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八 如何面對痛苦與幸福▪P2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遇到問題之前,一定要鍛煉自己的心智,否則即使理論上知道痛苦和幸福來自內心,但關鍵時候卻用不上。

  

  不同的人看相同的問題,結果也不一樣,這也與當事人的內心有著很大關聯。一般來說,凡夫的內心脆弱易感,而聖者的內心卻非常堅強。譬如說,在佛陀即將圓寂時候,周圍有很多阿羅漢和修行人圍繞著。雖然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要圓寂了,自己將失去一位偉大且不可多得的導師,但所有在場的阿羅漢都很平靜,唯有阿難因爲沒有證悟,只是凡夫,所以在釋迦牟尼佛床角哭哭啼啼、悲痛異常。阿羅漢們並不是不恭敬佛,但因爲他們已經證悟了空性,所以超越了痛苦。

  

  綜上所述,痛苦不一定是痛苦,幸福也並不一定是幸福,關鍵在于怎麼去看待。

  

  最好是通過打坐的方式靜下來去思維,而不是邊工作、邊走路、邊想。

  

  比如說,當自己失去某個心愛之人或物,感到痛不欲生的時候,就打坐去思維:失去的東西能不能恢複呢?如果能恢複,那就不需要像現在這樣傷心欲絕,只需恢複、還原就可以;如果永遠都不可能恢複如初,那我就只能面對、接受這個現實。

  

  也許剛開始沒有效果,甚至甯可痛苦、難受,也不願意這樣去想,但只要堅持,慢慢就會想通這個問題。失去心愛的人或物,是輪回中必定面臨的自然規律,不僅我一個,所有人都將會有這樣的一天,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痛苦只能折磨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工作、修行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通過反反複複地思維,就能說服自己。雖然這些方法比較簡單,但若能真正運用到生活當中,是非常有幫助的,大家都應該去試試。

  

  若能依靠這個簡單的方法去面對痛苦,就能闖過一個個的難關,之後就會發現,不但再大的痛苦自己都能頂得住,而且痛苦也可以不再是痛苦,其自身也有很多優點,它的正面作用要比負面作用多得多。就像有些治療手段雖然讓病人很難忍受,但治療結果卻出奇地有效一樣。所以不能習慣于抗拒痛苦,而要學會面對痛苦。

  

  但是,在修四個對治力的時候,卻不能這樣得過且過,而是要對過去的罪業深深地感到後悔,並對罪業的苦果生起極大的怖畏之情。對罪業越有後悔心,清淨的能力就越強。

  

  世間人也許會不理解:爲什麼要接受痛苦呢?正因爲如此,他們永遠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

  

  佛經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當國王的時候,過著豪華奢靡的生活。因爲沒有忍受過一點不舒服,所以在鋪了十八層各種絲綢床單的下面有一粒豌豆,他都能感覺到,並且不能忍受;後來他不但失去了王位,而且一貧如洗,過著貧苦窘困的生活,只好到山上砍柴維持生計,因爲連一件上衣都沒有,他只能光著膀子背柴。天長日久下來,他不但絲毫感覺不到痛苦,還覺得很正常。

  

  雖然這只是個故事,但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例子。

  

  如果遇到一個痛苦時,不去消極地抗拒,而是勇敢地面對。過了這一關,下次遇到類似痛苦的時候,就可以坦然、平靜地接受,這就是戰勝了這個痛苦,自己也就是這次與痛苦較量的勝利者。這樣長此以往,就可以增強自己的心力,戰勝所有的痛苦。

  

  2、對痛苦發起歡喜心,勇敢地面對、接受痛苦,化痛苦爲修行的助緣。

  

  若能掌握內心的奧秘。一旦遇到痛苦,不但能勇敢、坦然地面對痛苦,還會因爲懂得痛苦和幸福是難得的修行機會,而生起歡喜心。

  

  世間常聽到一句話:化悲痛爲力量——把傷心、難過、悲痛甚至痛不欲生的情緒,都轉化爲修行路上前進的動力。

  

  如何轉化呢?有七種修法:

  

  (1)化悲痛爲出離心

  

  這個修法的原理是:把痛苦和出離心融合在一起修持,就可以把悲痛欲絕的痛苦,轉化爲出離心,而且效果非同尋常。

  

  修法有兩種:1、打坐觀修;2、出坐以後的思維

  

  打坐的修法:

  

  先以毗盧七法坐式坐在禅墊上,然後依次修皈依、發菩提心、排濁氣、祈禱上師叁寶化光融入自心。之後開始思維:

  

  輪回當中不可能沒有痛苦,所有衆生都一樣會有痛苦。上至國家總統、高官富豪,下至平民百姓、小偷乞丐,乃至蚊蟻等小生靈,都有痛苦。遇到痛苦的時候,金錢、權利都無法解決,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痛苦轉化爲道用。

  

  給我造成痛苦的,就是我自己的執著。對任何東西有執著,它一定會給我們帶來痛苦。

  

  所以佛經上一再告誡我們:要放下!

  

  放下就是不執著,只要不執著,就不會痛苦。

  

  佛陀告訴我們:因緣産生了世間的一切。痛苦與快樂的緣,是客觀因素;因,是我自己的執著。

  

  比如說,上一世或再上一世造成的善業或罪業,都是讓我們流轉輪回的因緣。即使是阿羅漢,此生也有很多過去的業沒有消盡。若能斷除執著,過去的因就無法成熟。就像種田,即使有了種子這個因,但如果沒有潮濕、溫度、陽光等緣,也沒辦法發芽。我們過去的善惡,就像一粒種子。如果沒有執著,也沒辦法成熟。

  

  佛陀告訴我們,萬事萬物是無常、有漏、痛苦、空性的,不值得我們去執著。若能通過修行,體會到佛說的這些道理,就能放下執著,遠離痛苦,獲得解脫。

  

  在輪回這麼一個惡劣的環境當中,一切都是變幻莫測、不由自主的,包括我自己的內心,也一點都不自由。貪心、嗔心、愚昧、嫉妒、傲慢等煩惱會讓我心煩意亂、不得解脫。沒有自由的人一定會跟著外境的變化而變化,這很正常,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如果我能像佛菩薩和阿羅漢那樣,不隨外界的變化而變化,始終保持如如不動、平穩悠然的心態該多好啊!

  

  遇到這樣的痛苦,也不是第一次經曆了。在無始以來的輪回中,我肯定經曆過成千上萬次類似的痛苦,甚至還有過更大的痛苦。在沒有得到一地菩薩的果位之前,所有凡夫不僅曾經有很多痛苦,未來還會面臨更多、更殘忍的痛苦。但我到現在還沒有厭倦這個世界和輪回,還沒有出離心,還希望在輪回中得到幸福。我真是愚昧透頂、蠢不可及。

  

  盡管對我自己而言,這次經曆的痛苦是巨大的痛苦,但與地獄、旁生、餓鬼的痛苦相比,我這個痛苦根本不算什麼。如果這點痛苦都無法接受,以後又如何去面對地獄、旁生、餓鬼的痛苦呢?如此看來,除了修行與解脫以外,世上任何東西——金錢、名聲、地位、婚姻、家庭、感情等等的一切,都是暫時的,沒有意義。我一定要好好修行、追求解脫,如果再不修行,後果是非常可怕的。這就是出離心。

  

  出坐以後的思維

  

  當我們遇到痛苦的時候,走路、坐車等隨時隨地都可以思維上述的內容。

  

  這樣觀修之後,就能把痛苦轉化爲修行道路上前進的動力,這也稱爲化痛苦爲道用。

  

  這個修法可以起到兩個作用:第一是通過思維,可以平靜地接受痛苦。第二,不僅能接受痛苦,還能把痛苦轉化爲道用,變成修出離心的動力。

  

  修出離心、菩提心,就是斷除執著的有效方法。

  

  一定要有針對性地處理事情,要將一切矛頭的焦點對准執著,將執著徹底斬除。沒有針對性的燒香、拜佛、念經等善法雖然好,但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這一點非常關鍵。

  

  就像有些專修斷法古薩裏的人,會故意去到一些鬼神出沒的地方,砍斷樹木、破壞神山,以激怒山神、鬼魅等等,之後就會出現打雷、刮風等各種各樣的恐怖景象。因爲能感覺到鬼神的存在,所以此時我執會特別明顯,即使是平時膽大包天的人,也會嚇得魂不附體——這次我逃不掉了,只有死了,怎麼辦啊?!當這個想法出來的時候,立刻觀修般若波羅密多的斷心修法,效果會出奇地好。

  

  同樣,遇到巨大痛苦的時候修出離心,與沒有痛苦的時候修出離心,前者的效果要好得多。

  

  常聽到有人說,這種痛苦爲什麼又輪到我頭上了?肯定是我們呀,我們的內心如此不自由,痛苦必然會降臨到我們頭上。

  

  沒有修行的人,因爲不相信輪回、因果,以爲死了就可以一了百了,所以往往會走上極端的路。

  

  修行人卻可以通過佛陀的教育知道輪回的本性,繼而勇敢面對痛苦,並生起強烈的出離心。這就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結果。

  

  (2)悲痛轉化爲皈依

  

  由于親身經曆了巨大的痛苦,所以能真切地體會到輪回就是痛苦的聚集地,無論再有錢、有地位,都不能避免痛苦。

  

  比如說,在一個和睦的家庭中,夫妻、兄弟、姐妹非常好,大家都希望能這樣一輩子在一起,相親相愛、其樂融融。但總有一天,其中的某個人會去世,如果沒有心理准備,家人就會感受巨大的痛苦。

  

  金錢、名聲等所有的東西都是一樣,越是有執著,越會給我們帶來痛苦,只要流轉輪回,痛苦就無法解決。

  

  唯一能解決痛苦的,不是其它怙主或依處,既不是科學家、哲學家,也不是父母、朋友、同學、同事,而是佛、法、僧叁寶——依靠佛陀與僧衆,按照佛的指導去修行佛法,才能斷除煩惱與執著,放下執著之後,世上所有的痛苦,都能在當下一瞬間徹底斷除。

  

  但很多人的想法恰恰與之相反,遇到痛苦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設法控製自己的心,放下執著,而是千方百計想創造一個外在的條件,來讓自己不痛苦。這是凡夫無始以來的一貫做法,但我們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從來沒有成功過,所以至今都是凡夫,沒有斷除煩惱、得到解脫。

  

  如今依靠過去的福報,讓我們有機會得到一個人身。我們一定要利用此人身脫離輪回,其首要條件,就是皈依叁寶。在深深體會到佛法僧的偉大和能力之後,就會虔誠、急切地希望皈依。

  

  沒痛沒病的時候,雖然也知道醫生和藥物的作用,但感受卻不是那麼真切與強烈;只有自己生病的時候,才能深深體會到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皈依也是一樣,因爲已經親身感受到痛苦的逼迫,所以想逃離的意念要比平時修皈依的急迫感強得多,這樣就能把悲痛轉化爲皈依的因緣,並修出發自內心的皈依感。這樣一來,悲痛不但不是違…

《慧燈之光八 如何面對痛苦與幸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