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P15

  ..续本文上一页入无间地狱。因此诚心诚意发露忏悔这五种无间罪业。

  (下面对此五无间罪稍加解释):破坏僧众和合便中断了*轮(损害佛法);佛陀是三界的皈依处,损伤佛身也就损害法身的所依——殊胜色身之中的化身(损害佛陀);阿罗汉是断尽三界烦恼的殊胜僧众(杀罗汉即损害僧众)。损害这些也就是损害了三宝的缘故成为无间罪,如往昔的提婆达多一样,我们这些人从无始以来也可能造过无间罪。

  杀害上师:对自己来说,传授别解脱、菩萨、密乘戒的堪布、阿阇黎等上师的恩德已胜过真佛,不用说是杀害,就是侮辱上师或一刹那对上师生起邪见恶心等也将堕入地狱。甚至仅仅稍稍生起“我已胜过上师”的分别念,罪过也相当严重,例如:涅嘉那革玛绕仅仅认为自己的智慧较上师略胜一筹,即生便遭到七次危及生命的违缘。

  大成就者黑行与一位弟子一同渡海,那位弟子心想:就功德而言,上师的确殊胜,但从资具方面来说我要富有些。仅以此念便使船沉入了水中。

  此外,一位舍事者的上师有一个弟子。一次,这位弟子在稠人广众中传法时,他的上师也来到当场并顶礼。弟子明明看见了上师,但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方便给上师还礼。众人散去后,他迎接上师并顶礼其足。上师问:“刚才我顶礼时,你为什么不起身呢?”他紧张地妄言禀道:“我没有看见您。”刚刚说完,他的双眼便落到了地上。

  有许多此类公案。

  不必说是广泛授予灌顶、传承、教言的上师,甚至对从字面上讲解的阿阇黎、获得四句传承的上师也应恭恭敬敬。相反,若违背师教,则过患极大。如续部中说:“闻一偈颂者,若不当作师,百世转为狗,成为具痣者。”依止上师、堪布、阿阇黎后,无论他好坏,都不能违背其教言。续中说:“依止上师后,无论其好否,岂能违教言,彼若失此印,堕金刚地狱。”又云:“纵然无功德,依师若舍弃,侮辱诸上师,诽谤三世佛,其罪说不尽。”这其中宣说了(违师言教的)许多过患。因此,违背上师、堪布、阿阇黎(之教言)罪过极其严重。

  杀害父母:(在历史上有许多杀害父母的事例,)曾有一位施主之子杀了自己的母亲,未生怨王杀害了他的父亲。父母双亲在今生今世对自己恩重如山,自己的善妙身体也是由他们的因缘而形成的,因此父母是严厉的对境。对于出家人来说,父母等同于堪布阿阇黎,如果未经父母允许则不可以出家。

  往昔,有一位小驼背阿罗汉因业力所感于六天中断了斋饭。阿难与目犍连两位大尊者为他化缘的斋食被狗和乌鸦抢走,也未能解决他的那份斋饭。第七天,舍利子尊者化到了一钵斋饭给他。这时,大地突然裂开,所有的食物全部落到地下。舍利子尊者以神变取出交给他,可是又被风吹散了,丝毫也无法享用。舍利子说:“现在看来他没有进食的缘分了,给他水喝吧。”尊者供水给他,当时诸非人向水中洒入灰尘,结果水变成了灰汤。小驼背阿罗汉喝了灰汤最后因饥饿而圆寂。这是因为:在很久以前,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一次,儿子外出时,母亲对许多比丘供养了斋食。儿子回来后得知此事,因为他是一个吝啬之徒而对此忍无可忍。他将母亲关在一间空屋里作为惩罚,七天之中置之不理。母亲饥饿难忍,有气无力地说:“儿呀,给我一点食物吃吧!”儿子气极败坏地说:“你将自己的那份食物给了比丘们,现在还给你什么,你吃灰去吧!”最后母亲饿死了。以此业果他连续不断地堕入恶趣之中,并于数世中饥饿而死。如今获得阿罗汉果位时,这位最后有者也因饥饿而亡,且临终时还需要食用灰尘(此例于《百业经》第三十一公案中有详述)。

  殴打父母的罪过也如此严重:从前,有位商主名叫匝哦之女,他将几天中做买卖攒得的收入供养母亲。在他即将启程去海岛取宝时,母亲劝他不要去,他执意不听。母亲一边哭一边拽着他的脚。他气愤地说:“我要去大海取宝你竟然说此不吉利的话。”同时用脚狠狠地踢母亲的头。然后一走了之。以此业报在海上船只毁坏,他独自一人幸免于难,到处漂泊,因以往供养母亲几次银币之业而于数千年中享受天人的安乐。后来又被业风驱赶到了南方一处,他走进一座三层门的铁室内,看到那儿有一个人的头上旋绕着一个巨大燃火的铁轮,脑浆脓血四处飞溅。匝哦之女问:“你造了什么业而落到这种下场的?”那人说:“我因曾损害过我的母亲而感受此果报。”他回想起自己也曾损害母亲,即刻铁轮落到了自己的头上,感受痛苦。

  甚至仅仅生起殴打父母之心也需要感受这样的果报:大阿罗汉目犍连也被裸体外道徒数数殴打,身体被摧残得简直成了苇草一样。本来,他具有仅用一个脚拇趾便可动摇天界尊胜宫的神变,可是在当时由于往昔的业力所压,就连变化想也想不起来,更不必说大显神变了。那么,目犍连尊者因造了什么业而惨遭如此痛苦的呢?从前,一对婆罗门夫妇有一个儿子,他娶了个媳妇。那个媳妇从中挑拨致使他对自己的父母也变得冷漠无情。一次,他看见父母二人坐在一起,非常生气,恶言说道:“真该将你们整个身体摧残成苇草一样。”以生此恶心之业,他在五百世中被人打死,如今这是最后的余业。

  此外,也不能侮辱父母或从其身体上跨过等:曾有位叫仁慈供施的商主因从自己母亲的头上跨过之业而即生堕入孤独地狱,并且头上转着兵器铁轮,感受难忍之苦。

  若指使父母做事也将感受果报:昔日,释迦美女耶输陀罗怀其子罗睺罗长达六年之久,生产时感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这也是因为:从前,母女二人携带一桶酸奶赶路,女儿不愿意背奶桶,于是对母亲说:“阿妈,你背这个吧,我要去方便一下。”在遥远的途中一直让母亲背着奶桶。这就是此业的等流果。

  由此可见,父母是多么严厉的对境。譬如,若用世间的财物、辛勤劳作报答父母的恩德,那么儿子将父母扛在双肩上于百年之中转绕四大部洲也报答不了父母之恩,以遍满大地的七宝供养也无以报答恩德。倘若让父母信仰佛法、受持戒律、生起智慧等以及趋入佛门,则可回报父母的恩德。而以狩猎、盗窃的赃物,信财、亡财等邪财奉养父母,非但不能报恩反而是让他们积累地狱之业。

  另外,对于破戒的父母也应恭敬承侍:往昔,一位施主的儿子是通晓三藏的比丘。后来他的父亲也出家为僧众做事,十分辛苦。一次他对儿子说:“我累得精疲力竭了,你应恭敬侍奉我。”儿子说:“本师讲过:“狮子一样的人不能承侍狐狸一样的人”。”父亲说:“儿子,谁如狮子,谁又像狐狸呀

  ”儿子说:“爸爸,我具足戒律犹如狮子一般,你是破戒之人就像狐狸一样。”父亲说道:“儿呀,像狐狸一样的我能生出如狮子般的你吗?”正在这时,世尊赞叹父母说道:“父母是利益的恩田,无论何时理应恭敬、令生欢喜。何人若令父母欢喜、真实供养抚恤父母将受到梵天、阿阇黎的供养等。”如此赞叹了许多(恭敬承侍父母的功德)。又说:“智者以饮食,衣物及卧具,孝敬父母亲,今世无灾难,死后趋善趣,获得诸安乐。”

  年青人如果孝敬父母与长者,就是在积累福德;如若凌辱他们,就是在耗尽福德:从前,被称为和气四瑞的羊角鸡、山兔、猴子、大象,按照长幼辈分,其中年龄最小的是大象。所以它对其余三者恭敬侍奉,途经艰险难行之路时,它们都骑在大象背上过路。羊角鸡是它们中最年长的,其余三位对它都是毕恭毕敬。必须像它们那样恭敬老者。邬金莲师也曾说过:“勿令老者忧,当以恭敬护。”

  因此说,念念不忘父母、上师等的深恩厚德是正士的品质。如《世间正士庄严》的法规论中云:“承侍应敬者,尤悯无怙众,不忘报恩德,乃是圣者行。”

  知恩图报的正人君子甚至转为旁生也不忘报恩:昔日,一位比丘的床榻下,一只老鼠带来许多食物贮存在那里。那位比丘享用这些食物便不需要去化缘。世尊说:“那位比丘的前世是那只老鼠的父亲,老鼠因孝敬父亲而带食物给他的。”

  对父母、上师等恩将仇报即是所谓的“以石击打大恩人”。如《佛本生传》中记载:往昔,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人熊时救了一个定死无疑的猎人的性命。然而,那个猎人却出卖了人熊,使它惨遭杀害。当他接受自己的那份熊肉时,以无欺因果之力他的手断落到地上……

  不知报恩的人比老狗还下劣,如果给狗食物,那么它永远也不会忘记。律藏中说:“不知报恩之诸人,视其比犬更恶劣,犬亦知晓感激人,如蛇之人放毒气。”不念上师、父母恩德的修行人,护法也成了魔。如邬金莲师说:“不念父母师恩时,本尊护法现魔相。”(如《二规教言论》中云:“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诸天护法耻笑彼,失却助伴如僵尸。”)

  在如今的恶世,有些卑劣之人仅仅在人前顾及面子、害怕羞耻,虽然没有直接杀害父母,但是他们在父母尚有劳动能力期间,把他们当成奴隶一样,指使他们做事。所有的美食暖衣儿子、媳妇享用,父母双亲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父母到了年迈不能做事的时候,宰杀老牲畜,驱赶老父母,这是卑鄙之人的做法,结果把生身父母撵到城郊或寺庙附近使他们流浪乞讨,最后饿死冻死。而他们自己却在父母所立的家业上坐享其成,毫无羞耻,没有一点悲心,真好似罗刹一般。即使未将父母逐出门外,也是以恶言粗语、残羹剩饭虐待他们,令其倍受痛苦,没有比子孙虐待父母更严重的罪业了。

  因老年人心力脆弱,如果(儿女)促成他们死亡与自己亲手杀害父母一模一样。等到老人死去以后,再为了避免别人讥笑而供养跛牛、瘦羊、布匹、哈达作佛事也无有任何利益。儿子、儿媳等人从今生起会经常遭受种种不幸,死后将如坠石般立即堕入地狱。

  当然,作为父母,也不应多嘴,而要常念观音心咒。身为儿女,如果不与父母顶撞,也不怀歹意在衣食行为上虐待双亲而恭敬承侍孝敬奉养父母,则今生来世都将吉祥顺遂。从前,有母女二人一同过河…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