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省吾身的实践

  

三省吾身的实践

  

  

梁乃崇教授指导

  

  

时间:91年11月18日

  

地点:厦门精舍

  

纪录:廖堂顺

  

整理:羊忆玫、汪满妹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书里面谈到一些事情,让我想到我也可以做一些类似的事情。我想要做一些什么事呢?就是做日常的修行。我们日常的修行有持咒、观想、照法本修;也可以坐禅、诵经、做礼拜——这些都是我们修行的方式。而我们圆觉宗有一个修行的特色,这个特色是从密宗来的,就是照法本修。每天都要照法本来修行,即使没有时间,也还是要修。但是怎么修?就算是拿着这个简修法法本念都可以,内容规定的该念几遍就念几遍,该念多少咒就念多少咒,完全照着做,只要10分钟就做完了,光是这样照着念一遍也有效,这就是很好的修行办法。如果我们能有feeling地照观想这样子做下来,当然更好;如果不能有feeling,即使照着念都有用。——这个就是从密宗沿袭来的修行方式。

  

  

法本是让我们持续练习用的

  

  

有一天华藏祖师和我一路散步一路谈,因为那时候读到庄子、老子等一些道家的书。我就问他:「道家的意境不是跟佛一样吗?读起来觉得那个境界很像佛的境界,尤其像庄子讲的那个境界,根本就是佛经讲的境界!」华藏祖师回答说:「是一样啊!」「这样我们学老庄不就好了吗?」我师父说:「也可以。」我又问:「那佛法和老庄有什么不同?」我的师父就告诉我有一个地方不同:老庄的东西没有可以练习的法本,而我们则有法本可以让我们不断的练习。这种锻炼是要有纪律的、很认真的去执行的,即使我们很忙,每天只要照着法本念一遍都行,就会产生效果了。所以就意境来讲,我们跟老庄是相同的,但是我们就多了一个可以不断练习的法本,这个法本如果说念一遍都可以,那哪有不会做的人呢?意境是比较难达到,但是照着法本念还不容易吗?这样有纪律的执行下去,再加上达到那个境界,双管齐下,那效果就非常好了。所以大家不要只追求境界要多高,而不想下这种很有纪律,也很简单实在的功夫,这样就很可惜了。

  

  

我最近看了那本书,就想应该再增加一些简单可以练习的东西,而且是平常就可以做的修行工作。这个工作是很简单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的,不需要特别抽出时间来做,但是要有规划、有管理、有纪律、有系统的来做的一些简单的事情,那要做什么呢?就是消业。我们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不能体悟,之所以修行不能进步,事实上是因为有业障。有业障我们就要想办法来消业障,我们要消除哪些业障呢?我们要消除的业障是身、口、意三业。身就是身体的,是行为所造成的业障;口就是语言,是说话所造成的业障;意就是思想,是思考所造成的业障。——这些业障,我们都要想办法让它清净。

  

  

  

用反省清净身口意三业

  

  

身、口、意这三业要怎么把它变成是清净的呢?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但是我这个方法还只是初步的构想,并没有详细的内容,等我做得更清楚以后,会有更详细的办法提出来。大致而言,我们就先来学儒家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每天对自己检讨三次。我们可以这样做:每天中午12点检讨一次,下午5点检讨第二次,晚上睡觉前再检讨一次。就这样每天检讨反省三次,并且找一本小册子把它纪下来,就好像写日记一样,每天写三次。

  

  

检讨、反省什么东西呢?就是要反省我的心清不清净?清净的就写一个「+」。譬如说我今天想一件事情是清净的,我觉得要记录的就记下来,即使这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没关系。同样的,我的身体有没有做什么好事?我的口有没有说什么好话?都把它记下来。同时也记下我的心里有没有不好的、负面的想法?语言上有没有负面的、不清净的?行为有没有不清净的?全都记下!然后再定出我希望做好的事情是什么?我希望今天做一件什么好事情?譬如说:我希望把贪、瞋、痴、慢、妒五毒中的哪一样减少一点?只要选一个就可以,不需要多,每天这样分三次记录。

  

  

做纪录要先找一个主轴:譬如说我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容易生气」,并且决定我要做到不生气。那我就可以针对「我很容易生气」来采取行动。如果我定下了这个目标,结果下午有人骂我,而我这一次并没有生气,那就记下一个优点「+」,表示没生气;如果生气了,就记下一个「-」,表示又生气了。如果我的问题是「做事情拖拖拉拉」,就针对这个问题来自我观察,不管有没有做好都把它记下来。有人的毛病是「糊里糊涂」,往往事情都分不清楚,那么就把它记下来。

  

  

像我今天就做了一件糊涂事:一大早就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说是新竹电信局打来的,说我十月份溢缴了电话费,我说:「我的电话费是扣缴的,怎么会溢缴?」溢缴就是电信局多收了费。他说已经寄出通知单要我去补领,我说:「我没收到。」他说:「你没收到,但是今天就要截止了,你赶快来领!」当时我还问溢缴了多少钱?他说两千两百多块。因为我还要到台北去,所以我就坐计程车赶过去,赶到电信局后,柜台叫我到二楼办理,我就到二楼服务台。我问说:「你们公司打电话给我,说我溢缴了电话费,现在该怎么办?」他说:「啊!那是骗人的,你看牌子上面写着:最近有很多骗子冒充电信局人员说客户的电话费怎样怎样……你千万不要告诉他帐号,否则会有财物上的损失!」我想:我真是糊里糊涂地上当了,我当时应该直接拨一个电话到电信局查问一下就好了,怎么还坐计程车赶过去?好笨喔!像这样就要记下来:我做了一件笨事!从《华严经》〈净行品〉可以知道,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朝好的、光明的、清净的方向去想,这样我们就会转变成清净了。

  

  

这样做纪录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你的身、口、意就会一直在你的观察之下,虽然这些可能都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甚至可能只是走在路上人家踩了你一脚,你就骂了一句三字经,但那个就算。诸如此类的事情也不是要你特别去忏悔或觉得不好意思,不是,就只是平等看待,把它记下来。因为你这样记下来,自己的任何事情就都在你的观察之中。

  

  

  

心中常怀光明之想

  

  

《当和尚遇到钻石》那本书面写的是有关现在的密宗(密教),描述他在达赖喇嘛那里的学习情形。他们有「六时书」,就是把一天分成六个时段来做纪录,就像我刚才讲的那种纪录,他们是每天都这样做。而我觉得分成六个时间太多了,分成三个就够了。不管是做了好事或坏事,只是把它记下来就可以了,这样做纪录他们说连忏悔都不需要做了。这样的纪录如果你真的去实践,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你的业障会自动的、莫名其妙的就渐渐消失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是抱着一个朝向光明面、清净面去想。就像《华严经》〈净行品〉里所建议的做法一样,它就会把你阿赖耶识业障的种子转成是清净的、善的。于是你将会发觉:好奇怪,周围那些不好的人事物怎么搞的好像慢慢就不见了。为什么会不见?因为业障消掉了,心已经转成清净的了,那么从身、口、意三业这里就都转成清净的了。

  

  

我觉得这一点对我们会很受用,因为其实多数人的问题、困难,好像并不在于能不能入定、能不能有智慧、能不能开悟;而是在于业障太沉重了,压得转不过来。而这个方式就是可以消业障,把身口意三业的不清净转变成清净的。

  

  

我们主要的问题还是在贪、瞋、痴、慢、嫉,或许讲更清楚一点就是贪、瞋、痴所占的成份多,慢、妒所占的成分还少一点,所以能够把这样的东西消除的话,对于想再进一步观想、有感应、求开悟、有般若智……都会有帮助的。虽然它不是直接的帮助,但是这样做等于增加了福德资粮,这个福德资粮虽然并不是多困难,但是你能持续做下去的话就会有效果。

  

  

  

我今天讲的还只是个初步,正式的该怎么做?等我思索得更清楚以后再做决定。好,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三省吾身的实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