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亞洲金融風暴談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上)▪P3

  ..續本文上一頁二月開始打折,到現在九八年初,連續叁年,都沒停過。臺灣還有分季、換季時才有折扣。他們連續叁年都在打折,就是因爲東西太多了,而顧客人數則是固定的,所以只好一直削價競爭。這些例子呈現出來的圖像,非常清楚,就是師父所點出來的——過度投資,産能過剩。

  

我個人的想法是現在大家也意識到了問題,所以趨勢有部份變化。像大家開始重視環保、訂定環保公約去抑製消費、讓垃圾減量,這些觀念會慢慢普及。可以看見未來消費的型態會慢慢改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漸漸懂得去選擇那些對改善生活真正有幫助的産品,這類聲音慢慢地可以感受到。

  

可是我覺得還有個部份無法解決,那就是「經濟成長的迷思」。經濟成長的數字,以臺灣爲例,國民平均所得要到一萬五千美金左右,才能進入已開發國家。用這樣的思考模式,會使許多基本經濟面無法改善。

  

從整個世界來看,剛才提到新開發的二十五、六億人口會逐漸增加,包括非洲也在開發。每個開發中國家都在走這條相同的路。我的朋友也說,希望中國大陸不要衰退,能續繼成長,增加消費人口;否則全世界叁十幾億人口,只供那五、六億人口消費,那世界經濟真會大崩潰。以上是我對整個經濟環境的一些思考,謝謝!

  

蕭先生:

  

我覺得師父今天講的這件事情蠻重要的。

  

不錯,我們在短短四、五十年內,經曆了過去食、衣、住、行的匮乏,到現在的物資過剩,最後變成歐美的奴仆,這種經濟發展已經過了頭。「經濟」有人說是「做生意」,而「生意」的「生」表示生活,也就是維持生活。可是現在已經超過了,人要活已經不成問題。

  

所以我想當前的經濟狀況必須做根本上的改變——人類生活應該回歸基本面,也就是真的改善人的生活,包括身體的以及清淨心的部份。所以我覺得師父今天所談,由「改善生活面」來對經濟重新定義,非常重要。雖然我現在想不出怎麼做,不過我覺得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是一個新方向。

  

黃先生:

  

我覺得要解這個問題,如果從經濟這個層面來看,目前已被西方思想帶到錯誤的途徑,要扭轉顯然很不容易。師父也提到創立某家公司就是要創造一個合乎佛法的工商文化,從基本面來扭轉——這些都還是從工商文化、從經濟面下手。

  

而我個人的看法是從心靈下手,才是最根本的。如果圓覺宗能影響世人的心,這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也就是說世人如果能在心靈上找回「真正的自己」,就會發覺世間這些經濟活動,其實是次要的。他可以自主、明白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是什麼,不會被花花世界弄得神暈目眩而迷失人生的方向!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梁居士:

  

這家公司是輔助我扭轉這個情勢的一個著力點。沒有它,我對經濟無法了解這麼深刻;借著它的經驗,使得我能做更深入、更全面地思考。看起來它只是個小點,但是對我來說,這一小點是所有經濟相關資訊的來源。

  

我要了解經濟,就必須插一根針進去探測。它等于是我插在經濟中的一根探測針,透過這根針,我才知道:全球經濟是如何運作的?當前金融問題出在哪裏?以前我只能看到西方經濟是由貪欲産生的,我以爲用「貢獻主義」就可以把它化解。但是現在透過它,我看到根本問題是一個經濟上的迷思:那個計算成長率的規則把它限製死了。

  

以前沒有人去檢討經濟的定義,譬如什麼叫成長?什麼叫富裕?什麼叫進步?事實上,現在已經有檢討的聲音出來了,因爲出了大問題。韓國會變成現在這個慘況,就是因爲這套理論有問題。

  

像我前幾個月,對大量的資訊開始感到疲厭,報紙不訂了,電視也懶得看了,因爲既傷眼又傷神。有個大哥大,原以爲會帶來什麼便利,結果卻是那麼煩人。開車的人一定也有相同的感覺,有部汽車也是很煩的,要洗、要保養,還得自己費精神去開,去找停車位。我一直有這個警覺,所以到現在還不會開車。

  

有些時候,我們以爲自己在享用産品,去玩它,其實是那個産品在玩我們。例如我們以爲在玩車,其實是車在玩我們——這些現代科技的産品,剝奪了所有我們可以靜下來回歸心靈的時間。

  

我這次去美國,看到許多小孩成天沈迷在電視前玩電動,一天到晚咚咚咚地吵不停,屋裏沒有半刻安靜,人也沒有片刻安甯,整個陷在現代科技製造的噪音裏!當時我心想:「難道人類的未來就是如此?」我認爲到後來,每個人都會厭煩的。

  

就像戴珠寶在身上,戴多了,叮叮咚咚挂得滿身都是,不煩嗎?人一覺得煩了以後,這個趨勢就要變。目前趨勢雖然已經開始變了,但是只變了一點點,因爲根本的地方沒有動到。而我今天講的就在動它的根本。我把問題的根本所在暴露出來,讓大家共同來思考,這樣就有可能在根上作調整。

  

一般人看不到根本問題,只是厭煩了,而有一些反應。例如不想再消費那麼多、吃那麼多,想多安靜一會兒。美國微軟(Microsoft)公司總裁比爾·蓋茲(Bill Gates)回到家中,只是點根蠟燭,靜靜地坐著,這是他最大的享受。可見人到最後還是會返璞歸真的,因爲人心深處天生就需要安甯平靜。美國人很喜歡蠟燭,他們喜歡那個氣氛,其實這就表示他們內心很需要甯靜,因爲現代的生活太科技化、太煩人了!

  

某先生:

  

您今天提出來的理念非常好,讓大家重新看清楚:在世間,我們應該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哪裏?生活應該如何安排?人生的目標在哪裏?我最近正好在思考一些問題,因此想請教您,我們到底要不要做理財規劃?

  

梁居士:

  

我今天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你現在所看的那些理財的書,都是由目前經濟體製所延伸出來的想法;而我今天提出的觀點就是要把這個體製修正。將來一定也會有我們自己的理財方式,只是它一定和現在的不一樣。

  

某先生:

  

但是目前的經濟狀況,我們又該如何去適應呢?有孩子的年輕父母要如何爲下一代准備教育費用?有一天他們也會老,又要怎麼去爲晚年的生活費預作規劃?大家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這個問題?

  

梁居士:

  

要如何做,這得靠大家去想。

  

我今天提出來的觀念可以幫助大家做這方面的思考,我點出來這個「返璞歸真」的趨勢已經形成了。如果還用擴張的方式去投資,借債發展經濟或開設公司,就會出問題。要知道産品市場日漸縮小!

  

至于個人該怎麼做呢?這很容易,就是:去除和生存無關的、不需要的消費,給自己心靈一些休息和成長的空間。有些事情是要自己去想的,否則就要倒楣。一旦吃了苦,人就會反省。

  

我今天點出的事情,只是要幫助大家去想,並不打算給答案。我不願意把什麼都想好,像給個錦囊妙計一般,大家只要照著一步步去做就好。我只是點出一個趨勢,並且把根本問題突顯出來;剩下的,大家要自己思考,不能完全依賴我。好,早上就到這裏。

  

——張民文、胡祖櫻居士整理

  

《從亞洲金融風暴談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上)》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