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
梁乃崇教授
有那一点开悟的经验,对修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样的亲身体验是我们修行
──把整个无明壳打掉──的第一步。
在一般佛教圈子裹,对开悟看得非常崇高,认为一开悟以后,就是佛了,就是祖师了,就是圣者了,就样样通了。这样的看法是错的。今年初,我指出精舍裹有几位已经开悟了,也请他们把开悟的经验告诉大家。这几位人物出现以后,大家就对他们品头论足,甚至觉得「这些人很多地方不如我嘛!」因此心中对开悟产生了疑虑。我想这些疑虑是需要澄清的,我也澄清许多次了,我今天要再澄清一次,因为积弊太深了。
※开悟的定义
首先我要定义「开悟」是什么?开悟是某一问题彻底地解决贯通了,其深度达到本来面目。而且对这个问题,他可以重复再做到通达本来面目,虽然并非持续做到,只要他想做,就可以做到,也就可以了。如果只是曾经做到,但是现在要再做,就做不到了,这样还不算开悟。我会对这个人测试几次,他都能做到,我才说这个人是开悟了。
用比喻来说,这个情况像什么呢?像一个人的心灵是被无明壳包住的,无明壳外面就是本来面目。开悟的状况就是:一个人把自己的无明壳打了一个小洞,小洞代表他的问题化空了,因此可以跟本来面目相通。一个人在无明壳上打了一个小洞,是什么状况呢?就是:在这个小洞范围内的问题,他彻底地解决了。一离开这个小洞的范围,他跟平常人是一样的没有解决。也就是在那个小洞的范围内的问题是解决的,小洞范围之外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那么,那个小洞可以小到什么程度?可以小到跟针孔一样细小。这样算把我相打破了吗?没有,只在我相的无明范围裹面,开一个小洞而已。因为他只是彻底地解决了自己的一个问题,其他部分跟常人一样,所以你可能会发现,有些地方他也有错,甚至不如你。
※开悟是很重要的
开悟只是在无明壳上打了一个小洞,在这个小洞的范围内,他是正确的、彻底的解决了问题。一离开这个小洞,其他部份跟平常人是一样的。这样子的话,开悟似乎变得一文不值了吗?不是!开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虽然是个小洞,但有打开和没有打开相比,是「零」与「一」的关系啊!是「有」和「没有」的关系啊!开悟的人就是「有」,虽然很小,只有一点点,但是是「有」;没开悟的人是「没有」,连那一点点都没有。
有那一点经验,对修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的亲身体验是我们修行---把整个无明壳打掉---的第一步。如果连一个小洞都没有打开,而说要把无明壳全部打掉,那不是痴人说梦吗?如果你没有成功的经验,修行的时候,其实是在乱撞、在摸索;如果你有成功的经验,当你做下一步时,你就知道要怎么做才正确,你就不是在摸索。做第一个是最花时间的,有了成功的经验、知道正确的方法以后,就会越做越快,越做越顺。以我自己为例,第一个做的是检讨「时间」,花了我一、两年;第二个是「空间」,花了数个月;第三个是「我相」,花了一、两个月。而且当时都是只要一有空就做,不是偶而做做,是非常精进、努力地在做。但是从第四个做成之后,任何东西,只要一做,就回到本来面目了。
所以做第一个,等于是在摸索方法,做成了就表示已经能掌握方法。而方法是无法讲的,只是听别人讲,没有自己做,是没有办法真懂方法的。我讲「摄心内证的方向」都讲破嘴了,你们有些人也听了很多、听了很久了,不过不懂的还是不懂。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懂方法,所以开悟是非常珍贵的。
已经开悟的人,要不断扩大那个小洞,使小洞变成一个中等的洞;再继续扩大,使中等的洞变成大的洞;再继续下去,最后把整个无明壳打掉。这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如果只能打一个小洞,无法扩大,当然是没有进步。我们修行不能打一个小洞就满意了,我们是需要继续努力的。
对于还没有开悟的人而言,要去看看已开悟的人是如何打洞。他在无明壳上打一个小洞的经验,是值得你去学习的。而不是去看他只有这么个小洞,其他99.9%都跟我一样,就否定他的努力,甚至怀疑开悟的价值。这就弄错了!
那么,古代流传下来那些令人钦佩的开悟故事,是不是真的呢?是真的。一个人如果把所有的无明壳都打掉了,就是那样令人钦佩;或者是把洞扩大一点,也都会让人向往。所以不要认为修行成道不过尔尔,不是的,把所有的无明壳都打掉,就是佛陀成道的故事。所以,我们仍然可以对开悟和修行成道保持高度的理想性。同时这也表示修行成道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经过许多努力的结果。
佛教界也常流传:一顿就成道了。没错,确实有一瞬间就成道的人。大部份人的一顿就只是一个小洞!并非这一顿,就把所有的无明壳都修完了,要修的部分还多得很。大家不要以为无明壳是个凝固的物体,事实上,无明壳像胶一样,很粘、很稠,是流动的东西。打开一个洞以后,并非固定是个洞,而是会封起来的。所以打开以后,如果不好好维持,一下就会被封起来。洞不能维持是开的,我就不认为他是开悟的。如果打开了,又封了,自己再努力做做,又可以打开,这样才是开悟;如果再做就做不出来,那就是没有开悟。
问:请问老师,打一个小洞是否表示他的修行方法是正确的?
答:对了。他如果能把其他事情,也仿照他正确的方法,继续做下去,那么他就能扩大他那个洞。
问:换句话说,打破无明壳这个正确修行方法,应该是可以扩大,运用在生活上每一个层面?
答:对了!应该是这样子。
问:当他能够把正确的修行方法,普遍地运用在各个生活层面上的时候,他就可以打破无明壳,也就是他达到一切种智的时候?
答:对了!可以这样讲。所以你第一次成功的打出一个小洞,对你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等于是你已经掌握到正确的方法了。
问:为什么他已经找到正确方法,却很难把它用在其他方面?是他努力不够吗?他的阻力在哪裹?
答:啊!阻力多得很!这个裹面还是很困难的,不是那么简单。因为面对不同的无明壳,也就是不同的事情,要运用起来,不是那么顺利。是需要经过磨练的!但是打的经验越多,就会越顺,就越知道怎么掌握。从完全没有洞,到打一个洞,是最困难的;已经有一个洞,再打第二个,就容易多了,但还是很困难的;打得越多,就越能掌握这个方法,就越会用。这是不简单的事情,这个工程,我看比登陆月球还难。
※开悟的方法
开悟的方法主要是「一真三昧」,「三昧」是正定,代表方法。就是体悟自性的方法,也就是悟本来面目的方法。这也是过去所讲的「摄心内证」和「回头」。这个方法在《六祖坛经》裹已经有了,但是没有给这个名称,给了这个名称有什么好处呢?让大家更好运用。
我们来尝试运用「一真三昧」找一下「真我」。真我就是自性,所以找真我,等于是体悟自性。找的方法是什么?先问:我的房子、我的汽车,是不是真正的我?我们知道我们的汽车、我们的房子是被我们所拥有的,它并不是真正的我。它是被拥有的,所以它是被知的,被知的就不是真正的我。这个大家都不会有困难的。如果有人有困难,他认为:我的房子、我的汽车就是真我。那我就要问他:你的汽车、你的房子卖掉以后,你是不是也被卖掉?如果没有被卖掉,就表示那不是真的我,对不对?所以我的房子、我的汽车,不是真正的我,那是假的。如果把它们当作是我的话,你就误认了一个假的我,没有找到真我。
接着我要问:我穿的衣服是不是真正的我呢?也不是,这是被我所穿的、被我所拥有的衣服,所以仍然不是真正的我。
我们可以再问:我的姓名是不是真正的我?比如说,当我是小学生的时候,老师点名叫:「梁乃崇。」我说:「有。」这样子表示我的名字「梁乃崇」就是我吗?不,名字仍然是假我,不是真我。所以如果有人骂「梁乃崇是混蛋」,我不用生气,那是假的。我相信各位这个都没有问题。
现在再问:身体是不是真的我呢?(听众:不是。)对,不是。有没有人认为是呢?(一些人举手。)好,身体就比较困难了,但是如果我们顺着刚才那样子的讲法,你就会知道:身体仍然是被你知道的,对不对?身体仍然是被你知道的、被你拥有的,跟汽车、房子、衣服、名字完完全全是一样的情况。它既然是被你知道,就有一个「能知」在那裹知道,那个「能知」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每个人的肉体都不是真我。如果你体会到这裹,身体坏了、生病了、要死了,就不会担心,因为身…
《开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