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律▪P5

  ..續本文上一頁到的事情。

  

答:因爲每一個我相的毛病特性都不一樣,而且每一個都是很複雜的系統,你如果不能了解別人,就沒有辦法。

  

  

  

問:每一對夫妻都是有因緣的,他們有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們成爲夫妻。有沒有這樣的說法?例如這位先生要把對待他的妻子的態度,推廣到對待的天下所有的女人,仿佛當作跟他太太是一樣的來對待,有沒有這樣子的說法?

  

  

答: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爲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呢?以這一個例子來解釋,要對衆生平等之間的關系,這樣的關聯本身並不有是很恰當。但是既然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會把這樣子的問題抽離出來變成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佛教裏面有一個說法:「佛度有緣人。」意思就是所有有緣的人都要度,沒有緣的人就不要度。但是佛法裏面又有一句話:「無緣大悲」,就是不管有緣沒緣,對所有的人都一樣要慈悲,就是無緣的慈悲。那我就要問,無緣的慈悲和佛度有緣人,這兩個不是佛法裏面的矛盾嗎?這樣子的矛盾是不是合理?這個裏面有沒有問題?我現在就把這個問題變化成這樣子的一個問題來談論。

  

  

佛度有緣的人,無緣也是一樣要度,而且在佛法裏面真正看有緣和無緣是一樣的,既然有緣和無緣是一樣的,不就代表夫妻的關系跟一個陌生人的關系也是一樣的?但這樣是說不通的,這個明明是不一樣的,爲什麼要說這兩種都是一樣?這兩種情況本來就是不一樣,現在要說這兩種都是一樣,你要有能力做到一樣,那個才是佛法的境界。修行是要做到的,大家就會想這樣子的話不就是沖突嗎?把兩個沖突的東西硬把它變成一樣嗎?所以在剛才提的問題中間就産生一個問題:難道我們要把夫妻之間的關系平淡到跟一個陌生的男女之間的關系是一樣嗎?或者是把陌生男女之間的關系把他親密到跟夫妻之間的關系一樣?我們所謂的一樣到底是什麼?

  

  

所謂的一樣既不是夫妻之間這麼親密的關系,也不是陌生男女之間那種平平淡淡的關系,都不是這樣。做到什麼?要達到一個狀態,在那個狀態之下親密的關系與平平淡淡的關系都是一樣。他可以有兩種狀態,一種情形是既不是親密的關系也不是平淡的關系;第二個情況可以是親密的關系又是平淡的關系,這兩個狀況都可以,做到了這就是達到了佛法的境界。這是要修行做到的不是用說的,沒有做到就是沒有,做到了就是佛教中的《金剛經》「是名」的境界。這不是一般的言詞也不是一般的狀況,這是一個修行非常不容易達到的境界,而這個境界才是菩薩要去做到的境界,做到的時候這個中間沒有矛盾、沒有沖突。如果你不是用做的,而是用想的,或者是用講的,在那個狀態之下就會是一個矛盾,這種矛盾不是我們佛法要講的東西。

  

  

  

少帶一些裝備才好進入人相

  

  

我之所以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爲前面有人問了一個問題:要如何進入人相?要進入人相,要進入別人的我相,是不是要帶著自己的我相進入?怎麼進去?我們要進去的時候,通常我們要進入別人的我相是一種假想的狀況,所以我們並沒有把自己的我相放棄,但是我們自己的我相有一部分是暫時把它凍結的。

  

  

我相是很複雜的,我相裏面有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知覺系統」,知覺系統是最複雜的,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所謂的能知。這個最核心的部分的旁邊會圍繞很多裝備,這個裝備可能是軟體:比如說邏輯思考模式、認知結構、價值觀等等各種的裝備,都圍繞在你的核心的部分。也有人說圍繞的東西還有所謂的「信仰系統」。既然它的旁邊圍繞了這麼多東西,那要進入別人的我相,自己的認知價值系統、邏輯思考系統等有的時候可以少帶一點,但是有一個東西是不能少的,就是你的「能知系統」,這個部分是不能少的,你要進入別人的我相,就是要把自己的一部分放下,另外一部分就提出來然後才入別人的我相。入別人的我相,其實就是去了解別人,如果你的功力夠高的話,你進去的時候,只帶自己的能知系統,其他的裝備都不帶。這時候進入他的系統裏就可以審查到他的邏輯思考系統是甚麼?他的價值觀系統是什麼?他的信仰系統是什麼?你弄清楚了就會知道這個人他在想甚麼東西?他看到一些狀況他會起什麼反應。例如他看到另外一些狀況後就會起小心眼的反應,你進去了以後就會知道這個人爲什麼是一個小心眼的人,所以要看你自己的功力。如果你把自己所有的裝備都帶著進到裏面去,你等于沒有看到什麼東西,雖然還是能夠了解一些,但是了解的就比較膚淺,如果自己的裝備帶得很少,帶得越少就可以了解得越多。要進入人相的功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因果律》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大禮拜的意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