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現代的佛法▪P2

  ..續本文上一頁道宇宙是非常廣大的,其中可能會有像我們地球這樣的行星,上面也有智慧的生命居住,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但這種可能性非常大。像這種觀念在任何其他的宗教也好,或是世間的學問也好,以前都沒有提到。可是佛經裏面早就提到這些事情:譬如西方有極樂世界,東方有琉璃世界,而很遠很遠的地方還有什麼世界,這些很早以前在佛經裏面就已經記載了。

  此外像我們現在才知道所喝的水裏面有細菌,但遠在二、叁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老早就說過了,當然我們會想他那個時候怎麼會知道。因爲我們現代人必須借助天文望遠鏡,才能知道宇宙原來是這麼浩瀚無邊;也惟有利用顯微鏡,才能觀測到生物原來可以細小到那種極微的程度。

  這些對宇宙、生命進一步的認識都是靠近代科學的幫助,才使人有如此了解;可是在叁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已經提出來了,這點是佛法非常特殊的地方。

  再來談第五項解脫這個問題。當然任何其他的宗教在解脫上面多少都提供了一點,都有某種程度的解脫。可是絕對不會像佛法裏面所說的要超出叁界這種徹底究竟的解脫。

  當然若要超出叁界,就要先了解「叁界」指的是什麼 就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這叁界是宇宙的構造,也就是宇宙衆生分成這叁種層次。

  像我們地球上的人類是在欲界,而很多所謂的天人也還在欲界,只不過是欲界天,比人類高一點。欲界裏面的人和其他生命都具有形象,同時還有欲望;色界裏面的衆生雖有形象,但是已沒有欲望;無色界裏的生命就連形象也沒有。

  而佛法講的解脫是要超出叁界,所以連無色界天都要超越。但是其他的宗教求解脫有的是上生到忉利天玉皇大帝那裏,有的則上到所謂的天堂那裏,全都還是在欲界天,這就連色界天都還沒有超出。不過就人的水准來講,不管怎麼樣,還是有某種程度的解脫。

  另外就第六項關懷這一部分來說,就是我們不只是幫助自己而已,同時也希望能幫助別人,這是很多宗教都有的特質,並不是佛教所特有的。不過佛教裏面小乘這一方面的精神就非常貧乏,並不是完全沒有,可是相當的貧乏。

  第七項我們希望在宗教裏面學到禅定。這一點就不是很多宗教能辦到的,因爲它們沒有這個內涵。而大部分東方的宗教多多少少都能提供禅定的修習,只是程度不太一樣。

  如果就以上所列的人對宗教的這七種需要來說,面對佛教的時候,到底我們是要選小乘?還是要選大乘?或者是要選密乘?我們到底要選那一種?可以說已經很清楚了。

  我們當然不要選小乘,那麼是不是我們選大乘就好了?其實選大乘的話還不太夠,原因何在?因爲實用這一部分它比較不擅長。如果禅定也算做實用,它就比較不擅長。因此我們最好選密乘。

  現在我們再看看,選密乘是不是就可以解答那些問題?事實上也不盡然,這要看你如何定義這個「密乘」。如果選了密乘,它常常就只擅長第一項滿足崇信的對象和第叁項寄托命運這類事情,而在宇宙生命奧秘的解答、生老病死的解脫和禅定的修習上並不見得高明。

  所以我們最好的選擇就是從這裏面抽離出來,也就是「大乘」加上「密乘」;若再從裏面抽離出來,那就是所謂的「無上密」或者「無上乘」——這只不過是換個名詞罷了,但惟有它才能夠滿足你的需要。

  當然如果你的需要不是那麼多,只不過是想要把問題解決就好了,其實小乘也是滿好的;如果你只是想要學得一些法術、一些超能力,那麼密乘也就夠了;如果你內心的需要很多,以上所舉的這七項全都是你的需要,那麼也只有無上密乘或無上乘才能夠滿足你了。

  我們處于當前佛教的環境裏面,比較容易接觸到的是淨土宗。淨土宗教人在生命結束了以後,到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去。因爲大家都是在大學裏讀書,會把學校所學的東西拿來做比較,也就會産生相當多的疑問,比如說:到底有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會問這樣的問題,都是因爲接受了科學驗證真假的訓練。

  那麼我們現在可不可以用科學的辦法去驗證西方有這麼個極樂世界?科學沒有辦法來做這種驗證。所以有人要求我用科學的方法,證明給他看這個西方極樂世界是真的,我告訴他我沒有辦法。但是我有另外的辦法去驗證,但這不是科學的方法。

  我的辦法是:那你就到極樂世界去玩一玩,不是就知道了嗎?人家告訴你那邊有一個美國,你說你不相信。可是你如果買一張機票到那邊玩一下、觀光一下回來,不就知道真的有一個美國!但是這不是科學的解決辦法。

  如果有這種問題,那最好不要去學淨土宗,因爲你已經懷疑了嘛;而且你又沒有辦法驗證,所以就不要去學。你可以學什麼呢?可以學密宗。

  密宗裏面有一個方法可以送你去——它教你靈魂出竅,然後就會到極樂世界。不是要你身體去看,只是讓靈魂去一趟,而不是自己人跑去。在還未臨終前,它還不准你的靈魂去而不返,那豈不糟糕?所以只是讓你的靈魂去看看,立刻就要回來。

  如果你自己真能看到,至少是一種驗證,這是淨土宗裏面的問題。但是假如一個人對這件事情根本不懷疑,覺得西方一定有極樂世界,那麼他去學淨土宗就不會有問題。

  還有一些學淨土宗的人,會問我另外一個問題:是不是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可以到極樂世界去?碰到這樣的問題,我的回答通常是:「應該可以。不過如果你覺得不可以,那也就去不了。」

  此外還有一個人提出一個問題:因爲淨土宗有一種說法,在命終的時候,你如果一心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就會出現在你面前接引你去。

  他問我是不是如經所說?我說:「是的。」接著他又問:「如果命終時佛來了,我實在搞不清楚他真的是佛,還是魔變的,那要怎麼來分辨真假?」我說:「到這個時候還要去辨真假就太慢了,會來不及的。你最好不要在那個時候去辨真假,如果佛來了,你就跟著去算了。」他說不放心,還是希望能夠分辨真假。我說:「如果你這樣子不放心,實在不適合去學淨土宗。」

  像這類會問這些問題的人大部分都是受了科學的陶冶和訓練,同時對佛學也是滿向往的,但又無法會通二者,以致問題重重,不知如何解決。

  事實上,科學是允許人懷疑的,而很多宗教是不允許人懷疑的——要懷疑的話,那就算了,不必來學。很多宗教都持這種態度,那佛教是否也是如此呢?佛教裏面的淨土宗就屬于這一類,你懷疑的話,最好就不要學。

  那麼佛教裏面有沒有允許人懷疑的宗派?其實佛教裏面最能夠接受人家懷疑挑戰的是禅宗。你可以盡量去懷疑,而當所有的懷疑都粉碎了,自然也就不再有疑惑了,這時候就可以安安心心地接受你一點也沒懷疑的佛法,這是禅宗獨有的特性。

  那麼密宗是不是可以懷疑?密宗有一部分可以像禅宗一樣接受懷疑,但是另外一部分則不可以。也可以說密宗是要你先學禅宗,把禅宗學好了,所有的懷疑都已經拿掉,你再來學密宗,就非常契合。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來驗證,比如說剛才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真有,你就去驗證一下,親自到那裏去看一看。如果你看到了,那就是有極樂世界;沒看到,就是沒有,這是個很直截了當的辦法,是密宗裏的一個法門。

  但是倘若你一開始學就滿心懷疑,那就學不成。因爲如果心裏面對這個法很懷疑,根本就不相信,認爲是假的,那又怎麼能夠把它學好?所以這個驗證你就做不成;想要做成,就是要先接受。

  因此,一個禅宗已經修好的人,他就是很好的學密乘的材料;如果連禅宗都還沒有學好,並不是說不能學密乘,還是可以學,但如果他心裏面疑問太多,就學不成。所以他最好先把心力放在體悟禅宗的內涵上,一旦了解了禅宗,這時候再來學密乘,那麼就會非常得力。

  我們去學禅宗,會學到什麼?沒有別的,就是學到真正的佛法,也就是學到佛法的本質。這個本質從來就沒有改變,從小乘開始,到後來的大乘,甚至剛才所提的無上乘都是一樣的。你能體會這個本質,那麼就沒有疑問了,就曉得不同的是那些外相,是在變戲法。像法術也是在變戲法,都是在玩一些花樣,或者拿來做一些運用而已。

  所以當你體會到本質以後,再來做做驗證的工作,或是變一些把戲、做一些應用的工作就輕而易舉,不會有困難。但是如果本質還沒有體悟到,就要去學密乘,不是說不可以,但是倘若先把禅宗學好,再去學密法,會駕輕就熟,水道渠成。

  這正像什麼呢?正像應用數學,或者應用物理,你如果把純物理、純數學都學得很好,然後再去做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就很輕松了。當然也許會有人說:我光把純理論學好就已經受不了,如果還要去學應用,不是很累嗎?是不是只學後面的應用就好了?當然也可以。事實上如此學不見得就比較輕松,可能還是覺得非常困難。

  以上我把現代人學佛會遇到的一些狀況,以及要用什麼方式來選擇,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這樣的分析比較適合已經接受了大學教育的知識分子來學佛法。當然如果有些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不是很高,或者對于很多事情不會疑東疑西的,來學淨土宗就很合適。總之,佛法的內容非常豐富,宗派也非常多,可以適合不同程度的人。

  現在我就要再介紹一下所謂「無上乘」的理念是什麼:第一步就是要像禅宗那樣,修到「入解脫門」。

  這個解脫門不是說有扇門,你一走進去,就可以解脫,並不是這個意思。這解脫門是要超出叁界,包括我們所說的要超過所謂的天堂,以及它上面更高級的天堂——也就是先要超越有欲望的天堂(欲界),然後又要再超越有形象的天堂(色界),最後連形象都沒有的這個天堂(無色界)也要超越——統統超越了以後才能夠進入,那個門就在那裏。

  所以如果沒有超越叁界,根本到不了那裏。入了「解脫門」,就到了什麼地方呢?就到了佛所居住的地方——那裏我們只能說它是一個地方,只好用「地方」這個詞語來代表,沒辦法用我們現有的情況來比喻,反正是有這麼一種情況。

  到了那個地方,就是所謂的「妙覺」。佛有叁種等第,一個是「等覺」,一個是「妙覺」,一個是「無上正等正覺」。「等覺」是十一地菩薩,十一地菩薩就是「等覺」;「妙覺」就是十二地菩薩,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佛」;再過來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十叁地菩薩。

  入了「解脫門」,這個地方是宇宙最高的境界,沒有比它再高的了,也沒有另外一個什麼地方可以再去的了。「無上乘」的第一步就是希望修到這裏。

  那第二步是什麼呢?就是「出菩提路」。

  「菩提路」怎麼出啊?是不是有一條路叫「菩提路」,我們就在上面走一走?當然不是這個意思。本來我們這樣子修、修、修修進去,最後進到一扇門,這扇門就叫「解脫門」,一過去就是佛的世界,就是妙覺居住的地方。那麼什麼叫「出菩提路」呢?

  就是倒回,又從那個「解脫門」出來,回到這個世界,這就是「出菩提路」,那回來做什麼?就是回來度衆生,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倒駕慈航」。

  事實上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回得來,只有一個辦法——要乘願才能回來,也就是要有救度衆生的願,想要幫助其他還沒有修成的衆生最後也能成佛的這種願望。這個願望就像飛機一樣,他要乘坐這種願望的飛機回來,所以叫「乘願再來」。

  因爲他以前曾經來過這裏,現在又回來,當然就是「再來」。乘願再來,回到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也就是進入叁界——依無色界、色界、欲界這樣的次第進入;如果進得比較徹底一點,就會到地球,變成我們人這樣子。

  那麼「乘願再來」預備做什麼事情呢?就是建立報、化二土,這是無上乘最終極想要做的事。「報土」是什麼?就是像淨土宗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那種地方。《阿彌陀經》裏法藏比丘發願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他要建立的報土。

  「化土」又是什麼土呢?化土和報土不一樣,化土就是我們這個地球。「建立化土」就是要讓我們地球上的佛法很興盛,讓這個地球上的人能夠安居樂業、逍遙自在。

  所以並不只是救救幾個人解脫,或者是幫助幾個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或者建立西方極樂世界讓大家去那邊享樂一番,這樣都不夠。現在有一種說法——建立人間淨土——就是要把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變成一個非常祥和安樂、而且佛法興盛的地方,大家都可以在佛法裏面求得解脫。

  所以它要救的、想要度的心量,不是只有一個地方、一個人,而是整個地球,這就是無上乘想要做的工作。一旦做成了,會有什麼特征?我要向大家說明一下,像報土這種世界,你把它建成之後,永遠都不會消失;也就是一建立成功,就永遠存在那裏。

  但是化土則不是,它建成以後,過了一段時間,還是要消失,這是它的特征。那麼在這個地球上,是不是曾經建立過化土?從釋迦牟尼佛時期一直到印度阿育王那個時代,是佛的一個化土;後來印度大乘佛法興起,那又是另一個化土;再後來西藏密宗十分興盛,那段時間,也是一個化土。

  但是這些化土建立了以後,過了一段時間,因緣散盡,又會再消失。至于中國的禅宗依我的看法還不算是一個化土,還沒達到化土的水准。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佛法又有機會再建立一個化土,當然它仍然具有化土的特征——一旦因緣散盡,最後還是會消失。

  今天就講解到這裏,謝謝大家。

  

《現代的佛法》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法與人類文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