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上的一套衣服及所有的装饰全部给了那位贫女。结果她即生也成了富裕之人,而且在许多世中都获得妙衣。这位贫女即是现在的白母比丘尼。”
律藏中也说:“莫想善微小,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智者渐积累,可圆胜福德。”华智仁波切也曾在举行极乐法会时,让那些乞丐去乞讨,要求他们将讨来的饮食供养他。他老人家并非是无法得到供养,而是为了让那些乞丐积累资粮才如此做的。
要想知道前世造了什么业,看一看现在的这个身体(就可知晓)。如今这些富人的财产并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往昔积累福德所致;现今的这些穷人们也不是遭到别人掠夺成为贫穷的,而是由于往昔未曾积累资粮以及造恶业所导致的。如今在场虽然有成千上万的出家僧人、在家男女,可是大家的福德却有大有小、各不相同,这也是宿业迥然有别的缘故。例如,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有好有坏,两户人家在同一田地里同时播撒种子收成也有好有坏……,观察一下诸如此类的差异,就很容易了知业因果真实不虚的道理。后世将转生于何处,看看现世造什么业自然便会知晓。
因此,甚至乞丐们也应从乞袋、乞碗中取出饮食来上供下施。如果以善良的心念作供养,那么供品无有多少之别。此类公案如下:
从前,舍卫城有一个四处流浪、仅靠乞食维生的贫女名叫年嘎母。她看到国王、大施主等富裕的人们宴请佛陀及其眷属并供有许多酥油灯后,心想:我往昔造了什么恶业而转为劣种的呢?现在虽然已有幸遇到三宝这样殊胜的福田,却无有可积累福德的财食。想到这儿,她十分沮丧。一天,她到处乞讨结果得到了一枚铜钱,于是她用那枚铜钱买了一点儿酥油。尔后,兴高采烈地去经堂做了一盏酥油灯供在佛前,并发愿说:“今为乞丐的我将这盏小小的酥油灯供养佛陀,以此福德愿我将来具有智慧灯并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之后便离开了。当时,大目犍连尊者去经堂收灯器,发现其余的大油灯全部已燃尽,只有年嘎母的那盏小小酥油灯如同刚点燃般地燃烧着。他想:白天点灯没有意义,也很浪费,应在晚上佛陀传法时再点。想到这里,他便去熄灭那盏酥油灯,结果用了种种办法也未能熄灭。世尊看见后说:“目犍连,停下来吧!身为声闻的您是无法熄灭那盏灯的,因为这盏灯是以利益诸多众生的广大发心供养的。”并授记道:“年嘎母于未来时成佛,佛号灯光如来。”她也获得了成佛授记。
此外,舍卫城有一位施主生了一个具相之子,刚出生时空中花雨纷纷,他长大以后出家为僧,最终证得阿罗汉果位,这是他往昔成为身无分文的贫女时见到一片遍满鲜花的草原以信心(意念)供养三宝的果报。此后她在九十一世中转生于富贵之家,并且每次刚出生时都是天降花雨。
另有一位老贫民,去耕地时带了一罐稀粥。他看到当地的人们供养佛陀而积累福德后,想到自己因造恶业而落到这种地步,便一筹莫展。世尊知晓后来到他面前接受他的稀粥。老人欢喜地将一罐稀粥献在佛陀的钵盂里。佛陀作了加持后稀饭变成了许许多多,佛陀及其眷属尽情享用,并作回向后离去。当时老人所拥有的那一块田地里长满了金穗。胜光王(知道后)夺为己有,给了那位老人一些青稞穗田,结果这些青稞穗都变成了金穗,而胜光王抢去的金穗却变成了青稞穗。仅仅以供养一罐稀粥的福德,便彻底消除了那位老人今生的贫穷之苦。
从前,在一个边远山村举行的节日宴会上,许多大施主的妻子各个身着盛装,附佩饰品,在尽情嬉戏。一位乞女见此情景后不禁为自己的贫困而忧伤。当时一位独觉比丘来到此处,那位乞女生起信心,暗想:我是因为往昔未曾对如此之人作供养才导致如今沦落为乞,如果这位比丘接受,那么我乞袋里的这少量乞食,自己吃了也无有用处,不如供养这位比丘。这时,那位比丘手捧钵盂前来接受,她以信心、欢喜心供养了食物,并发愿说:“愿我生生世世不再受苦。”由此,她许多世代中都转为富贵之人,最后于释迦牟尼佛时,转生为一位富裕婆罗门的妻子,净除了所有恶业,于恰嘎尊者前闻法获得解脱。
对于殊胜的对境,供养小小的物品也会获得广大之果。昔日,圆满正等觉佛陀的衣服上破了个小洞。一位婆罗门见后从自己的白布上剪下一块供养佛陀,并说:“请您老人家用这块布补好衣服。”世尊接受了,那位婆罗门无比欢喜,以此善根他也获得了未来成佛的授记。
若如此积累资粮,则会获得相应于因的如是果报。此类公案:
往昔,一位婆罗门的妻子因供养了一位独觉极为甘美的饮食,而于五百世中转为犹如天女所触般的身体,后来成为胜光王的王妃名叫畅旦玛(具鬘母)。
另一位婆罗门妻子因供养色香味俱全的食品,而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相貌端严之人,最后成为胜光王的另一位王妃名叫雅策玛。
往昔,迦叶佛涅槃后,眷属们建造遗塔时,一位商主之女在佛塔中柱上系了一面镜子,由此在多生累世中转为相貌庄严的富贵之人。后来转生为舍卫城一位施主的女儿,身体生来就有如太阳般的光芒。因此取名为贤光母。
又有一位名叫斗得(力部)的施主生了一个福德广大具相的儿子,耳朵上天生便带有价值连城的珍宝耳饰,这是因为:昔日,迦叶佛的遗塔濒临坍塌,当时身为商主的他将自己的一个珍宝耳饰供养用来修复佛塔,以此福德在世世代代中与生俱来就佩有珍宝耳饰。
阿罗汉阿那律尊者的“天眼第一”是如何由来的呢?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拘留孙佛涅槃后,为其遗体举行法会时,许多盗贼来到那里。当时,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看到佛塔内殿里燃着油灯,他便走进去补鞋子。这时,酥油灯暗下来了,于是他加了一个灯芯,使灯火更加盛燃,依此看见了佛像,他生起信心而将酥油灯供在佛像前并发愿说:“以此善根愿我具有天眼。”由此在许多生世中获得天眼。
从前,一位贫女无有可供佛之物,于是她将所割的草卖掉,以所得的两枚金币供养佛陀,从而生生世世中两手掌心所出现的金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此外,来自南方的五百仙人在前往中部地区的途中,因得不到水而口干舌燥,他们来到一棵树下向树神祈求道:“请赐予我们水吧!”从那棵树里出来一位右臂佩带珍宝饰品手拿金瓶的天人,以八功德水(具有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八种优美品质的水)使他们得到满足,之后便融入那棵树中。那些仙人问:“您是谁呀?以何业力转生于此的?”从树中发出声音:“你们南赡部洲的人很难相信,所以还是不说为好。”他们说:“我们已现量见到您了,怎么会不相信呢?请说吧!”树神说:“那么,请你们听好:我曾经转生为舍卫城的陶师时,一次来自各个地区的乞女们问我给孤独施主的家在哪里?当时我伸出右手为她们指点。她们获得了财食而生起欢喜心。以此善业我转生于四大天王的天界中,现住于此树中为疲惫干渴的人们提供净水,并且我的手臂也成了以珍宝饰品装饰的。”仙人们听后赞叹而去。
此外,有一对夫妻生下一个相貌丑陋、遍体疤痕的女孩,父母秘密将其养大后逐出家门。她流浪到某个地方,悲伤地坐在那里。阿难尊者见后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呢?”她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于是阿难尊者给了她妙香并说:“你将此妙香涂在如来的舍利塔上可治愈你的麻风病,净除你的罪障。”那个女孩依照尊者所说的话去做了,结果身体的疾病与丑陋的相貌全部不复存在,变得如天女般美丽。
舍利子尊者是“智慧第一”,他的非凡智慧来源是这样的:他前世曾经转生为一位婆罗门的妻子名叫寂静女,当时一位独觉比丘补法衣无有针和剪刀,她供养比丘一根针与一把剪刀并发愿。
阿难尊者通达三藏并具有不忘陀罗尼的才能是因为供养了一阿罗汉一钵斋饭并发愿:“犹如此钵盛满食物一样,愿我的相续充满正法;犹如此钵纹丝不动、稳固置于垫上一般,愿我的相续牢记不忘所闻之法。”
所以,大家无论供养什么供品,相应发愿也很重要。如颂云:“何者发何愿,将获如是果。”然而,此时主要强调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得以往生极乐世界,那么自然会具足一切福德妙相。还有诸如此类不可思议的公案。
如果精勤上供下施,那么具足福德的人好似如意宝一般无勤之中自然而然如愿以偿,并且能够完全满足自他一切众生的希求,就像往昔福力王子、善义王子、大施商主、阿育王等人的传记(中所说的)那样。如经云:“一切世间诸安乐,皆由供养三宝生,故当恒勤供三宝。”
本来,所有众生无一不希求今生来世的幸福安乐、受用圆满。而幸福安乐、财产受用必须通过上供下施才能获得。如《入中论》中云:“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又如《因缘品》中说:“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有人甚至连一把青稞也不供施却奢望获得心中所想的一切所需,这种贪心将毁灭一切希求,结果一无所得。恰似“未曾击鼓无成就,未经摇头无本尊”一样(意为不经过少许精勤不可能获得成就、得到本尊加持)。《因缘品》中也说:“福德浅薄者,难化堕恶趣,如沙中无油,彼者岂有乐?”
如今我们能够见到供养处的佛像,这也是往昔积累资粮净除罪障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把佛像观为真佛而作供养,则与供养真佛无有差别。如《右绕佛塔经》中云:“谁以等信心,供养在世佛,与其舍利塔,福德无有别。”尤其是供养酥油灯,暂时便会获得极其广大的福禄,死后将转生于善趣或往生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
当今时代,大多数人为了暂时的幸福安乐百般作佛事,试图通过厌胜(禳灾祈福的一种宗教活动)、降伏、驱魔、火施等仪轨(达到消灾免难、增福延寿的目的)。可是,因为往昔未曾积累福德、唯造恶业感召,讨债的损耗鬼等恶魔跟随自己…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