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那位渔夫的小孩童即是现在的我。圆满正等觉佛陀尚且需要感受(随喜)杀生的余业异熟果报,那何况说我们这些轮回众生呢?
任何人也不应直接言说或以手势表示“这是要杀的”。昔日,阿罗汉恰嘎尊者令许多在家人现见圣谛。一次,他给一位婆罗门女讲法,当时有一个盗贼首领和那个女人行邪淫。贪欲者无所不作,他们二人残忍地砍掉了恰嘎阿罗汉的头,并将其遗体埋在灰堆里。(事情败露后,)胜光王(命令属下)将盗贼首领和那个女人活活烧死,又把他手下五百盗贼的手脚全部砍断。(众眷属)请问世尊其原因。世尊讲述道:“从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一次他梦到自己的肠子缠绕着整个城市。他对一位婆罗门大臣讲述了此梦。本来,此梦境是一个祥兆。然而,婆罗门因为自己有五百个小徒弟,考虑到要解决他们的饮食问题,于是呈禀道:“如果没有杀大量牦牛作供施的话,那么这一梦兆凶多吉少。”随后许多牦牛被集聚在一起,听到它们的哀号声,国王生起了悲心,下令“不要杀它们了”。那位大臣只好说:“遵命。”正在这时,他看见一头公犏牛在与一头母犏牛作不净行,便说:“应将这两头牛杀了。”他的小弟子们也随声附和说:“这两头该杀。”并伸出手来指点。虽然是旁生,但它们心里很明白,所以发了恶愿:我俩无辜遭杀,凶手就是这位大臣和他的五百小徒弟,愿我们将来无论转生于何处都定要杀死这个大臣,砍断这些小孩们的手脚。当时的梵施国王即是这位胜光王;那位大臣即是恰嘎阿罗汉;五百孩童即是五百盗贼;当时的那对犏牛即是盗贼首领与婆罗门女。因此,感受了此果报后阿罗汉恰嘎的余业已尽。对于屠杀无辜的旁生,仅以言语动作参与也会成熟如是果报。
律藏中说:“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在五蕴尚未达到无余之前,业力不会成熟于任何其他外境上,而只会成熟在心识所执受的这个身体上。就感受业果而言,得地也无益,具德也无益,逃避也无济于事。如律藏中说:“无论是虚空,大海或山洞,住于任何处,无不受业果。”圣者龙树菩萨是因为许多世以前割草时杀了昆虫的余业,才被乐行王的太子用吉祥草砍断头而圆寂。大成就者贝若扎纳曾转为一名比丘时掐死过数多虱子,转生为鹞鹰时吞食了许多青蛙、蛇,以这两种余业而感,他被擦瓦绒地区(如今阿坝州马尔康县境内)的国王置于有各种虱子及蛇的坑里遭受痛苦等等,有不可胜数的此类公案。所以,诸位在家人不要误认为只是没有杀人宰马就没有罪过,即使弄死虱子、跳蚤,割草掘地等时致昆虫于死地,以及使用马、骡、犏牛等驮运商品时它们造成背伤、刺腹等等,随随便便也积累了无数罪业。
从前,一位叫萨嘎玛的居士有三十个儿子,他们谋杀了胜光王的一位大臣之子。那位大臣想方设法使胜光王与那三十个孩子产生仇恨,最后胜光王砍下他们三十个人的头并装在箱子里寄给萨嘎玛。这是因为:曾经有三十个盗贼偷了一头母牛在一个老妇人家里宰杀,也给了那位老妇人一些肉。旁生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心里清楚,所以那头母牛临死时发了恶愿。母牛后来转为胜光王,老妇人就是萨嘎玛,三十个盗贼即是萨嘎玛的三十个儿子。他们需要于多生累世中偿还如此业债。
请大家看看:我们言语、行为上是否该毫无顾忌地与那些猎人、从事杀生行业的人同流合污?作为猎人、屠夫的父母、妻子、子孙都需要堕一次地狱。如果一个山沟里有太多罪孽深重的猎人,那么当地会遭受天龙八部的诅咒而时常出现种种不乐意之事,即使今生未受损害,但后世中凡是同饮一个山沟水的人都会受害。与罪业严重的人长期相处,甚至仅仅一刹那攀谈也会染上罪障,这种人若来到家里,则损耗鬼会跟随其后,如果他手摸加持品等,也会使加持品的加持力丧失。
请各位听一听以痴心杀生感受等流果的例子:在远古时代,一天,一位大阿罗汉坐在一家门口,那户人家的对面有个人带来一头要杀的牲畜,那头牲口正在哀嚎着。阿罗汉不但听得懂那旁生的语言而且知道它的全部宿业,于是便说:“哎哟,怎么会这样悲哀、凄惨呢?”那人问他:“您说什么?”他告诉那人:“不能对不信的人讲述这旁生的历史,所以悄悄地说给你听。”接着他开始讲述:这头牲口往昔曾是一位富商,当时为了造佛像、建佛塔等而杀害众多生灵举行供养法会,这一家世世代代盛袭杀生举办法会的恶规。那位商人死后又转生为自家的家畜,屡屡遭杀,现今已有六次。”那位阿罗汉因为悲悯那头旁生说道:“昔日造佛像、建佛塔的人是你,以杀生供施者也是你,杀害数多有情祭祀天尊的还是你,现在你感受果报,哭叫哀嚎又有何益?”
如今的各个寺庙以及那些富户、官员、大师们,为了延年益寿、欢度节日等而以血肉供施荤斋,这种现象在当今的恶世中随处可见,十分猖獗,这完全是在助长外道作法的苗头,血肉供施也属于此类。用有些地区的话来说:杀生是苯波教。如续部中说“密宗吟为苯教时”指的也是这一点。因此,如果有稍微注重业因果、关心佛教的人,请你们对此谨慎小心。如颂云:“无有重于杀生罪。”
事实上,杀生的罪过重不重何需更多的教证理证。如世尊说:“自身为范例,切莫害他众。”人们所谓的“在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我们是何等地珍爱自己的生身性命啊,甚至身体上扎入小小的一个刺儿也难以忍受,实际上所有众生都同样珍惜自己的身体、生命,这一点完全相同。因此,杀罪重与否还需要说明吗?如寂天菩萨说:“自与他双方,恶苦即相同,自他何差殊?何故唯自护?”尤其是以网绳捕杀众生较其他罪业更为严重。如若用火弩杀死一个众生,则令有形、无形的许多众生魂飞丧胆,因此有杀害数多众生之罪。
现在用什么样的方式杀害众生,将来自己需要感受同样遭杀的果报。昔日,目犍连尊者到地狱去时,看到如黑木炭般的一个人被具许多头像的众生用各种兵器打杀着,身体被碎尸万段,并有许多恐怖的恶狗啃食。尊者说:“这是往昔杀害众多人与野兽的异熟果报。”
《念住经》中云:“罪恶深重者,异熟亦炽盛,遭受大损害,故当断罪业。”因为现今没有立即现见造恶业的果报,所以大多数人高高兴兴地造罪业,但是将来必将哭哭啼啼地感受苦果。如《因缘品》中云:“为己得安乐,笑着造罪业,罪业之异熟,将哭泣感受。”当今时代不同于往昔,因果即生难以圆满现前。然而,就像高空中鸟的影子暂时虽然看不到,但当它落地时身旁必然会有影子,我们一定要对善业恶业如影随身这一点坚信不移。律藏中说:“犹如影子随人后,身坐影坐行彼动,善恶如影亦复然,此乃佛说无上语。”
杀生的过患既然如此,那么戒杀的功德也同样广大。与上述杀生的五种果报相反,戒杀则不堕恶趣、转生人天后长寿无病等等。经中说:“断除杀生业,欢喜持净戒,诸鬼神不害,彼人转善趣。”戒杀的人自然而然会生起慈悲心,受到天众相助,诸鬼神不能损害,一切有情视其为亲友,并受到众人喜欢,诸事顺遂。而杀害多少众生,其福德会相应衰减。同样,保护多少众生其福德也会相应增上。如今长寿无病的一些人也是由于往昔戒杀的原因。佛在经中说:“戒杀之补特伽罗所发何愿皆会实现。”
因此,我们若能忏悔以前所造的杀罪,立誓今后戒杀,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毫无怀疑,必将如愿。所以说,要想将来趋向安乐处,必须断除杀生。
从前,三十三天的一位天人出现了五种死相,他观察死后生处,结果发现将投生为王舍城的一头猪,他禁不住在那里哀嚎。帝释天王问:“你为什么悲伤啊?”他道明原委。帝释天王说:“有办法。”就去请问世尊。世尊说:“让他戒杀可从恶趣中解脱。”帝释天王让那位天人受持不杀生戒。他死后转生到了兜率天。
另一则公案:曾有一次,昼辛吉尊者去地狱时,经过一白天,临近黄昏时来到一座美妙的天宫里,看到那儿有四名天女与一位男士在共同嬉乐享受欲妙,他们也献给尊者一些饮食。整个夜晚都是在尽情享受幸福欢乐之中度过,到了旭日东升之时,他们说:“现在到我们感受巨大痛苦的时候了,你还是不要呆在这里,请走吧!”尊者莫名其妙,心想: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走到一边暗中观瞧:(转瞬间)那美妙的天宫已不复存在,四名天女也已无影无踪。出现的是四条具铁齿的杂色大狗,它们把那个男人推倒在地,将他的肉撕成一块块而啃食着。日落之前他一直感受着无法堪忍的痛苦。黄昏时分又如前一样享受快乐。尊者问那男子:“你因什么业力而落到如此下场的?”他说:“我曾经转为人身时是内波城杀生数多的一个屠夫,因我当时在嘎达雅那尊者前发誓晚上不杀生而感得如今夜间享受此等快乐;因白天杀害诸多众生所致如今白日遭受这般痛苦。请您返回人间时,带口信给我家中以杀生为业的儿子,就说:“你的父亲因所造杀生之业而转生于地狱中正感受着剧烈的痛苦,我已亲眼目睹,你自己也要断除杀生恶业,否则必将与你的父亲一样受苦。”如果他不相信,就告诉他:“你的父亲是这样说的,在屠场的地下埋有一个金瓶,取出来可依此维生,时常供养大尊者嘎达雅那,并提起老父我的名字作回向,这样对净除我的此恶业果报大有好处。”昼辛吉尊者(返回人间后)如实地转告了口信。
曾有一个捕杀众多野兽的猎人,白天杀生,夜晚作顶礼供养等善法。后来堕入地狱时,白天被许多飞禽猛兽啄食、啃食,感受痛苦,晚上由众多天女供养承侍、享受嬉乐等等。
因此,如果能够做到日日夜夜戒杀,那么生生世世唯享安乐。倘若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仅仅在晚间或初八、十五、三十等吉祥佳日断杀,也称为善恶杂业,将轮番感受苦乐的果报。如果一辈子日日夜夜中一次也生不起断杀之心并恒时肆无忌惮杀害众生,那么世世代代中唯有堕入恶趣,…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