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亚洲金融风暴谈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上)▪P3

  ..续本文上一页二月开始打折,到现在九八年初,连续三年,都没停过。台湾还有分季、换季时才有折扣。他们连续三年都在打折,就是因为东西太多了,而顾客人数则是固定的,所以只好一直削价竞争。这些例子呈现出来的图像,非常清楚,就是师父所点出来的——过度投资,产能过剩。

  

我个人的想法是现在大家也意识到了问题,所以趋势有部份变化。像大家开始重视环保、订定环保公约去抑制消费、让垃圾减量,这些观念会慢慢普及。可以看见未来消费的型态会慢慢改变,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渐渐懂得去选择那些对改善生活真正有帮助的产品,这类声音慢慢地可以感受到。

  

可是我觉得还有个部份无法解决,那就是「经济成长的迷思」。经济成长的数字,以台湾为例,国民平均所得要到一万五千美金左右,才能进入已开发国家。用这样的思考模式,会使许多基本经济面无法改善。

  

从整个世界来看,刚才提到新开发的二十五、六亿人口会逐渐增加,包括非洲也在开发。每个开发中国家都在走这条相同的路。我的朋友也说,希望中国大陆不要衰退,能续继成长,增加消费人口;否则全世界三十几亿人口,只供那五、六亿人口消费,那世界经济真会大崩溃。以上是我对整个经济环境的一些思考,谢谢!

  

萧先生:

  

我觉得师父今天讲的这件事情蛮重要的。

  

不错,我们在短短四、五十年内,经历了过去食、衣、住、行的匮乏,到现在的物资过剩,最后变成欧美的奴仆,这种经济发展已经过了头。「经济」有人说是「做生意」,而「生意」的「生」表示生活,也就是维持生活。可是现在已经超过了,人要活已经不成问题。

  

所以我想当前的经济状况必须做根本上的改变——人类生活应该回归基本面,也就是真的改善人的生活,包括身体的以及清净心的部份。所以我觉得师父今天所谈,由「改善生活面」来对经济重新定义,非常重要。虽然我现在想不出怎么做,不过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是一个新方向。

  

黄先生:

  

我觉得要解这个问题,如果从经济这个层面来看,目前已被西方思想带到错误的途径,要扭转显然很不容易。师父也提到创立某家公司就是要创造一个合乎佛法的工商文化,从基本面来扭转——这些都还是从工商文化、从经济面下手。

  

而我个人的看法是从心灵下手,才是最根本的。如果圆觉宗能影响世人的心,这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也就是说世人如果能在心灵上找回「真正的自己」,就会发觉世间这些经济活动,其实是次要的。他可以自主、明白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需要的是什么,不会被花花世界弄得神晕目眩而迷失人生的方向!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梁居士:

  

这家公司是辅助我扭转这个情势的一个着力点。没有它,我对经济无法了解这么深刻;借着它的经验,使得我能做更深入、更全面地思考。看起来它只是个小点,但是对我来说,这一小点是所有经济相关资讯的来源。

  

我要了解经济,就必须插一根针进去探测。它等于是我插在经济中的一根探测针,透过这根针,我才知道:全球经济是如何运作的?当前金融问题出在哪里?以前我只能看到西方经济是由贪欲产生的,我以为用「贡献主义」就可以把它化解。但是现在透过它,我看到根本问题是一个经济上的迷思:那个计算成长率的规则把它限制死了。

  

以前没有人去检讨经济的定义,譬如什么叫成长?什么叫富裕?什么叫进步?事实上,现在已经有检讨的声音出来了,因为出了大问题。韩国会变成现在这个惨况,就是因为这套理论有问题。

  

像我前几个月,对大量的资讯开始感到疲厌,报纸不订了,电视也懒得看了,因为既伤眼又伤神。有个大哥大,原以为会带来什么便利,结果却是那么烦人。开车的人一定也有相同的感觉,有部汽车也是很烦的,要洗、要保养,还得自己费精神去开,去找停车位。我一直有这个警觉,所以到现在还不会开车。

  

有些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享用产品,去玩它,其实是那个产品在玩我们。例如我们以为在玩车,其实是车在玩我们——这些现代科技的产品,剥夺了所有我们可以静下来回归心灵的时间。

  

我这次去美国,看到许多小孩成天沉迷在电视前玩电动,一天到晚咚咚咚地吵不停,屋里没有半刻安静,人也没有片刻安宁,整个陷在现代科技制造的噪音里!当时我心想:「难道人类的未来就是如此?」我认为到后来,每个人都会厌烦的。

  

就像戴珠宝在身上,戴多了,叮叮咚咚挂得满身都是,不烦吗?人一觉得烦了以后,这个趋势就要变。目前趋势虽然已经开始变了,但是只变了一点点,因为根本的地方没有动到。而我今天讲的就在动它的根本。我把问题的根本所在暴露出来,让大家共同来思考,这样就有可能在根上作调整。

  

一般人看不到根本问题,只是厌烦了,而有一些反应。例如不想再消费那么多、吃那么多,想多安静一会儿。美国微软(Microsoft)公司总裁比尔·盖兹(Bill Gates)回到家中,只是点根蜡烛,静静地坐着,这是他最大的享受。可见人到最后还是会返璞归真的,因为人心深处天生就需要安宁平静。美国人很喜欢蜡烛,他们喜欢那个气氛,其实这就表示他们内心很需要宁静,因为现代的生活太科技化、太烦人了!

  

某先生:

  

您今天提出来的理念非常好,让大家重新看清楚:在世间,我们应该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哪里?生活应该如何安排?人生的目标在哪里?我最近正好在思考一些问题,因此想请教您,我们到底要不要做理财规划?

  

梁居士:

  

我今天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你现在所看的那些理财的书,都是由目前经济体制所延伸出来的想法;而我今天提出的观点就是要把这个体制修正。将来一定也会有我们自己的理财方式,只是它一定和现在的不一样。

  

某先生:

  

但是目前的经济状况,我们又该如何去适应呢?有孩子的年轻父母要如何为下一代准备教育费用?有一天他们也会老,又要怎么去为晚年的生活费预作规划?大家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

  

梁居士:

  

要如何做,这得靠大家去想。

  

我今天提出来的观念可以帮助大家做这方面的思考,我点出来这个「返璞归真」的趋势已经形成了。如果还用扩张的方式去投资,借债发展经济或开设公司,就会出问题。要知道产品市场日渐缩小!

  

至于个人该怎么做呢?这很容易,就是:去除和生存无关的、不需要的消费,给自己心灵一些休息和成长的空间。有些事情是要自己去想的,否则就要倒楣。一旦吃了苦,人就会反省。

  

我今天点出的事情,只是要帮助大家去想,并不打算给答案。我不愿意把什么都想好,像给个锦囊妙计一般,大家只要照着一步步去做就好。我只是点出一个趋势,并且把根本问题突显出来;剩下的,大家要自己思考,不能完全依赖我。好,早上就到这里。

  

——张民文、胡祖樱居士整理

  

《从亚洲金融风暴谈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上)》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