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臺港紛紛興起的佛教團體與佛教文教事業,都是以緊跟時代、關注人生、造福社會爲基本特征而展現出勃勃生機的;中國大陸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在趙樸初居士爲會長的中國佛教協會的領導下,人間佛教得到明確的倡導和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正在顯示出其越來越大的優越性。
叁、趙樸初人間佛教思想的形成與倡導
(一)趙樸初的佛教因緣
趙樸初(1907-2000)生于安徽省太湖縣一個四代翰林的書香門第,幼年就讀于家塾,青年時代就學于蘇州東吳大學。他從小受母親和家庭的影響,開始信仰佛教。1927年夏,因病入住上海覺園其表舅關絅之家。關絅之(1879-1942)1901年中庚子辛醜並科舉人,是當時上海著名的佛教居士,曾秘救二次革命失敗的孫中山,並于1922年發起成立全國第一個佛教居士團體——佛教居士林,同年創立上海佛教淨業社,施省之任董事長,自任副會長。趙樸初一邊養病一邊在關絅之的指導下幫忙做一些與佛教相關的文字工作和研讀佛經,在關絅之的影響和介紹下,趙樸初開始投身于佛教工作,從此他以後的人生便與佛教事業分不開來。1928年後,趙樸初擔任上海江浙佛教聯合會秘書,上海佛教協會秘書,“佛教淨業社”社長,積極從事大量的佛教弘法利生和社會慈善事業。1929年,中國佛教會成立,圓瑛大師被選舉爲會長,太虛大師、關絅之等九人任常務委員,趙樸初先後出任秘書、主任秘書。入住關絅之家之後的趙樸初逐漸結識和交往了許多佛教界的高僧大德,更深入地探索佛法義理,對中國佛教的曆史和現狀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1935年趙樸初正式皈依于圓瑛大師座下。1937年上海“八·一叁”抗戰爆發後,他本著佛教“報國土恩”的思想,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組織婦女支前,動員和掩護青壯年奔赴前線;並組織中國佛教徒發表致日本佛教徒書,要求他們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而且發起丙子息災法會,撫慰人民內心的傷痛。同時,他千方百計動員各種社會力量,救濟、安置因抗戰爆發湧入上海的難民達60余萬人,難民中有不少是中共黨員。並且開辦難民學校,培養難民中的青少年學習文化和技術。上海淪陷後,他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積極與新四軍取得聯系,將經過培訓的千余名中青年難民和優秀難童,分批送往新四軍總部和蘇南、蘇北等抗日前線,壯大了抗日軍隊的有生力量,並秘密幫助購置和支援新四軍所急需的緊缺物資,爲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貢獻。
1938年他加入了抗日救亡組織上海益友社並擔任理事長,參加了上海各界人士抗日統一戰線組織“星二聚餐會”及其核心組織“星六聚餐會”,積極宣傳抗日主張,團結愛國人士,開展秘密鬥爭。此一時期他還曆任上海慈聯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淨業流浪兒童教養院副院長,上海少年村村長,從多方面支援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秋,僧界著名愛國人士圓瑛法師因從事抗日救亡工作,被日本憲兵逮捕,趙樸初居士等人多方積極努力,將其營救出獄。1940年,他斷然嚴辭拒絕汪精衛僞國民政府的拉攏。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參與發起組建中國民主促進會,追隨中國共産黨積極參加爭取民主、反對內戰、解救民衆的愛國運動。1949年任上海臨時聯合救濟委員會總幹事,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常委、副主席,亞非團結委員會常委。新中國成立後,趙樸初曆任政府和社會團體的多個重要職務。他曆任第一、二、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53年,他參與籌建成立中國佛教協會,任副會長兼秘書長。1980年後,趙樸初一直擔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其間還兼任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顧問,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主席等。趙樸初居士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作家、詩人和書法大家,是偉大的愛國者和中國宗教界的傑出領袖,是當代中國佛教界的傑出代表。
(二)趙樸初人間佛教思想的形成和倡導
趙樸初居士自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投身佛教事業以來,有了許多接觸佛教界著名人士的機會,特別是他在以圓瑛大師(1878-1953)爲主席的中國佛教會任職以後,與全國佛教界高僧大德的接觸更加頻繁了。當時全國佛教界的不少高僧大德,雖然沒有明確標榜“人生佛教”或“人間佛教”,但從言論和行爲實踐來看,實質也是主張人生佛教或人間佛教的;比如,趙樸初的皈依師圓瑛大師就是這樣一位佛教領袖,圓瑛大師自中國佛教會成立後,連任七屆主席和理事長,爲維護中國佛教的正當權益,在推進中國佛教適應時代的發展進步等多個方面做出了不朽貢獻。 太虛大師與圓瑛大師曾結爲盟兄,二十世紀叁十年代,趙樸初就結識了太虛大師,並交往頗深。趙樸初很景仰太虛大師,如抗戰勝利後,太虛大師出于維護佛教利益提出“議政而不幹治”之說,遭到教內外一些人的非議甚至攻擊,趙樸初毅然挺身而出,聲援太虛大師, 從中也表達了他對太虛大師事業的由衷贊歎和對大師人生佛教的信服。太虛大師對趙樸初也很器重,從趙樸初爲太虛大師作的挽詩中可見一斑。挽詩寫道:“旬前招我何爲者,付我新編意倍醰。遺囑分明今始悟,先機隱約話頭參。神州風雨沈千劫,曠世光華掩一龛。火宅群兒應不舍,再來伫見雨優昙。” 詩末對“先機隱約話頭參“一句補注道:
師逝世前十日,以電話招余至玉佛寺相見,欣然若無事,以所著《人生佛教》一書見贈,勉余今後努力護法,不期遂成永別。聞人言:師數日前告人,將往無錫、常州。初未知暗示無常也。1947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終于結束了舊中國內外交患、動蕩混亂的局面,開啓了中華民族獨立自主的現代化建設征程。趙樸初居士等一批佛教界志士仁賢繼承了太虛大師的未竟事業,順應時勢,在新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下,提出革除傳統佛教弊疾、進行佛教改革的口號。1950年6月,趙樸初與巨贊、陳銘樞、喜饒嘉措、周叔迦等大德一道,發起成立了現代佛學社,9月開辦《現代佛學》月刊,推動大陸佛教契機契理的現代轉型。全國性佛教團體和教務組織——中國佛教協會,于1953年正式成立,圓瑛法師當選爲會長,趙樸初居士當選爲副會長兼秘書長。從此直至“文革”時被迫停止活動,這期間,實際主持中國佛教協會工作的趙樸初及其同人,大力宣揚佛教的真精神,號召廣大佛教徒深入世間,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努力將中國大陸佛教導向爲大衆服務、爲社會謀福、適應時代的人間化發展方向。
1978年,中國共産黨召開了偉大的十一屆叁中全會,宣告以改革開放作爲基本國策,中國佛教劫後重生,人間佛教的慧炬開始重新點燃。1980年12月,趙樸初向中國佛教協會第四次全國代表會議作工作報告,報告之末號召“大家遵循佛陀的教導,繼承曆代大德的宏願,發揚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報國土恩、報衆生恩,建立人間淨土。” 1981年至1983年,趙樸初居士將自己二十多年前撰寫的《佛教常識答問》一書在中國佛教協會會刊《法音》上連續十一期刊載 ,此書的最後一節爲《發揚人間佛教的優越性》,巧妙地繼承了太虛大師契應時機的人間佛教思想 ,從此中國大陸新時期人間佛教倡導和弘揚的序曲正式奏響了。當然,趙樸初對人間佛教的源頭有自己的認識,他曾說“人間佛教這一思想並非後人所創立,……人間佛教是原始佛教本來具有的思想,不過在中國大乘佛教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和體現罷了。”
1983年12月,趙樸初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作了《中國佛教協會叁十年》的重要報告,以文件的形式,強調將人間佛教思想的提倡作爲中國佛教發展的長期指導思想,並與之配套提出發揚中國佛教農禅並重、注重學術研究和進行國際友好交流的叁個優良傳統。趙樸初的這些倡導,推進了人間佛教思想在中國大陸的普及和實踐。1987年3月,中國佛教協會第五屆全國代表會議決定把“提倡人間佛教積極進取思想”寫入中國佛教協會章程,作爲中國佛教協會宗旨的重要內容之一。1990年1月以後的中國佛教協會會刊《法音》,將“提倡人間佛教”寫在每一期的封面上。趙樸初居士逝世後的2002年,中國佛教協會第七屆全國代表會議選舉産生了中國佛教協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新當選的會長一誠法師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七屆一次理事會上所作《繼承趙樸初會長遺願,同心協力開創中國佛教事業新局面》的報告,號召全國佛教界繼承和發揚趙樸初的人間佛教思想。 2003年9月,一誠會長《在中國佛教協會成立五十周年大會上的致詞》中再次強調要“繼續發揚佛教優良傳統,弘揚人間佛教積極進取的思想”。
四、趙樸初人間佛教的理論建構
(一)趙樸初人間佛教的基礎
1、圓融真俗、協調世俗政治——愛教與愛國、擁護黨和政府、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相統一
趙樸初回顧佛教流傳的曆史經驗,通過對古代佛教與政治的關系是決定著中國佛教生死存亡的大事、對佛教保持與世俗政治的協調關系是它得以長期流傳的重要原因等重大曆史經驗的深切理解,他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指出,時節因緣、國土因緣,是佛法弘揚與延續的必須條件。他說:
無論對個人或團體來說,要培養佛種、紹隆佛種,就要重視因緣,重視時節因緣,重視國土因緣,重視衆生因緣,叁種因緣具足,佛的種子才能得到滋潤發芽,以至開花結果。既是重視時節因緣,就要認識時代,適應時代。既是重視國土因緣,就要報國土恩,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愛護祖國。……
也就是說,新時期中國大陸佛教的弘揚…
《趙樸初與中國的人間佛教(正澄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