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極樂願文大疏 積資淨障▪P7

  ..續本文上一頁左右,這種業果以厭勝、焚燒等方式怎麼能夠遣除呢?如世尊曾說:“業力猶如河主流,瞬間豈能擋業瀑?”有的人說是要盡除宿業、增長福祿,但連十盞酥油燈、十個神馐的供品也沒有,只是對著一個空空的壇城呼天招龍,如果不需積累資糧之因而僅僅以此便可增福的話,那麼唯一利他的諸佛菩薩肯定早已使一切衆生都具有福運了,(事實卻並非如此。)如曾有位老人觀修單堅護法神,結果已親見了單堅護法神。可是,他只得到了一塊油脂而未能獲得悉地(此公案《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也有敘述)。

  一般來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以苦得樂;一種是以樂得苦。即:有些人雖然上供下施、清淨罪障、廣行善法,但如果往昔所造的惡業以他的善業力而使果報立即成熟,在現世中稍稍遭受病痛惡緣等痛苦,然而他們必定會苦盡甘來,絕不會永遠受苦。比如,修行人今生當中感受些微痛苦,無有損失,來世得安樂。另有些人勤奮經商、狩獵等獲得財食,雖然個別人在現世中似乎很幸福,但必將樂極生悲,不可能始終享樂,換句話說,非法之人今生享微樂,無有利益,來世受痛苦。

  因此,猶如在田裏播下種子後已成熟一樣,今生無論是苦是樂都是宿業所感。對此沒有什麼肯定或否定的。也就是說,昔日的無欺之因到時必定會成熟無欺之果。今生只是短短的一瞬間,痛苦或安樂也無有重大的利害,好似夢境一般。然而,後世卻是無邊無際的,若苦定苦,若樂定樂。因而,想到長遠的苦樂,我們一定要在今生今世以善心精勤積累資糧、上供下施,以便成就所願。如果是往昔造彌天大罪之人惡業果報成熟在眼前,也就另當別論,除此之外其他人自此至死定會享受安樂,並以積資力死後立即如願往生極樂世界。

  現在介紹供養的具體實修法:觀想福田要按照頂禮時皈依境的觀想那樣來明觀,簡明扼要地宣說一下叁十七堆曼茶羅的觀想次第後,按通常的儀軌而供養曼茶羅,供曼茶羅時只是將其中的“供養大恩具德諸根本及傳承殊勝上師……”略加改動,變爲:“供養怙主阿彌陀佛及十方諸佛菩薩衆,願自他一切衆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祈請爲利有情,悲愍接納、賜予加持。”如應念誦叁身曼茶羅:(化身曼茶羅)“嗡啊吽,百數俱胝叁千世界刹,充滿人天七寶等財富,以及我身受用悉供養,願獲轉*輪王之國政。”(報身曼茶羅)“報身佛處大樂密嚴刹,具五決定五部供堆者,供養無量欲妙贊供雲,願獲圓滿報身之果位。”(法身曼茶羅)“現有清淨童子瓶佛身,大悲不滅法性遊舞飾,供養持身明點清淨刹,願獲殊勝法身之果位。”又誦七堆曼茶羅:“塗香鮮花遍大地,須彌四洲日月飾,觀想佛刹作供養,願諸衆生行佛刹。”嗡那曼紮拉勃匝梅嘎薩莫紮沙帕那薩瑪意阿吽。然後誦:“供養能喜善曼茶,祈願菩提道無障,證悟叁世佛密意,不迷世間不住寂,度化無邊諸衆生。”再誦叁遍本論中的“吾身受用及善根,一切真實之供品,意幻七寶瑞相物,本成叁千世界中,十億日月洲須彌,天人龍之諸受用,意幻供養無量光,爲利我故悲納受”,然後念誦叁遍供養咒:(納麼納紮亞雅,納麼巴嘎瓦爹,巴則爾薩紮瑪兒達尼,達他嘎達亞,阿哈爹,薩雅桑布達雅,達亞他,嗡巴則爾巴則爾,瑪哈巴則爾,瑪哈爹卓巴則爾,瑪哈布亞巴則爾,瑪哈布得子達巴則爾,瑪哈波得瑪卓巴桑紮馬拉巴則爾,薩爾瓦嘎瑪啊瓦那布笑達納巴則爾耶所哈。)同時伴奏樂器,廣泛觀想普賢雲供。

  我以無有煩惱清淨心,正法財物供養善逝尊,

  依此供養以及二資道,願諸衆生獲得正覺果。

  戊叁(對治愚癡之忏悔支)分四:一、以現行對治力忏罪;二、以厭患對治力忏罪;叁、以返回對治力忏罪;四、以所依對治力忏罪。

  産生罪業的根本是一種愚癡,不知道忏悔罪業也是一種愚癡,因此愚癡的對治法——忏悔罪業極爲重要。應當觀想:在福田阿彌陀佛及其眷屬面前,自他一切衆生作忏悔。《宣說四法經》中雲:“若具足四法,作已積集障,無余得清淨……”所以,忏悔時必須具足四種對治力,下面依次宣講:

  己一(以現行對治力忏罪)分四:一、忏悔自性罪;二、忏悔佛製罪;叁、忏悔未認識之自性罪;四、忏悔未知就犯之佛製罪。

  庚一分二:一、忏悔一般身語意之惡業;二、忏悔身語意嚴重之惡業。

  辛一分叁:一、忏悔叁種身惡業;二、忏悔四種語惡業;叁、忏悔叁種意惡業。

  壬一、忏悔叁種身惡業:

  父母爲主吾等衆,從無始時至今生,

  殺生偷盜非梵行,發露忏悔身叁罪。

  以現世父母爲主的我等叁界一切衆生,不只是今生今世而是從不存在“從此時有、此前無有”之初始時(也就是從無始時)迄今爲止一直漂泊于輪回中,造了形形色色的罪業。首先講述十不善業:

  殺生:以兵器、毒藥、惡咒等手段故意斷絕有情的命根,之後也沒有絲毫後悔之心。殺生當中,殺害父母、上師、阿羅漢等爲極重殺罪;如殺害入道破戒者以及其他人等爲中等殺罪;屠殺旁生爲下等殺罪。

  諸如,爲了獲取肉、皮、麝香等而殺生是以貪心殺生;諸如,殺死敵人是以嗔心殺生;諸如,爲了作肉供、塑造佛像、建造佛塔或供養上師而殺生以及聲稱“殺猛獸無罪”等等是以癡心殺生。

  自己故意親自動手殺生是作已積集罪,自己與其他兩人或衆人共同協商後,其中一個人殺生(其他人雖然沒有親自殺生),但所有的人都將犯殺罪。如《俱舍論》中雲:“軍兵等爲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唆使別人殺生以及隨喜他人殺生是積已未作罪,即犯下同等罪過。本無殺生之心而在無意之中腳下踩死生靈,這是作已不積罪,夢中殺生屬于未積未作罪,這些情況下殺生沒有大罪。此外,最初爲一手策劃者,中間爲主要協商者,最後是唆使殺生者,無論是口中言說還是以眼神、手式等暗示殺生都同樣犯殺罪。

  作爲沙彌、比丘,除了可享用因病死亡等清淨肉以外,絕對不能享用親眼見到、親耳聽到或者懷疑是考慮自己或完全爲了自己而殺的肉。對于施主或例行公事的人等宰殺後供養的肉,如果自己事先看到或聽說,則必須製止,倘若沒有製止而享用,則所有人都犯了十分嚴重的罪業,並且出家人也犯佛製罪,這種是爲了叁寶而造的罪,所以其他罪的十萬倍也無法與之相比。

  另外,佛經及對法論中說:如果在鐵匠那裏製造火弩、利刃,或者飼養雞、狗、貓等凶猛家禽以及執有毒藥、獵具、惡咒之用品等,那麼在這些物品沒有徹底消毀之前,依于這些物品一刹那也增長無量的罪業。關于火弩的過患,在其他經論中有廣述。如今時值惡世,各種各樣的火弩十分發達,觀察一下就能了解由此所帶來的種種痛苦。

  一般而言,那些不知羞恥、無有悲心、野蠻好鬥、酷愛兵器、催稅所逼、懲罰所迫的人易犯殺罪。

  盡管殺生有說不完的過患,但此處簡略說明如下:殺生意樂,無論是以強、中、弱何種貪嗔的殺心,哪怕殺害一條生命,也是使那一衆生遭受劇烈痛苦,因此其異熟果報:轉生于叁惡趣中的任何一處,感受長達一中劫或相當于人壽二百億年的痛苦;感受等流果:假如從叁惡趣中解脫,則不管投生在何處都會因爲往昔殺害衆生而導致對方短命,使自己要償還五百次生命,並感受短命多病等厄運;同行等流果:投生爲鹞鷹、豺狼等弑殺他衆的旁生,假設獲得人身,也將轉生爲如往昔一樣喜歡殺生之屠夫等;增上果成熟于自身方面:因往昔使某衆生喪失威力、威嚴,今生自己也轉生爲無有威力、威嚴、極其衰弱卑下之人等;增上果成熟于外境方面:無論生于任何地方,那裏都是十分貧瘠荒涼,並且經常遭受病魔、怨敵、強盜等的嚴重威脅,所以全部是活不到頭的境域;士用果:猶如辛勤耕種的果實一樣,有因必定會圓滿地成熟果報。

  有關殺生感受異熟果報的公案:

  曾經有一次,目犍連尊者與華傑比丘同去海邊,途中看到一個長著獸頭、周身燃火的人,他口中一邊喊著“啊喲喲……”一邊哭嚎著,叫聲傳遍了整個山谷,同時被數以萬計、恐怖可怕的餓鬼團團圍繞。餓鬼們手持弓箭,瞄准他開弓射箭,許多火弩刺中了他。見此情景,華傑比丘問目犍連尊者:“這是爲什麼?”目犍連尊者說:“此人曾是一個獵人,他殺了許多野獸,死後于數年中感受如此痛苦,又將墮入衆生大地獄,很難有解脫的機會。”

  從前,一位國王依法處死了一個罪犯,以此異熟果報國王轉生爲海中的一條大鯨魚,身體長達七百由旬。他的眷屬及大臣中凡殺過生的人都轉生爲小鯨魚,並居住在那條大鯨魚的身上噬食它,就這樣在百千萬年中感受痛苦,死後又將投生爲王舍城的昆蟲。依法處決有罪之人,居然感受如此異熟果報,那麼殺害無辜的有情將感受何等的痛苦呢?

  順後受業感受等流果的案例:

  往昔大慈大悲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位名叫帕吉波的國王,因受惡臣害母誘騙而發動大批軍隊進攻迦毗羅城,屠殺了七萬七千釋迦族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見谛的菩薩。(暴軍)將孤兒寡母全部活埋在坑裏。當時,雖然具足十力的世尊也在城中,但不僅未能製止軍隊的大肆屠殺,而且爲了示現感受業果而頭痛起來。諸比丘請問世尊:“這是什麼原因?”世尊說:“從前,在一河畔住有五百漁夫。一日,他們看見大海中的兩條大魚遊到那裏,便用魚網捕撈出那兩條膘肥體胖的大魚,放在草地上。漁夫們進行商量,有人說:“這兩條魚身體極爲龐大,如果一次性地殺了,則很難在短時間內賣完所有魚肉,如此一來(剩下的魚肉)必將腐爛。倘若把它們系在樹上活活地一塊塊切割來賣,那才是上策。”隨後他們便如是而行。那兩條魚因難以忍受活活砍割的疼痛而邊呻吟邊輾轉反側。這時,一位漁夫的小孩見後禁不住笑起來。那兩條大魚臨死時發下如此惡願:願我倆生生世世殺害這些人。之後便死了。當時的那兩條魚就是現在的帕吉波國王及害母大臣;當時的五百漁夫即是現在的五百釋迦族…

《極樂願文大疏 積資淨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