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同樹幹爲蟲蝕,
衰減善資增罪業,諸過根源即劣友。
觀看衆人聚會等,放蕩不羁不穩住,
猶如柳絮隨風飄,君主此行豈莊嚴?
是故怙主龍樹尊,于親友書中宣說:
賭博看會與懈怠,飲酒依止惡劣友,
以及夜間入村落,毀壞名聲六種因。
應以此等爲範例,斷除一切非法事。
行持應理非理事,常久串習增功過,
故以念知不放逸,調正自續則成善。
行爲小心謹慎者,博得諸衆之恭敬,
諸放逸者見彼時,亦會畏懼被懾服。
貪欲諸禍之根本,佛陀說爲木別果,
雖未斷除諸貪執,卻莫貪得無厭也!
具足梵行居士戒,君主世間之莊嚴,
猶如群星中明月,諸衆生起歡喜心。
君主除非自己妻,若與她人行邪淫,
今世損壞自聲譽,來世墮入惡趣中。
若爲貪欲鐵鈎縛,雖是君主無自在,
大象雖身強力壯,若上鐵鈎聽使喚。
恒時若依諸貪欲,如火加薪日熾盛,
彼毀盛德聲譽等,是故知足則安樂。
一人雖具大地上,所有欲妙諸受用,
不得滿足複生貪,故當少欲知足也!
具有知足勝財富,了知分寸勝行爲,
始終如一情誼長,具大慈心勝尊主。
是故謹慎不放逸,一切威儀當如法,
佛陀亦依善威儀,調伏多數所化衆。
目光僅視一木轭,步履適中緩慢行,
行時如法極莊嚴,眷中猶如大象王。
墊上如如端直住,舉止悠然而文雅,
坐時猶如金山王,如是穩重極莊嚴。
進餐適量不亂逛,穿戴整齊晨早起,
口中出言合適宜,如此君主具安樂。
君主何時不應將,獵人屠夫及猖妓,
攝爲自己之眷屬,亦不獨自行林中。
無有意義渡大江,玩耍毒蛇猛獸等,
乘騎不馴野馬等,若行此事毀自己。
是故國王衆君主,一切事業諸行爲,
當依佛經論典中,所說嚴謹而守護。
僅見亦能生歡喜,月亮位于虛空中,
諸衆眼前倍絢麗,君主莊嚴此大地。
眷衆群星所環繞,住于善規虛空中,
高尚品行具光輝,宛如滿月之君主,
天界諸天能生喜,何況說是人間衆?
是故善行之君主,住于何處增吉祥。
第叁品終
第四品 觀察語言
世間一切取舍事,皆從言中可了知,
是故無論任何語,當思功過而言說。
有時緘默不成事,有時默言成辦事,
若不了知應說否,信口雌黃多過患。
實語乃爲勝功德,故君主當說實語,
言說實語應贊歎,妄言受責當舍棄。
應保密事雖未說,有必要故無過錯,
非爾一切平常語,妄說少許亦卑劣。
于具智慧正直士,直言相告令生喜,
于狡詐行之愚者,亦無必要說直語。
于忠心依自己者,直言不諱勿歪曲,
于爲試探口氣者,不必直說適當敘。
除非無利無害語,心中斟酌之大事,
若于非時脫口出,衆人皆知事不成。
應當極其保密語,切莫泄露任何人,
密友複傳其密友,最終傳遍全世界。
無論關系再密切,無有必要莫泄密,
因向女人說密語,多數身敗名裂矣。
無需保密之諸語,到處宣揚亦非理,
時機成熟商討時,斷除傲慢說要義。
贊歎可令世人喜,來世自己亦安樂,
故于他人之功德,不應懷恨當贊美。
如若贊揚其他人,自己亦爲他人贊,
越是譏毀其他人,自己越受他人譏。
嫉妒心強福淺者,恒時只會謗他人,
依此于他無損害,卻將毀壞自聲譽。
具有智慧福德者,他人微小之功德,
亦出嘉言作贊歎,依此自己獲美名。
稱贊雖爲世間飾,于慢愚者卻如毒,
無論何時于何人,莫以妄語作贊歎。
當面贊頌暗诋毀,猶如兩舌之毒蛇,
此等卑者切莫依,說具義語世間飾。
雖以施等廣饒益,若說粗語令人嫌,
雖未布施未護利,依靠愛語攝世人。
未發中要害兵器,未飲沁人肺腑藥,
未嘗迷人蜂蜜味,語言具有此特點。
通常成爲親怨者,余事促成極少見,
多由言詞所導致,故當慎察再出言。
不合時宜之話語,隨意出口遭衆辱,
切合時機又應理,善言妙語利自他。
若降瓢潑之大雨,小容器中豈能容?
雖然教誡劣根者,卻亦無法獲大利。
心地善良之正士,旁敲側擊大有益,
宛如妙藥之忠言,說者聽者皆罕見。
挑拔離間諸話語,尚不應聞何況言?
假設理應聽聞語,亦當觀察至確實。
粗語若多諸眷離,妄言毀壞自他衆,
绮語招致事衰損,是故應當斷彼等。
以此爲主一切語,功德過患有多種,
各自進行分析後,當知說與不說界。
央央大國之中有,各種各樣賢劣士,
故于愚笨野蠻衆,以饒益語難調伏。
最初即當宣告之:國法公平爲准繩,
觸犯法律之衆人,將受如是之懲罰。
于彼屢教不改者,若不施予相應刑,
野蠻人增毀國故,當依初訂而執行。
百般利護眷民等,有利國家大事者,
了知是誰于彼等,當以益語作贊揚。
雖被封爲執事官,若唯自私執偏袒,
則當擊中其要害,告誡今後斷此行。
奉行佛法諸君主,慈愛眷屬如子故,
首先柔和教誨之,絕非最初即呵責。
如是亦可能救脫,多數步入歧途者,
即使無法被挽救,其亦不會恨君主。
應贊一切高尚士,譴責一切卑劣者,
明辨賢劣之君主,無論住于任何處,
高尚勝士生歡喜,卑鄙之徒亦謹慎,
否則惡劣下流輩,遍滿大地毀國政。
君主善加觀察後,出口之言不應變,
世間衆人皆共稱:國王金口言一次。
曆代明君之王法,不能隨意更改之,
倘若更改已定法,則法不會受重視。
擅長辭令之君主,猶如璀璨之日輪,
光芒照耀世間界,成辦一切諸所願。
無有神通之士夫,依靠語言而了知,
世間一切善惡事,故當慎察所說語。
世人想法各異故,所說之語亦不同,
多數心地雖善良,愚癡之故胡亂言。
狡詐之徒爲成辦,私事而出欺騙詞,
多數虛僞嫉妒者,唯說傷害他人語。
尤其于此濁世中,無因妄語毀國土,
是故何人說何語,亦莫盲目而跟隨,
亦勿視諸言皆妄,無論是真抑或假,
弄清之前記心中,明確之後再實行。
民衆苦樂諸申訴,莫因言巧靠山強,
以及詞拙靠山弱,隨聲附和或舍棄,
究竟真假應詳察,依此可知民賢劣,
進谏大臣之秉性,自己精通諸法律。
初未了知新知識,有利取舍之要語,
縱然出自瘋人口,具慧智者亦接受。
隨之而行于自他,暫時究竟有害語,
即使出自上師口,亦應舍棄況他言?
境內苦樂功過事,多從閑言中可知,
明察暗訪誠實人,多從碎語中解義。
是故賢明諸君主,多方詢問諸情況,
切莫傲慢默不語,適宜問津智者要。
內部諸人以雜念,對己贊歎或誹謗,
順其自然莫問詢,若具實義當過問。
從人所言話語中,大概推知其內心,
從而自己便通曉,多數應理非理事。
自己通達言語理,亦曉他說理非理,
恰如其分出言詞,如妙音女得美名。
無形卻動他人心,無施卻集衆多士,
無光卻除內心暗,良言具多奇妙相。
擅長言辭之君主,光芒勝日照世間,
遣除衆生意黑暗,開啓喜宴大蓮園。
第四品終
第五品 觀察眷屬
作爲一地之君主,爲使境民得安樂,
對于品行高尚者,應當予以合理位。
若封正士爲高官,則更慈愛自眷民,
依此國政得穩固,此君猶如衆敬王。
若將卑者置高位,則更殘害自屬下,
猶如藍皮之狐狸,最終甚至毀自己。
心胸寬廣有遠見,善察如理取舍事,
私欲鮮少愛民衆,如是之人當大臣。
知慚有愧種姓高,舉止文雅行善法,
合意行爲優良者,理應迎娶作王妃。
依教奉行品行好,尊敬君主閑言少,
語言真實諸士夫,當作身邊之侍者。
知曉文法諸論典,了達詩韻等學問,
極爲擅長書法者,此人適合作秘書。
如理布施不吝啬,不令財物空損耗,
審時度勢具智慧,應作掌管財物者。
精通法律不偏袒,公正不阿慎審察,
注重因果取舍理,此人適宜作法官。
毅志堅強具魄力,了知伏敵之技巧,
心情穩固無變化,適任軍隊之首領。
智慧廣大心善良,運氣亨通福德廣,
本尊護法加持者,堪爲協商之友伴。
具戒多聞瑜伽士,專心致志行佛法,
從不參與政治事,此士理當爲國師。
精通曆算天文學,醫術精湛名醫等,
通達一切論典者,時常安置皇宮中。
門衛以及諸宦官,信使仆人執事等,
依照各自之能力,將其置于相應位。
一切因果不錯亂,對人具有平等心,
若將此人封爲官,一切城邑均安甯。
若與上述皆相反,任意封官賜地位,
不能成辦各自事,將成國政腐敗因。
是故賢明之君主,依照能力之層次,
分別予以適宜位,切莫隨意賜官位。
猶如對症而下藥,若具各自之特長,
則可成辦所欲事,成諸事者實罕見。
濁世一切諸君主,于諸相合己意者,
一切所作隨其轉,最終自他生悔心。
具有智慧諸君主,恒時令己有主權,
雖不將權施他人,亦能善巧令他喜。
身上飾品佩適宜,恰當安排仆人衆,
派遣信使用工具,皆當相稱適宜事。
凡爲君主做事者,不可草率而任命,
如從石中挑選金,具有功德當重用。
成百上千人之中,具大功德僅少數,
如同井蛙不見海,庸人不知此道理。
好壞事或賢劣人,顯露之時人皆知,
猶如種子之能力,事先若知爲智者。
駿馬以及殊勝士,不能一般來對待,
卑劣之徒羅刹女,不能視爲希有處。
具有智慧通經論,福德廣大品行高,
此士國境之莊嚴,是故君主當喜之。
正士喜愛具德者,劣者喜獵愛盜詐,
好色之徒愛娼妓,吝啬之人愛財食。
濁世君主大多數,于行善者不贊評,
于作惡者不懲罰,善良之人皆失望。
一切賢明之君主,倘若慈愛行善者,
善良之人心歡喜,作惡之人亦變善。
一切昏庸之君主,倘若仁慈作惡者,
惡劣之輩心喜悅,行善之人亦變劣。
業力所感諸君王,縱然慈愛某些人,
亦當合理令生喜,切莫授…
《君主法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