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礼拜的意义

  

大礼拜的意义

  

  

梁乃崇教授

  

  

  

时间:民国91年10月06日下午

  

地点:新竹明星诺那精舍、台北、

  

台中、美国连线

  

记录:张嘉发

  

整理:王圣宗、汪满妹

  

  

  

问:人去世的时候会不会很痛苦?

  

师:有的会痛苦,有的不会痛苦,是不能一概而论的。痛苦与否跟他的业报有关系,如果这个人没有什么业报,那他就不会痛苦;有业报的话,就会痛苦。会痛苦其实是好事,因为透过痛苦就可以把业报消掉。

  

  

问:老师您好!上一次精进佛一的课程,有人觉得是在枯坐,不知如何下手去返闻闻自性。所以十月份的佛一课程,想安排老师讲的如何返闻闻自性;同时因为想把大礼拜加入课程中,因此希望老师能慈悲开示大礼拜的意义。

  

  

师:大礼拜是密宗行礼的一个方式,有关西藏的报导里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密宗的行者,一路上每三步就做一个大礼拜,如此直至走到拉萨。所以这个动作怎么做,我想大家都不会有问题。至于大礼拜的动作有好几个意义:第一是对佛的礼拜。是对什么佛礼拜呢?你心目中对佛的意义是什么?大家来学过圆觉宗就知道,我们讲的佛是指自性佛,学佛的过程是要透过自性佛进入法性佛,因此佛的意义有自性佛和法性佛二个层次,到了这二个层次之上,就是自性佛和法性佛合一的佛,也就是自性和法性合一的佛,这不能只是名词上的理解,要有真实的体会。而这体会必须从自性佛体会起,对自性佛有所体会才会有觉受,有觉受了才是你的第一步,因此所谓的佛对你而言第一步就是自性佛,所以你礼拜的佛就是从自性一直到自性与法性合一,最终就是法身佛,也就是对法身佛的礼赞和敬拜——大礼拜就是对于法身佛的大礼拜。由此看来,做大礼拜的时候是你的身体在做,那么首先你的自性佛在哪里呢?

  

  

答:在能知。

  

  

师:对了,首先就是你的身体在对能知能觉做大礼拜。当然这个还是在自性佛的层次,而在真正体会到自性佛以后,就可以进入法性、法身佛的部分;进去了以后,再让自性和法性融成一体,这时候就有另外的境界出来,但是我们身体做大礼拜的动作还是一样的。这个动作大家都可以看得见,知道怎么做;但是心法是看不见的,心法这一部分只有大家自己去体会,这是礼拜的第一个部分。

  

  

其次大礼拜本身是一个运动。这个运动可以使身体健康,甚至也是很好的练功的功法。像我们共修时做的接佛法流的动作,本来我是想要选这个大礼拜的,后来因为场地的限制,因此就没有选择大礼拜了。

  

  

第三大礼拜可以消业。他能够消除业障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它能够健身;二是可以让我慢心降低;三是对佛的礼拜本身就是一种清净行。这些是大礼拜可以产生的作用,我们其实不需要想那么多,我们只要做到对佛的礼拜,我们首先能感觉到的佛就是自性佛,也就是自己的能知能觉,他就是佛,我礼拜他,你只要这样子想,其实你就在返闻闻自性了,身体自动就会返闻闻自性,所以这个本身就是种修行方式,何况它还有健身、消业的功效啊!

  

  

至于「返闻闻自性」要怎么做?每次共修的时候我都讲了,如果还不知道怎么入手,就是要下功夫、要检讨、要想办法,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来问我啊!「返闻」就是回头,就是摄心内证。摄心内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可以回转过来的;一个是不用回转过来,只要往后退就行了。这两种都可以,比较快的方法是把心回转过来,就是内心从能知向着被知的注意力改成从被知指向能知,这样子就反转过来了。如果会这样子反过来就叫做回头,也叫做摄心内证。如果不会这样子做,觉得很困难,你可以用往后退的方式,方向还是从能知向着被知,但是你不断的离开被知被觉,用不断的离开的方式,也一样会走到回头的方向,这样是多数的人比较会做的。用空间上来比喻:通常我们走路是向前走,现在变成我们是向后走,倒退着走。向前走,就越来越靠近被知的东西;而往后退,就越来越离开被知的对象,这样倒退的方向就跟回头的方向是一样的,我想多数的人比较会这样子做,离开被知被觉的对象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接近成功了,这样往后退的方向就是返闻的方向。

  

  

「闻自性」,自性就是能知能觉,闻自性就是你要去听自性,但自性是没有声音的,它是不能被你听的,所以有任何被你听到的东西一定不是它,所以你做下去的话就是空空荡荡,没有东西,那才对。所以我们不是都知道一句成语——退一步海阔天空吗?这就是反闻闻自性的感受,就是要学会这个东西。事实上很多东西不需要修行我们都知道,当我们遇到麻烦、困难的时候,常常是只要退一步,就会感受到海阔天空。如果你是用往后退的方式来做返闻闻自性的话,一样会感受到海阔天空那个空空荡荡的感觉,这就是返闻闻自性。所以不晓得怎么返闻闻自性,表示你对于能知和被知的状况还没有感受,可能只是理解了,但是还没有感受。因为在这个地方能知和被知对你而言都是你的被知,你还不能体会到那个能知是不可被知的,这是要去体会的,不只是理解而已。因为任何东西一旦被你理解就落入被知的范围,而我们现在要讲的这个能知是不可被理解的,被你理解就不是真的,它是思议所不及的,它是思想的源头,思想是被它弄出来的东西,它是思想的制造者,所以思想这个产品怎么可能会知道它的制造者是谁呢?是没有办法知道的,因此这个困难在对于能知和被知的观念只是理解了,但是还没有体会,当然就没有办法做。如果我这样讲还是没办法入手,那么可以换成「眼见色,心中无色;耳闻声,心中无声;意想念,心中无念」这个方法来做。林医师说他做返闻闻自性,做了两年才有眉目,所以是要下一段功夫才会懂的。「佛一」只是把心静下来的时间加长而已。其实一天的时间是很短的,不过对于我们忙碌的现代人来讲,一天就已经好长了,我们是十倍速的时代,所以一天就似乎已经变得满长的,因此举办「佛一」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在这一天中可以把心好好的静下来。

  

  

台中:我以前比较用功,所以比较有感觉。返闻闻自性是要下苦功夫的,有一次在台北实习,做得最好时就是可以边走路边做,虽然并未真的回头了,但是心里很细小的念头在起,我都可以感觉得到;然后我知道回头就是要回到它们的后面,我知道有这样子的感觉,而这就是回头的方向。这是很用功做时才出现的那一段感觉,直至现在,我还满怀念的。这是要下苦功的,如果坐不住,平常可以多多念咒,能够坐得住时就再做。

  

  

师﹕是的,实在坐不住,觉得枯坐得好难过,可以改成念咒。这个咒是被知的,你就专注这个被知的咒上,其他的被知就不要去想,这样子也是入定,是比较浅的入定。所以当心里的妄念多时,可以专心念咒来摄心。

  

  

问:入定之后有空荡荡的感觉算不算开悟?

  

师:不算,这样还没有到。

  

  

问:如果把烦恼解决了,没有这个东西了,这样到不到?

  

师:这个也没有到,因为那个是比喻,可以帮助大家越来越知道什么状况不是开悟,而没有办法告诉你什么状况是开悟。

  

  

问:在上中级班的时候,老师有提到说假观修得好会有两个现象:一是可以看见日轮,二是身体会觉得热。我的问题是这两个状况是同时存在的,还是只有其中一个?

  

  

师: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如果只是觉得热还不算,那还比较浅。

  

  

问:像练气功的人他们有时候也会觉得身体很热。

  

师:是的,热的话还比较浅。

  

  

问:我们修了假观以后,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感觉是不是会变得不一样?譬如说我以前看连续剧,当我很投入剧情时,就会跟着剧中人一起哭一起笑;而修假观一段时间后,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态度好像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以前会哭会笑,现在会变得比较不会哭不会笑,这跟修行有没…

《大礼拜的意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