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察正行
聖者殊勝金光經:所雲天王之妙語,
君規教言論之中,所宣諸義當明說!
昔日天王梵天前,天界諸衆祈問曰:
爲何人間之君主,稱爲天人與天子?
天界之中諸天人,如何成爲人主尊?
于護世間諸天衆,天王梵天作答言:
天界尊主天王等,保護世間諸天衆,
爲止非法造罪業,依法治理國境故,
加持人間之尊主,故稱國王爲天人,
抑或稱之爲天子,名聲傳遍天界中。
爲示今生行善業,作惡犯罪之諸人,
異熟果報現前故,任封人間之君主。
何時君主依法律,合理製裁諸罪犯,
以及爲非作歹衆,如若不能製止彼,
則此君主國境中,非法之徒日益增,
頻發戰爭多動蕩,天等衆生起爭鬥,
爲此目的諸天衆,封爲人間之君主。
旨在防止罪人增,舍棄善業力所致,
非時狂風與暴雨,敵軍侵略疾疫多,
並且凶惡星曜等,不祥噩兆常出現,
鮮花葉果不成熟,盜匪雷雹與饑荒,
各種各樣諸橫死,傷憂畏懼屢發生,
施主以及阿阇黎,一切眷屬行非法。
爾時彼等諸君主,亦于非法者供養,
製裁奉行正法者,行法者若遭懲罰,
出現洪水星風災;恭敬非法之人故,
衆生光彩正法藏,大地精華皆毀滅。
葉果不具精華味,雖食亦不得飽足,
衆生醜陋不安樂,無歡喜心不安穩,
百種煩惱擾亂心,行持非法之君主,
遠離一切喜悅後,遭受種種難忍苦。
任封君主徒無義,天界諸衆議論言:
此乃非法之君主,天衆減少惡趣增。
君主所作諸事業,未滿天衆之心願,
是故並非天子也,天王父輩天界中,
亦成具有罪業境,天界勝衆亦失望,
爾後舍棄彼昏君,故此國境速毀滅。
倘若製裁非法者,依靠正法護自境,
亦無偏袒心護持,其它境中諸眷屬,
則彼具法之君主,聲譽傳遍叁界中。
住于叁十叁天中,天王滿心歡喜說:
南瞻部洲我等子,如是行法之國王,
依法治理國家故,地上人類轉生此。
從而遍滿諸天界,如此行法之君主,
天王眷屬生歡喜,恒時護之如親子。
彼境運行善星曜,遣除非時暴風雨,
上述所說諸過患,出現極多勝功德。
是故此等諸君主,縱遇命難亦不舍,
一切世間安樂因,珍貴難得之法寶。
依靠具法功德後,當以正法護眷境,
恒時斷除非法行,亦應正確宣佛法。
令諸衆生行善法,避免造罪行惡業,
不可避免造罪者,如理懲罰可調化,
君主獲得美名聲,國境繁榮又昌盛,
一切衆生亦安樂。上述之義當銘記!
世尊鄭重而宣說:曾于昔日久遠時,
我轉生爲力王頂,國王太子莊嚴頂,
于父王前聆聽此,君規教言之論典。
依此法理于往昔,直至二萬年期間,
身爲國王一刹那,亦未行持非法事。
如今一切諸君主,皆當憶念導師言!
第八品終
第九品 穩重精進
猶如浩瀚之海洋,無有增漲與減少。
如是賢明諸君主,何時亦不違二規。
父輩祖輩之傳統,屬于新舊何宗派,
主要受持彼一門,若變他宗增不幸。
擁有地位之臣等,自始至終若能夠,
奉行家族善習俗,不違先例極善妙。
布施及與國政規,應依曆代之風範,
前所未有非理事,若增上即毀滅相。
何者違越自規範,于誰亦非爲善妙,
尤其國王諸君主,不越法規勝功德。
濁世惡劣之衆人,動辄歡喜動辄憂,
時傲時卑柔暴等,行爲日日多變化。
最初之時易相處,久而久之不可靠,
令人生起厭煩者,稱爲不穩重惡友。
首先難以融洽處,誠心交往將成爲,
莫逆之交情穩固,稱爲穩重之善友。
稍逢順緣生喜慢,稍遇逆境心躁怯,
如秤杆般惡劣者,即是卑鄙之徒也。
于諸合理與非理,一切事及話語等,
事先表態如猕猴,即是無有主見者。
多數柔粗贊毀語,好似谷聲瞬間逝,
然如噪音所驚犬,淺慧枉然爲其擾。
快樂痛苦不定故,輪回顯現如夢境,
雖富亦莫生傲慢,縱衰亦莫起畏心。
一切忘恩負義者,即爲人中最劣輩,
知恩圖報之諸人,護法神亦恒守護。
于諸微小饒益者,雖可任其表心意,
然如蹄迹中之水,君主切莫輕易喜。
猶如海上之船筏,卑劣之徒易轉變,
穩如山王之君主,于此世間最殊勝。
恰似年邁之老者,觀看孩童之遊戲,
于諸愚者之行爲,君主莫生喜怒心。
一切實語高尚士,承諾之事縱微小,
亦不反悔況大事,及已盟誓之諸事。
語言行爲無可靠,誰亦不會恭敬彼,
出言具義者之語,衆人皆不會違越。
倘若誓言穩如山,成辦自己諸所需,
成爲衆生依賴處,發威天人亦生畏。
情續不穩之君主,法政皆不會究竟,
所作繁多成功少,許諾廣大結果小。
心穩固者做何事,持之以恒勤努力,
如積水滴成大海,最終成就廣大果。
于諸心緒不穩者,如若付與少功德,
猶如石上冰片味,不會久存即消失。
想法種種之人士,不能何語皆跟隨,
自己善加觀察後,應理之義莫違背。
無有心力如水泡,二規何者亦不成,
當如金剛不可破,順利成諸合理事。
如大地中不動搖,金剛鐵圍須彌山,
君主穩重不越規,地上諸士中最勝。
不爲惡友波濤動,不隨分別驟風飄,
較此穩固之山王,無心之峰更殊勝。
何者具有穩固心,毅力堅定勤不散,
于己所作任何事,亦永勿生怯弱心。
倘若不舍所做事,大事亦可逐漸成,
槃石雖難以動搖,漸次能移至山頂。
愚者所許諾之事,最初緊張最終松,
智者心中籌劃事,最初松馳最終緊。
聖者首先難承諾,一旦承諾則彼事,
猶如石上刻圖案,死亦不會有改變。
倘若具有大精進,山之頂巅亦不高,
大海深處亦變淺,具足如此精進者,
天人尚生畏懼心,何況說是人間士?
猶如商主名大施,精勤舀盡大海水。
一切具有精進者,應當依止善知識,
勤學諸多經論典,以聞獲得智慧眼。
于諸合理應理事,關系重大之道理,
依獅子式無恐懼,當行應作之事業。
依止劣者毀衆人,依止中者平庸住,
依止勝衆成正士,故當依止勝主尊。
功德皆具極罕見,功德皆無亦鮮少,
依止功德爲主者,當舍過患取功德。
如瓶僅裝一半水,置于頭頂不穩定,
孤陋寡聞傲慢高,多數極其難承侍。
卑者乃至貧困間,心地善良本性賢,
一旦獲得名利時,立即現出高傲相。
雖然年幼卻敬老,雖爲智者無我慢,
雖具威望卻柔和,地位愈高愈無慢。
若依具有威力者,誰人不會得高位,
猶如連接花鬘線,能夠糸于人頭頂。
倘若依止諸正士,自相續將具功德,
如與果德巴同在,石頭亦可成黃金。
花鬘于驢有何用?美食于豬有何用?
光于盲或歌于聾,法于愚者有何用?
佛說如若不恭敬,僅賜一句法上師,
百世連續轉爲狗,複轉生于劣種中。
年輕之時學知識,冬季之時飼養牛,
春天之時耕田地,此叁成熟果之因。
蟻穴蜂蜜上弦月,學習知識之智慧,
國王以及乞丐財,依次逐漸得增長。
應當勤奮求功德,顯露傲相有何用?
無有功德傲慢者,只會貶低自己也。
無義安逸散亂者,豈能生起大功德,
是故求學功德時,當不顧及一切苦。
殊勝經論與明處,未曾聽聞不了知,
依于聞諸取舍理,睜開智慧之明眸。
未依智者阿阇黎,則彼所學諸知識,
猶如猖婦之兒子,不具清淨之來源。
依止高貴種族者,智者以及殊勝士,
抑或以其爲根據,亦可贏得他人敬。
設使學問至究竟,雖知一論亦如日,
若具懷疑學多論,亦如星宿終散失,
一心專注所聞義,通過理證作分析,
若未獲得思定解,多數聞誦如鹦鹉。
無察合理非理慧,不求聽聞福德義,
僅以交媾飽度日,彼與畜牲有何別?
即使老態龍鍾矣,亦勤求學聞思慧,
依此熏染彼相續,來世將成爲智者。
置于書中之學問,未經修持之密咒,
未曾保管諸資具,需要之時難應急。
君主恒時當策勵,自己現後世善資,
以及庶民諸利益,莫以懈怠而推遲。
倘若無有精進心,縱爲小事亦難成,
若具精進諸功德,如同握于手掌中。
自己即爲自怙主,其他誰能成依怙,
是故了知利己者,當備精勤取功德。
若欲隔離怨敵者,自己當具諸功德,
依靠嗔心與粗語,不能調他反害己。
勝士衰敗困苦時,毅力更強智愈高,
黑暗籠罩越沈重,燈盞愈加放光芒。
何者嗔怒無畏懼,縱然歡喜亦無利,
無有製伏攝受力,此人喜怒有何用?
于饒益者不報恩,于損害者不報仇,
猶如路旁之假人,無能力者衆人辱。
于具勝慧諸菩薩,雖做小事報大恩,
縱常加害無忿惱,宛如大地安然住,
然未獲得彼智前,了知他人之利害,
具有製伏攝受力,此人贏得衆人敬。
發怒能夠斷人頭,歡喜亦能施國政,
若不具足此大力,共稱君主無意義。
不能承擔之事情,他人唆使亦莫爲,
他人雖說善善哉,誰會跳入烈火中?
若知善巧方便法,縱難亦能成辦事,
他人阻止亦莫退,如同智者取珍寶。
如從毒蛇頂取寶,即使區區之小事,
亦當謹慎而辦理,何時切莫草率行。
如麻風患者觸火,即將導致諸災難,
一切危險之事情,具慧智者不應作。
猶如進餐適宜者,依靠食物無疾病,
認真細致觀察後,所作所爲過患少。
貪執微小利益者,不會獲得大安樂,
故當盡力發大心,爭取獲得大功德。
若修天尊亦成就,若毀岩石亦粉碎,
故當恒時倍精進,切莫生起怯弱心。
如若長期而串習,則無難以成辦事,
鷹喜屍林鵝喜海,皆爲串習所導致。
恒食血肉威猛獅,每年一次不淨行,
幹吞微塵諸驢子,恒時放逸行交媾。
如離貪者厭欲望,衆生皆隨自心轉,
自心亦隨串習轉,故調自心求悉地。
衆生悉隨業力轉,是故多數無自由,
業力亦由心安立,故當精勤調自心。
自言自語當思維:于此地上人世間,
痛苦安樂無偏墮,成辦世間出世間,
任何事皆依自己,故莫依賴于他人,
獨我之事應究竟,此士堪爲人中獅。
火…
《君主法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