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極樂願文大疏 積資淨障▪P16

  ..續本文上一頁,母親想:女兒若得解脫,我被水沖走也可以;女兒也對母親如是生起愛心,結果兩人都被水沖走了,(因她們互相生起了善心)死後轉生到梵天界。

  因此,以前犯了如此過錯之人,必須從即日起盡力忏悔,改過自新。

  壬二、忏悔近無間罪: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

  發露忏悔近無間。

  近似于無間罪之業:即殺害具戒的比丘或沙彌,玷汙沙彌尼、比丘尼等持戒的尼姑毀其戒律,以及毀壞、焚燒畫像、塑像等佛像或繪畫塑造的佛塔和經堂等殿堂,這些是五種近無間罪。(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前)發露忏悔親自所造、令他人造的所有極爲嚴重的近無間罪。

  本論上下文中有與其他經論中的說法不同之處,在此並沒有直接列舉不易出現的罪業而只是列舉了容易就犯的。一般而言,如《俱舍論》中說的:“染汙母亦無學尼,殺定菩薩有學聖,奪僧合食毀佛塔,此等即近無間罪。”

  殺害比丘沙彌:清淨的比丘、沙彌是佛教的根本,如若殺害他們則毀壞了法與僧二者。如世尊曾說:“佛教勝寶燈,即是聖法器,苦行著袈裟,釋迦子比丘。”即使損害戒律不清淨的比丘,過患也很嚴重,因爲現在的出家人無論如何鄙劣,但在勝解佛(賢劫千佛中最後一佛)出世時都會證得果位。佛經雲:“諸在家人如狗屍一樣,破戒之出家人猶如大象屍體一般。”破戒者也能勝過一切外道沙門。《地藏十輪經》中雲:“瞻匐波花雖枯萎,亦勝其余諸花朵,破戒僧人縱行惡,亦能勝過諸外道。”

  不僅如此,甚至也不能對沙彌、比丘生起惡心。經中說:“任何衆生若對身著袈裟之比丘生惡心,則彼于叁世諸佛、緣覺、阿羅漢生惡心,于叁世聖者生惡心故將成熟無量罪業之果報。”

  僅僅輕蔑、損壞法衣也不可以,如若對其(法衣)恭敬則獲得福德。《地藏經》中雲:“一切智者極贊頌,此大仙人(佛陀)勝幢衣,何人于彼作供養,定脫叁有諸束縛。”從前,在一片森林中有一頭獅子名叫尊固,它那金黃色的皮毛極其漂亮,並對衆生非常仁慈。一天,一個獵人看到它後,暗想:我如果把這頭獅子殺了,將它的皮獻給國王,一定會得到重賞。于是他剃掉頭發、穿上法衣(冒充出家人),他將弓箭藏在腋下,向獅子所在的方向走去。趁著獅子正在熟睡之時,用毒箭射中了它。獅子驚醒後撲到獵人身上,當它發現獵人身著法衣後生起誠信。心想:我若加害此人,就是對叁世諸聖者生惡心。隨後自己死去了。賢劫時連旁生也不加害僅持出家形象者。

  如果毀壞佛像、佛經、佛塔則毀者自己造了近似無間罪的嚴重惡業,但對佛教卻無大妨害。(而損害比丘沙彌則不同,)比丘、沙彌無論好壞,都必定會受持少許佛法,因此,達官顯貴等和僧衆打官司或對他們身體進行懲罰迫害等是直接毀壞佛教。往昔印度法律規定:出家人如何觸犯王法也只被稱爲“童子得斷(如孩童違犯法律也不會受到國法的懲罰)”而不受治裁,也不會遭到任何譴責。

  (不僅如此,甚至損害居士也有極大的過失:)從前,一個人因毆打了一位居士而于多生累世中轉爲身體龐大的旁生,當它到水裏時被所有水生動物吃食,來到河邊時被猛獸所吞食,到虛空中時則一切非人用兵器將其碎屍萬段,感受如是痛苦。

  敘述殺害比丘、沙彌等過患的公案也有許多。

  汙尼:哪怕是具足一分戒律也屬于證法,等同于包括天人在內的衆生所供養的佛塔。所以,如果毀壞受了比丘尼、沙彌尼、女居士及持八關齋戒的女衆之戒律,就是在玷汙佛教,此人也斷絕了解脫道。如諺語所說:“以黑毒之斧,損壞金佛塔。”實際上,在此五濁惡世,對一日持一分戒律製造違緣的罪過比百年之中阻止他人供施的罪過還大。如《寶積經》中雲:“何人以信心,百年作布施,何者一日持,淨戒較其勝。”

  毀佛像:諸經續中多處宣說了一切有爲善法中塑佛像、造佛塔、印佛經的功德極大,倘若毀壞這些,罪過較功德更大。《白蓮花經》中雲:“何人若于牆壁上,自繪抑或令他畫,百種福飾圓滿身,彼等皆獲菩提果。”佛像是工巧的化身。《寶積經》中又雲:“佛陀幻化多種像,爲利有情行善法。”《耳飾經》中說:“末法五百世,我現文字相,觀想彼爲吾,爾時當恭敬。”這說明經典的文字既是色身也是法身舍利。因此,如果毀壞或販賣經典的話,罪過極爲嚴重。

  對于惡趣罪業深重的有情來說,連生起“這是佛像”念頭的機會也沒有。如今我們能夠心裏浮現或者親眼目睹佛像,這也是往昔積累福德的結果。當獲得大資糧道時佛像也直接見爲殊勝化身。如《寶性論》中雲:“如琉璃淨地,現天王身影,衆生淨心地,現能王身影。”

  所以,我們思維佛的功德,佛像的原料無論是好是壞,都不要想成是物質所造的,而要作真佛想。如《親友書》中說:“佛像縱然以木雕,無論如何智者供。”如若毀壞上師高僧大德像等,罪過也同樣嚴重。

  毀佛塔:佛塔是佛陀的意所依,如果建造,則功德無量;倘若損毀,則過患無窮。想到這一點,甚至對別人建造藏青稞許等大大小小的佛塔,都不能妄加評價它美不美觀等,更何況是毀壞呢?如頌雲:“善意將鞋墊,置于能仁頂,他人扔掉彼,二者得王位。”即是所謂的“依一塔小像,叁人得成佛(此義于《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有廣述)”。曾有一頭渾身是泥的豬在一佛塔上蹭泥,恰巧補合了一處裂縫,依此它死後便轉生到天界中。有許許多多此類公案。

  若轉繞佛塔也有諸多功德。如律藏中說:“任何智者以淨心,向此佛塔邁一步,上品純金一千兩,供塔之德不可比。”經中說:在佛塔上供養裝飾品、鮮花、酥油燈,以及清掃、塗妙香、刷白漆等也有無量功德。

  如若重新修複破損的佛塔也有巨大功德,如頌雲:“何人見佛塔,即當重修複,爾後獲大力,身壯無畏懼。”如果毀壞佛像、佛塔,或塑造佛像、建造佛塔尺寸不足,用煙熏黑、跨越等輕蔑行爲都將墮入惡趣,即使轉生爲人也是身材矮小、諸根殘缺不全、身色醜陋、愚笨無能等。

  毀壞佛堂:所謂的佛堂是指叁寶所依存在之處或僧衆聚會的經堂,不用說是毀壞,就是在裏面睡覺、丟口水、鼻涕、茶渣以及放屁等也將墮入惡趣。在經堂內,也不能坐汙穢的坐墊。

  昔日,世尊去廣嚴城化緣時,看見一個背部色如黑瓷罐般的人,世尊說:“此人曾是迦葉佛教法中的一位出家人,當時他在僧衆經堂裏鋪坐肮髒的敷具(比丘十叁種資生具之一,僧人使用經堂時需鋪設的坐墊。長叁肘寬二肘六指),以此業力于五百世中成爲背黑黝黝的人。”

  僧護尊者在地獄中所看到的形如牆壁、形如柱子的地獄衆生,也是曾在經堂的牆壁上吐痰,在柱子上塗唾液、鼻涕以及因倚靠而弄髒牆壁柱子等的果報。

  若拿取建造叁寶所依或殿堂的物資,造成殿堂因原料不足而縮小面積等,也是與毀壞(叁寶所依或經堂)的罪過相同。此處雖然沒有列舉關于此等過患的諸多公案,但是我們在明確了知損壞佛塔的這些過患後,務必要小心提防,對以前所造的此類罪業在即日盡力忏悔,這一點十分重要。

  壬叁、忏悔舍法罪:

  叁寶殿經所依等,以彼作證違誓等,

  發露忏悔舍法罪。

  此類舍法罪是指以殊勝的對境叁寶、廟宇殿堂、經典論典叁所依等作證,說绮語時也是隨便發誓、賭咒,打官司、作生意等時明明盟誓,爾後卻故意自食其言。甚至僅僅說天尊爲證,也要塑造其身像,否則便已舍棄了這些本尊。(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前)發露忏悔所造的所有舍法罪業。

  如今有些人,連做一個小泥塔和刻印一句觀音心咒的能力也不具備,竟然口口聲聲以《甘珠爾》、《丹珠爾》作證而發誓,這些人到底在想什麼?大多數人以開玩笑的方式發大誓,結果福德在口中耗盡。如邬金蓮師說:“劣者自食其誓時,滅福損失莊稼也。”如今的人們爲了一件區區小事也作大量盟誓。這都是不顧盟誓、言而無信的征相。如果誓言確鑿可靠,那麼何需作許多盟誓呢?

  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于外境上:土地貧瘠,食物無營養,恒常遭受四大的災難;成熟于自身:福力薄弱。所以,我們一定要備加警惕,以免因自食其言毀壞善根。本頌中的“等”字所包括的真正舍法罪前文中也稍微講解了。

  依止了一位無有智慧、具偏袒心的上師後以貪嗔之心擾亂佛教,僅僅表面上聽聞一點點法便自以爲是大修行者、受持宗派者而生起我慢,便說“我通過觀察認爲這一點合理這一點不合理”,猶如盲人評說色法的賢劣一般對新舊宗派的見解、教規進行取舍破立,致使衆多愚人跟在他們後面跑,隨聲附和,令別人舍棄正法比自己單獨造五無間罪還嚴重。因此,我們這些孤陋寡聞、偏執一方的人小心謹慎至關重要。如《經莊嚴論》中雲:“隨聞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異相無量身,愚者何定爲?”又說:“盡解直聲義,生慢失智慧,舍棄諸善說,毀自嗔法障。”

  縱然所有的法並不能都與自己的心適應,但是修持自己感興趣的法也是自己有緣之法,結果也會有所收益。對其余所有法也要盡力結上一個緣。珠巴根拉大師曾說:“我遇各種勝法理,每一竅訣皆結緣。”即使不能如此,也不要妄加褒貶,沈默不語、平等對待無有罪過。世尊說:“住于中間者,舍法我未說。”又《經莊嚴論》中雲:“意過自性惡,于色不應嗔,況于懷疑法,故中立無過。”

  因爲衆生有不可思議的根基、種姓,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也宣說了不可思議的法門。這所有的法門從不同側面講都是真實不虛的,不管是從直接還是間接的角度來看,無一不是獲得解脫之道。同樣,隨行佛陀的高僧大德所著的一切善說也是如此。因此,不能視爲有好有壞,而要認識到這是不可思議的。經中說:“于所宣深法,縱未生信心,亦莫诋毀之,念法不可思。”如薩迦班智達曾說過:“一無所知的愚者若一言不發,則對佛法損害不大。”

  尤其是當…

《極樂願文大疏 積資淨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