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極樂願文大疏 積資淨障▪P3

  ..續本文上一頁國王生了一個信仰佛教、行持正法的太子,那位太子目睹父王以非法治國以後,暗想:父王死後,我也將以非法執掌國政,這樣一來,必將墮入地獄。于是向父王請求出家,卻未獲許可。一次,那位太子看到一位拄著拐杖、拿著破碗沿街乞討的窮人,就問他:“喂,我因爲生于國王這樣富足的家族中不得出家,你爲什麼不出家呢?”乞丐說:“我沒有缽盂等資具。”太子爲那個乞丐提供了出家所需的一切資具,讓他到一位仙人前出家,並說:“你若獲得了少許殊勝功德,也要講給我聽。”乞丐應允後義無反顧地離去,後來通過修行而獲得了緣覺阿羅漢果位。他猶如天鵝王般從空中飛到太子面前顯示神變。太子知曉後頂禮其足,並說:“你獲得了如此功德啊!”羅漢回答:“是的,我已經獲得了。”太子心想:此人從前未得出家是因爲淪爲乞丐;我未能出家則是由于生爲富貴的太子。此次,我以令此人出家並供養資具、恭敬承侍的善根回向發願,他說:“不生過富家,不轉貧窮家,唯生中等家,恒常得出家。”當時的那位太子即是舍利子尊者。

  此外,包括在家男女在內能夠如願以償的因就是依靠祈禱阿彌陀佛、行持斷除殺生等一分善業而發願生生世世得以出家。當見到一位僧人時,不應當像狗看到青草一樣(無動于衷),而要發願:願我生生世世也獲得這樣的身相。

  往昔,印度的國王、施主們到了白發蒼蒼的時候便會說:“現在已出現死相了。”于是舍俗出家。世尊曾說:“老時具戒得安樂。”

  如今的在家男女們在有生之年也不要一直緊緊抓著狗窩般的家室甯死不放,在子孫後代長大成人能夠自立之時,自己最好出家爲僧,受持戒律。即使不能出家,但如果能守持一分居士戒,那麼也會今生幸福後世得樂,並且將來至尊彌勒佛出世時轉生爲他的眷屬而獲得解脫。如世尊曾說:“諸在家衆如住于火坑,諸出家衆如住于涼室。”又說:“縱諸在家者,指甲上耕田,我之出家衆,生活無貧窮。”

  看一看在家人的過患與出家人的安樂以後好好想一想,當能夠放下一切的時候,就會發自內心歡喜出家。從前,印度舍衛城一位名叫得洛的婆羅門有一個好似魔女般的惡劣妻子,膝下無子卻有七個女兒,她們都已嫁人。每當她們與丈夫返回娘家時,婆羅門的妻子總是粗言惡語怒罵他們,他們也是憎恨、損惱父母,並且婆羅門的妻子對婆羅門也是生嗔、折磨。到了耕地時節,因爲家境十分貧窮而沒有一頭牛,于是便向鄰居借了一頭,老婆羅門前去田中(耕地),結果不幸將牛丟了。他十分沮喪,心想:我往昔造了什麼惡業(今生遭受如此果報)?現在如果回家,定受妻子折磨,女兒、女婿們也不讓住,又把鄰居的牛丟了,現在該怎麼辦呢?他悲傷地坐在那裏。這時,他看到身著僧衣的世尊寂靜調柔地安住在遠處的一棵樹下。于是走了過去,倚靠著手杖不停地觀察,心裏不禁想:這位沙門實在安樂,他既沒有惡劣妻子的嗔惱,也沒有壞女兒、壞女婿的折磨,到了耕地時又不需要借牛,此人真是無憂無慮呀!世尊對他的心思一清二楚,于是說道:“婆羅門,正如你所想的那樣,我的確無有任何煩惱。如果沒有惡劣的妻子,怎麼會遭受她的損害呢?也不會有七個女兒、女婿的損惱,又無有要耕的田,也就不會有丟失牛的憂愁。婆羅門,你願意出家嗎?”老婆羅門說:“我現在把家當作屍陀林一樣,妻子、女兒看成怨敵一樣,那麼我還有什麼舍不得的呢?如果世尊開許我出家,我爲什麼不出家呢?”經世尊開許後,老婆羅門得以出家,最終獲得了阿羅漢果位。

  思維一下這種道理,高低、強弱所有人都要爭取受出家戒而守持一分學處,以便在相續中播下受持律藏的種子。

  如今總的教法已趨于隱沒,尤其律藏如意寶已接近唯持形象期了。大慈大悲的佛陀再叁說:“邊地魔軍蜂擁而至之時,首先律藏如意寶會隱沒。如此靈器(供施代替品。用彩線繞成或用糌粑捏成日用品、牲畜、房屋等摹擬物。用以供神者稱爲上供靈器,用以布施鬼類者稱爲下施靈器)與禳解(念經修法以禳解災難的儀軌)等(修法儀軌)不會隱沒,即使隱沒也一樣。”

  現在需要思維持名號的那些功德而作頂禮,並在自己前方的虛空中觀想:本體爲根本上師、形象爲怙主阿彌陀佛,居于主位,由十方叁世的所有皈依處(佛、菩薩)所圍繞。再觀想:自己的右側是現世的父親,左側是母親,前面是一切怨親債主,周圍六道衆生就像被宴請的賓客一樣聚集在一處紛紛頂禮、嗡嗡祈禱。(我們在頂禮時)不能慌慌張張、散漫放逸,而應寂靜調柔、具有正知正念,並觀想合掌的中間有如意寶。以猛烈信心合掌于頭頂時觀想:頂禮諸佛菩薩之身,願淨除自他一切衆生的身障,究竟獲得正等覺的無見頂相;合掌于喉間時觀想:頂禮諸佛菩薩之語,願淨除自他一切衆生的語障,最終獲得佛的法語螺音;合掌于胸前時觀想:頂禮諸佛菩薩之意,願淨除自他一切衆生的意障,最終獲得佛的智慧吉祥結;五體投地時觀想:頂禮佛菩薩的身語意功德事業,願同時淨除叁門的障礙,究竟獲得五身五智。不能這樣觀想的人,如果能夠一邊在心裏想頂禮怙主阿彌陀佛您,願淨除自他一切衆生的所有罪障、習氣而得以往生極樂世界,一邊虔誠、恭敬頂禮,這也可以。

  並依次念誦:“頂禮供養皈依真實應供、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阿彌陀佛。頂禮供養皈依真實應供、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藥師琉璃光如來。頂禮供養皈依真實應供、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頂禮供養皈依八大隨行菩薩。”再誦:“頂禮阿彌陀佛尊,加持往生極樂刹。”之後念誦:“敬禮遠近無別故,……頂禮善逝無量光。”讓大家一同進行頂禮、觀想、念誦頂禮偈,如此完畢後坐在坐墊上念誦頂禮增補咒:“納麼瑪則西日耶,納麼色西日耶,納麼厄達瑪西日耶梭哈。”這樣一來,頂禮一次將感受盡自己身體以下所覆蓋的乃至金剛大地以上所有微塵數的轉輪王之安樂等果報。如《勝出滅神贊》(是贊頌釋迦牟尼佛的一部頌歌,古印度佛學家商羯羅主所著)雲:“誰以誠信或歡喜,及與散亂或疑心,頂禮如月之能王,將獲天人圓滿樂。”而且此人往生極樂世界後定會面見阿彌陀佛尊顔。此處,如果法會中間休息,應回向善根。

  戊二(對治吝啬或貪心之供養支)分叁:一、真實供養;二、意幻供養;叁、自成供養。

  吾身受用及善根,一切真實之供品,

  意幻七寶瑞相物,本成叁千世界中,

  十億日月洲須彌,天人龍之諸受用,

  意幻供養無量光,爲利我故悲納受。

  己一、真實供養:

  如有“以淨飲食作供養,以善意樂而印持”之說。所以,既不能供養汙穢的飲食、陳舊的衣服等低劣物品,也不能供養通過盜竊、掠奪或以谄诳等手段得來的邪物,而要以清淨殊勝的意樂供養自己往昔所積累或者最近辛勤勞作獲得的潔淨飲食、服飾等。如果自己的飲食只能自給自足而一無所剩,那麼首先陳設于叁寶(所依)前作供養,然後觀想叁寶賜與我悉地,這樣自己享用也可以。我們應當供養我執的叁種事物(身體、受用、善根),即供養自己所珍愛的身體,滋養身體所需的飲食、財物、牲畜、住宅等一切受用以及叁世所積累的一切善根,這也是修心。盡管我們現在不能夠做到真實供施自己的身體及一切受用,但是要觀想:以承侍阿彌陀佛的方式供養身體,從而斷除所謂我的身體是我的這種執著,之後精勤行持令一切衆生往生極樂世界之事業;爲了在臨終時不貪執受用,從現在開始就要供養一切受用;將一切善根觀爲(普賢)供雲而作供養。真實財物中的供水、淨足水、鮮花、薰香、塗香、酥油燈、香水、神馐、樂器等所有一切供品,也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而作供養。

  擁有財物的那些富人是由于往昔曾積累福德所致,如今成爲富翁的,現在更應該充分利用所擁有的財食受用來積累福德;無有財物的人們是因往昔未曾積累福德而導致如今成爲窮人,現在雖然十分貧窮,但是包括乞討得來的飲食在內,都需要作供養。所以,富者不應死守不舍,窮人也不能以無有爲借口而將供養當作付稅一樣。人人都要盡己所能來積累福德。

  己二、意幻供養:

  將非真實擁有而是意識幻化的供品——鏡等八瑞物、傘等八瑞相、金輪等輪王七寶……,有寂一切圓滿財富作意幻供養。這些供物,除了佛菩薩等具廣大福德者之外,其他人很難擁有。因此,若有這類畫像或塑像,就把它們觀想成是真實的供品來作供養。在家男女們將七八粒青稞、大米、奶渣等供品觀想成八瑞物、八瑞相、輪王七寶作供養也同樣(獲得功德)。

  

  (接下來)對這些供品略加說明:

  

  八瑞物:昔日,色界天女持光母供養世尊明鏡,佛將它加持成吉祥物。同樣,自己也可供養清澈、明亮的白銀鏡,願自他一切衆生證悟正法實義。依此類推,如村姑妙生女供養世尊奶酪,自己也可供養奶酪,依此願獲得禅定食;如護地大象之子供養牛黃一樣,自己也供養牛黃,依此願遣除煩惱疾病;如賣草童子供養吉祥草一樣,自己也供養吉祥草,依此願獲得無有生死衰老之身;如木天女供養木瓜一樣,自己也供養木瓜,依此願逆次清淨十二緣起而獲得涅槃果位;如帝釋天王供養右旋海螺一樣,自己也供養海螺,依此願能發出法語妙音;如星王婆羅門供養黃丹一樣,自己也供養黃丹,依此願懾服叁界;如金剛手供養白芥子一樣,自己也供養白芥子,依此願圓滿殊勝能力。就這樣來意幻供養。如果供養明鏡,則可獲得善妙色相、聰明智慧等相應其因的果報(,其他都可依此類推)。

  八瑞相:梵天等供養佛陀並且佛自身也具有頭如傘蓋等各種福德、智慧力而成的不同妙相。爲了自他一切衆生積累福德,我們可觀想八瑞相的形象來意幻供養。具體觀想如下:以具有金柄、飄曳的各種綢緞、寶頂嚴飾的白傘供養阿彌陀佛頭部,依此願解除自他一切衆生煩惱的酷熱;以具璁玉(松耳石)鳍…

《極樂願文大疏 積資淨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