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省吾身的實踐

  

叁省吾身的實踐

  

  

梁乃崇教授指導

  

  

時間:91年11月18日

  

地點:廈門精舍

  

紀錄:廖堂順

  

整理:羊憶玫、汪滿妹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書裏面談到一些事情,讓我想到我也可以做一些類似的事情。我想要做一些什麼事呢?就是做日常的修行。我們日常的修行有持咒、觀想、照法本修;也可以坐禅、誦經、做禮拜——這些都是我們修行的方式。而我們圓覺宗有一個修行的特色,這個特色是從密宗來的,就是照法本修。每天都要照法本來修行,即使沒有時間,也還是要修。但是怎麼修?就算是拿著這個簡修法法本念都可以,內容規定的該念幾遍就念幾遍,該念多少咒就念多少咒,完全照著做,只要10分鍾就做完了,光是這樣照著念一遍也有效,這就是很好的修行辦法。如果我們能有feeling地照觀想這樣子做下來,當然更好;如果不能有feeling,即使照著念都有用。——這個就是從密宗沿襲來的修行方式。

  

  

法本是讓我們持續練習用的

  

  

有一天華藏祖師和我一路散步一路談,因爲那時候讀到莊子、老子等一些道家的書。我就問他:「道家的意境不是跟佛一樣嗎?讀起來覺得那個境界很像佛的境界,尤其像莊子講的那個境界,根本就是佛經講的境界!」華藏祖師回答說:「是一樣啊!」「這樣我們學老莊不就好了嗎?」我師父說:「也可以。」我又問:「那佛法和老莊有什麼不同?」我的師父就告訴我有一個地方不同:老莊的東西沒有可以練習的法本,而我們則有法本可以讓我們不斷的練習。這種鍛煉是要有紀律的、很認真的去執行的,即使我們很忙,每天只要照著法本念一遍都行,就會産生效果了。所以就意境來講,我們跟老莊是相同的,但是我們就多了一個可以不斷練習的法本,這個法本如果說念一遍都可以,那哪有不會做的人呢?意境是比較難達到,但是照著法本念還不容易嗎?這樣有紀律的執行下去,再加上達到那個境界,雙管齊下,那效果就非常好了。所以大家不要只追求境界要多高,而不想下這種很有紀律,也很簡單實在的功夫,這樣就很可惜了。

  

  

我最近看了那本書,就想應該再增加一些簡單可以練習的東西,而且是平常就可以做的修行工作。這個工作是很簡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的,不需要特別抽出時間來做,但是要有規劃、有管理、有紀律、有系統的來做的一些簡單的事情,那要做什麼呢?就是消業。我們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不能體悟,之所以修行不能進步,事實上是因爲有業障。有業障我們就要想辦法來消業障,我們要消除哪些業障呢?我們要消除的業障是身、口、意叁業。身就是身體的,是行爲所造成的業障;口就是語言,是說話所造成的業障;意就是思想,是思考所造成的業障。——這些業障,我們都要想辦法讓它清淨。

  

  

  

用反省清淨身口意叁業

  

  

身、口、意這叁業要怎麼把它變成是清淨的呢?這裏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但是我這個方法還只是初步的構想,並沒有詳細的內容,等我做得更清楚以後,會有更詳細的辦法提出來。大致而言,我們就先來學儒家的方法:吾日叁省吾身,也就是每天對自己檢討叁次。我們可以這樣做:每天中午12點檢討一次,下午5點檢討第二次,晚上睡覺前再檢討一次。就這樣每天檢討反省叁次,並且找一本小冊子把它紀下來,就好像寫日記一樣,每天寫叁次。

  

  

檢討、反省什麼東西呢?就是要反省我的心清不清淨?清淨的就寫一個「+」。譬如說我今天想一件事情是清淨的,我覺得要記錄的就記下來,即使這只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沒關系。同樣的,我的身體有沒有做什麼好事?我的口有沒有說什麼好話?都把它記下來。同時也記下我的心裏有沒有不好的、負面的想法?語言上有沒有負面的、不清淨的?行爲有沒有不清淨的?全都記下!然後再定出我希望做好的事情是什麼?我希望今天做一件什麼好事情?譬如說:我希望把貪、瞋、癡、慢、妒五毒中的哪一樣減少一點?只要選一個就可以,不需要多,每天這樣分叁次記錄。

  

  

做紀錄要先找一個主軸:譬如說我現在的問題就是「很容易生氣」,並且決定我要做到不生氣。那我就可以針對「我很容易生氣」來采取行動。如果我定下了這個目標,結果下午有人罵我,而我這一次並沒有生氣,那就記下一個優點「+」,表示沒生氣;如果生氣了,就記下一個「-」,表示又生氣了。如果我的問題是「做事情拖拖拉拉」,就針對這個問題來自我觀察,不管有沒有做好都把它記下來。有人的毛病是「糊裏糊塗」,往往事情都分不清楚,那麼就把它記下來。

  

  

像我今天就做了一件糊塗事:一大早就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說是新竹電信局打來的,說我十月份溢繳了電話費,我說:「我的電話費是扣繳的,怎麼會溢繳?」溢繳就是電信局多收了費。他說已經寄出通知單要我去補領,我說:「我沒收到。」他說:「你沒收到,但是今天就要截止了,你趕快來領!」當時我還問溢繳了多少錢?他說兩千兩百多塊。因爲我還要到臺北去,所以我就坐計程車趕過去,趕到電信局後,櫃臺叫我到二樓辦理,我就到二樓服務臺。我問說:「你們公司打電話給我,說我溢繳了電話費,現在該怎麼辦?」他說:「啊!那是騙人的,你看牌子上面寫著:最近有很多騙子冒充電信局人員說客戶的電話費怎樣怎樣……你千萬不要告訴他帳號,否則會有財物上的損失!」我想:我真是糊裏糊塗地上當了,我當時應該直接撥一個電話到電信局查問一下就好了,怎麼還坐計程車趕過去?好笨喔!像這樣就要記下來:我做了一件笨事!從《華嚴經》〈淨行品〉可以知道,我們對任何事情都要朝好的、光明的、清淨的方向去想,這樣我們就會轉變成清淨了。

  

  

這樣做紀錄會有一個很好的效果,爲什麼呢?因爲這樣你的身、口、意就會一直在你的觀察之下,雖然這些可能都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甚至可能只是走在路上人家踩了你一腳,你就罵了一句叁字經,但那個就算。諸如此類的事情也不是要你特別去忏悔或覺得不好意思,不是,就只是平等看待,把它記下來。因爲你這樣記下來,自己的任何事情就都在你的觀察之中。

  

  

  

心中常懷光明之想

  

  

《當和尚遇到鑽石》那本書面寫的是有關現在的密宗(密教),描述他在達賴喇嘛那裏的學習情形。他們有「六時書」,就是把一天分成六個時段來做紀錄,就像我剛才講的那種紀錄,他們是每天都這樣做。而我覺得分成六個時間太多了,分成叁個就夠了。不管是做了好事或壞事,只是把它記下來就可以了,這樣做紀錄他們說連忏悔都不需要做了。這樣的紀錄如果你真的去實踐,會有意想不到的功效,你的業障會自動的、莫名其妙的就漸漸消失了。這是因爲我們的心是抱著一個朝向光明面、清淨面去想。就像《華嚴經》〈淨行品〉裏所建議的做法一樣,它就會把你阿賴耶識業障的種子轉成是清淨的、善的。于是你將會發覺:好奇怪,周圍那些不好的人事物怎麼搞的好像慢慢就不見了。爲什麼會不見?因爲業障消掉了,心已經轉成清淨的了,那麼從身、口、意叁業這裏就都轉成清淨的了。

  

  

我覺得這一點對我們會很受用,因爲其實多數人的問題、困難,好像並不在于能不能入定、能不能有智慧、能不能開悟;而是在于業障太沈重了,壓得轉不過來。而這個方式就是可以消業障,把身口意叁業的不清淨轉變成清淨的。

  

  

我們主要的問題還是在貪、瞋、癡、慢、嫉,或許講更清楚一點就是貪、瞋、癡所占的成份多,慢、妒所占的成分還少一點,所以能夠把這樣的東西消除的話,對于想再進一步觀想、有感應、求開悟、有般若智……都會有幫助的。雖然它不是直接的幫助,但是這樣做等于增加了福德資糧,這個福德資糧雖然並不是多困難,但是你能持續做下去的話就會有效果。

  

  

  

我今天講的還只是個初步,正式的該怎麼做?等我思索得更清楚以後再做決定。好,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要問?

  

《叁省吾身的實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