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療治(在凡夫份上,有病求醫服藥,理所應然。本文所提倡者,是在接受常規治療的同時,輔之以稱名念佛。二者相輔相成,增進療效,速得康複)。
持名念佛利益弘多,上述六益,直如滄海一粟。然由此亦可知,念佛法門不僅能滿足了生脫死的出世大利,亦能獲致現世生存之福樂。一句名號,成佛有余,何況世間的福德智慧。舉凡世間的聰明辯才、壽康富足、身心安泰等,悉能于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中滿足無遺,吾人應如是信受。
(四)念佛方法,惟誠惟專
明了阿彌陀佛名號的緣起與德用後,我們宜將義無反顧地持名念佛了。一句名號叁歲小孩都能念,然將彌陀名號盡形壽不間斷地恒常執持,卻殊爲不易。是故淨業行人了解念佛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甚爲必要。茲略標有叁。
1、自念自聽,反聞自性
諸佛如來出興于世,因順衆生的根機,隨緣施設教化。或有佛刹,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以佛菩提樹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但以衆香作佛事;乃至或以園林臺觀、虛空等作佛事。娑婆衆生耳根偏利,與眼鼻舌身意五根相比,耳根功德最全,具有圓通常之叁相。是故釋迦牟尼佛以音聲作佛事,講經說法,不疲不厭。文殊菩薩選根偈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叁摩提,實以聞中入。”[70]在首楞嚴會二十五圓通中,觀音的耳根圓通與勢至的根大圓通超出常格地置于末後,表明觀音菩薩修行法門被明選,勢至法門被暗選。觀音的返聞聞自性,入流亡所,破六結證叁空,上根利智或有可能;勢至的都攝六根,系念佛號,如子憶母,從事持達理執,卻是利鈍全收的勝異方便。在稱念佛名的行持中,將耳根圓通與根大圓通善巧整合而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殊勝法益。
勢至念佛圓通從根大修證,唯攝一精明,不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緣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由是六識不起,六根自然而攝。在念佛行持中,以念佛之心,專注于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明明白白,即攝耳根。此叁根攝于佛號,則眼絕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端肅,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不緣五欲六塵,唯佛是念,方爲淨念。若能都攝六根而念,是名淨念相繼。淨念相繼能引發八識田中的佛種子,由之顯現佛界勝境,臨終任運往生淨土。能常淨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叁昧,均可漸得。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真實不虛。
觀音耳根圓通從耳根聞性入手,旋轉往昔馳骛聲塵的顛倒聞機,回光反聞能聞之性,不循聲出流而入本聞妙性之流,次第解結證真,契入圓通。在念佛行持中,聞佛名號,稱念佛名,即念反觀,體察究審,鞫其根源。體究之極,於自本心,忽然契合。能念心外,無有佛爲我所念;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於佛。能所情消,有無見盡,清淨本然之體朗然現前,可謂“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71]耳根圓通即波究水,就路還家,反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契機妙法,頓超直入。誠可謂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稱念佛名,自念自聽,即是觀音勢至二種圓通方法的奇妙融合。由心啓音,耳根收音,回複內心,如是循環不已,朋從往來一句佛號。佛是本覺,念是始覺,以念啓聞,以聞修念,有念必聞。心光音聲,融成一片,啓動彰顯圓通常之聞性。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漸次轉換,由穢而淨,從凡臻聖。神丹妙訣,潛移默運。淨業行人宜將觀音勢至的悲智涵泳于胸,以都攝六根的方法修反聞自性的功夫。取法于上,精進勇猛,當生或可契證圓通;守住底線,仗佛慈力,亦可帶業往生,淨土華開見佛,悟證圓通。阿彌陀佛二大脅士引導吾輩淨業行人的修持,可謂周詳缜密,婆心切切。
2、竭誠盡敬,一門深入
世間大而經術文章,小而一才一藝,若欲精湛超群,名傳古今,無不從竭誠盡敬、專心致志而得。弈秋誨二人弈,唯專心致志者勝;佝偻者承蜩(用竹竿粘蟬),以用志不分而得。至于求師學道,尤以誠敬方得實益。佛法是出生叁世諸佛之母,是無明長夜中的慧炬,是濟度苦難衆生的慈航,是故諸大乘經處處教人恭敬經典。尤其念佛出世大法,平等普度九法界衆生究竟成佛,殊恩厚德,昊天罔極。吾人尤應畢生竭誠盡敬,如教奉行。經雲:“佛語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爲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叁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72]爲法忘軀,信樂奉行,即是誠敬聖教的表現。
側重佛力救度的念佛法門,有無誠敬心直接關系著修法的成敗。阿彌陀佛弘願接引衆生,是佛的至誠;吾人念佛求生淨土,是我的至誠。生佛二誠相感,如磁吸針,任運往生。是故印祖臨往生前最後垂示:“至誠,無不蒙佛接引。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帶業往生。”
誠的外顯即是敬,毋不敬。視佛像一如活佛,讀誦經典一如佛現前爲我說法,不敢稍萌怠忽。以恭敬心對待叁寶,以恭敬心待人接物,以敬畏心持佛名號。常恒如是,即能業障日消,慧光日顯。
在法門的選擇與行持中,誠敬表現爲一門深入、專精不二。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大智度論》將修一法、常一心集諸善法作爲阿鞞跋致菩薩的根本行持。是故念佛行門貴在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最忌夾雜。一心念佛即是一心集諸善法,即是入正定聚。我國上古《陰符經》雲:“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叁反晝夜,用師萬倍。”意謂盲人失去了視力,所以聽覺加倍地靈敏;聾子失去了聽覺,所以視力加倍地銳利。以此類推,苟能杜絕一切利欲的誘惑,全身心專注于一個目標,就能獲得以一當十的效益;如果晝夜專之又專,即能獲得萬倍的效益。念佛法門亦複如是,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方法,昭示如能不間斷不夾雜地直爾念去,心力勢能便會呈幾何級增大,以念佛心,入無生忍,由此念佛叁昧,成爲得大勢菩薩摩诃薩。大勢至菩薩的名號內涵,惠予我們的啓迪良深。
有見于一門深入的殊勝效用,善導大師首倡專修念佛法門,提出專修五正行。一、讀誦正行,一心專讀誦《觀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二、觀想正行,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西方淨土依正莊嚴。叁、禮拜正行,一心專禮阿彌陀佛。四、稱名正行,一心專稱阿彌陀佛名號。五、贊供正行,一心專贊歎供養阿彌陀佛。五正行中又分正定業與助業二種。稱名是正定業,讀誦、觀想、禮拜、贊供四行名爲助業(助成稱名正行)。除此正助二行之外,自余諸善,悉名雜行[73]。
淨業修持能否專精,是決定能否往生的關鍵。善導大師殷切開示:專稱佛名,念念相繼,畢命爲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礙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若欲舍專修雜業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叁五。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系念不相續故,憶想間斷故,回願不殷重真實故,貪瞋諸見煩惱未間斷故,無有慚愧忏悔心故。”[74]此段法語將專修之殊勝與雜修之險難,揭示無遺。印祖贊許善導大師所示專雜二修:“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75]祖師所見,冥契佛心,吾輩淨業行人宜應奉爲淨業修持指南。
祖師們殷勤勸勉淨業專修,不唯言傳,更重身教。善導大師叁十余年專精笃行念佛法門,每入室長跪唱佛,不到力盡終不休歇,寒冰天念佛直念到汗濕衣衫方止。從不與人聚談俗事,恐怕耽誤淨業。說法唯說淨土法門。由是念佛功深,念一聲佛即出一道光明,念十百千聲,便有十百千道光明從其口出。時人恭稱爲光明大師,皇帝敕寺名爲光明寺。現身說法,感化力甚大。道綽大師每日念佛七萬聲,爲衆講《無量壽經》將二百遍,聚衆念佛,散席之後,佛聲余響于林谷間,長久播揚。臨終往生瑞相昭然。蓮池大師自述:“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76]終生念佛,守志不二。亢旱年,村民懇請大師祈雨,大師循田埂敲木魚念佛,所經之處,雨下如注。蓮池大師對持名念佛具足六度萬行的驗證,激發後人信心良深。印祖于初出家曬經次,得讀《龍舒淨土文》殘本,對念佛法門産生信心,六十余年稱念佛名,自勵不懈,終于超凡入聖,位列淨宗十叁祖之尊。證知一門深入,專精不移,便能獲致殊勝法益。能將一句佛名盡形壽執持者,堪稱人中分陀利華。
3、念佛方法,繁簡隨宜
初具信願,當修念佛正行。至于念佛方法,淨宗經典與曆代祖師大德提供了諸多繁簡淺深的行儀。現代淨業行人可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狀況,擇一相宜方法修持即可。茲提供叁種念佛方法,聊備參考選擇。
1)簡易十念法
每日早晨合掌向西頂禮,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聲,繼而念發願偈一遍:“願同念佛人,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複頂禮而退。如是堅持不中斷,亦能成辦往生淨業。阿彌陀佛有願雲:“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十聲念我名號,而不生者,我不作佛。”由于阿彌陀佛自有十念必生願度我等衆生,吾人依循佛願,每日持念佛名十聲,無不往生。這個簡易十念法門是古德爲忙碌事務者所立,在快節奏重效益的現代社會,尤爲契時契機。伏願有緣同仁,抽繁忙之暇,每日以喝杯茶的時間,修持這個簡易十念法。念數雖少,功德甚深。
2)記數持名法
如時間充裕,信願漸深,可加大誦經念佛的功課。每日晨朝禮佛後,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叁遍畢,即念贊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鹹令登彼岸。”念偈畢,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但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一千聲,或叁千聲,或一萬聲。或行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將畢,歸位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衆菩薩,各叁稱。複頂禮念回向發願文:“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衆生,威德無窮極。我今大歸依,忏悔叁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複頂禮而退。此爲朝時功課,暮時功課亦如之。
將每日功課所念佛號數記入功課冊。各人依據自己忙閑程度,立定每日念佛數量,或幾千,或幾萬(每日以一萬聲以上爲佳)。或掐珠記數,或按時間記數均可。記數念佛能有效地對治吾人的懈怠,鞭策吾人的行持。曆代祖師如永明、蓮池、蕅益、印光等,應機施教,亦多倡贊記數持名法。蕅益大師開示:“念佛之法雖多,持名最爲簡便;持名之法亦多,記數尤爲穩當。真實修行之人,豈求異于愚夫愚婦哉(指持珠記數念佛)!”對祖師們的誠谛教誨,吾輩淨業行人當拳拳服膺。
3)臨睡觀念法
淨業行人臨睡時,一心合掌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聲,祝願雲:
弟子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舍,哀憐攝受。弟子某甲,不識佛身相好光明,願佛示現,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衆,彼世界中清淨莊嚴、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見。
發願已,正念而寢,不得雜語,不得雜想。或正願時即得見之,或睡夢中得見。此法系善導大師所立。蓮池大師倡贊:“善導大師古稱阿彌陀佛化身,今此願文,修淨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暫時無驗而辄廢惰,務必久遠行持,必于淨土功不唐捐。”[77]此臨睡觀念法能有效地將念佛功夫滲入神識深處,熏習淨種。同時亦能提高睡眠質量,獲致身心健康。彌陀名號亦是世間療效極佳的安眠藥。
另有諸種尅期取證之念佛方法:諸如一晝夜不間斷念佛,十日百萬聲佛號持念,以及七日、二十一日、四十九日,及至百日的全封閉式念佛。淨業行人可視自己工作生活忙閑情形,選擇而行。精進勇猛、功不唐捐。
此外,淨業行人宜常發回向發願心。以己誦經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衆生,悉皆往生西方。乃至以六度萬行種種善行,回向往生。如是回向,能拓開心量,破除我執,並與一切衆生深結法緣。若生淨土,速疾成辦大乘所有願行。念佛人常于回向願心中,作得生想。具足如是心行,雖居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雖未往生,已是極樂之嘉賓。念佛安樂法門,確實能締造真善美慧的人生。
綜上所述,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乃彌陀因地預立、果地圓成的摩尼如意寶珠,十劫前無條件地賜予十方一切衆生,滿足九法界衆生的各種願求,最終獲致往生淨土、速成佛果之大利。吾輩末法凡夫得聞彌陀名號,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所致。不用叁祇修福慧,但憑六字出乾坤,阿彌陀佛對我等常沒衆生的大恩大德,罄海墨而難書,碎身骨而難報。吾人唯有仰賴佛恩,遵依佛敕,竭誠盡敬,信願持名,一門深入,專精不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開啓名號寶藏,穩操往生左券,作阿彌陀佛使者,向衆生如實傳達阿彌陀佛名號光明威神功德,勸進有緣衆生信願持名,共入阿彌陀佛願海,悉成蓮池海會勝友。
南無阿彌陀佛!
《略述淨土信願行 四、名號具萬德 稱念必往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