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與否是「分別心」的認定
梁乃崇教授
我們學佛講究慈悲,但于日常生活中,似乎也常見到「不慈悲」的事情,于是便容易讓人心起疑惑。例如看見蜜蜂掉進蜘蛛網裏面,而蜘蛛正准備展開攻擊,那我們到底要不要伸出援手救蜜蜂呢?不救蜜蜂就表示自己沒有慈悲心了嗎?
事實上,這一件事要怎麼看待都可以。你覺得應該救它,是因爲心裏將蜜蜂的生死看成一件不幸的事;此外,你也覺得那只是一個自然現象,這個時候的心態就沒有把蜜蜂的生死歸類成不幸的事,所以會有想看它們如何發展的好奇。
至于,沒有出手救蜜蜂,是不是沒有慈悲心呢?那就要看你如何定義「慈悲」了。
對于蜜蜂的困境,你沒有伸出援手,因而覺得自己不慈悲,那是因爲你的心裏對「慈悲」有一個設定、有一個定義──當蜜蜂遭逢到生死之難時,你要救它脫離,這樣才叫做慈悲。然而,自己卻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所以,會覺得自己不慈悲。
所有這些問題,都是「認定」的問題!有慈悲也好、沒有慈悲也好;生也好、死也好,都是我們的「設定」!嚴格地看,也可以說是一種「價值觀」!這些都在我們的「識心」裏面!因「識心」是分別的,所以,「識心」所見,一定是因「分別心」的作用而呈現的世界。
那麼,以「無分別心」來看,又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呢?「無分別心」即「菩提心」,它看不到生死,當然也就看不到慈或不慈,一切都是幻化的。因爲沒有慈悲的定義,所以也就沒有慈悲與否的判斷和結論。
所以,你所需要化解的,並不是那份因爲沒有救蜜蜂而産生的歉疚;而是心中更爲深層的「認定」!你的心裏,還有很多的認定,是有待修持的,那是層次的問題。
不過,在還沒有辦法做到無分別的地步時,目前最需要的,是如何處理心中那份對蜜蜂的歉疚感。這也不困難,趕快念咒回向給它,以表達你的歉意就可以了。(摘錄自20060626周一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學佛 慈悲 蜜蜂 蜘蛛 生死 認定 設定 價值觀 識心 分別心 無分別心 菩提心 念咒 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