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趙樸初與中國的人間佛教(正澄法師)▪P3

  ..續本文上一頁和發展,應該要重視所處的時節——適應社會主義社會、要重視所處的國土——熱愛社會主義的中國。

   結合新中國建立以來佛教的發展經驗和新時期黨和國家的曆史任務,他指出了愛教、愛國、擁護中國共産黨和擁護社會主義相統一的關系。他在《中國佛教協會叁十年》的報告中說:

   以下叁條基本經驗是我們應該永遠記取的:

   一、佛教徒必須愛國守法,接受中國共産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

  ……愛國,在現今曆史條件下,就是愛社會主義新中國……

   要正確認識愛國與愛教的關系。我們佛教徒自然愛自己信奉的佛教。不愛佛教,那說明你不信仰它,就不成其爲一個佛教徒。對于我們來說,愛教同愛國是統一的,是和諧一致的。……

   曆史充分證明,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黨的領導,我國各族佛教徒就不能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和其他政治權利,就不能保證佛教事業的順利開展。因此,愛國,就必須自覺地接受黨和政府的領導。

   曆史也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我們無論從公民還是從佛教徒的角度,都應該擁護社會主義,維護社會主義製度……

   趙樸初不但這樣提倡,他自己也模範性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逝世後黨和政府、全國人民對他的高度評價中來認識:

   作爲新中國一代宗教界領袖,趙樸初同志把佛教的教義圓融于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圓融于維護民族和國家的尊嚴,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偉大事業之中;圓融于促進中國佛教界與世界各國佛教界友好交往的偉大事業之中。他充分地論述了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協調的問題,指出:黨和國家從政策上、法律上充分尊重和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宗教徒則要愛國愛教,遵紀守法,擁護黨的領導,報國家恩,報衆生恩,積極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他恪盡職守,殚精竭慮,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理論與實踐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他將中國大陸佛教徒的愛教行爲與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擁護黨和政府的領導、維護法律尊嚴、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充分協調圓融起來,這也是人間佛教契理並契應所處時代所處地域之機必然的客觀要求,這是趙樸初人間佛教理論和實踐的大前提。趙樸初以人間佛教思想爲指導的中國佛教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這是趙樸初在人間佛教理論建構上迥異與太虛大師、印順法師的一個根本特點。

  2、緣起無常的世界觀、菩薩行的人生觀

   一切學說的建立,都本著一定的理論基礎。趙樸初的人間佛教思想繼承了大乘佛教的精髓——緣起無常的世界觀和菩薩行的人生觀,並構成了其人間佛教思想的理論基礎。他在許多講話和文章中都涉及到緣起無常的世界觀和菩薩行的人生觀。他早在1958年的一個名爲《佛教徒應該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報告中這樣說道:

   佛教是相信緣起道理的。法不孤起,仗緣而生。宇宙中每一個現象是一切宇宙現象作爲它的緣而起的,同時它也是一切宇宙現象生起的緣。所以,佛說一切衆生是我父母,同時又說看待一切衆生猶如自己的獨生子一樣。這就是說明了與衆生同體的關系,所以菩薩應當發同體大悲心,“無有疲厭”地“爲衆生供給使”。這便是由緣起的宇宙觀,而建立的菩薩行的人生觀。

   同時,他還說:“佛協的任務是引導大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同時也是引導大家行菩薩道。”

   趙樸初在《佛教常識答問》中回答什麼是菩薩行時,他說:

   菩薩行總的來說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是以救度衆生爲己任的。修學菩薩行的人不僅要發願救度一切衆生,還要觀察、認識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無我的,要認識到整個世間,主要是人類社會的曆史,是種不斷發生發展、無常變化、無盡無休的洪流,這種迅猛前進的滾滾洪流誰也阻擋不了,誰也把握不住。菩薩覺悟到,在這種無常變化的洶湧波濤中順流而下,沒有別的可做,只有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這樣才能把握自己,自度度人,不被無常變幻的生死洪流所淹沒,依靠菩薩六波羅蜜的航船,出離這種無盡無邊的苦海。《華嚴經》說,菩薩以“一切衆生而爲樹根,諸佛菩薩而爲花果,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又說:“是故菩提屬于衆生。若無衆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所以,只有利他才能自利,這就是菩薩以救度衆生爲自救的辯證目的,這就是佛教無常觀的世界觀和菩薩行的人生觀,這也是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礎。

   趙樸初緣起無常世界觀和菩薩行人生觀的人間佛教理論基礎,反映了他人間佛教思想的理論高度。

   (二)趙樸初人間佛教思想的核心內容

  1、趙樸初人間佛教的教義取向——由五戒十善向四攝六度

   趙樸初在《佛教常識答問》中回答什麼是五乘佛法,什麼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問題時,對人間佛教的內容作了表述。他說:

   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叫五乘。其中後叁種叫出世間法,教理深奧,比較難學;前二種叫世間法。世間法是世人易學而能夠做到的,也是應該做到的,前人名之爲人間佛教。人間佛教的主要內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佛教認爲,這類不道德的行爲應該嚴格禁止,所以稱爲五戒。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建立的,將身、口、意叁業分爲十種。身業有叁種:不殺、不盜、不邪淫;口業有四種:不妄語欺騙,不是非兩舌,不惡口傷人,不說無益绮語;意業有叁種:不貪、不瞋、不愚癡。這就叫十善,反之就叫十惡。

   趙樸初基于人間佛教主要針對和服務的對象主要是世間的人類,所以他強調必須先把“人”本位的角色做好。他說:

   假使人人依照五戒十善的准則行事,那麼,人民就會和平康樂,社會就會安定團結,國家就會繁榮昌盛,這樣就會出現一種和平安樂的世界,一種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這就是人間佛教所要達到的目標。

   趙樸初強調指出人間佛教是以五戒十善爲學佛的起點,先把人做好,進而再向菩薩行提升。他在回答人間佛教與成佛的關系時說:

   成佛必須先要做個好人,做個清白正直的人,要在作好人的基礎上才能學佛成佛。……學佛就是要學菩薩行,過去諸佛是修菩薩行成佛的,我今學佛也要修學菩薩行。

   後來在《中國佛教協會叁十年》的報告中,趙樸初將五戒十善與四攝六度作爲人間佛教的思想內容並提:“我以爲,在我們信奉的教義中應提倡人間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內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廣大行願。” 四攝即菩薩攝受衆生的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種方法。六度是菩薩欲成佛道所實踐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六種德目。四攝六度,是大乘佛教菩薩行的綱要,一方面菩薩以此契應衆生的機宜,善巧攝受引導,度脫衆生的生死等種種苦厄,利益群生;另一方面自己在從事利樂、攝化衆生的過程中,也得以對治煩惱,提升智慧,從而得以自利。

  2、趙樸初人間佛教的傳統根基——叁大優良傳統

   趙樸初清醒地認識到人間佛教思想的倡導與落實,不能離開中國傳統佛教的深厚根基。他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積極肯定中國佛教二千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又正視中國傳統佛教所存在的缺點和局限,提出克服曆史所給予的汙染和困難,積極發揚自身的優良傳統。他在許多講話和文章中都強調佛教徒應該發揚佛教的優良傳統,但將優良傳統精准地歸納爲叁個方面,並與人間佛教思想一並提倡,這是在他《中國佛教協會叁十年》的報告中才首次見到的。他說:“當代社會主義中國的佛教徒,對于自己信奉的佛教,應當提倡一種思想,發揚叁個傳統。” 一種思想即人間佛教思想,它與農禅並重、學術研究、國際友好交流叁個優良傳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基本層面。他在報告中還分析指出:

   我以爲我們社會主義中國的佛教徒,對于自己信奉的佛教,應當提倡人間佛教思想,以利于我們擔當新的曆史時期的人間使命;應當發揚中國佛教農禅並重的優良傳統,以利于我們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應當發揚中國佛教注重學術研究的優良傳統,以利于我們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應當發揚中國佛教國際友好交流的優良傳統,以利于我們積極參加增進同各國人民友好,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維護世界和平的事業。

   並且,對中國佛教叁大優良傳統的現代內涵以及在現實條件下如何繼承,趙樸初都給予了精辟的解釋和回答。他對中國佛教叁大優良傳統的強調,也說明了他對中國傳統佛教的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是對他“人類文化的發展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斷” 這一真理論斷的生動诠釋,也構成了他與印順法師的尊重中國佛教、但完全以印度佛教爲本位來構建人間佛教主張的顯著差異。

  3、趙樸初人間佛教的目標——建設人間淨土

   趙樸初把淨化世間與引導社會向上提升、增強個人的道德修養和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以此來淨化世間,建設人間淨土。他說:

   菩薩行的人間佛教的意義在于:果真人人能夠學菩薩行,行菩薩道,且不說今後成佛不成佛,應是當前使人們能夠自覺地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行,積極地建設起助人爲樂的精神文明,也是有益于國家社會的,何況以此淨化世間、建設人間淨土。

   他在《中國佛教協會叁十年》的報告中強調:“我們提倡人間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淨化自己,廣修四攝、六度以利益人群,就要自覺地以實現人間淨土爲己任……” 趙樸初人間佛教建設人間淨土的目標是非常明了的。

   五、趙樸初人…

《趙樸初與中國的人間佛教(正澄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