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肉該如何圓融呢?
五肉、五甘露,是從普通人公認的肮髒物中選出來的肮髒物的代表。在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印度沒有人會吃這五種肉,大家一致認爲,這五種肉是很肮髒的。
密宗修行人爲什麼要接受最肮髒的東西呢?
密宗修行人分爲初、中、後叁種。
初期修行的人,密宗也不允許他們去接受五肉、五甘露,因爲他們沒有接受的能力,所以不需要接受。即使接受了,也起不到什麼作用,與普通人吃肉是完全一樣的。
那麼,初期修行的人如何護持誓言呢?
密宗絕大多數的戒律,都建立在清淨觀之上。只要有了清淨觀,就不成問題。就像只要有 “我要爲度化一切衆生而成佛”的願菩提心,菩薩戒也不會從根本上失毀一樣。密法認爲,這種人只要在吃飯、吃菜的時候,將飯菜觀想成五肉、五甘露,或承認“從勝義谛的角度去看,五肉、五甘露等萬事萬物都是佛的壇城。在佛的壇城當中,沒有不清淨的東西。不清淨只是自心的顯現,因爲自己還有業障,所以看到的都是不清淨的。如果是佛來看五肉、五甘露,就是清淨的。因爲佛斷除了所有的業障,所以能看到物質的本來面目。”只要不反對這個觀點,密宗絕大多數的誓言也不可能徹底失壞。
密法後期的修行人,境界已經非常高了,在他們眼裏,五肉、五甘露和其他任何東西一樣清淨,五肉、五甘露不能成爲不清淨的代表物,所以他們不需要去接受五肉、五甘露。
需要接受的人,就是中間階段的修行人。他們雖然已經證悟到一定境界,但還沒有抵達境界的巅峰,他們的智慧還有可發展、可成長的余地。這個階段的人在證悟的境界中去接受五肉、五甘露,不但對他們沒有影響,而且能促進他們的修行——可以從中深深地體會到,原來凡夫所謂的清淨和不清淨都是平等的——因爲他們有這個境界,有這樣的修行能力,所以能體會平等。他們吃肉、喝酒,不是爲了貪圖酒肉的味感,也不是把五肉當成食品來吃,而是爲了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而把五肉當作一種“誓言物”來接受。
所謂“誓言物”,也即爲了更深層次地體會到一切清淨和不清淨實際上是平等的境界,而暫時借助的某些物質。
這就像一個人在夢中夢到自己來到一個深不可測的懸崖峭壁前面,即使他知道自己在做夢,但因爲自私心、“愛我執”太強烈,所以即使在夢裏,我執也會影響做夢者的心態,所以他還是會有一點恐懼感,只是沒有現實生活中那麼強烈而已。
爲了徹底斷除這種恐懼感,他幹脆故意在夢裏從很高的懸崖上跳入深淵,因爲他知道這是在做夢,所以落到地上也不會真正受傷,甚至不會有任何疼痛感。在跳下懸崖的時候,他也能深深地體會到,夢就是這樣,我不必對夢裏的懸崖生起恐懼感。這樣親身體會以後,剩下來的一點點恐懼也就徹底化爲烏有了。
當然,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做夢,則即使在夢裏,也有可能摔到地上就摔死了,或者是殘廢了、受傷了,各種各樣的情形都有可能夢到。能徹底消除夢中的恐懼感的,唯有了知自己在做夢的人。因爲知道是在做夢,所以也不會受傷。
《黑蛇總義》(見《慧燈之光》)當中也講過,小乘佛教對五肉、五甘露,以及貪嗔癡等煩惱的態度,與大乘,特別是密宗是不一樣的。他們認爲,這些東西永遠是壞的,在任何時機、任何地點,都不能殺、盜、淫、妄,這沒有任何余地可留,只要一碰它們,就會墮惡趣。這是小乘佛教非常狹隘的觀點。他們的見解非常保守,所以他們的行爲也不可能開放。他們永遠想不到,即使是煩惱,也可以轉化爲道用,更想不到煩惱與不淨物本來就是清淨的。
大乘顯宗的見解,就要高一個層次了。他們認爲,煩惱與不淨物可以轉爲道用,但他們也沒有想到,煩惱與不淨物本來就是清淨的。
密宗,尤其是無上密宗卻認爲,煩惱與不淨物不但可以轉化爲道用,而且它的本體就是清淨的。
密宗中間階段的修行人,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因爲他們已經證悟了空性和清淨觀,不會有太大的清淨和不清淨的分別。但畢竟還會有一些殘存的分別念。爲了徹底打破這些觀念,促進自己的修行快速成長,在保證不傷害任何衆生身心的情況下,他們會故意接受五肉、五甘露。這是密法的一個特殊訓練方式,就像現在說的“魔鬼式”的訓練一樣。
也許有人會想:既然這種修行人已經真正證悟了一切是清淨的,是如幻如夢的,那他是不是就可以隨意地殺、盜、淫、妄了呢?
當然不是!對衆生有利的行爲,任何人都可以行持。對衆生有害的行爲,即使是密宗瑜伽士,也絕不允許。
密乘戒的基礎是菩薩戒,菩薩戒的基礎是別解脫戒。其實學密者的戒條,應該比小乘和大乘顯宗的更多。比如說,小乘的居士,只需守持居士戒;而受了菩薩戒的大乘居士,就需要守持居士戒與菩薩戒;假如是灌了頂的居士,就還要在此基礎上,多守持十四條密乘誓言。所以,任何修行人,都應該如理如法地取舍。
很多人不懂密法的真正含義,只是因爲看到密宗的雙身像,以及忿怒金剛的面孔,聽到有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誓言等等,就不經聞思與研究,不負責任地大肆誹謗,不僅四處張揚,還在網上發各種各樣的帖子,從而導致其他人對密法産生邪見,這會讓很多衆生墮入地獄,同時自己也有很大的罪業。
密宗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才會保密。但保密也不是永久性的,只是有一個過程。當觀察到對方已經根機成熟,可以接受密宗的這些行爲以後,才會給對方宣講與之相應的法門。
不僅是密法,包括第二轉*輪的《般若波羅蜜多經》裏面也說過:對剛剛進入大乘佛門的菩薩,不能講空性。他們雖然發了菩提心,受了菩薩戒,但因爲他還沒有經過聞思,智慧與法器還不夠成熟,提前給他們講空性,對方有可能接受不了——認爲萬事萬法絕對存在的,不可能是空性——從而對空性産生邪見,這樣就會造業。
這都是佛陀慈悲與智慧的表現。佛陀不會因爲自己證悟了清淨與空性,就四處炫耀、八方宣傳,讓別人認爲自己很偉大、很了不起。而會根據衆生的承受能力,因材施教、應機傳法,逐步地引導衆生。
(十四)吃飯
1、上等的方法
吃飯轉爲道用的最佳方法,是把所有的食品當作會供品,自己的身體本來就是佛的壇城。安住在這種境界中,以清淨的食物供養清淨的佛的壇城,同時念一個簡單的會供儀軌。這樣所有的食品都變成供品,這樣每吃一頓飯,都變成了會供。會供也是積累資糧、清淨密乘誓言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如果沒有清淨觀,只是買了很多食品堆在一起,然後念一個儀軌,之後大家把食物分而食之,這實際上不是會供。依我們目前的境界,還不能把會供、火供做得很標准,所以還不如用念佛、供佛來暫時代替會供。當我們對密法的認識有所提高的時候,才可以做會供。
這是吃飯轉爲道用的最佳方法,但前提條件,是需要有清淨觀。
清淨觀的最低限度,是通過聞思,從理論上完全能接受一切萬法是佛的壇城,雖然沒有證悟的體會,只是從理論上通達了,麥彭仁波切認爲,也算作清淨觀。
2、中等的方法
中等的方法,顯宗也經常在用。每次吃飯的時候,做一些專用的神馐和下施品,或者在沒有享用之前,把一部分飯菜單獨放在一個小盆裏面做供品。然後念誦:嗡啊吽。
通過念誦此咒,就能將食品轉化爲甘露。
念完以後,首先是供上師,念誦咒語:革日班雜爾涅吾底阿吽;然後供養叁寶,念誦咒語:熱那班雜爾涅吾底阿吽;然後供養本尊觀世音菩薩,念誦咒語:羅格修日阿班雜爾涅吾底阿吽;然後供養上師、本尊、空行叁根本,念誦咒語:嗡啊吽班雜爾格熱得哇紮哥呢班雜爾涅吾底阿吽。
之後是下施。首先供養護法,這是出家人的律經當中出現的一種特定的護法,念誦咒語:吽哈惹德班雜大阿康梭哈;第二是布施給護法的眷屬,念誦咒語:吽哈惹德班吱阿康梭哈;第叁是布施給其他各種各樣的護法,念誦咒語:嗡阿紮班吱阿斯呗梭哈。
上供下施完了以後,也有念誦《隨念叁寶經》的傳統,但如果沒有這麼多時間,也可以省略。之後才開始吃飯。
這樣每次吃飯的時候,既有上供,也有下施。故而可以圓滿我們的資糧,所以也很有用。這是中等的吃飯轉爲道用的方法。
3、下等的方法
最後是最簡單、最下等的方法
如果沒有清淨觀,無法做會供;上供下施也不會做。最簡單的方法,是對自己身上的寄生蟲發慈悲心,然後發願:我暫時用食品來維持它們的生命,希望未來我能通過傳法,給它們指一條解脫之路,讓它們得到無上的安樂。
人體內有成千上萬的寄生蟲,寄生蟲是真正的衆生,他們也要靠人體來生存。人不吃飯會死掉,寄生蟲也會死掉。這是最下等的吃飯轉爲道用的方法。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一頓飯間,圓滿上、中、下叁種方法。
另外,身體的所有排泄物,也可以布施給餓鬼道衆生。《白色不動佛續》當中講道:
(十五)吐痰
吐口水、吐痰的時候,念誦咒語:嗡阿西啊哈日呗梭哈。這樣痰液、口水也可以變成餓鬼道衆生的食物。對餓鬼道衆生來說,要得到這樣的東西都很不容易。
就像一個餓鬼給哲達日阿阇黎說的一樣,他說:“我流浪到這裏雖然已十二年了,但只有一次一位清淨的比丘丟棄鼻涕時,我們這麼多餓鬼集聚爭奪才獲得一點點,除此以外什麼也沒有得到,而且我自己在爭搶鼻涕時,還被其他餓鬼打得遍體鱗傷。”
餓鬼的罪業非常嚴重,所以連人的排泄物這樣的東西都得不到,但念誦咒語以後,因爲佛菩薩的加持與咒語的力量,它們就可以得到幹淨的東西,這些東西在它們眼裏,都會變成美食,所以念誦咒語是很有用的。
(十六)擤鼻涕
擤鼻涕的時候,念誦咒語:嗡嗓噶那啊哈日呗梭哈,這樣鼻涕就變成了餓鬼眼中的美味。
(十七)其他排泄物
排出身體上的任何一種排泄物,比如流汗等等的時候,可…
《佛法融入生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