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爲這叁年來,我要對每一個罵我的人付出代價,現在卻可以免費接受你的辱罵。”
這時,智者回答:“進城吧!你得到了一切。”
—荒漠神父
◎忍辱,是擁有“希望”的唯一法門。
◎忍辱是最高的品德,這是忍耐他人所施予的苦和容忍他人的過錯。
◎世間的事,不是每一件都用道理可以講得通的,有時必須要用忍辱去解決。
貪心與無心
有一位和拉比居住在同一個村落裏的村民,知道拉比過得很窮苦。于是,, 他每天都在拉比的小袋子內奉獻二十毛,這樣一來,拉比和家人就有錢購買生活必需品了。
從此,這個村民變得越來越有錢。
當他越有錢,就會奉獻得越多,而他奉獻得越多,所擁有的財富也就越多。
突然間,村民想起:拉比不是有一位很偉大的先師嗎?
這時,在他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 :既然他對拉比的奉獻能得到如此可觀的回報,如果能同樣的奉獻給拉比的先師,一定可以變得比現在更富有。
于是,這個村民不辭辛勞,來到馬自裏奇這個地方,並且千方百計的說服拉比的先師,一定要收下他豐厚的獻禮。
孰料,從那時候起,他卻一天天失去財富,直到所有的錢都賠光爲止。
他沮喪的去找拉比,告訴他事情的始末,並且向他請教 :“你不是說過你的先師比你更偉大嗎?爲何在奉獻之後反而變得窮困潦倒。”
拉比回答:“好好的想一想,你奉獻給我和其他人時,是真心誠意、無所求的,所以上帝以相同的心賜給你財富。但是,當你開始尋求非份的尊貴和殊榮時,上帝也以同等的心來回報你。”
◎無私的奉獻,是人性最美的光輝。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一切。
◎愛是感情的基礎、是奉獻的美德,奉獻我們的愛心與關懷,使社會更美好。
◎不論何時,只要你心懷自大、自滿、自私自利的想法去做任何事情的話,你都不會成功。不論何時,你只要變得無私,充滿愛心,也不自大自滿時,你會發現在自已的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使你在人生正確的方向邁進時,永遠不會失敗。
遇見單腳站立的人
佛陀在遊曆的過程中,遇到一位印度教徒,他用單腳站立保持平衡當作是修行的法門。
佛陀問他:“你爲什麼要這樣做?爲何要以單腳站立來修行呢?”
這位印度教徒回答:“我藉由這樣的修行來償還以前所種下的業障,幫助我超脫所有的業力。”
佛陀問:“至今你已償還了多少呢?”
印度教徒回答:“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佛陀又問 :“你還剩下多少要償還呢?”
教徒仍回答:“不知道。”
最後,佛陀又問:“那你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償還全部的業障嗎?”
教徒仍回答:“這……我也不知道。”
這時,佛陀對他說:“現在是你放下這種修行的時候了。你該追尋通往痛苦止境的道路。它在每一個真實的時刻,也就是當下。”
—佛教故事
◎所謂“時間”,就是我們當下的呼吸,時時刻刻都應該全心全意的生活。
◎真正的幸福其實不在于財物的多寡,也不在于地位名譽的高下,而在于我們是否能珍惜每一個當下,疼愛每一個興我們今世有緣相聚的衆生。
天堂與地獄之別
有一人過世之後,發現自己置身在一個金光閃閃的國度裏,心想:“我現在一定此生前想像的情況好多了。”接著,一道光芒迫近他,引領他來到了一個非常富麗堂皇的宴會廳。
大廳裏,有一張擺滿各種佳肴美馔的長桌。他和很多不認識的人一同入席,開始准備享用自己喜愛的美食。
但是,正當他拿起刀叉時,突然有人從背後靠近他,並且在他的手臂後面綁了一塊薄木板,這麼一來,他根本無法將食物送入口中,因爲他的手臂無法彎曲。
環顧四周,他注意到其他圍坐在桌子邊的人也有相同的困擾,無法彎曲已被筆直固定住的手臂。頓時,哀號和哭喊的聲音四起,盡管他們再怎麼努力的想將食物送入自己口中,仍無法隨心所欲的彎曲手臂。
他走到那位帶領他來到此地的人身旁,說:“這裏一定是地獄,那麼天堂是什麼樣子?”
突然間,一道光芒引領他穿過大廳的門檻,來到另一個廣大又華麗的宴會廳。
同樣的,這個宴會廳裏也有一張擺滿和之前一樣美食的大桌。這個人心想:“哦!這和剛才的場景很像。”
當他坐在餐桌前面准備開動的時候,也有一個人走到他的後面,在他的手臂後面綁住一塊薄木板。同樣的情形再度重演,他仍舊無法彎曲手臂將夾取的食物就口。
正爲此感到惋惜和傷心時,他環顧餐桌四周,注意到這裏和先前的情形有些許不同。
這裏的人索性將他們僵硬、筆直的手臂伸直,把手上的食物送入鄰座的人口中。每一個人都將美食喂給旁邊的人,也因此每個人都能享用到佳肴。
—傳統日本故事
◎傳說天堂來的小天使,手心都有一朵花,這朵花只向純真的心顯現。
◎幫助他人正是生命的本質。
◎爲他人盡力,即爲自己盡力;不幫助他人的人,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父與子
曾經有一個老人花了大半輩子辛勤的工作,從開墾、犁地、耕田、抵抗暴風雨、保衛家園到養育妻兒。
有一天,他覺得該是退休的時候了,可悠閑的坐在門前享享清福。而且他的兒子強壯又能幹,也成家了,應該可以讓他接管家中的事業。所以,老人將整個農場交給兒子。
一開始,他的兒子以農場主人的身分爲傲。但幾個月過後,日複一日,農場的辛苦工作,使他開始不諒解父親整日沒事做 ;他終日辛勤忙碌,父親卻清閑的靠在椅背上享受含饴弄孫之樂。
他開始懷恨父親,這種憎恨在心中與日俱增,他甚至視父親爲只會張嘴要飯的糟老頭。
他心想:“現在我有一個妻子和兒子要照顧,這個老家夥無法體會我的辛苦,只會整天坐在那裏。以前怎樣都不重要,現在我面對的是辛苦的工作,真希望不必再照顧他了。”當他拿起鋤頭一邊犁地一邊耕種時,胸中的怒火溢發熾烈。
當收割的季節來臨時,他下定決心不再養這個“沒用的糟老頭”,他希望所有辛勤得來的成果都是自己和妻兒的。
這時,兒子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他的一生該結束了,不想再見到他了。”
念頭這麼一轉,他便用很粗的柚木製成一個大箱子,然後將木箱放在獨輪的手推車上,將推車推到正坐在椅上乘涼的父親身邊。
他用很嚴肅且堅定的口吻說:“我要你進木箱裏,現在就進去。”
他父親一語未發的彎下腰來,鑽進箱子裏。兒子蓋上厚重的蓋子、闩起鐵煉,隨即把車子推到懸崖邊,正當要推下懸崖的那一刹那,聽見箱子內傳來父親敲打的聲音。
兒子不客氣的問父親:“你要做什麼?”
這時,箱內傳來父親溫和的聲音:“這句話應該是我問你才對。如果你認爲我是沒用的老頭,想要擺脫我,我會如你的意。如果你想把我丟進懸崖,我會自己跳下去。但我是你的話,會好好保存這箱子,因爲你的兒子有朝一日也會用到它。”
—流傳的故事
◎所有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
◎家庭是實現慈悲最基本的人倫組織。
◎在外面與朋友嬉遊的時候,不要忘記家中孤獨的老人。
◎父母恩重如山,請快行孝報答。
◎自己敬愛老人,子孫才會敬愛您。
好人與惡人
印度神話中,有一個天神叫作“克裏斯納”,他想要考驗國王的智慧。
有一天,他傳喚國王杜理耳達那到面前,這國王的殘暴和吝啬的作風傳遍全國,是一位出名的暴君,隨侍在他身邊的屬下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
天神對他說:“我要你去環遊世界,並且帶回一個天下最善良的人來見我。”國王回答:“遵命,天神。”之後便展開他漫長的旅程。
一路上,他遇見各式各樣的人,但經曆一段很長的時間後,回到自己的國度裏,對天神說:“神啊!我已盡力照您的吩咐去做了,但是尋遍天下,我就是找不到世上最善良的人,所有的人不是自私自利,就是貪婪、缺德。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有您說的這種好人。”
于是,克裏斯納傳喚另一名叫達馬雷亞的國王,他是個慈悲爲懷的仁君,勤政愛民的美德傳遍大街小巷。
天神告訴他:“達馬雷亞,我要你環遊全世界,找出一個天底下最壞的人。”
達馬雷亞同樣遵照指示,走遍世界每個角落和無數的人交談。
過了許久,他回到家鄉,告訴天神:“天神啊!我未能如您所願找出世上最壞的人。有一些人的確被誤導而行爲偏差,但他們只是一時盲目而犯錯,並非真正的壞人。盡管他們的個性上有缺點,卻都有一顆很善良的心。”
—印度故事
◎這個世界是由我們的心所組成的,所以我們的心必須透過適當的訓練,這叫“心靈改革”、“心的淨化”,由這樣來改變我們的命運。我們的心態若改變,我們的相貌就會改變 ;我們的心態若改變,我們的業報體就會改變。
國王的馴馬師
我們是否警覺到,人們都有模仿老師的傾向,因此容易變成老師的複本或投影?
老馴馬師過世後,國王雇用一位年輕的馴馬師,美中不足的是,這位馴馬師走起路來腳有點跛。他帶領著年輕又美麗的馬匹,精心訓練他們漫步、小跑、奔跑以及拉馬車,漸漸的,每一匹年輕的種馬都變得有點跛。
最後,國王召見馴馬師,當國王見到他,終于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于是,國王又雇用一位新的馴馬師。
◎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學生,爲人師表不可不慎。
◎我從多話的人學到靜默,從偏狹的人學到了寬容,從殘忍的人學到了仁愛 ;但奇怪的是,我對于這些老師並不心存感激。
◎學習正確有益的事,不要學習他人的缺點。
《慈愛手冊 ~愛與智慧的心靈小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