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常識百問▪P4

  ..續本文上一頁人在現世和未來世得到利益安樂。但如果要究竟解脫和圓滿正覺,那就必需要完成究竟解脫和圓滿正覺的條件。佛法認爲一切宗教,只有深淺的區分,頗少邪正的差別。對任何一個問題,佛法都有幾種不同深度的解說,來適應各種衆生的需要。佛法這種包涵容攝萬象的特性,真是廣大無邊,不盡其際,難測其底。

   再舉例來說:大凡具有高度智慧的人們,都能了解和容攝低級智慧的境界;但低智人,卻難夢相,更不能了解或涵攝大智慧人的境界。物理學家能了解涵攝普通人的常識,但普通人卻不能了解,更談不上涵攝物理學家們的見解與境界。唯大海水可納百川,亦唯深廣的佛法,能攝盡涵藏一切其他教法。

  第四:其他宗教的神是有煩惱和有我見的;佛卻是無煩惱的大自在解脫者

   一般宗教都說:如果人不信從上帝,或是觸犯了上帝,上帝就會發怒,會處罰人,甚至于會將他永遠打入地獄受苦。在各種宗教的記載中,很容易見到上帝震怒,降災懲罰世人這一類的故事和訓誡。基督教的最後裁判尤其令人害怕;因爲這個最後審判,可能將你判入地獄去永遠受苦,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如果這些話是真實 的,人類當真太不幸了。上帝最初就不該造人,而被製造出來的人,因不信上帝,或未受洗禮,就被這慈悲的上帝,判入地獄,去永遠受苦,真是一件令人不可了解 的事。我們姑且先退一萬步,假定有這麼一個全能上帝存在。現在讓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上帝的性格。上帝如果會發怒送人入地獄,他就是一個有嗔恨心和報複心的 人。嗔恨心就表示他的嗔煩惱種子,尚未斷盡。各位現在聽我演講,也許此時此刻,並沒有發怒——最少我希望如此。但這並不表示,各位沒有發怒的能力。假使我 此刻走下臺來,無緣無故的,在你臉上,打一個耳光,你馬上會發怒。這說明貪、嗔、癡的潛能(種子),常常存在心中,根深蒂固的,不容消滅,一遇外緣,馬上 就起現行。因此,不管人也好,神也好,他如果會發怒,會懲罰忤逆他的人,他就是尚未斷盡嗔煩惱種子的人。他在本質上還是一個凡夫,根本還未解脫,更說不上 是圓滿至善的神!

   佛不會發怒,不審判衆生;佛不會發脾氣,送人入地獄。如果人會入地獄,那是他自己的業力,送他去的,決不是佛懲罰他而將他送入的。佛不但不送人入地獄,佛還要入地獄去救他出來!所以,佛法決不會恐嚇人說:“你不要冒犯佛陀,否則佛陀發了怒,就會送你入地獄”。相反的,佛法卻鼓勵人,入地獄去度衆生。 地藏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是這種精神的表現!我們如果把佛陀的品德,和其他宗教上的上帝來比較一下,就知道佛陀的超勝和偉大了。

  第五:佛教是民主的,和重理性的;但其他宗教多半是獨斷性和獨裁性的

   因爲佛法的基本教義,有其先天的平等性,寬容性和包涵性,所以在佛教史上,所表現的,只是寬容和民主精神,與其他宗教的獨斷和不容忍精神,造成一個鮮明 的對照。在佛教史上,固然沒有宗教迫害和異端裁判等等事迹,而相反的,佛教和各宗各派,都有絕對自由的發言權,都可以隨便發揮自己的意見,還可以批評其他 宗派的主張。其民主精神和重真理的態度,發揮到盡致時,竟至于“呵佛罵祖”;在闡明諸法空寂,一切不可得的道理時,居然說佛是“乾屎橛”,說“佛之一字, 我不喜聞”。這種精神,何等徹底!何等豪放!在哪一種其他宗教裏,找得到這些表現呢!在其他宗教裏,上帝或教主所說的話,是神聖不可過問的。上帝的話,錯 也好,不對也好,教徒只許全部接受。但佛法卻不然,佛教徒對佛陀所說的話,可接受或不接受。因爲佛陀所說的道理,因佛教徒根基智慧的不一律,往往是多方面 的;佛教徒可以接受佛陀所說的某一部份道理,而不接受其他一部份的道理。在佛經裏,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向弟子及聽講的人說:“我是真語者,實語 者,不诳語者。”總是勸導聽衆,研究真理,注重理性,從沒有用威嚇強迫口吻或手段來叫人聽從的。《妙法蓮花經》上明白的載著:在佛要講上乘難信的佛法時, 竟有五千聽衆,自以爲已經得到了解脫了的,不願聽講,離席而去。佛陀不但沒有發怒,追究或責罰,而只是說:“他們機緣還沒有成熟,與其聽了不相信引起反 感,增加罪業,還不如讓他們離開,也是好的”這是何等包涵,民主及偉大!

  第六:佛法的愛是無限的;其他宗教的愛,是有限的

   基督教的聖經上說:“你要愛你的鄰居”,“你要愛你的仇敵”。這些訓示,都是很偉大的。由于基督教的教義,已統超越了國家,種族人類和現世,所以能夠 有今日的成就。但是一般宗教的教義,雖多能超越國、族、人類和現世,卻不能超宗教。愛仇敵可以,但是決不能愛異教徒!一切可以忍讓寬恕,但一涉及上帝和宗 教,不寬容不博愛的精神,就馬上暴露出來了。最根本的問題是:這些所謂異教徒,不也是上帝造出來的人類嗎?同是上帝的“子女”,爲什麼無端製造了出來,又 要送他們下地獄去永遠受苦?他的博愛,究竟在哪裏呢?佛法的博愛和大悲,則是無限的,絕對的,無條件的。佛法的愛,不只及于全人類,而且及于全生物。佛法 不但叫人要愛仇敵,而且叫人要愛異教徒。恒沙(印度恒河的沙,這是佛經裏常常引用代表極多數的意思)衆生,若不度盡,誓不成佛!進一步從哲理的觀點來說佛 法的愛,它是超越一切相的。這超越一切相的愛,和不可思議的空性合一,于了達一切法不可得中,無緣大悲,任運興起;這個空悲不二的哲學,是佛教教義中,最 高深最不可思議之處。這些教義,一下子是不容易懂的。

   諸法與此心的無生空性,是法爾現成的。情感至極的同體大悲,也是本來具足的。悟證諸法空性時,大悲心會不假做作,任運生起,這是微妙不可思議的事情! 對于被無明習氣所覆蓋,不能開顯本具佛性的有情,佛陀自然會生起無比的悲心。佛之慧眼,見我們衆生之本性,皆是佛性;因此佛本能地覺得衆生的不成佛,是他 自巳的不夠圓滿,所以他會自然地盡未來劫,去成熟一切衆生,使皆完成佛道的事業。有修證的學佛人,能常常有“我與諸佛同一體的”境界,而十方諸佛卻時時刻 刻在“我與衆生同一體”的境界中。唯有從這種高深的法爾境界裏興起的大悲與博愛,方才是平等的,無偏私的,最徹底的,最圓滿的,和超越一切分別和限量的愛。

  第七:佛法所教的往生淨土,和其他宗教的永生天堂完全不同

  一般不夠了解佛法的人說:基督教祈禱上帝,死後登天堂,和佛教念佛往生淨土,並沒有什麼不同,這話表面上看來,好像不錯,但仔細研究一下,就知道其中有很大的差別。

   其他宗教裏所宣傳的天堂,地獄,似乎是和這個人世間相對立的處所,天堂,人世及地獄,似乎包括了整個宇宙。人世是暫時的考驗場,天堂或地獄,才是真正人 生之終點。這是一個有限的及消極的論調。佛教所講的淨土,卻根本與此不同。佛法的宇宙觀是無限的。大乘佛教,在開顯諸佛廣大莊嚴法界時,明白地說明宇宙的 無限性。恒河沙數世界,也僅是無盡法界中的一粟罷了。所以其他宗教裏的天堂,只有一個,而佛法中的淨土,卻多得不可思議。像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只不 過是廣大無邊,無窮無盡的法界中的一處淨土罷了。進而言之,佛法中了義的淨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東方,也可以即是這個世界。維摩诘經裏說:“心淨則國 土淨。”你能自淨其心,此土即是淨土。所以往生淨土,與投身這個世界,本質上並無不同,也絕對不是一切的終點。其他宗教裏所講的登天堂,所謂永生,是和上帝在一起,去享樂的。佛法根據因果的原理。認爲以有限的善因,是不可能得到無限永生的善果的,所以上天堂去享受, 將你的善因享受完了之後,還是要掉下來的。像仰天射箭一樣,勢力盡了之後,箭就又回跌下來。佛法的往生淨土,是說憑藉著你的善因,你就能夠到一個良好的修 行環境(淨土)裏去而已。在諸佛宏願的感應下,整個環境都能助修行。修行有了成就,依照你自己的願力,並不一定永遠住在這個淨土,而是要到他方無盡世界去 和再到這個世界來度脫衆生。

  綜結的說:往天堂去享樂實在是有限宇宙論者的自私和消極的幻戀;而往生淨土再去修行,則是無盡悲願菩薩的方便莊嚴!

  二、佛教史略及宗派

   我們在前面了解了佛教的佛法僧之後,接著再要介紹的,是佛教的源起和流傳。但要談佛教源起,必自教主釋迦牟尼佛說起,因爲在我們所知的曆史記載上,世間之有佛教,是釋迦牟尼佛降世以後的事情——過去也有諸佛降世,但因時間過久,事迹湮沒,一切無從查考。我們只就現代曆史文字的記載,來介紹釋迦世尊的應化事迹。

  

   (九)釋迦牟尼是怎樣成佛的?

   1、太子降生

  釋迦牟尼佛,又稱釋迦世尊。釋迦是種族名,義譯爲強勇;牟尼義譯爲寂默,是稱贊之號,稱釋迦牟尼者,意思爲釋迦族之聖者,稱釋迦世尊者,是爲其覺圓德備,出世叁乘,世間六凡,無不共尊,故號世尊。  

   兩千數百年前,印度社會階級分爲四種。一爲婆羅門,主持宗教;二爲刹帝利,系王族,掌理政治;叁者吠舍,爲商賈,四者首陀彌,爲農人奴隸。釋迦世尊是刹 帝利族,父爲中印度迦毗羅國國主淨飯大王,母爲摩耶夫人。他于兩千五百多年前降生于世,但在其降世之前,即有種種殊勝因緣,如《因果經》中所載,在過去無 量劫前,燃燈佛住世時,有一位善慧仙人,皈依于佛。並買得五莖蓮華,以供養佛。當時燃燈佛爲善慧仙人授記,將來成佛,號釋迦牟尼。有一天,善慧仙人看見燃 燈佛走來,因地面潮濕,善慧即將自穿的鹿皮衣鋪在地上,又將頭上的長發加鋪上去,待佛…

《佛教常識百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菩提問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