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P10

  ..续本文上一页用信财亡财不如做一位正直的在家人。”

  所以,除了具有成就与离患这两种功德的人之外,吃一口信食也将感受千倍的异熟果报。如佛在经中说:“施主以信所施财,具德离患我开许,不具此者食一口,亦将还债如山王。”《毗奈耶》中也说:“宁可去食用,诸燃火铁球,不具戒律者,切莫食信斋。”又如《涅槃经》中云:“宁可食烧石,饮用铜熔液,不守净戒者,不应享斋食。”《宝积经》中云:“破戒之诸人,虽身著法衣,唐捐信财故,如吞烧铁球。”全知持明无畏洲大师也曾说:“重罪之人呼师救,死时虽供牛马匹,除非十地自在者,切莫指望如我者。”然而,《念住经》中说:“对破戒者供养财食的施主可转生于善趣。”又经中说:“若以后悔心及畏惧心享用信财,也可减轻其异熟果报。”因此说,肆无忌惮地享用黑财(即信财、亡财)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一大障碍。

  国王、大臣之类等具有势力的人只应合理收取田地赋税,如果不顾王法搜刮民财的话,则如昔日的莲童王子曾经执掌国政六十年,结果堕入地狱长达六十劫。经中说:搜刮民财的大官员多数将转生到饿鬼、恶龙之中。华智仁波切于《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讲述了古代一位名为波吉的僧财管理员的故事。还有不可胜数诸如此类的实例。

  如此思维不与取的过患后,若能做到纵遇命难也不偷盗,则必将生于善趣,成为受用极为富足、拥有国政七宝的国王等,并且无有人能损害他的受用,可以自由自在地享用……有无量利益。经中也说:“何人断偷盗,恒喜于布施,不行窃取者,彼等转善趣。”

  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终生正受梵行戒律、戒不净行的近事男),上至比丘,对真正的女人或旁生、非人、幼女,以及在非处(口、肛门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是邪淫,而此处称为非梵行是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或者是因为嘎单派教言中也如此出现过。对于在家人而言,所谓的邪淫是指本来自己有妻子,同时又对属于他人的女人、别人的妻子作不净行,这对世间俗人来说也是过患极其严重的。如《俱舍论》中云:“邪淫极受谴责故。”大邪淫是指对母亲、阿罗汉尼、尼姑等作不净行,属于近五无间罪;中邪淫不仅是指对别人的妻子,而且对于自己的妻子在白天、斋戒日、妊娠期间、不愿意的情况下以及于有佛像、佛塔、佛经和上师所在的地方作不净行,罪过也极其严重;小邪淫也有不同程度的许多种类。自己亲自行邪淫或教唆他人行邪淫罪过都是一样。

  非梵行的过患:一般而言,对女人行邪淫纯粹是由贪心引起的,但也有对怨敌的女人或为了害别人等以嗔心行邪淫的情况,认为女人如流水任何人均可对其作不净行,或以密法为借口说修密法者可作不净行,是以痴心行邪淫。

  根据动机的不同,邪淫的异熟果报将相应堕入三恶趣中,尤其是转生到铁柱山,或者转生在不净淤泥中或转为女人胎中的寄生虫。假设获得人身,也将感受妻子遭他人强抢或妻子不称心意并偷盗,性情恶劣,夫妻双方犹如仇敌相遇一般的果报。如今许多人娶了一位恶劣的妻子,整天吵闹不休,最后不得不离婚、分居等,这都是前世邪淫的果报。其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对女人贪得无厌,喜欢邪淫,或转生为鸡等贪心强烈的旁生。

  何人易行邪淫呢?那些无惭无愧、卑鄙下劣、贪不厌足以及往昔曾转生过鱼鸡等的人容易就犯。品质高尚、知惭有愧的人不会行邪淫。

  在印度,曾对行邪淫的人处以极为严厉的死刑等,并视其为极度卑鄙恶劣之徒。如今烦恼浊极其炽盛,尤其是诸魔女捉弄人心,一些男人为了女人惨遭财食、性命毁于一旦的痛苦,并且很多出家人也为此而完全失毁了别解脱戒,最终甚至葬送了生身性命,这都是由贪欲引起的。关于此等过患下文中还有广说。

  当今处于所谓“随行五毒烦恼、内心昏愦错乱”的时代。所以,真正具足清净戒律的只有极少数高僧大德,而无处不生的破戒邪道却无量无边。这种现象只有到弥勒佛出世时才会隐没,此外谁也无法避免。如法称论师说:“邪道无边故,一一难破尽。”

  因此,有缘分的人要从自身做起,使获得的人身具有意义。而且,要想往生极乐世界,在家人一定要努力断除邪淫,出家人彻底舍弃非梵行及其同品,这一点十分重要。

  如同上述戒杀的功德一样,这里讲述一则邪淫造罪与持戒行善混杂而交替享乐受苦的实例:从前,昼辛吉尊者去地狱境域,走呀走呀,当太阳刚刚升起时,来到一座美妙宫殿。在那里,他看到一名妩媚的天女和一位英俊的男士在共同嬉乐、享受妙欲。他俩也对尊者奉献了饮食,这样共住到黄昏日落。这时,他们说:“现在要有大恐怖出现了,您不要呆在这里,请走吧!”尊者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便走到附近的地方偷偷观看:美妙宫殿以及天女都已杳无踪影,只见那位男士赤身裸体。这时,出现了一个如黑色毒蛇般身体纤长、面目狰狞的女人在他身上缠绕七匝,从漆黑夜晚到黎明之间一直饮着他的脑髓。他感受着这种难以忍受的痛苦与恐怖。旭日东升之时,(这些惨状)全部消失,他又如前一样享受快乐。尊者问:“这是什么原因?”他说:“我曾是内波城行邪淫的婆罗门,当时嘎达雅那尊者为我宣说了行邪淫的诸多过患,并劝诫我断除邪淫。然而,我只能发誓白天持不邪淫戒,无法做到一整天持戒。所以,如今感受白天享乐、夜晚受苦的果报。您若回到人间,请捎口信给我那日日夜夜行邪淫作不净行的遗子。告诉他:“你的父亲因以前行非法(邪淫)而转生到了地狱,你当断除此种非法行为、守持戒律,否则下场将与我一样。””尊者返回人间后将口信转告了他的儿子。

  所以,如果能够完全断除邪淫不净行,那么生生世世都获得安乐,现世当中也是受到众人称赞,成为高贵种姓,生生世世喜欢持戒,暂时转生于天界等有无量功德。经中也说:“不去他妻旁,断除邪淫行,知足于自妻,此士转善趣。”

  如是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以追悔之心发露忏悔身体所积累的杀生、不与取、非梵行或邪淫三种不善业。所谓的不善业是成熟恶果之因;发露之义是指说出所造的罪业而不隐瞒;所谓的忏悔是使自相续与罪业二者截然分开的意思。

  壬二、忏悔四种语恶业:

  妄语离间绮恶语,发露忏悔语四罪。

  妄语:本来没有见到本尊、鬼神等却说已见到了,本来未曾获得证相、授记等却说已获得了,这是上人法妄语,出家人说此妄语破根本戒;对正法、上师、僧人恶语中伤,无理诽谤以及欺骗上师父母等的妄语为大妄语;凡是为了诱惑别人所说的各种欺人之谈,无论是否达到了目的,均属于中妄语;见到了却说没见到等或添枝加叶地说谎言,甚至开玩笑说妄语都是小妄语。自己亲口言说或怂恿别人说妄语罪过都一模一样。

  为了利养等是以贪心说妄语;为害他人是以嗔心说妄语;自己虽无功德却显出一副让别人感觉是有功德者的这类增上慢的妄语等是以痴心说妄语。

  根据说妄语的动机不同,其异熟果报也分别堕入三恶趣,或者虽然转生为人,但所说的语言连自己的父母也不相信,本想说实话却成了说妄语,口中发出难闻气味,口齿不清、结结巴巴。“见到了却说没见到”一类的妄语者转生为盲人等。不管到哪里总是遇到妄言欺骗者,此人所作所为全是徒劳无益,生生世世喜欢说妄语。如律藏中说:说妄语者如水器中之水倾倒后所剩甚微一般,其功德仅有少分而已;犹如剩余微量之水亦漏到地上一般,其梵净行之诸功德皆漏失无遗;犹如空空的容器倒放一般,梵净行及所有的功德均一败涂地;如同狂象无所不作一样,愚痴说妄语之人无所不说。又云:“说妄语之人,一法亦远离,摧毁后世者,无有不造罪。”

  出家人若说妄语也就不算是出家人了。如《因缘品》中云:“无戒说妄语,剃发非沙门,愚昧入贪欲,彼岂为沙门?”在家人说妄语也是同样。对世间法而言,如果一个人不恪守盟誓,自食其言,那么他没有丝毫可信赖的,如同无有环扣的口袋一样(藏族人所用的装粮食的口袋,如果不在上面加一环扣则无法放在牲口背上),令人厌恶如同不净物一般,不被当成好人如同乌鸦一样,无有实义好似水泡、芭蕉树一般。

  说妄语诱骗他众的人们终究不会得逞,最终只能毁灭自己。从前,在玛嘎达地区(在印度金刚座附近)有一位印染工名叫古热玛,她住在城边的一间树叶茅棚中从事印染工作。一次,她将装有赤黄色染料的器口用树叶盖上后,出去采花了。这时,一只母狐狸来到此处,它踏在染器上,踩塌了盖子(树叶)掉到里面,结果身体被染成了黄色。它来到一处尸林,碰到一只狼,狼羡慕不已,问道:“您是谁呀?”狐狸为自己有这样的毛色而洋洋自得妄言说道:“我是天上的夏绕那野兽。”所有愚昧者就是随声附和。因被妄言所欺,那只狼向所有猛兽们大肆吹捧狐狸,它们也都信以为真,最后所有猛兽全部成了那只狐狸的眷属。狐狸的母亲知晓此事后对它说:“唉,女儿呀!于净水中沐浴后,置身卑位则安乐,劣性以皮生慢者,长此以往定遭殃!”虽然如此劝告,它却执意不听。当它受到狮子的恭敬承侍而骑在狮子背上大声叫喊时,狮子认出它是狐狸,心想:这个卑劣之辈竟然让我来驮。于是发出巨吼声。狐狸昏倒坠地。所有猛兽都气愤地说:“这只狐狸欺骗了我们。”便将它的毛全部拔掉,使它倍受痛苦。一位天人说:“心力未达到,以皮生我慢,安乐不长久,脱毛妄狐败。”以贪嗔之心说妄语者必定落到如此下场。

  那么,何人易说妄语呢?不护根门、贪嗔强烈、喜求利养、多嘴如鹦鹉、无有惭愧、草率行事之人好说妄语。

  断除妄语的人犹如鲜花和蜂蜜一般令众人舒心悦意,将避免上述妄语的那些过患,获得与之相反的功德。如经中说:“一切如意宝中真正的如意宝最稀有;一切灯盏中真正的明灯最殊胜;一切亲友中真实的亲友最可贵。”不说妄语之人暂时(未…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