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P2

  ..续本文上一页容易转变(,因此轻而易举便可往生)。释迦牟尼佛在许多经续中说: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降临到中阴界,刹那便将彼者接引到极乐世界。

  因此,如果从现在起就把阿弥陀佛的身色标帜等观修熟练,那么到了临终就会像遇到以前熟悉之人一般认出。如果现在修持积资净障之法,并且经常发愿,那么尽管到那时既没有忆念也没有认出来,但阿弥陀佛一定会降临到中阴来接引你。因此说,顶礼导师阿弥陀佛。

  您之寿量无数劫,不趣涅槃今住世,

  一心恭敬祈祷您,除非异熟业果外,

  寿尽亦可享百岁,遣除一切诸横死,

  顶礼怙主无量寿。

  怙主阿弥陀佛您的寿量长达无数劫,真是不可思议。不趣入涅槃,如今仍在极乐世界住世。专心致志观想时,如果忆念许多其他琐事则是三心二意,绝不能这样观想。而要意念:无论是苦是乐、是上升还是下堕,我无有其余的皈依处、指望处。如果能带着这种心念虔诚祈祷,就会获得加持。如邬金莲师曾说:“具诚信者得加持,远离疑惑成所愿。”半信半疑犹如两尖针一样将一事无成。倘若不是半信半疑,而是一心一意以恭敬心祈祷阿弥陀佛您,除了三尽异熟果的情况以外都可以延续寿命。三尽是指:往昔杀生过多之异熟果而寿尽,或因往昔所积福德耗尽而寿尽及引业犹如尽力之箭(自然落地)般地穷尽而寿命完结。(这种寿命完结的人谁也无法使其延寿,)正如所谓的“药师佛虽亲降临,无法延续寿尽命”。否则,(只要祈祷阿弥陀佛,)由于暂时的违缘导致的生命危在旦夕也可活到一百岁。经中说(念佛)可以遣除暂时的天降霹雳、被水冲走、兵器所害、悬梁自尽等违缘,以及因福德失损而遭到鬼神窃寿、诅咒等损毁灵魂寿命等十八种横死。为此,顶礼能赐予如此无死寿命悉地的怙主无量寿佛。

  总的来说(业寿已尽与否有四种),(一)业尽寿未尽:诸如上半生享受安乐,下半生感受痛苦;(二)寿尽业未尽:诸如从此地狱转生到彼地狱,从人间死后又转生为人;(三)业尽寿亦尽:诸如从人间死后堕入地狱;(四)业寿皆未尽:诸如终生享受安乐。

  如今已值人寿百岁之末期(意思是说,寿命最长可活到百岁),人们很难活到一百岁。然而,此处指的是通过念佛遣除暂时的寿障、使自己宿业感召的寿量达到究竟之义。本来,一位具有能力的上师以咒力摄集器情之福寿融入一位具有缘分的弟子体内从而延长其寿命,这一点是很难以做到的。而这里仅仅以信心祈祷,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获得如此巨大效益。

  在如今人寿短暂、违缘重重的恶世,如果能诚心祈祷阿弥陀佛,祈祷一次等同于得一次长寿灌顶。假设得以延年益寿,就有空闲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因。如果是一个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因的人,那么寿命越长越好,哪怕住世一天也可积累广大的资粮。如《四百论》中云:“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而作为行持恶趣之因的罪孽深重者,寿命越短越好,哪怕是一刹那留住于世,他也会积累严重的罪业。如寂天菩萨说:“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

  这以上是观想阿弥陀佛从功德的侧面具有不同名号而作顶礼。单单因为报身与化身的差别,以及(身体所放的)光芒无边而称为无量光佛,又因为寿量无边而称为无量寿佛,只是名号不同而已,千万不要认为有两种本体。

  总之,我们不应认为求破瓦传承(往生法)、诵《极乐愿文》是老年人的修法,求长寿灌顶、诵长寿仪轨是年青人的修法,而要把所有这些法作为人人必修之法。如果求得破瓦法传承,也就获得了《极乐愿文》传承及长寿灌顶;如果求《极乐愿文》传承后读诵,那么也就获得了长寿灌顶与破瓦法传承。因此,所有男女老幼都应祈祷阿弥陀佛,无有比此更殊胜的了。

  庚二、思维持名号功德而顶礼:

  无数广大三千界,遍满珍宝作布施。

  不如听闻极乐刹,阿弥陀佛名号后,

  以信合掌福德大,是故敬礼无量光。

  仅仅是以一碗青稞作供施也会获得无量福德。但此处并非仅此而已,即使是不计其数、广大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刹土中遍满七宝,以此上供三宝、下施众生的善根(是无量无边的),设若某人耳闻阿弥陀佛的名号、极乐世界的功德后体现内心具有诚信而外表仅以单手作礼,佛在经中说由此所产生的善根福德胜过前者百千倍。如云:“极微尘数刹,何者粉为尘,多于此刹中,满宝作布施,此福亦不及,闻阿弥陀佛,极乐刹胜德,欢喜合掌福,故闻当遣疑。”为此,三门以最大的恭敬顶礼怙主阿弥陀佛您。这个比喻是指将整个大地所有微尘数的世间刹土粉碎成极细微尘,比这(极细微尘)更多数量的世间界。

  如今我们获得了暇满人身,此时此刻,因为具备眼根而得见阿弥陀佛像,因为具备耳根而得闻佛法,因为具备双手而才有机会合掌,这完全是往昔所作善业的果报才使得诸根具足。我们可以见到那些因往昔造恶业而成为聋、盲、断臂等的残疾人,他们甚至仅此利益也无法成办。从今往后,通过听闻《极乐愿文》等正法,稍微了知一点儿业因果的道理以后,大家在求法或听受佛陀每一分功德时,应该生起稀有、欢喜之心而作一次合掌(或单手作礼),仅此也将使人生变得有意义。

  其实,我们这些凡夫人由于罪业深、疑心重的缘故,纵然听到千佛的功德、百刹的赞颂,可是甚至连动身、微笑的稀有欢喜之心也没有,仍然面无表情、神志恍惚地坐在那里;而当听到某处发放了广大财施,或者一个歹徒制造了多起人亡马翻的事件,或者某户拥有许许多多的财富、牲畜时,不但认为这是确实可信、无可怀疑的,而且甚感稀有,于是便以手捂口、双手拍膝、张大嘴巴、睁大双眼,(现出种种表情、动作,)这种人即是所谓的“即使佛在空中飞行也不生信心”之辈,还有比这更可怜的吗?

  修持解脱之唯一入门,以信心祈祷阿弥陀佛、念念不忘其名号,则与长期修持的长寿食子无有差别。

  谁闻阿弥陀佛号,表里如一自深心,

  仅生一次诚信心,彼不退转菩提道,

  顶礼怙主无量光。

  此外,何人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后,并不是装模作样、口是心非,而是表里如一,从心坎深处或者骨髓之中,不用说数数生起,甚至仅仅一次生起诚挚的信心,他自此便获得了证悟菩提的种子,并将逐渐趋入不退转大菩提的圣道。仅仅以听闻名号,便可获得如此广大的利益,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心坎深处顶礼怙主无量光佛。表里一致、诚心祈祷、生起坚信十分重要。诚如大成就者珠巴上师说:“上师传法赐灌顶,心中无有无实义,弟子闭目并合掌,心中无有无实义。”空口虚谈无有任何实义。这里所说的仅以听闻名号便进入不退转菩提道,对于即将往生极乐世界的入道菩萨来说,这一词义可直接理解,如果是可往生极乐世界的未入道者,则密意是指已经获得了将来趋入不退究竟菩提的种子,这也是阿弥陀佛往昔的发愿力以及听闻诸佛名号的功德所致。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掌握本义。如《弥陀经》中说:“任何众生闻阿弥陀佛名号后乃至一发心诚心生信、欢喜,彼等皆可获得不退转无上真实圆满菩提。”

  闻佛阿弥陀名号,乃至未获菩提间,

  不转女身转贵族,生生世世具净戒,

  顶礼善逝无量光。

  无论男子或女人,如果听到一次阿弥陀佛名号并能受持,那么自此直至未获得究竟佛果之前,永远不会转生为低劣的女身。如今的所有女人,倘若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则现在的这个身体就是最后的女身,来世不需再转为女子,这也是阿弥陀佛往昔所发的宏愿。

  一般来说,女人烦恼粗重、地位卑下,无有修法的自由,如若出家则对佛法有害等等(有许多过患)。如邬金莲师(邬金林巴的伏藏品中)说:“无戒沉迷之僧人,无誓言之愚咒士,无信心之恶女人,此三无处不生也。”有些蛮横无理、无有信心、不知羞耻的女人是一切罪过的根源,也是损害佛教的唯一怨敌。虽然以罪恶引业感召而投为女身,可是作为由善心满业而感的有些信心十足、知惭有愧、明晓善恶的女子,则正如所谓的“身体低劣境界高”,一百个坏男人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虽然未转生为女人,但如果是生在低层的屠夫、卖酒、阉割、猎人、天葬等恶劣卑贱种姓中的人也是同样,如若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后受持,则永远再不会投生在那些卑劣种姓中,而转生到法王、大臣、婆罗门、上师、父辈修法等那些上层高贵的种族中。

  如今的五浊恶世,可以说几乎没有护持种姓的人,常常存在国王行持正法而太子却胡作非为、父亲修持佛法而儿子却作恶多端的现象。

  在佛教里,种姓、门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修持正法。而且修行的所依身体最好是出家身份,这是一切身份之王,所有的种姓中居于首位的是(皈依、出家等)三宝种姓。所以说,如果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后受持,则生生世世会获得受持戒律如意宝的殊胜出家身。当然如果成为破戒者也就无有实义。因此,要获得持梵净行、不染细微过患、内外清净犹如莲花般的具净戒身体。为此,顶礼善逝怙主阿弥陀佛您。

  我们也要这样来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戒律的出家身份。如果仅以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便可以获得如此善妙的身体,那么欲求出家后护持清净别解脱戒的僧人们专心致志地祈祷阿弥陀佛,这一点相当重要。所有菩萨在没有获得圣果之前,也是害怕在家的过患而唯一发愿出家。如《普贤行愿品》中说:“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入行论》中云:“我未登地前,愿蒙文殊恩,常忆己宿命,出家恒为僧。”如果现在祈祷阿弥陀佛,将来也不会生于出家障碍最大难以抛下财富王族一类的过于富贵种族,也不会转生到无有顺缘资具乞丐之类过于贫穷的家中,转生到这两种家族中都是出家的违缘。

  从前,一位不行正法的…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