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九▪P2

  ..續本文上一頁量淨天、遍淨天。四禅有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極天,四禅的前四天是凡夫,後五天無煩惱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是初果阿那含人所居住的,又稱五淨居天。色界天神沒有財、色、名、食、睡等欲望,但是也有殊勝的形色、精神上的愛情、國家的型態、社會組織等現象,這裏的衆生以禅悅法喜爲食,所以稱爲色界。

  無色界有四天,空處天、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無色界的天神已經完全超越了男女飲食、身體形質的障礙,沒有色身了,只有純粹的精神生活,和色界一樣,以禅悅爲食。這二十八天雖然果報各有優劣、苦樂的差別,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不出輪回。《法華經》講“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叁界裏面猶如著火的房子,我們住在裏面要受種種的痛苦,所以我們現在修行就要超越叁界。依照通途法門的修學方式,是豎出叁界;我們現在按照淨土法門的修學是橫超叁界啊,無比殊勝。你不必斷煩惱,只要信、願、行具足就可以出離叁界,這個淨土法門是多麼殊勝。

  “無量諸天”就是來聽這部經的不但是這二十八天的天人,而且包括了他方世界的聽衆,數字不可統計,所以稱爲無量。“大衆聚”就是指的八部鬼神,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來聽這部經,這就顯示我們修學的淨土法門收機之廣啊。不但是等覺位置的深位菩薩求生淨土,聲聞衆求生淨土,天、人以及惡道衆生,他方世界的天主都要求生到極樂世界,真正的是凡聖皆收,叁根普被,所以淨土法門真正的是無比殊勝!

  乙二、別序,發起序也。

  【淨土妙門,不可思議,無人能問,佛自唱依正名字爲發起。又佛智鑒機無謬,見此大衆應聞淨土妙門而獲四益,故不俟問,便自發起。如《梵網》下卷自唱位號雲我今盧舍那等,智者判作發起序,例可知也。】

  前面我們講了序分當中六成就的通序,接下來講別序。別序顧名思義,就是跟其它經典不一樣的地方。別序又稱發起序,是一部經的發起因緣。一般的經典是由佛陀的弟子向佛提問,佛再爲之而解答。但是本經,我們看看經文,沒有人提問,是佛主動向大衆介紹這樣殊勝的法門。何以故呢?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因爲淨土妙門非常殊勝。“妙”就是我們修學的淨土法門在一切通途法門當中是無比的殊勝。我們不但是仗自力,而且是仗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我們念佛就能成佛,即便煩惱沒有斷,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叁不退。而且到了極樂世界一生成就,就能成佛,我們在娑婆世界還要退轉,所以一般的行人他是不相信。佛的慈悲心現前,不等衆生提問,就像大衆介紹這樣無比殊勝的信願念佛法門。

  第二、佛爲利益衆生故。佛具足了一切種智,他轉八識爲四智,轉第六識爲妙觀察智,他用妙觀察智觀察到我們這些衆生欣聞淨土念佛法門的因緣已經成熟,所以無問自說來跟大衆宣講,大衆能夠聽聞這個信願法門得四悉檀。佛說法皆是具足四悉檀義。一、世界悉檀,得歡喜益。佛在彌陀經中,向大衆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七重欄楯,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合成,無有衆苦等等,是我們娑婆世界沒法比的,所以讓大衆生歡喜。二、爲人悉檀,得生善益。大衆聽聞佛講解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生起無比殊勝之心,生起信願心,執持名號,就能夠多善根福德因緣,方知念佛能增長善根。叁、對治悉檀,得破惡益。如果我們能夠依照阿彌陀經中所講的,執持阿彌陀佛名號,保持我們的身口意叁業跟佛相應,則一切惡業、一切惡的行爲會離我們而去,我們的叁業能夠保持清淨。第四、第一義悉檀,得入理益。我們依照佛所教導的,一心不亂執持這句名號,時間久了,就能夠把我們見思二惑、見思二煩惱斷盡,再執持下去就必然能夠斷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最後成就圓滿菩提,這樣就得到了實相第一義谛的真理。佛不等衆生啓請,就無問自說,把這樣的阿伽陀藥直接告訴我們這些末法衆生,讓大衆能夠依此修行方式早點解脫,故不俟問。

  蕅益大師對彌陀經發起序的分法,是參照智者大師對梵網經下卷發起序的分法,此地舉梵網經爲例,說明彌陀經發起序的判法是有章可循的。《梵網經》分爲上卷跟下卷,上卷描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些菩薩的境界,非常深奧難懂;下卷講菩薩的十重四十八輕戒。智者大師在注釋梵網經的時候沒有注釋上卷,他注釋的是下卷。智者大師在下卷把“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匝千華上,複現千釋迦。”等自唱位號這一段,作爲梵網經下卷的發起序,彌陀經也是依照這樣的分法。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淨土法門,叁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

  淨土法門叁根普被,不管是上、中、下叁種根性的人,皆可攝入,非常簡單,只要具足信願,執持一句佛號,就可以橫超叁界,一生成就,絕待圓融。“絕待”,就不是凡夫的對待,我們凡夫是生活在對待之中,有能所那就不是佛法。佛菩薩已經超越了對待,絕待就是是一不二,這個就是實相,實相就沒有任何障礙,能夠做到理事無礙跟事事無礙,決定圓融。所以我們一般的人很難相信信願念佛法門,非常不可思議。

  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者,釋迦佛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講經叁百余會,所講的經典不出戒、定、慧叁學,戒定慧叁學是我們修學佛法的綱要。修學信願念佛法門就包含了戒定慧叁學。我們能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身、口、意叁業保持清淨,不犯衆業。我們念佛把身口意都跟佛菩薩相應,叁業就沒有機會造惡了,所以能不犯衆戒。如果我們能夠念到事一心不亂,就是見思惑斷盡;再去執著地念,把塵沙惑也斷盡,開始斷無明惑的時候,就已經證得了理一心不亂,這就是定學。當能夠了知能念之心不可得,所念之佛亦不可得。能念之心念念相續,所念之佛曆曆分明。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能所兩忘,我們的大智慧就能夠現前,這就是慧學。所以信願念佛法門具足了佛法的修學綱要——戒定慧叁學,故曰圓收一切法門。古來大德都講,八萬法門念佛第一,又講到淨土念佛法門是捷徑中的捷徑,是故圓超一切法門。

  甚深難信者,信願持名念佛法門。一般人覺得很簡單,執持一句佛號,一心不亂,就能夠到西方得叁不退,一生成就,所以很難生信,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佛爲了勸導大衆生起信心,在彌陀經中把六方諸佛都請過來贊歎這樣的法門。對這樣的法門有兩種人能夠生信,一種是像舍利弗這樣大智慧的人,能夠深解淨土法門的深意,這樣的人能夠在淨土法門當中成就。一種是那些比較木讷,能夠老實念佛,能夠聽話的。這些人已經知道了世間的苦,明白世間是苦,閱曆很豐富,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了,他聽善知識講解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就能夠老實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能夠成就。介于這兩者之間的那些衆生,很難生起信心。一是因爲不解淨土深意,分別執著很厲害。二是因爲輕視這樣一個法門,瞧不起念佛法門,覺得念佛法門是阿公阿婆念的,自己有文化應該去修學宗門教下,習習禅,學學教,他學習佛法學成了障礙,學成了所知障,不能安心去修學。我們做不到像舍利弗一樣大智慧的人,但是一定要做一個老實念佛的人,這樣的人我們完全可以做到。

  【西方者,橫亘直西,標示現處也。十萬億者,千萬曰億,今積億至十萬也。佛土者,叁千大千世界,通爲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鐵圍山所繞,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過如此佛土十萬億之西,是極樂世界也。】

  這裏講極樂世界的位置。《華嚴經》講到,每一個世界有二十層,每一層當中有無量諸佛土,極樂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同在第十叁層,所以這裏講“橫亘直西”。平橫地過去,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有多少距離呢?有十萬億佛土。有些人一聽不得了了,這麼遠,我們知道一位佛所教化的國土已經是非常遠了,十萬億國土是有多遠啊,我們平時從上海到彌陀寺都覺得挺遠,那到極樂世界這麼遠,有些人害怕了,還是不想去了。大家不要害怕,只要我們一心念佛,當下就能成就,當下就是淨土。十萬億是煩惱障礙我們的距離,如果我們能夠成就,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

  十萬億,“億”這個數詞,我們講萬萬曰億。但是在佛經當中對“億”有四種解釋,有十萬曰億、百萬曰億、千萬曰億、萬萬曰億,這裏蕅益大師講千萬曰億。佛經當中記載最高的山就是須彌山,中文翻作“妙高山”,它在海底有八萬由旬,出海面亦有八萬由旬(一由旬按中國裏數來講是四十裏),衆寶所成,故名妙高山。須彌山四周圍繞著香水海,香水海四周圍繞著黃金山,黃金山四周圍繞著堿水海,堿水海四周圍繞著鐵圍山。須彌東有東勝神洲,西有西牛貨洲,南有南瞻部洲,北有北俱盧洲。上至六欲天爲色界初禅天所覆蓋,一個天陽一個月亮所照耀的地方,這是一個小世界。在這個小世界當中,我們住在南瞻部洲,南閻浮提。一千個小世界,上至初禅爲二禅天所覆蓋,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上至二禅天爲叁禅天所覆蓋,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上至叁禅爲四禅天所覆蓋,是一個大千世界。叁千大千世界是一佛所教化的國土。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有十萬億個叁千大千世界的距離。

  【問:何故極樂在西方?答:此非善問。假使極樂在東,汝又問何故在東,豈非戲論。況自十一萬億佛土視之,又在東矣,何足致疑。】

  有些人故意找茬,來問難,說極樂世界爲什麼在西方呢?蕅益大師對這個問題這樣回答的,假如說極樂世界在東方,那你又要問何故在東方呢?對于我們娑婆世界來講,極樂世界是在西方,如果我們超過了這十萬億佛土,到了十一萬億佛土,那極樂世界又在它的東面。所以這個問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們不要把心思花在這個上面,在這方面産生疑惑。

  【有世界名曰極樂,序依報國土之名也。豎約叁際以辨時劫,橫約十方以定疆隅,故稱世界。極樂者,梵語須摩提,亦雲安養、安樂、清泰等,乃永離衆苦第一安隱之謂,如下廣釋。】

  這是解釋依報世界。我們中國文化是離不開佛教文化的,現在很多詞語都是來自于佛教,比如“世界”就是佛教詞彙。世,是從世間上講,遷流義,從豎的角度講過去現在未來。界,是從空間上講,方位義,橫遍十方。橫遍十方,豎窮叁際,就是世界。

  “極樂”,梵語“須摩提”,中文翻作“安養”,極樂世界即是安養之地。我們彌陀寺安養院就是從這兒取名而來,但是極樂世界比我們這邊殊勝多了,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無有衆苦,非常適合我們去安養。也叫“安樂”,在極樂世界沒有煩惱,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貢高我慢,都是法喜充滿。又名“清泰”,住在那個地方非常清靜康泰。總而言之,極樂世界是永離娑婆世界的叁苦八苦無量諸苦,極樂世界是我們最好的安養處,是我們居家養老,安養成佛之處。我們要移民,就要移民到極樂世界去,那個地方是最好的移民處了。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九》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