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果律▪P5

  ..续本文上一页到的事情。

  

答:因为每一个我相的毛病特性都不一样,而且每一个都是很复杂的系统,你如果不能了解别人,就没有办法。

  

  

  

问:每一对夫妻都是有因缘的,他们有特殊的感情所以他们成为夫妻。有没有这样的说法?例如这位先生要把对待他的妻子的态度,推广到对待的天下所有的女人,仿佛当作跟他太太是一样的来对待,有没有这样子的说法?

  

  

答: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呢?以这一个例子来解释,要对众生平等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联本身并不有是很恰当。但是既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会把这样子的问题抽离出来变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佛教里面有一个说法:「佛度有缘人。」意思就是所有有缘的人都要度,没有缘的人就不要度。但是佛法里面又有一句话:「无缘大悲」,就是不管有缘没缘,对所有的人都一样要慈悲,就是无缘的慈悲。那我就要问,无缘的慈悲和佛度有缘人,这两个不是佛法里面的矛盾吗?这样子的矛盾是不是合理?这个里面有没有问题?我现在就把这个问题变化成这样子的一个问题来谈论。

  

  

佛度有缘的人,无缘也是一样要度,而且在佛法里面真正看有缘和无缘是一样的,既然有缘和无缘是一样的,不就代表夫妻的关系跟一个陌生人的关系也是一样的?但这样是说不通的,这个明明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说这两种都是一样?这两种情况本来就是不一样,现在要说这两种都是一样,你要有能力做到一样,那个才是佛法的境界。修行是要做到的,大家就会想这样子的话不就是冲突吗?把两个冲突的东西硬把它变成一样吗?所以在刚才提的问题中间就产生一个问题:难道我们要把夫妻之间的关系平淡到跟一个陌生的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样吗?或者是把陌生男女之间的关系把他亲密到跟夫妻之间的关系一样?我们所谓的一样到底是什么?

  

  

所谓的一样既不是夫妻之间这么亲密的关系,也不是陌生男女之间那种平平淡淡的关系,都不是这样。做到什么?要达到一个状态,在那个状态之下亲密的关系与平平淡淡的关系都是一样。他可以有两种状态,一种情形是既不是亲密的关系也不是平淡的关系;第二个情况可以是亲密的关系又是平淡的关系,这两个状况都可以,做到了这就是达到了佛法的境界。这是要修行做到的不是用说的,没有做到就是没有,做到了就是佛教中的《金刚经》「是名」的境界。这不是一般的言词也不是一般的状况,这是一个修行非常不容易达到的境界,而这个境界才是菩萨要去做到的境界,做到的时候这个中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如果你不是用做的,而是用想的,或者是用讲的,在那个状态之下就会是一个矛盾,这种矛盾不是我们佛法要讲的东西。

  

  

  

少带一些装备才好进入人相

  

  

我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前面有人问了一个问题:要如何进入人相?要进入人相,要进入别人的我相,是不是要带着自己的我相进入?怎么进去?我们要进去的时候,通常我们要进入别人的我相是一种假想的状况,所以我们并没有把自己的我相放弃,但是我们自己的我相有一部分是暂时把它冻结的。

  

  

我相是很复杂的,我相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知觉系统」,知觉系统是最复杂的,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能知。这个最核心的部分的旁边会围绕很多装备,这个装备可能是软体:比如说逻辑思考模式、认知结构、价值观等等各种的装备,都围绕在你的核心的部分。也有人说围绕的东西还有所谓的「信仰系统」。既然它的旁边围绕了这么多东西,那要进入别人的我相,自己的认知价值系统、逻辑思考系统等有的时候可以少带一点,但是有一个东西是不能少的,就是你的「能知系统」,这个部分是不能少的,你要进入别人的我相,就是要把自己的一部分放下,另外一部分就提出来然后才入别人的我相。入别人的我相,其实就是去了解别人,如果你的功力够高的话,你进去的时候,只带自己的能知系统,其他的装备都不带。这时候进入他的系统里就可以审查到他的逻辑思考系统是甚么?他的价值观系统是什么?他的信仰系统是什么?你弄清楚了就会知道这个人他在想甚么东西?他看到一些状况他会起什么反应。例如他看到另外一些状况后就会起小心眼的反应,你进去了以后就会知道这个人为什么是一个小心眼的人,所以要看你自己的功力。如果你把自己所有的装备都带着进到里面去,你等于没有看到什么东西,虽然还是能够了解一些,但是了解的就比较肤浅,如果自己的装备带得很少,带得越少就可以了解得越多。要进入人相的功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果律》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大礼拜的意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