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極樂願文大疏 積資淨障▪P10

  ..續本文上一頁用信財亡財不如做一位正直的在家人。”

  所以,除了具有成就與離患這兩種功德的人之外,吃一口信食也將感受千倍的異熟果報。如佛在經中說:“施主以信所施財,具德離患我開許,不具此者食一口,亦將還債如山王。”《毗奈耶》中也說:“甯可去食用,諸燃火鐵球,不具戒律者,切莫食信齋。”又如《涅槃經》中雲:“甯可食燒石,飲用銅熔液,不守淨戒者,不應享齋食。”《寶積經》中雲:“破戒之諸人,雖身著法衣,唐捐信財故,如吞燒鐵球。”全知持明無畏洲大師也曾說:“重罪之人呼師救,死時雖供牛馬匹,除非十地自在者,切莫指望如我者。”然而,《念住經》中說:“對破戒者供養財食的施主可轉生于善趣。”又經中說:“若以後悔心及畏懼心享用信財,也可減輕其異熟果報。”因此說,肆無忌憚地享用黑財(即信財、亡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一大障礙。

  國王、大臣之類等具有勢力的人只應合理收取田地賦稅,如果不顧王法搜刮民財的話,則如昔日的蓮童王子曾經執掌國政六十年,結果墮入地獄長達六十劫。經中說:搜刮民財的大官員多數將轉生到餓鬼、惡龍之中。華智仁波切于《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也講述了古代一位名爲波吉的僧財管理員的故事。還有不可勝數諸如此類的實例。

  如此思維不與取的過患後,若能做到縱遇命難也不偷盜,則必將生于善趣,成爲受用極爲富足、擁有國政七寶的國王等,並且無有人能損害他的受用,可以自由自在地享用……有無量利益。經中也說:“何人斷偷盜,恒喜于布施,不行竊取者,彼等轉善趣。”

  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終生正受梵行戒律、戒不淨行的近事男),上至比丘,對真正的女人或旁生、非人、幼女,以及在非處(口、肛門等)作不淨行。本來,十不善業中說是邪淫,而此處稱爲非梵行是爲了便于對一般人闡述,或者是因爲嘎單派教言中也如此出現過。對于在家人而言,所謂的邪淫是指本來自己有妻子,同時又對屬于他人的女人、別人的妻子作不淨行,這對世間俗人來說也是過患極其嚴重的。如《俱舍論》中雲:“邪淫極受譴責故。”大邪淫是指對母親、阿羅漢尼、尼姑等作不淨行,屬于近五無間罪;中邪淫不僅是指對別人的妻子,而且對于自己的妻子在白天、齋戒日、妊娠期間、不願意的情況下以及于有佛像、佛塔、佛經和上師所在的地方作不淨行,罪過也極其嚴重;小邪淫也有不同程度的許多種類。自己親自行邪淫或教唆他人行邪淫罪過都是一樣。

  非梵行的過患:一般而言,對女人行邪淫純粹是由貪心引起的,但也有對怨敵的女人或爲了害別人等以嗔心行邪淫的情況,認爲女人如流水任何人均可對其作不淨行,或以密法爲借口說修密法者可作不淨行,是以癡心行邪淫。

  根據動機的不同,邪淫的異熟果報將相應墮入叁惡趣中,尤其是轉生到鐵柱山,或者轉生在不淨淤泥中或轉爲女人胎中的寄生蟲。假設獲得人身,也將感受妻子遭他人強搶或妻子不稱心意並偷盜,性情惡劣,夫妻雙方猶如仇敵相遇一般的果報。如今許多人娶了一位惡劣的妻子,整天吵鬧不休,最後不得不離婚、分居等,這都是前世邪淫的果報。其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對女人貪得無厭,喜歡邪淫,或轉生爲雞等貪心強烈的旁生。

  何人易行邪淫呢?那些無慚無愧、卑鄙下劣、貪不厭足以及往昔曾轉生過魚雞等的人容易就犯。品質高尚、知慚有愧的人不會行邪淫。

  在印度,曾對行邪淫的人處以極爲嚴厲的死刑等,並視其爲極度卑鄙惡劣之徒。如今煩惱濁極其熾盛,尤其是諸魔女捉弄人心,一些男人爲了女人慘遭財食、性命毀于一旦的痛苦,並且很多出家人也爲此而完全失毀了別解脫戒,最終甚至葬送了生身性命,這都是由貪欲引起的。關于此等過患下文中還有廣說。

  當今處于所謂“隨行五毒煩惱、內心昏愦錯亂”的時代。所以,真正具足清淨戒律的只有極少數高僧大德,而無處不生的破戒邪道卻無量無邊。這種現象只有到彌勒佛出世時才會隱沒,此外誰也無法避免。如法稱論師說:“邪道無邊故,一一難破盡。”

  因此,有緣分的人要從自身做起,使獲得的人身具有意義。而且,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在家人一定要努力斷除邪淫,出家人徹底舍棄非梵行及其同品,這一點十分重要。

  如同上述戒殺的功德一樣,這裏講述一則邪淫造罪與持戒行善混雜而交替享樂受苦的實例:從前,晝辛吉尊者去地獄境域,走呀走呀,當太陽剛剛升起時,來到一座美妙宮殿。在那裏,他看到一名妩媚的天女和一位英俊的男士在共同嬉樂、享受妙欲。他倆也對尊者奉獻了飲食,這樣共住到黃昏日落。這時,他們說:“現在要有大恐怖出現了,您不要呆在這裏,請走吧!”尊者想:這是怎麼回事呢?于是便走到附近的地方偷偷觀看:美妙宮殿以及天女都已杳無蹤影,只見那位男士赤身裸體。這時,出現了一個如黑色毒蛇般身體纖長、面目猙獰的女人在他身上纏繞七匝,從漆黑夜晚到黎明之間一直飲著他的腦髓。他感受著這種難以忍受的痛苦與恐怖。旭日東升之時,(這些慘狀)全部消失,他又如前一樣享受快樂。尊者問:“這是什麼原因?”他說:“我曾是內波城行邪淫的婆羅門,當時嘎達雅那尊者爲我宣說了行邪淫的諸多過患,並勸誡我斷除邪淫。然而,我只能發誓白天持不邪淫戒,無法做到一整天持戒。所以,如今感受白天享樂、夜晚受苦的果報。您若回到人間,請捎口信給我那日日夜夜行邪淫作不淨行的遺子。告訴他:“你的父親因以前行非法(邪淫)而轉生到了地獄,你當斷除此種非法行爲、守持戒律,否則下場將與我一樣。””尊者返回人間後將口信轉告了他的兒子。

  所以,如果能夠完全斷除邪淫不淨行,那麼生生世世都獲得安樂,現世當中也是受到衆人稱贊,成爲高貴種姓,生生世世喜歡持戒,暫時轉生于天界等有無量功德。經中也說:“不去他妻旁,斷除邪淫行,知足于自妻,此士轉善趣。”

  如是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前,以追悔之心發露忏悔身體所積累的殺生、不與取、非梵行或邪淫叁種不善業。所謂的不善業是成熟惡果之因;發露之義是指說出所造的罪業而不隱瞞;所謂的忏悔是使自相續與罪業二者截然分開的意思。

  壬二、忏悔四種語惡業:

  妄語離間绮惡語,發露忏悔語四罪。

  妄語:本來沒有見到本尊、鬼神等卻說已見到了,本來未曾獲得證相、授記等卻說已獲得了,這是上人法妄語,出家人說此妄語破根本戒;對正法、上師、僧人惡語中傷,無理誹謗以及欺騙上師父母等的妄語爲大妄語;凡是爲了誘惑別人所說的各種欺人之談,無論是否達到了目的,均屬于中妄語;見到了卻說沒見到等或添枝加葉地說謊言,甚至開玩笑說妄語都是小妄語。自己親口言說或慫恿別人說妄語罪過都一模一樣。

  爲了利養等是以貪心說妄語;爲害他人是以嗔心說妄語;自己雖無功德卻顯出一副讓別人感覺是有功德者的這類增上慢的妄語等是以癡心說妄語。

  根據說妄語的動機不同,其異熟果報也分別墮入叁惡趣,或者雖然轉生爲人,但所說的語言連自己的父母也不相信,本想說實話卻成了說妄語,口中發出難聞氣味,口齒不清、結結巴巴。“見到了卻說沒見到”一類的妄語者轉生爲盲人等。不管到哪裏總是遇到妄言欺騙者,此人所作所爲全是徒勞無益,生生世世喜歡說妄語。如律藏中說:說妄語者如水器中之水傾倒後所剩甚微一般,其功德僅有少分而已;猶如剩余微量之水亦漏到地上一般,其梵淨行之諸功德皆漏失無遺;猶如空空的容器倒放一般,梵淨行及所有的功德均一敗塗地;如同狂象無所不作一樣,愚癡說妄語之人無所不說。又雲:“說妄語之人,一法亦遠離,摧毀後世者,無有不造罪。”

  出家人若說妄語也就不算是出家人了。如《因緣品》中雲:“無戒說妄語,剃發非沙門,愚昧入貪欲,彼豈爲沙門?”在家人說妄語也是同樣。對世間法而言,如果一個人不恪守盟誓,自食其言,那麼他沒有絲毫可信賴的,如同無有環扣的口袋一樣(藏族人所用的裝糧食的口袋,如果不在上面加一環扣則無法放在牲口背上),令人厭惡如同不淨物一般,不被當成好人如同烏鴉一樣,無有實義好似水泡、芭蕉樹一般。

  說妄語誘騙他衆的人們終究不會得逞,最終只能毀滅自己。從前,在瑪嘎達地區(在印度金剛座附近)有一位印染工名叫古熱瑪,她住在城邊的一間樹葉茅棚中從事印染工作。一次,她將裝有赤黃色染料的器口用樹葉蓋上後,出去采花了。這時,一只母狐狸來到此處,它踏在染器上,踩塌了蓋子(樹葉)掉到裏面,結果身體被染成了黃色。它來到一處屍林,碰到一只狼,狼羨慕不已,問道:“您是誰呀?”狐狸爲自己有這樣的毛色而洋洋自得妄言說道:“我是天上的夏繞那野獸。”所有愚昧者就是隨聲附和。因被妄言所欺,那只狼向所有猛獸們大肆吹捧狐狸,它們也都信以爲真,最後所有猛獸全部成了那只狐狸的眷屬。狐狸的母親知曉此事後對它說:“唉,女兒呀!于淨水中沐浴後,置身卑位則安樂,劣性以皮生慢者,長此以往定遭殃!”雖然如此勸告,它卻執意不聽。當它受到獅子的恭敬承侍而騎在獅子背上大聲叫喊時,獅子認出它是狐狸,心想:這個卑劣之輩竟然讓我來馱。于是發出巨吼聲。狐狸昏倒墜地。所有猛獸都氣憤地說:“這只狐狸欺騙了我們。”便將它的毛全部拔掉,使它倍受痛苦。一位天人說:“心力未達到,以皮生我慢,安樂不長久,脫毛妄狐敗。”以貪嗔之心說妄語者必定落到如此下場。

  那麼,何人易說妄語呢?不護根門、貪嗔強烈、喜求利養、多嘴如鹦鹉、無有慚愧、草率行事之人好說妄語。

  斷除妄語的人猶如鮮花和蜂蜜一般令衆人舒心悅意,將避免上述妄語的那些過患,獲得與之相反的功德。如經中說:“一切如意寶中真正的如意寶最稀有;一切燈盞中真正的明燈最殊勝;一切親友中真實的親友最可貴。”不說妄語之人暫時(未…

《極樂願文大疏 積資淨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