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經堂裏有的比丘在施主們能看見的地方假裝用粗毛線縫敷具,他們之所以用粗毛線來縫敷具,言外之意就是說“我現在沒有細毛線,才萬不得已用粗毛線”。如此施主們便會帶來大量的細毛線。這種做法也屬于旁敲側擊。”當前,我們中的有些人到了施主的面前,直截了當地說:“我沒有這種衣服、這種食品,也沒有這種資具。”有的人雖然不直接說,但通過一種表情讓施主知道我沒有這類物品,依靠這種手段獲得利養,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嚴重習氣,是故,對此應當倍加注意。
在當今的末法時代裏,有些名義上的僧人來到某一位施主的家裏,當他自己看到有一件物品,心裏立即萌生起“我需要這個”的念頭,此時,他一邊口中不斷地贊評說“你的這件物品質量實在是太好了”,一邊眼睛也瞧個不停,並且再叁地評價這件物品的優點。最後施主也順水推舟地說:“既然這件東西這麼合您的意,那就供養比丘您老人家吧。”在沒有達到這一目的之前就會沒完沒了,這也是一種旁敲側擊的做法。此類現象在我們當中自然比比皆是。此外,所謂的“無箭頭的箭”是表示贈微博厚的一種比喻。例如,用無箭頭的箭射中別人,對方心裏疼痛難忍立即會反戈相擊,就像人們所說的射無箭頭的箭一樣,我們這些人,如果一位施主來到這裏,就會喜形于色地說“我的施主來了”而起身相迎,爲他接風洗塵,擺上好茶、酥油、肉類、油餅等豐盛的飲食,熱情款待。在交談期間,口是心非地說些“你心地善良,你慷慨好施”等如是叁番五次地說奉承恭維之語,言談也一再表現出自己不喜歡愦鬧利養,並樂于廣作布施,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地修持正法,以諸如此類的手段令施主明白自己是非常優秀的修行人,以各種妄言蒙蔽信士。當時自己的舉止也是閉目合掌,法衣整潔,儀表莊嚴,表現出一副自己知足少欲的神態,這就是一種詐谄威儀。贈微博厚、獻媚奉承以及詐谄威儀此叁者同時是由貪圖享樂的動機而産生的。
如果未采取贈微博厚的做法,唯恐施主因不滿意而不對自己作供養,或者供養也是微薄的禮品;如果未曾使盡周身解數當面贊歎施主以及介紹自己如何以最大的精進行持善法的情況,則擔心施主不會生起信心,假設不生信心,就一定不會供養財富;倘若行爲舉止不裝得十分調順,說起話來不是柔聲細語、溫文爾雅,又恐怕施主不認爲自己是一位好的修行人,以致于利養少得可憐。《喻法寶積書》中也寫道:“依靠詐谄威儀以求獲取利養之人,希望別人會說“這是一位很好的修行人”從而得到利養恭敬,于是在人前也假裝行爲寂靜,面帶微笑,慈眉善目。或者希望別人對他如此評價說“這位尊者秉性正直,不爲世間八法所動”進而供養豐厚財富,態度也是畢恭畢敬,于是通過行爲如理如法、語言直爽坦誠、直言直語等讓別人生起信心的各種方式來騙取利養,這就是邪命。”我本人對此也有同感,我們這些道貌岸然的修行人,或者裝出一副行爲如法的模樣,眼睛只看木轭許的地方,平時舉行賽馬、射箭之類的娛樂活動,裝作沒有看到似的,當見到雞犬等動物時口頭上也是說著“它們好可憐啊”,本來無有一點恻隱之心卻裝作悲心切切的樣子。本來,心裏對施主的供品早就垂慕已久,貪求不已,可是口頭上卻假惺惺地說:“不要將這些拿到我的面前來,難道你們不想讓我呆在這裏嗎?”假裝知足少欲。無論是對施主還是其他任何信徒說話時總是裝作不知隱瞞似的說什麼都是直來直去,當別人惡語中傷時,本來心裏怒氣沖沖,可是口中依舊談笑風生,表面上顯得頗有度量,無有安忍的境界卻裝成有忍辱負重的氣度等,無論從心態行爲哪一方面來看,無一不是虛僞狡詐的,自己都應該對自己厭惡得發嘔。
也有人利用巧取訛索的邪命來欺騙信徒,他們別有用心地告訴他人說:“某某施主供養了這些財物,我通過此儀軌爲他祈福消災。結果十分靈驗,他現在一切順利,重病痊愈,財運亨通,已經發了大財,而且香火不斷,已生兒育女。”又對其他的施主大聲疾呼地遊說:“我如今正在做一件廣大的善事,你們應當趁此大好機會盡力捐助、隨喜供養、多出錢財。”如果信衆沒有竭誠供養,只是捐贈了微量低等之物,此修行人便大發雷霆,惡言相罵:“你們就拿來這麼一點點東西,難道還能積累福德嗎?”經他這樣一說,信徒也無可奈何,不得不供養,這些都是屬于邪命。
在當今的惡世,有些形象上的修行人口頭上冠冕堂皇地說:“爲了讓施主今生幸福快樂,我將盡力成辦這件事。”其實他完全是爲了自己撈取大量的收入。另有些人打著“我要造佛像、印經、建寺”的旗號,想方設法讓大家捐款捐物。在此過程中,有些根本沒有用上,有些雖用上,剩余的財物裝入個人的私囊,據爲己有,此等人同時造了任意享用叁寶財産、浪費信衆之財以及邪命養活這叁種惡業,使自相續被速墮惡趣之因的滔天重罪所玷汙,這些人的所作所爲就像發瘋了一樣。此五種邪命前文中也已宣講過,此處又再次重申。對于這一點,若從自己所見所聞的切身體驗,雖然還有許多要講的,但于此恐繁不述。恒時依靠這樣的邪命而維生的“大修行者”是最下等的修行人,就像流浪在城邊的餓狗一樣。
昏君造罪
信中雲:“身披袈裟持 相之昏 君,爲握貪嗔兵刃衆眷圍,不善事業廣弘于十方,邁向叁惡趣處大行者。”身披紅黃袈裟法衣的持相修行人行爲散漫,依靠邪命過活,惡貫滿盈,被與自己雷同、心行下流、手握罪業兵刃的惡劣眷屬團團包圍,從而在自他相續中播植下違背正法的種子,或將罪惡的事業散布十方,廣泛弘揚,如此爲自己後世打開叁惡趣之大門的“偉大修行者”稱爲擁有不善業大倉庫的最下等修行人。
我們這些人最初來到寂靜的神山住下的目的就是想贏得一個住山修行者的名稱;在中間的階段,身處靜地的他便在希求現世幸福美滿的動機驅使下,通過打卦、看相、算命以及講經說法等種種欺騙的卑鄙手段,企圖收取數量頗豐的財物;最後積存下豐厚的財産變成了一位富翁,這時聚集許多作惡多端、貪圖今生不求後世的眷屬仆人。這樣的人只是從外表看上去是一個修行人,實際上就像無惡不作的昏君一樣,對于大大小小的信徒,時而好言好語,時而惡言惡語,千方百計地強奪他們的財産,就像攔路搶劫的土匪一樣。這種冒牌的修行人,身著法衣,肩披袈裟,嘴裏也是鬼話連篇地說“十分精進地念經誦咒、頂禮轉繞等世間八法的善事,這是最大不過的善根”,以這種欺人之談來蒙蔽信徒。接下來又信口開河地說什麼:“我能遣除活人的一切違緣,也能迅速地將亡靈引入解脫道。”以此將施主的所有珍貴財産受用統統搜刮過來,這簡直就是故意在造投生惡趣之業的人。我們應當發願,生生世世永遠也不要成爲這種無有修行、毀壞今生來世的形象修行人。
信中雲:“如是叁門不行善法者,作惡多端佛教之盜賊,雖入佛門不奉行正法,勸告斷除毀壞佛教者。”本該奉行的身語意叁門善業抛之腦後,誤入歧途,心裏所想以及言談舉止全部與妙法背道而馳,來之不易的暇滿人身無義空耗,凡是與這些下等的“大修行人”相似的人,自相續不斷滋生各種各樣的罪業,因此稱他們是佛教的盜賊。譬如,盜竊犯們白日裏倒是安分守己,可是到了深更半夜,他們就會出其不意,誰也不見,偷偷摸摸地盜取別人的受用。與之類似,不行正法、僅是持著修行的形象,在即生中通過詐谄威儀的非法行爲唯利是圖,想方設法尋求財物,說他們像盜賊一點也不過分。最終他們不但摧毀自相續中佛法的善根而且連同對自己言聽計從的狐朋狗友們相續中的佛法善根也一並毀盡。雖然他們外觀上僞裝成已入佛門的信徒,事實上,不僅自己無有任何講辯著、聞思修等的能力,並且對于有這方面特長的人一直懷恨在心,甚至生起邪見。作者忠言相告諸位應當舍棄此類行爲惡劣之人。
信中雲:“無垢如來密意虛空中,無勤升起教法證法日,願以所射我之善說光,開啓所化衆生善蓮園。”在依據教理傳講、如理如法修持如來密意、遠離一切邪魔障礙的晴空中,冉冉升起了涵蓋教法、證法的佛法如意寶那耀眼奪目的日輪,但願依靠從中放射出的薩迦班智達我的善說的璀璨光芒,使所化衆生善法的蓮花競相綻放,遍滿樂園。身爲一名修行者,我們理應盡心盡力斷除薩迦班智達在他的這封無垢善說的書信中再叁予以嚴厲痛斥的最下等“大修行人”的種種劣行。
修行人十大過錯
居住在寂靜處的行者們當務之急要徹底擯棄貪求現世利益等修行人的十大過錯。大智者至尊吉恭巴酣暢淋漓道出了修行人中普遍存在的十大過錯。從中我們應當清楚地知道。依止寂靜聖地意圖在于追求現世的高位美名,這是修法人的一大過錯;一心想作會衆之首而成辦私利,這是修行人的一大過錯;雖然對佛法比較精通,卻不警惕惡業,這是修行人的一大過錯;對于教言的深奧內涵只停留在一般的理解上是修行人的一大過錯;雖說已具有明顯的證相,卻未調伏自相續是修行人的一大過錯;已經進入佛門如若未能斷絕世間法的貪嗔,則是修行人的一大過錯;衣食住行本應隨遇而安,若一直勞心費神地忙碌溫飽則是修行人的一大過錯;爲了獲取妙衣美食而宣說甚深的教言是修行人的一大過錯;以種種手段贊自毀他是修行人的一大過錯;快樂喜不自禁、痛苦不能承受是修行人的一大過錯。如果對這其中所提出的十大過錯進行深入細致地善加揣摩,就能認識到如理如法修行的這一教言是使身居靜處的修行人相應正法最爲殊勝的竅訣。
(一)我們這些人依于寂靜處擁有了修行人的地位以後,理應跟隨諸佛以及前代大德們的足迹修行,刹那也不能做非法之事。依止靜處絕對不要追求現世的利益,身居低位,穿著破衣,享用粗食,並且心裏應當如是想:甚至凍僵而死或者饑餓而亡也無怨無悔。
(二)作爲擁有…
《山法寶鬘論 九、修者與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