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养僧众斋食时,首先供养僧众,之后再布施乞丐。有一次,一个国王种姓的小乞丐和一个婆罗门种姓的小乞丐前去乞讨,婆罗门种姓的那个小孩没有掌握好时间,(在供僧之前)去了,结果什么也未得到。国王种姓的那位小乞丐在僧众享用后去要的,所以获得了许多饮食。国王种姓的小孩问婆罗门的儿子:“你讨到东西了吗?”他因未得到任何饮食而气愤不已,说道:“我如果有权力,一定砍掉所有这些比丘的头。”他生起如此恶毒之心。国王种姓的小孩说:“我若掌握大权,一定每天以百味甘美饮食供奉佛陀及其眷属。”他生起这样善妙的心。他们俩说完话便各自到树下,都睡着了。从某处疾驰而来的一辆马车辗在婆罗门小孩的脖子上,他的头断了。他因害心的果报立即成熟而丧了命。当时舍卫城的一位大商主过世了,他膝下无子。家人们商量决定若有一位具大福德之人就请到家中。人们便四处寻找,发现了国王种姓的小孩正在一棵树下躺着,其他所有的树荫已消失,但他所在的那棵树的荫影仍在他上面而没有消失。于是他们断定那是一位具广大福德之人,选中他作为商主。后来他供养佛陀及其眷属斋食,在佛前求法最后获得了解脱。所以,这是他善良之心的果报立即成熟的原因。
因此,一切善恶主要依赖自己的心,我们务必舍弃恶心劣意,生起慈心善意,否则,存有恶心者非但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甚至连善趣也无法获得。如《入行论》云:“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又:“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念住经》中说:“心为敌中敌,心外无他敌,如燧木自焚,心为自心毁。”可见,乃至地狱燃烧的铁地以上都是由害心所产生的。因而,我们必须彻底断除害心。
如果断除害心,那么今生也会安乐富足,谁也不能令其生畏,使众人舒心悦意,心情恒时欢喜。如《因缘品》中云:“具有害心人之中,当住无有害心处,具害心中无害心,奇哉此人极安乐。”又说:“何人无害心,怜悯众有情,慈爱诸含生,彼永不生怨。”死后也将感受天界的大福报。如经中说:“慈心不损恼,无有害心者,不伤诸有情,彼士转善趣。”
邪见:是指对真理的颠倒认识。大邪见即:说业因果不实有、前后世不存在、三宝不真实,认为行善作恶都一样,或误认为父母杀害众生是为了积善根,宰杀旁生作供施等,视损害为正法等奉持边地邪道的宗派。与之类似的还有:口口声声说“饮酒吸烟等有什么过失,杀生没有那样的罪过……”诋毁因果,尽管一善未作,唯造恶业,却认为不会堕入恶趣,肯定能得人身,这是因果邪见。或者说:“僧众无有本尊,本尊无有加持力……”侮辱三宝的威望,这种邪见与外道相同。同样,视上师僧人为有过失者也属于大邪见之类。一切众生从自性方面来说都具有如来藏,对自己的孩子也毫无慈悲心者在鹞鹰、豺狼等旁生中也没有,将任何众生都看成低劣者(与外道)一样,视正法为非法、非法为正法等均是邪见。
如颂云:“十不善中邪见重。”所以,从产生不信因果的邪见开始直到尚未生起诚信因果的正见之前,以往的一切善根后来不会生起,断绝善根之人不能恢复如初,因此罪业极为严重。
那些不知羞耻、愚昧无知、从无始以来经常转生于无暇边鄙之处、为恶友所欺、无有信心、满腹怀疑之人易生邪见。
邪见的意乐是由三毒产生,但主要来源于愚痴。根据意乐强弱不同,其异熟果报分别堕入三恶趣之中,尤其是堕入无间地狱而需要感受其余地狱的所有痛苦。之后接连不断转为旁生,即使幸得人身也因往昔不善业的等流果而空耗,世世代代转生为邪见者等等,其过患无法想象。具邪见之人的善根也将成为痛苦之因。如龙树菩萨说:“若欲趋善趣,当修习正见,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
如果亲近不信因果的恶友或虽信因果却不懂因果道理的人,那么自己也会染上生起邪见等过患。如《因缘品》中云:“若将纯净吉祥草,系于腐烂之鱼上,彼草亦会变腐烂,依止恶友亦复然。”倘若依止诚信业果、喜善警恶、了知业因果道理之人,则自己也会转变成具有正见者。如《因缘品》中云:“若人将紫梗树叶,置于汉香香囊中,树叶亦发出香气,依止善友亦复然。”《宝积经》中也说:“依止说法善知识,切莫依止诸恶友,具足净戒及多闻,当知胜义唯一门。”
有些愚痴恶劣的弟子尽管依止了一位贤善殊胜的上师,却对上师无有恭敬诚信之心,也未能正确理解教言,表面上装模作样,仅仅修行了少许法便自吹自擂,但实际上却在散漫、懈怠中虚度人生,结果任何功德也未获得,居然说:“某位恶上师欺骗了我,正法也不深奥。”最终以邪见死去而堕入恶趣。
还有些在家人尽力作消灾延寿、顶礼转经、净除罪障等佛事,希望今生幸福安乐。然而,因往昔所积恶业力感召而屡遭病痛、失败等厄运。于是便说:“我们竟然落到了这种地步,因果不真实,三宝无加持,别人唯造恶业却享受快乐。”生起邪见。
事实并不是这样,广行善法之人今生遭受痛苦是由于:因果真实不虚而使以往所造的恶业在现今成熟,此后可得尽除,如今所造的善根,后世必将成熟,绝不会虚耗,正因为三宝具有加持力才使往昔的恶业迅速现前。即所谓的“大福者临趋善趣,痛苦犹如燃烈火”;有些人虽然积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却越来越幸福快乐,但这并不妙,这是因为往昔的点滴善果于现世中成熟,之后便彻底耗尽,如今所造的恶业必将于后世中成熟,以致永无解脱之时,这就是所谓的“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此类实例如下:
从前,札珠城市(尼洪国家)的国王俄扎雅那之子名为具髻,他继承王位后把两个恶臣纳入朝中,而将两位法臣摈除朝外。之后以非法治国,致使整个国家转入邪道。父王俄扎雅那于佛陀前出家,最后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然后他返回札珠城市,准备制止太子及群臣非法执政的恶行。由于奸臣们从中挑拨致使具髻杀害了父王。因为他的父王是阿罗汉,所以他造了两种无间罪。当时,嘎达雅那尊者也在当地,他预言:“从现在算起到第七天时,札珠城市将被土埋没,具髻国王及其眷属将堕入无间地狱。”随后,第一天狂风四起,将尘石一扫而空,第二天降下花雨,第三天降下衣雨,第四天降下银雨,第五天降下金雨,第六天普降各种珍宝雨。到了第七天,漫天降落土雨,尽管国王等众人企图逃跑,但因非人挡住了去路而未能跑掉,结果所有的人全部被土压死,之后堕入无间地狱中。
可见,今生行善之人感受痛苦、罪业深重之人享受少分安乐,这都是可能的。因此,我们不应对因果生起邪见,诸如阿罗汉等高僧大德们之中也有临终感受痛苦的。
也有自己因前世恶业而于今生中起邪见的公案:往昔,边地给国王有名为“战哦”、“炯几”的两个儿子,他们成了常断见者。后来国王将他俩委托胜光王抚养。他们舍弃了邪见,于佛陀前出家,最后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这是由于:他们曾是迦叶佛教法中精通三藏的两位出家人,以此业力所感今于释迦牟尼佛教法中获得阿罗汉果位。同时转生于边地成为邪见者是因为:在迦叶佛时,他们二位前往某边地,无有教言却大胆包天擅自修行。本来没有证悟却自以为证悟了,从而生起增上慢。因临终时没有获得任何功德而心生邪见,口口声声地说:“迦叶佛的教法不真实,因果不存在,我们俩没能解脱。同样,其他人也绝不会有解脱。”说完便死去了。以此邪见他们于多生累劫中堕入恶趣,并于许多世中生于边地,在此之前连三宝之声也未曾听过。
思维此邪见的过患后,如果能够做到纵遇命难也不起邪见的话,那么生生世世不会堕入恶趣。在家男女们也是同样,即便不能够彻底断恶行善,但是对于微乎其微的小事也不能说“仅此无关利害”而起邪见。业因果毫厘不爽。因此,认为因果的确存在而诚信因果,这一点至关重要,这也是所谓的世间正见。不要认为一滴水无有任何用处,如果逐渐积累则最终必将充满大的水器;如若认为小小的火星没有什么危害而不加警惕,则可能焚烧大山。通过这些真实不虚的比喻我们就能懂得(因果无欺的道理)。如《因缘品》中也说:“虽造微小罪,来世受痛苦,虽积微小福,来世得安乐。”龙树菩萨说:“世间之正见,谁人若具足,彼于千劫中,不会堕恶趣。”
无有邪见、诚信因果之人,因细致取舍善恶、如理行持,而于生生世世中心相续充满善业的良好习气,此人对一分戒律也极为重视,恒时喜欢出家,具有视诸上师为真佛的清净心,喜爱恭敬善知识,懂得哪怕仅闻一句佛法也有巨大意义,因此常爱闻法,诸鬼神也欢喜赞叹此人,经常生于正法兴盛、善友云聚的环境,暂时转于天界获得吉祥圆满的增上生福德,究竟往生清净刹土等利益无量。经中也说:“业及业异熟,诚信此二者,受持正见者,彼士转善趣。”
(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发露忏悔自己生起或令他人生起以及随喜他人生起贪心、害心、邪见这三种意不善业。
辛二(忏悔身语意严重之恶业)分五:一、忏悔五无间罪;二、忏悔近无间罪;三、忏悔舍法罪;四、忏悔诽谤菩萨罪;五、忏悔恶见罪。
壬一、忏悔五无间罪:
杀师父母阿罗汉,恶心损害佛身体,
发露忏悔无间罪。
现在分别忏悔极重罪业,首先忏悔五无间罪。一般来说,五无间罪是指如前所说的(杀父、杀母、杀罗汉、恶心出佛身血),再加上破坏僧众和合。但是,此处按照《祖法金藏论》中所说,是指杀害父母、堪布、阿阇黎等具法眼之诸智者不经中阴直堕地狱。(此论说杀上师也属于无间罪。)杀害父亲、母亲,或者杀害传授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的阿阇黎,以及杀害声闻、缘觉、阿罗汉,恶心弄伤佛的色身,自己亲自造或教唆他人以及随喜他人造过这些罪业死后都将不经他世立即堕…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