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
丁二(积资净障)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轮支;六、祈请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第二因——积资净障: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诸多善根,下面所讲的相续中生起愿行菩提心、成办所发殊胜愿也是以积累资粮之因作为前提。《广大游舞经》中说:“具有福德者,亦成诸所愿。”一切积累资粮的法门全部可包括在七支供中。
戊一(对治我慢之顶礼支)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具有我慢者犹如高山及铁球一般,对他人无有礼拜、顶礼的恭敬心,正如所谓的“傲慢的山岗上存不住功德水”。傲慢者非但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反而会走向恶趣。
己一、略说:
敬礼远近无别故,我以三门敬顶礼。
如寂天菩萨说:“因慢生傲者,将赴恶趣道。”因此,为摧毁我慢而略说顶礼支。
如果自己具有信心、恭敬心,那么向顶礼的对境——住于近前的佛陀与住于远方极乐世界中的佛陀顶礼膜拜,二者功德无有丝毫差别。倘若具有信心,则佛虽然住于远处也好像在近前一样;如果不具备信心,那么即使佛陀住在面前也如同在远处一样。譬如,净水中与明镜里可以显现远处的太阳等影像,浊水中与垢镜里近处的色相也不能显现。为此,我三门恭恭敬敬作礼,由于身语意是产生一切善恶之门,所以称为三门。
如何恭敬呢?身体既不过于前俯后仰也不东张西望等,以端正、寂静、调柔的方式作顶礼为身恭敬;断除言说绮语而念诵顶礼偈或佛号为语恭敬;断除贪心等一切不善分别念而对佛陀的功德生起欢喜心、敬信心为意恭敬。是以这样三门恭敬的方式作礼。如是宣说了正确的顶礼方法。倘若以不恭敬的心态顶礼,则是耗尽福德之因。
己二(广说)分二:一、思维名号不同而顶礼;二、思维持名号功德而顶礼。
庚一、思维名号不同而顶礼:
法身无量光部主,右手放光化观音,
复化百俱胝观音;左手放光化度母,
复化百俱胝度母;心间放光化莲师,
复化百俱胝莲师,顶礼法身阿弥陀。
本来法界之中诸佛无二无别,阿弥陀佛的智慧法身是一切佛化身的根本,因此他的色身是诸部之主尊,尤其阿弥陀佛是语莲花部主。
为了调伏男性士夫,阿弥陀佛右手放射白光化现为圣者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又化现出百俱胝(百千万)观世音。每一殊胜化身的所化世界有百俱胝刹土,为此这里主要宣说了能化之化身也是百俱胝,实际上并非仅有百俱胝而已,因为诸佛以及大菩萨们的行境是不可思议的,可化现为善知识、国王,甚至包括旁生在内的各种形象。
为了调化所有女性者,阿弥陀佛左手发出绿光化现为圣者至尊度母,度母又幻化出百俱胝的度母。
为了降伏以寂静方式无法调伏的凶神恶煞以及在边地藏土弘扬显密圆融的佛法,阿弥陀佛心间发出五彩光芒照射到西南具乳海中的莲花花蕊而化现出邬金莲花生大士,莲师又幻化出百俱胝的莲花生大士。因此,我三门以最大的恭敬顶礼诸如此类一切化身的根本——法身阿弥陀佛。
现在的上师善知识大多数是观音菩萨等的化身,化身与化身之根本本体无有差别,所以我们绝不能生起上师本尊诸佛菩萨本体有差别的恶分别念。如若能观想一尊阿弥陀佛的本体中已完全包括所有上师本尊佛菩萨而唯一对阿弥陀佛作顶礼供养等,那么这就是自己获得上师三宝一切加持的方便法。打个比方来说,一百个河谷的水,我们要一一饮用是极为困难的,但如果喝了百川汇于一处的水,那么就相当于饮用了所有的水。也就是所谓的“印度人修一本尊得成就,西藏人修百本尊皆无成”,意思是说,此藏地的人们疑心重、分别念多,所以他们修持一百位本尊却一无所成;印度人思想单一,因此精通修一本尊成就一切本尊的方便(也就是将各本尊的本体观为一性)。所以,如果带着一尊阿弥陀佛是一切皈依境总集的理念进行修持并对此深信不疑,那么必定能成就。倘若成就了这一修法,也就成就了一切。如颂云:“修成一佛,未修皆成。”
佛于昼夜六时中,慈眸恒视诸有情,
诸众心中所生起,任何分别皆明知,
诸众口中所言语,永无混杂一一闻,
顶礼遍知无量光。
阿弥陀佛白日三次、夜晚三次即于六时中心怀大慈大悲,以无有障垢的慧眼恒时坚持不懈地关注三界一切有情,何者衰败、何者兴盛,何者从恶趣中转生到善趣、何者由善趣堕入恶趣……。乃至细微蝼蚁以上一切众生的所有情况都了如指掌、毫无混杂地照见。这里的昼夜六时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注视之义,而并非是除六时以外其他时间不关注。不仅如此,而且佛的智慧恒时清楚明确地知晓一切众生心中所生起的善、不善、无记,乃至细微以上的任何分别念。大大小小一切众生口中言说的善不善等所有话语,佛也是以天耳恒时毫不混杂地一一尽闻。譬如,一个房间里的所有巨细物体都可互不混杂地同时现于一个镜子中。同样,佛陀可同时互不混杂地了知三世一切所知,因此我顶礼遍知无量光即阿弥陀佛。这般思维以后理所应当顶礼。甚至包括单手立于胸前作礼、生起刹那信心、作一次祈祷在内,都要观想阿弥陀佛已见、已知、已闻此事,对此无有邪见、深信不疑至关重要。
除造舍法无间罪,诸诚信您发愿者,
如愿往生极乐刹,佛临中阴引彼刹,
顶礼导师无量光。
暂时有两种人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即造舍法罪及五无间罪者。然而,并非是佛陀根本不慈悲摄受他们,最终这两种人也能如愿以偿(往生极乐世界)。但因为这两种人恶业深重,暂时无有成就所愿的机会。《佛说大阿弥陀经》中也宣说了此两种人不得往生极乐刹土。
到底什么是舍法(诽谤正法)呢?有些稍微知道求学的人根本未懂得了义不了义、所化众生根基差别的密要,而认为所有佛法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将显密宗派上下全部混为一谈,认为一者存在一切都需要存在、一者无有一切都不需要……,将正法转为非法而宣讲,被贪执自造宗派之观点所染污以致将非法说为正法,令他人也造舍法罪。如律藏中说:“劣慧宣邪道,称为邪法师,彼法若正法,非法将如何?”如此之人都是谤法者(舍法者)。
此外,自称只学密宗的那些人以此为借口说别解脱学处是声闻乘,视其为低劣的法门而舍弃,认为有些是贤妙之法等等(都属于谤法)。如月称论师所说:“贪执己见嗔他见,此等皆为邪分别。”赞叹自宗、诋毁他宗,或者试探别人后妄加评价说这是智者、这是愚者,就算是极为愚痴之人,如若他仅了知一句法义,那也是教法。所以,他直接诽谤某人而间接诋毁了正法,也成为舍法者。本来,只有智者才了知智者愚者的差别,自己愚昧无知,又怎么能辨别他人是智者还是愚者呢?
又如,给别人讲法、闻法等造违缘,是舍教法;对于他人受出家戒等制造障碍;或者,如果有人受持过午不食、不饮酒等少分学处,则讥讽他说:你是假装的,胜过你的高僧大德们也不受持这些学处,所以你应当舍弃!而唆使别人舍戒,以及对修法者制造违缘,这都是舍证法,也是毁坏法身。如果为(讲闻)一句一义之法制造违缘不是舍法,那么对(讲闻)众多正法造违缘也同样不是舍法了。
如今处于内教佛法衰败、大多数人以口灭尽福德之时,舍法罪业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应当小心谨慎。如《宝性论》中云:“存心嗔法者,彼岂有解脱?”造舍法罪之人甚至连获得人身的希望也没有,更何况说获得解脱呢?(如《涅槃经》中说:“法为佛母,佛从法生,三世诸佛,皆供养法。”)
五无间罪,即杀父亲;杀母亲;杀罗汉;破坏僧众和合,如挑拨佛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恶心出佛身血,如怀恶心以石击佛陀等使其身出血。虽然如今不能直接犯后三种罪,但可造与其类似的罪业,下文对此也有阐述。
即使是造如此深重恶业之人,如果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总有一天能远离轮回,最终得以往生。虽然他们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但因业障所致数年之中不得听闻佛语、面见佛颜。因此说,极乐世界也有此类凡夫众生。无论造舍法罪还是五无间罪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除此之外,对阿弥陀佛您深信不疑诚心发愿的一切众生,临终或中阴界必得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已现前成就了一切宿愿。
阿弥陀佛是如何发愿的呢?《弥陀经》中云:“设我作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闻我名号,生大信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又如颂云:“何者闻我名,愿恒诣我刹,我愿妙圆故,众刹有情至。”如此阿弥陀佛的发愿力、悲心力与自己的信心意乐(等因缘)全部聚合,即可往生极乐世界。
因此,如果是今生积累资粮等的上等修行人,则临终显现各种隐没次第景象时(忆念阿弥陀佛而往生净土);倘若是罪孽深重之人,就会由罪业自相显现出见到阎罗王等种种景象,那时虽然没有能力祈祷阿弥陀佛,但仅能忆念也可往生。如律藏中说:“纵然大海有,离开波涛时,佛陀却恒时,不离所化众。”此时阿弥陀佛及其眷属来到他面前,此人因面见佛陀而清净转生恶趣的业障,不经中阴直接被接引到极乐世界,这与《普贤行愿品》中所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之义相同。
如果临终没有能够解脱,则死后立即(瞬间)便会出现四恐怖声(《前行讲记》释为地、水、火、风四大之恐怖声)、三险地(是指中阴界中所出现的白光、红光、黑光的明、增、得三种恐怖境现)等无法想象的中阴境现,这时应当忆念阿弥陀佛。例如,现在突然出现天降霹雳、大地震动等恐怖现象即能忆念三宝者,此刻是处于惊慌失措、无可奈何的地步而忆念的,倘若这时能够忆念,那么由于中阴意识已脱离了肉体,就像水面的皮筏一样极其…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