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時,華傑比丘問目犍連尊者:“這座山是怎麼形成的?”尊者說:“此山是你前世的骨架。”接著詳細講述起來:“遠古時代,你曾是一位名叫法勝的國王。當時,一個人違犯了法律,大臣們將此事呈禀國王。國王正在忙著打牌玩樂瑣事,就順口說:“依照我的法律處治吧!”衆臣對照國法發現此人應處以死刑,于是就處死了他。國王打完牌後問屬下:“那個人犯了什麼罪,如何處治的?”大臣們禀道:“按陛下的旨意,已依法處死。”國王聽後追悔莫及,說道:“我殺了人,成了昏君,以後不想再執政了。”之後便流浪在山中。以此殺人之業,他死後在這個海中轉爲一條大鯨魚,身體長達七百由旬。一旦它閉嘴入睡,就長達一百年不醒。當它蘇醒時,萬分饑餓,因而張開大口,結果海水流入它的口中也好似奔流的海洋一般。凡是造了惡業的大臣等衆人都在它的身體中間轉爲小鯨魚或寄生蟲,並以它的體肉爲食,它因此疼痛難忍,于是便在水晶山上蹭來蹭去,結果殺死了身上所有的含生,使海洋一百聞距以內的海水變成血紅一片。那條鯨魚千百年來不斷感受這樣的痛苦。死後屍體被海浪沖到這裏,被烈日曬幹,經過雨水淋濕,體肉全部掉盡,剩下的骨架就成了這座山。”
如果殺一個人也要感受這樣的痛苦,那麼以殺數多人之業而長期墮在地獄(所要感受的痛苦)就更不用說了。
願我們對有如此漫長痛苦的輪回發自內心生起厭離。如今已獲得了人身,並了知正法,此時此刻自己能夠認清輪回,應當潇灑地說:“輪回,你安閑而住吧,從今以後我不再陪你,而要前往極樂世界。”必須向輪回揮手告別,否則,過去如水滴般的罪惡將來也要感受如海洋般的痛苦。
庚二、斷除貪執:
設使人轉人,受生老病死,
濁世違緣多,人天之安樂,
猶如雜毒食,願毫無貪求。
盡管大多數人希求人生的安樂,但實際上也無有利益。即使可以從人轉生爲人,然而也要感受最初出生、中間衰老、末了病痛、最終死亡的無量痛苦,這些道理在前文中也已經講述過。富裕者有謀財、守財、毀財等痛苦;貧窮者有無財、絕望、尋求的痛苦;高官有貪求高位、擔憂下臺的痛苦等等。無論轉生爲哪種人都無有安樂可言。
尤其是當今正值濁世,一切變化無常猶如野馬翻身(因野馬翻身十分迅速以此來比喻濁世一切變化無常)一樣時間不定,遇到的常常是不行正法之人。例如,夕陽西下時貓頭鷹會到處亂跑。同樣,佛教接近隱沒時,罪孽深重的醜陋人降生于世,饑馑、疾疫、刀兵的邪教日趨猖獗,安樂、幸福、正法的佛教日漸隱沒。誠如邬金蓮師說:“空中出現噩星時,偏執宗派起爭論,地山發出惡聲時,邊地刀兵遍中土(藏地),不聞了義真教時,一地興起一凶魔。”又說:“驟然改變裝束時,邊地衆人皆入藏,饑疫刀兵泛濫時,衆生唯有依靠山。”又說:“衆生亂行罪業時,出現地震降雷雨,佛教寺宇內爭時,邊地軍隊入中土。邊地漢人遍境時,藏地毫無自由也……”所指的就是時濁。此外,五毒十分粗大即煩惱濁;人壽短暫不定故爲壽濁;具有嚴重邪見等爲見濁;衆生相續難以調化稱爲衆生濁。在五濁更爲猖獗的此時,無論考慮哪方面都只是生厭煩之處。
特別是(如今)處于佛教濁、衆生濁之時,修法會遇到重重違緣,誠如(蓮師)所說:“惡魔黑教興盛時,修持正法違緣多。”阿底峽尊者也曾說過:“魔類擅長谄诳術,以財誘惑大貪者,以假法騙修行人,以自诩誘淨戒者,以我慢欺有智者;以歌舞誘散亂者,以韶華誘諸多人,以妙飾誘衆多人,以惡友敵騙多人……”
思維這些道理,似乎在如今這樣的惡世中獲得人身還不如賢劫時轉爲旁生。因此,我們務必要小心謹慎。
也許有人認爲這種說法太過分了,不致于這麼嚴重吧。
可是只說好話怎麼能治病救人呢?看看這個時代,所有凡愚將痛苦執爲安樂。如果稍微說一點真理,那麼具有緣分者很容易對輪回生起厭離心。可見,人天的幸福安樂也像雜毒的食物一般,苦樂混雜在一起無法分開。所以,但願我們對此沒有絲毫的貪求,現在就完全放下。
食財親友朋,無常如夢幻,
願毫無貪戀。
其實,現在我們的家宅好似蟲穴一般,按理來說沒有什麼舍不得的,可是惡業深重的人卻像豬狗貪著不淨物一樣緊緊抓著不放。這些人真是可憐!我們看看大慈大悲導師釋迦牟尼佛曾經如丟唾液般舍棄了王位的一切榮華富貴而成佛、邬金蓮師也是放棄了繼承父王恩紮布德的王位而獲得金剛持果位等等前輩大德的行爲吧!古代,新龍的一位長官害怕受害而抛棄家室遷往他鄉。想到惡世諸如此類的痛苦及後世的痛苦,還有什麼割舍不下的呢?請諸位深思。
此外,如果貪戀親友們,則(死後)將在他們中轉成魔鬼等,因此萬萬不要貪執解脫的怨敵(指親友)。
倘若貪著飲食則(死後也會一直貪執著。)有關公案如下:
據說,雅多的寺廟中有一個老僧人,秋天時,他買了一腿肉,舍不得吃,一直藏在柴房裏。他死後,其余的財産食物全部被布施了。可是每到晚上,人們就能看到有一腿肉被狗群追著在寺院裏到處奔跑,之後又回到那位老僧人家裏。當時正在閉關的華智仁波切說:“看來那裏貯存著一腿肉,你們把它拿來燒焦煙作佛事。”這樣一來也就相安無事了。
另有一個小孩夭折之後,一位具證上師爲他作超度佛事時,這個小孩的神識一直往酥油桶裏跑。上師對(眷屬)說:“看看桶裏有什麼?”原來有一個別人給他(小孩)的燒餅,當上師把燒餅用來燒焦煙作回向以後,才超度了他。
貪著財産受用的相關公案:
往昔,鹿野苑有一位富裕施主,他通過作大量生意而賺得了七個金瓶,由于吝啬而將七個金瓶埋在地下。他死後轉生爲一條毒蛇守護著那些金瓶。最終那城市已空。那條蛇經曆了許許多多次的死亡,又再度轉生爲蛇並纏繞在那些金瓶上,數萬年之中不斷轉爲金瓶旁邊的蛇。終于有一天,它知道了自己因爲貪著金子以致于投生爲惡劣之身,由此生起厭離之心。于是它隱藏在路邊的草叢中喊過路的一個人。那個人四處觀瞧卻什麼也沒發現。那條蛇又喊:“到我跟前來!”那人(發現了它,)說:“你是毒蛇,會害我的,我不敢過去。”毒蛇說:“我要是想害你,你不過來,我也能害你。”那人戰戰兢兢地過去了。毒蛇對他說:“我這兒有七個金瓶,請您帶去供養僧衆。”那人便將蛇裝在箱子裏帶到僧衆面前。用那些金子購買了鮮花和飲食而供養僧衆,那條蛇也高高興興地擡起頭來看,並且聽聞了佛法。它死後轉生到叁十叁天。那條蛇即是舍利子尊者的前世;那個人即是世尊的前世。
一位比丘貪著自己的缽盂,死後在缽中轉生爲一條蛇,眷屬將此缽供養世尊。世尊擦拭缽盂時,裏面的蛇嗔惱萬分,躥入森林裏,口中燃起嗔恨之火將森林焚盡;它的神識被地獄烈火燃燒;那位比丘的屍體在屍陀林裏被焚燒。由于貪執一個資具而于一日內燃起了叁次大火。
據說,一位比丘貪著自己的一顆精美松耳石,死後轉生爲一只青蛙。它的四肢緊緊抱著那顆松耳石不讓人取,死也不放。人們只好將它四腳朝天,向它身上倒開水,才拿到了那顆松耳石。
從前,哲蚌寺的一位僧人把自己所擁有的許多銀幣藏在牆縫裏,他死後轉生爲一只蜘蛛在銀子上走來走去,並發出“瑟瑟”聲。隔壁的僧人們聽到聲音後,便去查看,(發現了銀幣和蜘蛛。)他們將銀幣和罪業深重的蜘蛛帶到繞多上師前。上師說:“將它們交給某位屠夫(他是佛菩薩所化現的)。”那位屠夫一口吃了那只蜘蛛,彈一聲響指將它超度了。
一位比丘因貪著法衣而轉生成蛇。
薩巴施主的妻子長得十分漂亮,她與其他商人一起去海洲取寶時命絕身亡,死後因貪執自己肉身的美色而轉爲一條蛇,在她屍體的口鼻中鑽來鑽去。這是目犍連尊者親眼所見的。貪執充滿業惑不淨物幻身的漂亮外皮有什麼用呢?其實身體就像塗著美色的不淨物或用绫羅綢緞包裹的荊棘一樣。
一個牧童因貪著石簧(投石簧,蜂蝗石子帶。毛繩中間成一小兜,放入石子,雙折掄舞,乘勢松其一端,將石抛出的工具),死後在床下轉生成一條石簧蛇。
一位老人因貪著打火器(古代藏族所用的一種點火的工具,包括火絨、火石、火鐮,一般糸于腰間的小袋子),死後轉成一只烏龜(形似打火器),鐵的兩端分別刺入頭部尾部。
有許多類似的公案。
貪著家畜死後轉生爲家畜之中的公案也爲數不少:
從前舍衛城的一位貧窮施主因爲貪著一頭有背傷的牛,死後轉生爲牛背傷口中的一只小蟲,隨即便蝕食(傷口中的膿血)。每天它都要經曆七次生死。
貪執財産受用是痛苦的根源,甚至在今生中也會遭殃:昔日世尊和阿難尊者去化緣,在路上看到了一個金瓶。世尊說:“這是一條毒蛇,它很快會散布毒氣。”說完就離開了。正在那裏割草的一位老人聽到這話後想:應當去看看那條蛇在哪裏。于是便去觀瞧,結果看見了一個金瓶。他想:比丘們的毒蛇這麼好看啊,被這樣的蛇所纏也心甘情願。于是他把金瓶帶回家裏。勝光王聽說此事後開始追查,那位老人密而不說,差點兒被判處死刑。《因緣品》中也說:“愚者爲財毀,不尋求來世,毀願以貪欲,亦可毀自他。”又說:“如同手持黑蛇腰,將毀彼等非法者。”
貪執知心朋友們也是如此:往昔,一人與他人的妻子行邪淫,結果被那個女人的丈夫殺死了。他的神識因貪戀那個女人而轉生到她的胎中。經中說有些貪戀女人的人死後將轉生爲女人腹中的寄生蟲。也有許多在好友中轉生爲惡魔。
除了善知識以外,輪回中沒有助伴。律藏中說:“出生獨自生,死亦獨自死,獨自受痛苦,輪回無友伴。”又雲:“若未見凡愚,將恒時安樂。”因此,我們應當如屍體般舍棄好似怨敵一樣的凡愚惡友。
身體、受用、眷屬、親朋好友全部被無常的四邊所毀滅。無常四邊是指生際必死…
《極樂願文大疏 發清淨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