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齋日與八關齋戒

  六齋日與八關齋戒

  淨慧老和尚

  戒爲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

  

  若能堅持于淨戒,是則如來所贊歎。

  

   ——《華嚴經》

  

  

  四祖寺短期出家禅修班今天正式開始。各位通過一天的忏摩,使無始以來所造的種種惡業得以忏悔清淨。“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忏悔。”曆劫以來所造種種惡業,總體說來分爲叁類。由叁種煩惱引起——貪、嗔、癡;叁種煩惱引起叁業——身、口、意;由殺、盜、淫,造種種惡業。在受戒之前,我們向十方諸佛菩薩發露忏悔。“忏悔得清淨,清淨得安樂。”忏悔的意義非常重要。

  

  既然由叁業造種種惡業,我們現在受戒,其意義就在收攝身口意叁根,淨化身口意叁業,使之不再造諸惡業,而修習善法。怎樣收攝身口意叁業?就是要持戒。今天晚上給大家講的題目,就是關于六齋日與八關齋戒的內容。這個題目曾經在小範圍內講過一次。這個題目准備從九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戒律的精神

  

  戒律的精神是什麼?我們要受戒、學戒、持戒,首先就要把戒律的精神弄明白。戒律的精神,許多經典都告訴我們是要“防非止惡,護持善根”,就是戒律的精神,也是戒律的任務、戒律的目標。我們之所以要受戒、學戒、持戒,目的就是爲了“防非止惡,護持善根”。

  

  非、惡,都是過失。這些過失增長惡業,阻止善根的生長。所以我們要受戒,以戒來防止過非,使善根能夠在戒律的土壤上一天天地出生、成長、壯大。

  

  非和惡是什麼呢?就是十惡,所謂“身叁、口四、意叁”。身叁:殺、盜、淫;口四:妄言、绮語、兩舌、惡口;意叁:貪、嗔、癡。從身口意叁個方面,造這十種惡業,是爲十惡。如果我們有戒在身,身不殺、不盜、不邪淫,口不妄言、绮語、兩舌、惡口,意不貪、不嗔、不癡,是爲十善。能夠保證十善經常現前,把十善貫徹到生活與修行的方方面面,那就是善根得到了護持,得到了增長。

  

  由此可見,善之與惡,反掌、覆掌,都只是在同一件事上。善與惡都是通過身口意叁業而造作的。叁業循著不貪、不嗔、不癡,那就“衆善奉行,諸惡莫作”;叁業循著叁毒展開,那就是殺、盜、淫、妄,十惡現前。

  

  我們修行,不必把事情搞得太複雜,不要搞得玄之又玄。不玄!很親切!天天圍繞著這個東西(指身)、這個東西(指嘴)、這個東西(指心)——身口意叁業來修行就可以了。離開了叁業,修行落空;離開止十惡、修十善,修行落空;修行離開了日常生活,更是落空。

  

  身口意叁業的活動就是生活。生活的內容,在戒律的約束下,就是戒律的生活、清淨的生活、善的生活;生活在貪嗔癡的支配下,就是染汙的生活、罪惡的生活。戒律的精神,就是要我們在生活中“諸惡莫作”——防非止惡,“衆善奉行”——護持善根。這就是戒律的精神。希望各位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學,從最現實的生活入手。這樣,我們短短的五天或者七天時間,就不會空過。有這五天、七天的集中訓練,然後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能夠做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

  二、在家戒與出家戒

  

  各位在此五天中,將要受的八關齋戒,是在家戒。在家戒有種種方便(形式、內容),包括五戒、在家菩薩戒、八關齋戒。五戒有一定的彈性,可以次第受;八關齋戒彈性更大,可一日一夜受。五戒是終身戒;八關齋戒嚴格地講,是一日一夜戒,只受持一天。

  

  出家戒律與此不同。出家戒全都是終身受,乃至盡未來際受。終身受的是比丘(比丘尼)戒、沙彌(沙彌尼)戒;盡未來際受的是菩薩戒。當然,居士五戒也是終身受;如果受在家菩薩戒,也是盡未來際受。

  

  出家戒和在家戒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在家戒只戒邪淫(除一日戒——八關齋戒,正淫也戒),而出家戒,無論是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都是連正淫也要戒,從根本上守持不犯。所以,出家戒和在家戒區別很大。

  我們這一次受的八關齋戒,平常都是一日一夜受,現在在寺院受,有所變通,改成了多日受。其目的,就是要在這五天中過出家人的生活,過諸佛所過的生活,意義非常重大。

  

  

  

  叁、持齋與吃素

  

  持齋與吃素,這兩者有區別。所謂持齋,是指過了中午一點以後,不進食,不吃晚飯。齋者,齊也,到中午爲止了。諸天早食,佛午食。佛持齋,過午不食。我們今天守八關齋戒,齋就是指的過午不食。吃素是指不吃葷腥。持齋不一定吃素,吃素不一定持齋。吃素的範圍廣一些。持齋是佛弟子的一種修行行爲。吃素可以是一種修行習慣,可以是愛好,可以健身運動,可以是環保運動或者說環保方式,可以是對生命的尊重和愛護。但是持齋,過午不食,這是佛陀的教導,帶有信仰的意義。吃素就不一定完全和信仰有聯系。

  

  聯合國有一個環保方面的部門,號召全世界的人,每星期要吃一天素。目的就是爲了保護地球。八月份的《北京晚報》上有一篇文章:《多吃素,救地球》。因爲吃葷腥的人,對于肉類的需求越來越大。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有錢買肉,都有錢喝奶,所以對奶類的需求、肉類的需求,比起過去來說,翻了無數倍。吃肉多,喝奶多,市場就要盡量地滿足供應。生意人的眼光總盯著市場。市場需要什麼,他就盡量地要滿足人們的需求。搞養殖業的人,他同樣要盯著市場。對肉類的需求、奶類的需求越來越大,養殖業也就越來越發達。畜類增多了,畜類的身體要散發熱量,對地球溫度就會産生影響。據說全球的人,在2007年吃掉了4000億只動物。全世界人口只有60億,吃掉的動物有4000億,吃掉比人類多幾千億的動物。這些動物,一是要釋放熱量,二是排泄許多會汙染空氣的糞便,這樣就造成地球一天一天地變暖。據說,畜牲所排的熱量,比汽車尾氣要多很多倍。所以全球氣候變暖,與人類對奶類、肉類日益增加的需求分不開。地球變暖有什麼不好呢?疾病增多;北極的冰山隨著地球變暖,大概再過十幾年就全部溶化了。北極冰山溶化的後果是什麼呢?那些海拔只有一公尺左右的陸地,很可能成爲汪洋大海。這對人類是一個極大的損失。像上海、日本,一些海拔較低的國家和地區,都將受到海水上漲的威脅。“多吃素,救地球”是完全有根據的。

  

  我們佛教徒提倡素食,與佛陀慈悲的教義分不開。佛教徒要有慈悲心,不吃衆生肉,把一切衆生看作是我們過去曆劫以來的父母、兄弟、姊妹、親屬,不忍心吃自己過去生中父母、兄弟、姊妹、親屬的肉。提倡素食,客觀上也起到環保的作用。所以說,持齋與吃素盡管有所區別,但是,在發揚慈悲、尊重生命、惠及環保的意義上來講,二者是一致的。

  

  當然從佛弟子來講,吃素不等于持齋,持齋與吃素是兩碼事。南傳佛教出家人,不吃素,只持齋,嚴格遵守過午不食。

  四、一日戒與終身戒

  

  在家居士受持的戒律有多種。六齋日受八關齋戒,就是在家戒的一種,另外還有五戒等。受持八關齋戒是以一日一夜爲限,而五戒則是終身受持,故稱五戒爲終身戒;八關齋戒爲一日戒,在家佛教徒每月必須有六天受持八關齋戒。比如說,初八受持了一日一夜戒,初九就自然舍了。因爲在受戒時就說:“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弟子一日一夜不殺生,亦如是。”五戒是“盡形壽”,就是終身受。

  

  一日戒與終身戒二者盡管都是居士戒,但是一日戒的要求高,是要每個月過六天出家人的生活,過諸佛的生活,它的意義是佛戒,或者說僧戒。

  

  

  

  五、六齋日的來曆

  

  作爲在家佛弟子,必須在每個月的六齋日,受持八關齋戒。所謂六齋日,就是農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叁、二十九、叁十,如果是月小,最後兩天就是二十八、二十九。

  

  爲什麼要在六齋日受持八關齋戒呢?佛經上有開導。《大智度論》卷第十叁說:

  

  “何故六齋日受八戒、修福德?”爲什麼要在這六天受持八戒、修積福德?其意義何在呢?“答曰:是日惡鬼逐人,欲奪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這六天,有那些惡鬼跟著人,看哪些人在做惡,與惡相應,惡鬼就跟著你,使你做一切事情不吉祥、不順利,生病招災。“是故劫初聖人,教人持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劫初,就在天地最初形成時候。聖人,就是指那些賢者、修善的人。他們有一種感應,知道在這六天有惡鬼來,所以叫大家在這六天不要做壞事,午後不要吃飯,要持齋,要修福,要作福,以避免凶災。

  

  “是時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爲齋。”在劫初時,佛未出世,所以受持齋法,只是持齋,沒有受八戒。因爲佛沒有出世,戒法沒有人製定,只是以過午不食爲持齋。

  

  這種齋戒的辦法,在其他宗教也有。比如說伊斯蘭教,有一個月的時間“把齋”,他們的方法與佛教略有不同。他們在早上明相未出時就吃早飯,然後白天不吃飯,要到晚上再吃。佛教守持齋戒,每天吃早飯,要等明相出了才吃飯。所謂“明相出”,是說隨著早晨東方發白,在自然光線下能夠看清自己的掌紋,這叫做“明相出”。

  

  “後佛出世,教語之言:汝當一日一夜,如諸佛,持八戒,過中不食。是功德將人至涅槃。”戒爲佛製。佛製戒教導在家弟子,應當每月的六齋日,一日一夜之中(當日早上明相出以後,至次日明相出之前),如同諸佛一樣,受持八戒,過午不食。這種功德,能夠引導人到達涅槃的彼岸。所以受持八關齋戒的意義非常重大。

  

  《佛說四天王經》說:“四天神王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二十叁日使者複下;二十九日太子複下;叁十日四王複自下。”

  

  每月初八,四大天王派遣使者下到人間,伺察人間的善惡。每月十四日,派遣太子下來;每月十五日,四天王自己下來伺察人間善惡;二十叁日,四天王又派遣使者下;二十九…

《六齋日與八關齋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