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斋日与八关斋戒
净慧老和尚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坚持于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
——《华严经》
四祖寺短期出家禅修班今天正式开始。各位通过一天的忏摩,使无始以来所造的种种恶业得以忏悔清净。“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历劫以来所造种种恶业,总体说来分为三类。由三种烦恼引起——贪、嗔、痴;三种烦恼引起三业——身、口、意;由杀、盗、淫,造种种恶业。在受戒之前,我们向十方诸佛菩萨发露忏悔。“忏悔得清净,清净得安乐。”忏悔的意义非常重要。
既然由三业造种种恶业,我们现在受戒,其意义就在收摄身口意三根,净化身口意三业,使之不再造诸恶业,而修习善法。怎样收摄身口意三业?就是要持戒。今天晚上给大家讲的题目,就是关于六斋日与八关斋戒的内容。这个题目曾经在小范围内讲过一次。这个题目准备从九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戒律的精神
戒律的精神是什么?我们要受戒、学戒、持戒,首先就要把戒律的精神弄明白。戒律的精神,许多经典都告诉我们是要“防非止恶,护持善根”,就是戒律的精神,也是戒律的任务、戒律的目标。我们之所以要受戒、学戒、持戒,目的就是为了“防非止恶,护持善根”。
非、恶,都是过失。这些过失增长恶业,阻止善根的生长。所以我们要受戒,以戒来防止过非,使善根能够在戒律的土壤上一天天地出生、成长、壮大。
非和恶是什么呢?就是十恶,所谓“身三、口四、意三”。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三:贪、嗔、痴。从身口意三个方面,造这十种恶业,是为十恶。如果我们有戒在身,身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不贪、不嗔、不痴,是为十善。能够保证十善经常现前,把十善贯彻到生活与修行的方方面面,那就是善根得到了护持,得到了增长。
由此可见,善之与恶,反掌、覆掌,都只是在同一件事上。善与恶都是通过身口意三业而造作的。三业循着不贪、不嗔、不痴,那就“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三业循着三毒展开,那就是杀、盗、淫、妄,十恶现前。
我们修行,不必把事情搞得太复杂,不要搞得玄之又玄。不玄!很亲切!天天围绕着这个东西(指身)、这个东西(指嘴)、这个东西(指心)——身口意三业来修行就可以了。离开了三业,修行落空;离开止十恶、修十善,修行落空;修行离开了日常生活,更是落空。
身口意三业的活动就是生活。生活的内容,在戒律的约束下,就是戒律的生活、清净的生活、善的生活;生活在贪嗔痴的支配下,就是染污的生活、罪恶的生活。戒律的精神,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诸恶莫作”——防非止恶,“众善奉行”——护持善根。这就是戒律的精神。希望各位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学,从最现实的生活入手。这样,我们短短的五天或者七天时间,就不会空过。有这五天、七天的集中训练,然后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能够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二、在家戒与出家戒
各位在此五天中,将要受的八关斋戒,是在家戒。在家戒有种种方便(形式、内容),包括五戒、在家菩萨戒、八关斋戒。五戒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次第受;八关斋戒弹性更大,可一日一夜受。五戒是终身戒;八关斋戒严格地讲,是一日一夜戒,只受持一天。
出家戒律与此不同。出家戒全都是终身受,乃至尽未来际受。终身受的是比丘(比丘尼)戒、沙弥(沙弥尼)戒;尽未来际受的是菩萨戒。当然,居士五戒也是终身受;如果受在家菩萨戒,也是尽未来际受。
出家戒和在家戒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在家戒只戒邪淫(除一日戒——八关斋戒,正淫也戒),而出家戒,无论是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都是连正淫也要戒,从根本上守持不犯。所以,出家戒和在家戒区别很大。
我们这一次受的八关斋戒,平常都是一日一夜受,现在在寺院受,有所变通,改成了多日受。其目的,就是要在这五天中过出家人的生活,过诸佛所过的生活,意义非常重大。
三、持斋与吃素
持斋与吃素,这两者有区别。所谓持斋,是指过了中午一点以后,不进食,不吃晚饭。斋者,齐也,到中午为止了。诸天早食,佛午食。佛持斋,过午不食。我们今天守八关斋戒,斋就是指的过午不食。吃素是指不吃荤腥。持斋不一定吃素,吃素不一定持斋。吃素的范围广一些。持斋是佛弟子的一种修行行为。吃素可以是一种修行习惯,可以是爱好,可以健身运动,可以是环保运动或者说环保方式,可以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但是持斋,过午不食,这是佛陀的教导,带有信仰的意义。吃素就不一定完全和信仰有联系。
联合国有一个环保方面的部门,号召全世界的人,每星期要吃一天素。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地球。八月份的《北京晚报》上有一篇文章:《多吃素,救地球》。因为吃荤腥的人,对于肉类的需求越来越大。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有钱买肉,都有钱喝奶,所以对奶类的需求、肉类的需求,比起过去来说,翻了无数倍。吃肉多,喝奶多,市场就要尽量地满足供应。生意人的眼光总盯着市场。市场需要什么,他就尽量地要满足人们的需求。搞养殖业的人,他同样要盯着市场。对肉类的需求、奶类的需求越来越大,养殖业也就越来越发达。畜类增多了,畜类的身体要散发热量,对地球温度就会产生影响。据说全球的人,在2007年吃掉了4000亿只动物。全世界人口只有60亿,吃掉的动物有4000亿,吃掉比人类多几千亿的动物。这些动物,一是要释放热量,二是排泄许多会污染空气的粪便,这样就造成地球一天一天地变暖。据说,畜牲所排的热量,比汽车尾气要多很多倍。所以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对奶类、肉类日益增加的需求分不开。地球变暖有什么不好呢?疾病增多;北极的冰山随着地球变暖,大概再过十几年就全部溶化了。北极冰山溶化的后果是什么呢?那些海拔只有一公尺左右的陆地,很可能成为汪洋大海。这对人类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像上海、日本,一些海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都将受到海水上涨的威胁。“多吃素,救地球”是完全有根据的。
我们佛教徒提倡素食,与佛陀慈悲的教义分不开。佛教徒要有慈悲心,不吃众生肉,把一切众生看作是我们过去历劫以来的父母、兄弟、姊妹、亲属,不忍心吃自己过去生中父母、兄弟、姊妹、亲属的肉。提倡素食,客观上也起到环保的作用。所以说,持斋与吃素尽管有所区别,但是,在发扬慈悲、尊重生命、惠及环保的意义上来讲,二者是一致的。
当然从佛弟子来讲,吃素不等于持斋,持斋与吃素是两码事。南传佛教出家人,不吃素,只持斋,严格遵守过午不食。
四、一日戒与终身戒
在家居士受持的戒律有多种。六斋日受八关斋戒,就是在家戒的一种,另外还有五戒等。受持八关斋戒是以一日一夜为限,而五戒则是终身受持,故称五戒为终身戒;八关斋戒为一日戒,在家佛教徒每月必须有六天受持八关斋戒。比如说,初八受持了一日一夜戒,初九就自然舍了。因为在受戒时就说:“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弟子一日一夜不杀生,亦如是。”五戒是“尽形寿”,就是终身受。
一日戒与终身戒二者尽管都是居士戒,但是一日戒的要求高,是要每个月过六天出家人的生活,过诸佛的生活,它的意义是佛戒,或者说僧戒。
五、六斋日的来历
作为在家佛弟子,必须在每个月的六斋日,受持八关斋戒。所谓六斋日,就是农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如果是月小,最后两天就是二十八、二十九。
为什么要在六斋日受持八关斋戒呢?佛经上有开导。《大智度论》卷第十三说:
“何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为什么要在这六天受持八戒、修积福德?其意义何在呢?“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这六天,有那些恶鬼跟着人,看哪些人在做恶,与恶相应,恶鬼就跟着你,使你做一切事情不吉祥、不顺利,生病招灾。“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劫初,就在天地最初形成时候。圣人,就是指那些贤者、修善的人。他们有一种感应,知道在这六天有恶鬼来,所以叫大家在这六天不要做坏事,午后不要吃饭,要持斋,要修福,要作福,以避免凶灾。
“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在劫初时,佛未出世,所以受持斋法,只是持斋,没有受八戒。因为佛没有出世,戒法没有人制定,只是以过午不食为持斋。
这种斋戒的办法,在其他宗教也有。比如说伊斯兰教,有一个月的时间“把斋”,他们的方法与佛教略有不同。他们在早上明相未出时就吃早饭,然后白天不吃饭,要到晚上再吃。佛教守持斋戒,每天吃早饭,要等明相出了才吃饭。所谓“明相出”,是说随着早晨东方发白,在自然光线下能够看清自己的掌纹,这叫做“明相出”。
“后佛出世,教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槃。”戒为佛制。佛制戒教导在家弟子,应当每月的六斋日,一日一夜之中(当日早上明相出以后,至次日明相出之前),如同诸佛一样,受持八戒,过午不食。这种功德,能够引导人到达涅槃的彼岸。所以受持八关斋戒的意义非常重大。
《佛说四天王经》说:“四天神王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
每月初八,四大天王派遣使者下到人间,伺察人间的善恶。每月十四日,派遣太子下来;每月十五日,四天王自己下来伺察人间善恶;二十三日,四天王又派遣使者下;二十九…
《六斋日与八关斋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