斥道:“食子母之兒,我早就告訴過你勿向別人提及此事,你爲何還要在我父親前胡說八道?現在我要嚴厲懲處你。”說完就向無蹼張牙舞爪而來。

  無蹼恐慌之際,立即想到應祈禱聖者兄長,于是他便急忙連喊叁遍:“頂禮具蹼尊者!”此時有一天尊則將此訊息告訴具蹼道:“你兄弟正遭遇違緣,你理應垂念、拯救他。”具蹼馬上顯示神變來到出事地點,並阻止婆羅門女說:“這位女子,請勿傷害他!他到底對你犯下何種大錯?”

  顯現成羅刹女之女人惡狠狠回答說:“他向我父親告發我是羅刹女,他既這樣說了,我當然就得如此待他!你馬上滾開!”

  具蹼仙人溫和勸請道:“羅刹女,他已經受夠痛苦折磨,你最好還是將他釋放。”羅刹女聞言說道:“大聖者,你如此求情我當然可將他釋放,但他必須出家才行。”仙人答應道:“只要你放他,我定會令其出家。”

  無蹼獲釋後果真追隨兄長足迹出家修道,在精進修持後,他最終獲得了五神通。

  當時之無蹼弟弟即是後來之靜住夜叉,當時之羅刹女即是後來之藍色女。釋迦牟尼成佛後,靜住夜叉從夜叉口中、藍色女束縛中皆獲解脫,並終獲不退轉果位。

  不當國王裝啞跛

  久遠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有一梵施國王,勢力強大,並令百姓安居樂業。梵施王娶有一梵積姆王妃,並擁有一梵具湖泊。但國王、王妃始終未生育太子,于是他們便常常祈禱天尊。最終因前世宿緣會聚,而非祈禱之功,王妃終于有孕在身。此太子前世就曾爲得無上菩提而發過願,且誓願異常堅定,他此番轉生是從地獄超升而來。

  具智女人一般均精通五種法:了知男人對自己喜愛程度;何時來月經;孩子何時入胎;入胎後情況;胎兒是男是女。王妃在孩子剛一住胎之時就告訴國王說:“我已有身孕。”國王欣喜萬分,立即發願道:“爲胎兒圓滿降生,我願以大財富承侍王妃,使其不需辛勞就能幸福生活。”

  王妃則心中暗想:國王真應行廣大布施以積累福德。結果國王果然按王妃意願如是照做,他還將四方牢獄中被囚禁之人統統釋放。王妃又想:我應與國王一起在梵具湖上蕩舟賞玩,如此享受生活方爲惬意。國王立即滿其心願,攜王妃于湖上輕舟蕩漾。

  王妃最終竟于湖上誕下一身相莊嚴、遍體金色、能回憶自己前世之具相太子,親友們得到消息後便爲他連續舉行二十一天賀誕儀式。在衆人商量孩子姓名時,因他于水上降生便名之爲水生。水生被八位姨母精心撫養,當他以神通觀察自己前世出處時,發現自己曾當過六十年國王,此次降生是剛剛從地獄中轉生而來。

  水生不由想到:如我再繼續主持國政,將來必定再墮地獄,我一定要設法躲過此難。于是從落地之時起,他便開始假扮成跛子。在太子降生當日,尚有五百大臣之子也同時誕生。當這群孩童都開始蹒跚學步之時,眼望自己跛足之子,國王暗自思量道:若水生足不跛行,恐怕現在也應又走又跑了,奈何他卻無法行走!不過無論如何,我都要讓他繼承王位。而水生太子則想到:父王對此等繼承王位之類毫無意義之事竟如此重視,看來我應裝成啞巴。于是水生便不再開口講話。

  當同齡夥伴均學會張嘴說話之時,眼見沈默小兒,國王又想到:若水生非爲啞巴,恐怕現在也應牙牙學語了,奈何他卻無法開口!這孩子真是可憐,我亦因之苦不堪言。因水生又跛又啞,他之姓名于是日益被人遺忘,衆人都稱其爲啞跛。國王聽聞後自然沈默難言,但內心卻痛苦萬分。每當有人詢問時,他便說:“我雖爲國王卻一直苦于無親生兒女,即將面臨種姓斷絕之困時,曆盡千辛萬苦終于生下一兒,誰料他卻又跛又啞,這讓我怎能不心生痛苦?”

  諸大臣連忙召集醫生前來爲太子診治,衆醫生在做過詳細觀察後發現太子聰穎過人,根本無病,他們便對國王、大臣建議說:“太子無有任何疾病,你們最好嚇唬他一下,如此可能會令太子狀況好轉。”

  國王聽從建議召來一些劊子手悄悄告訴他們說:“你們在表面上稍微嚇唬嚇唬太子,但千萬勿將其真正傷害。”劊子手聽命後即准備實施,他們將孩子置于馬車上前往鹿野苑城中。當孩子看見豐饒、美麗之城市景觀時開口說道:“鹿野苑是空城還是有人居住?”

  劊子手急忙將太子帶回交與國王,並彙報說:“大國王,太子已開口講話。”國王將孩子攬入懷中,試探他道:“誰殺?誰打?誰離開生命?誰給何物?”但太子此次則緘口不語。國王只得假裝說道:“我要將太子舍棄。”言畢即將太子又交與劊子手。他們則將太子又帶往別處,當衆人發現一具屍體時,孩子開口說:“此屍爲死人所留抑或活人所留?”劊子手迅疾將太子再次交給國王,並言太子已開口講話。國王再將太子攬入懷中問他:“誰殺?誰打?誰離開生命?誰給何物?”太子又裝聾作啞起來。

  國王再將他交與劊子手,這回衆人又看到一堆稻垛,太子又開口說道:“此垛爲無人吃過之垛,還是已被人食用過?”劊子手再將太子帶回王宮,向國王彙報說太子幾次叁番均能開口講話,結果當國王把他攬入懷中又問他相同問題“誰殺?誰打?誰離開生命?誰給何物?”時,太子則將唇吻又一次緊閉。

  國王這次將太子交與劊子手後,令他們在城外園林中假裝挖坑以掩埋啞跛。正當衆人挖土鏟灰之時,太子向駕車者詢問爲何挖坑,那人回答說:“國王下令要將太子活埋。”啞跛馬上想到這些劊子手真真切切可謂殺人不眨眼,平日即以殺人爲業,故而他心裏頓生恐慌。他急忙說:“若國王答應我善妙條件,開許我行正事,我可親自于城中步行、講話。”劊子手火速禀告國王,國王立即回答說:“太子欲得王位,我都可當下答應。”

  國王自是興奮難言,他開始令人將大街小巷全部裝飾起來。啞跛則步行抵達城中,衆人鹹感稀有難睹,刹那間就聚集起成千上萬人圍觀。太子步行到國王腳下頂禮道:“大國王,我非啞跛裝啞跛,而今明確表達之。我原本就諸根具足,在回憶前世時,發現自己曾做過六十年國王。以此業力感召,我墮于地獄中受六萬年難忍巨苦。因不欲再墮地獄,故而我對王位心生厭離,希望父王能開許孩兒出家證道。”

  國王驚訝問道:“一般人厲行苦行、勤行上供下施,目的都爲謀求王位,而今王位于你可謂唾手可得,你爲何卻要將其舍棄?”太子鄭重答言:“木鼈果般妙欲不願享,願持甘露味般梵淨行。”國王又問他:“得王位後可盡享各種快樂,你爲何要將之舍棄?”太子則回答父王:“痛苦源頭之樂哪裏算是真樂,爲得真樂受苦又怎能當成苦。請父王一定要開許孩兒出家,我一心想去森林中苦行。”國王再次勸阻道:“孩子,王宮裏有鮮花、妙香、美女、飲食、衣物、樂器等一切享樂資具,若去森林中,你只能坐草墊、與猛獸爲伍、穿樹皮、食野菜水果、飲山泉,既如此,爲何還要舍棄王位前往森林?”太子則回答說:“森林中樹皮人皮爲衣,食水果並與猛獸同住,智者甯如此亦不願爲,得王位而打殺毀來世。請父王一定要開許孩兒出家,我一心想去森林中苦行。”

  國王最後只得說道:“我現有叁點疑問,若你能圓滿解答,我就開許你出家求道,否則就再勿提出此等…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八 禅定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