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悲与否是「分别心」的认定

  

慈悲与否是「分别心」的认定

  

梁乃崇教授

  

我们学佛讲究慈悲,但于日常生活中,似乎也常见到「不慈悲」的事情,于是便容易让人心起疑惑。例如看见蜜蜂掉进蜘蛛网里面,而蜘蛛正准备展开攻击,那我们到底要不要伸出援手救蜜蜂呢?不救蜜蜂就表示自己没有慈悲心了吗?

  

事实上,这一件事要怎么看待都可以。你觉得应该救它,是因为心里将蜜蜂的生死看成一件不幸的事;此外,你也觉得那只是一个自然现象,这个时候的心态就没有把蜜蜂的生死归类成不幸的事,所以会有想看它们如何发展的好奇。

  

至于,没有出手救蜜蜂,是不是没有慈悲心呢?那就要看你如何定义「慈悲」了。

  

对于蜜蜂的困境,你没有伸出援手,因而觉得自己不慈悲,那是因为你的心里对「慈悲」有一个设定、有一个定义──当蜜蜂遭逢到生死之难时,你要救它脱离,这样才叫做慈悲。然而,自己却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所以,会觉得自己不慈悲。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认定」的问题!有慈悲也好、没有慈悲也好;生也好、死也好,都是我们的「设定」!严格地看,也可以说是一种「价值观」!这些都在我们的「识心」里面!因「识心」是分别的,所以,「识心」所见,一定是因「分别心」的作用而呈现的世界。

  

那么,以「无分别心」来看,又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呢?「无分别心」即「菩提心」,它看不到生死,当然也就看不到慈或不慈,一切都是幻化的。因为没有慈悲的定义,所以也就没有慈悲与否的判断和结论。

  

所以,你所需要化解的,并不是那份因为没有救蜜蜂而产生的歉疚;而是心中更为深层的「认定」!你的心里,还有很多的认定,是有待修持的,那是层次的问题。

  

不过,在还没有办法做到无分别的地步时,目前最需要的,是如何处理心中那份对蜜蜂的歉疚感。这也不困难,赶快念咒回向给它,以表达你的歉意就可以了。(摘录自20060626周一共修)(莉华、忆玫、满妹整理)

  

关键字:学佛 慈悲 蜜蜂 蜘蛛 生死 认定 设定 价值观 识心 分别心 无分别心 菩提心 念咒 回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