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
梁乃崇教授
有那一點開悟的經驗,對修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因爲這樣的親身體驗是我們修行
──把整個無明殼打掉──的第一步。
在一般佛教圈子裹,對開悟看得非常崇高,認爲一開悟以後,就是佛了,就是祖師了,就是聖者了,就樣樣通了。這樣的看法是錯的。今年初,我指出精舍裹有幾位已經開悟了,也請他們把開悟的經驗告訴大家。這幾位人物出現以後,大家就對他們品頭論足,甚至覺得「這些人很多地方不如我嘛!」因此心中對開悟産生了疑慮。我想這些疑慮是需要澄清的,我也澄清許多次了,我今天要再澄清一次,因爲積弊太深了。
※開悟的定義
首先我要定義「開悟」是什麼?開悟是某一問題徹底地解決貫通了,其深度達到本來面目。而且對這個問題,他可以重複再做到通達本來面目,雖然並非持續做到,只要他想做,就可以做到,也就可以了。如果只是曾經做到,但是現在要再做,就做不到了,這樣還不算開悟。我會對這個人測試幾次,他都能做到,我才說這個人是開悟了。
用比喻來說,這個情況像什麼呢?像一個人的心靈是被無明殼包住的,無明殼外面就是本來面目。開悟的狀況就是:一個人把自己的無明殼打了一個小洞,小洞代表他的問題化空了,因此可以跟本來面目相通。一個人在無明殼上打了一個小洞,是什麼狀況呢?就是:在這個小洞範圍內的問題,他徹底地解決了。一離開這個小洞的範圍,他跟平常人是一樣的沒有解決。也就是在那個小洞的範圍內的問題是解決的,小洞範圍之外的問題並沒有解決。那麼,那個小洞可以小到什麼程度?可以小到跟針孔一樣細小。這樣算把我相打破了嗎?沒有,只在我相的無明範圍裹面,開一個小洞而已。因爲他只是徹底地解決了自己的一個問題,其他部分跟常人一樣,所以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地方他也有錯,甚至不如你。
※開悟是很重要的
開悟只是在無明殼上打了一個小洞,在這個小洞的範圍內,他是正確的、徹底的解決了問題。一離開這個小洞,其他部份跟平常人是一樣的。這樣子的話,開悟似乎變得一文不值了嗎?不是!開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雖然是個小洞,但有打開和沒有打開相比,是「零」與「一」的關系啊!是「有」和「沒有」的關系啊!開悟的人就是「有」,雖然很小,只有一點點,但是是「有」;沒開悟的人是「沒有」,連那一點點都沒有。
有那一點經驗,對修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這樣的親身體驗是我們修行---把整個無明殼打掉---的第一步。如果連一個小洞都沒有打開,而說要把無明殼全部打掉,那不是癡人說夢嗎?如果你沒有成功的經驗,修行的時候,其實是在亂撞、在摸索;如果你有成功的經驗,當你做下一步時,你就知道要怎麼做才正確,你就不是在摸索。做第一個是最花時間的,有了成功的經驗、知道正確的方法以後,就會越做越快,越做越順。以我自己爲例,第一個做的是檢討「時間」,花了我一、兩年;第二個是「空間」,花了數個月;第叁個是「我相」,花了一、兩個月。而且當時都是只要一有空就做,不是偶而做做,是非常精進、努力地在做。但是從第四個做成之後,任何東西,只要一做,就回到本來面目了。
所以做第一個,等于是在摸索方法,做成了就表示已經能掌握方法。而方法是無法講的,只是聽別人講,沒有自己做,是沒有辦法真懂方法的。我講「攝心內證的方向」都講破嘴了,你們有些人也聽了很多、聽了很久了,不過不懂的還是不懂。有親身體驗才能真懂方法,所以開悟是非常珍貴的。
已經開悟的人,要不斷擴大那個小洞,使小洞變成一個中等的洞;再繼續擴大,使中等的洞變成大的洞;再繼續下去,最後把整個無明殼打掉。這是一個努力的過程。如果只能打一個小洞,無法擴大,當然是沒有進步。我們修行不能打一個小洞就滿意了,我們是需要繼續努力的。
對于還沒有開悟的人而言,要去看看已開悟的人是如何打洞。他在無明殼上打一個小洞的經驗,是值得你去學習的。而不是去看他只有這麼個小洞,其他99.9%都跟我一樣,就否定他的努力,甚至懷疑開悟的價值。這就弄錯了!
那麼,古代流傳下來那些令人欽佩的開悟故事,是不是真的呢?是真的。一個人如果把所有的無明殼都打掉了,就是那樣令人欽佩;或者是把洞擴大一點,也都會讓人向往。所以不要認爲修行成道不過爾爾,不是的,把所有的無明殼都打掉,就是佛陀成道的故事。所以,我們仍然可以對開悟和修行成道保持高度的理想性。同時這也表示修行成道不是一瞬間的事,而是經過許多努力的結果。
佛教界也常流傳:一頓就成道了。沒錯,確實有一瞬間就成道的人。大部份人的一頓就只是一個小洞!並非這一頓,就把所有的無明殼都修完了,要修的部分還多得很。大家不要以爲無明殼是個凝固的物體,事實上,無明殼像膠一樣,很粘、很稠,是流動的東西。打開一個洞以後,並非固定是個洞,而是會封起來的。所以打開以後,如果不好好維持,一下就會被封起來。洞不能維持是開的,我就不認爲他是開悟的。如果打開了,又封了,自己再努力做做,又可以打開,這樣才是開悟;如果再做就做不出來,那就是沒有開悟。
問:請問老師,打一個小洞是否表示他的修行方法是正確的?
答:對了。他如果能把其他事情,也仿照他正確的方法,繼續做下去,那麼他就能擴大他那個洞。
問:換句話說,打破無明殼這個正確修行方法,應該是可以擴大,運用在生活上每一個層面?
答:對了!應該是這樣子。
問:當他能夠把正確的修行方法,普遍地運用在各個生活層面上的時候,他就可以打破無明殼,也就是他達到一切種智的時候?
答:對了!可以這樣講。所以你第一次成功的打出一個小洞,對你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等于是你已經掌握到正確的方法了。
問:爲什麼他已經找到正確方法,卻很難把它用在其他方面?是他努力不夠嗎?他的阻力在哪裹?
答:啊!阻力多得很!這個裹面還是很困難的,不是那麼簡單。因爲面對不同的無明殼,也就是不同的事情,要運用起來,不是那麼順利。是需要經過磨練的!但是打的經驗越多,就會越順,就越知道怎麼掌握。從完全沒有洞,到打一個洞,是最困難的;已經有一個洞,再打第二個,就容易多了,但還是很困難的;打得越多,就越能掌握這個方法,就越會用。這是不簡單的事情,這個工程,我看比登陸月球還難。
※開悟的方法
開悟的方法主要是「一真叁昧」,「叁昧」是正定,代表方法。就是體悟自性的方法,也就是悟本來面目的方法。這也是過去所講的「攝心內證」和「回頭」。這個方法在《六祖壇經》裹已經有了,但是沒有給這個名稱,給了這個名稱有什麼好處呢?讓大家更好運用。
我們來嘗試運用「一真叁昧」找一下「真我」。真我就是自性,所以找真我,等于是體悟自性。找的方法是什麼?先問:我的房子、我的汽車,是不是真正的我?我們知道我們的汽車、我們的房子是被我們所擁有的,它並不是真正的我。它是被擁有的,所以它是被知的,被知的就不是真正的我。這個大家都不會有困難的。如果有人有困難,他認爲:我的房子、我的汽車就是真我。那我就要問他:你的汽車、你的房子賣掉以後,你是不是也被賣掉?如果沒有被賣掉,就表示那不是真的我,對不對?所以我的房子、我的汽車,不是真正的我,那是假的。如果把它們當作是我的話,你就誤認了一個假的我,沒有找到真我。
接著我要問:我穿的衣服是不是真正的我呢?也不是,這是被我所穿的、被我所擁有的衣服,所以仍然不是真正的我。
我們可以再問:我的姓名是不是真正的我?比如說,當我是小學生的時候,老師點名叫:「梁乃崇。」我說:「有。」這樣子表示我的名字「梁乃崇」就是我嗎?不,名字仍然是假我,不是真我。所以如果有人罵「梁乃崇是混蛋」,我不用生氣,那是假的。我相信各位這個都沒有問題。
現在再問:身體是不是真的我呢?(聽衆:不是。)對,不是。有沒有人認爲是呢?(一些人舉手。)好,身體就比較困難了,但是如果我們順著剛才那樣子的講法,你就會知道:身體仍然是被你知道的,對不對?身體仍然是被你知道的、被你擁有的,跟汽車、房子、衣服、名字完完全全是一樣的情況。它既然是被你知道,就有一個「能知」在那裹知道,那個「能知」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每個人的肉體都不是真我。如果你體會到這裹,身體壞了、生病了、要死了,就不會擔心,因爲身…
《開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