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怙的因,也就是我們都具備了成佛、完全離開痛苦、出離輪回的這樣一種能力、種子和潛能,所以重點是我們要實際去開發這個能力,實際去修持,這是最重要的。
■自皈依法,不傷害衆生
我們要依靠佛法而開啓這樣的力量。那麼這裏就談到「法」──佛法的「法」。事實上佛法不見得就只是佛經當中的那些文字而已,譬如說死亡、無常等情況,當然佛經中都說要「觀死無常」,但什麼才是死亡?什麼才是無常?事實上,真正的死亡、無常,不是經典中的那些文字,而是我們生活中活生生的死亡、無常的經驗。
同樣的,慈悲也一樣。很多人覺得「我是佛教徒」,就認爲佛教徒才是慈悲,如果看到一個其他宗教的人,人家明明是非常慈悲、非常好的一個人,但你會說:「啊!這個不是真正的慈悲,因爲他不是佛教徒。」就輕視人家,這樣是不行的。我們要對佛法,對所謂的「法」,有一個真正的認識,不能隨便輕視其他的宗教。
法王中文開示:
我們要修的那個「法」,不只在佛經或者佛教當中,我們需要學習、修行的法,是遍滿全世界、遍滿各宗教的啊。我們要修行、學習一切「善法」,就不要隨便輕視或者批評人家。
法王藏文開示:
講到這裏,就想到一個故事,佛陀在圓寂前,剃度了最後一位比丘須陀跋陀羅(他原是一位印度教的婆羅門,聰慧多智,修習已證得五通,120歲才皈依佛陀,佛陀爲他開示「八正道」之後馬上證得阿羅漢)。當時這位比丘,就問佛陀說:「在印度有這麼多出名的創宗大師,是不是也有成就的?或者說已經出離輪回,是佛教所說的聖人?」當時佛陀沒有直接回答,先開示了「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八種正道)之後說:「如果一個人心中具備了『八正道』的修持,那他就是一位聖者;如果一個人不具備『八正道』,那他就不是一位聖者。」從這個故事裏佛陀的開示我們可以知道:我們不能因爲那個人信別的宗教,就說他不是聖者。
法王中文開示:
不要看人,要看功德,就像這樣。
不要看那個人是屬于哪一種宗教,要看他的功德。可能有些佛菩薩,就化現出外道相,如果我們罵他,就罵到佛陀、罵到菩薩了。
■自皈依法,不傷害衆生
法王藏文開示:
第二個學處是:「皈依法之後,我們就不能夠傷害衆生。」甚至連最小最小的昆蟲,你也不可以惡心刻意傷害。的確有的時候我們會無心或不小心犯這種錯,甚至連我們一個呼吸都有可能會傷害衆生。舉例來說,現在二氧化碳造成了世界暖化的危機,呼吸的確是整個暖化的一部分;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這樣也是傷害,我們就不呼吸了,這是不行的。
由于我們已經身爲人,具備了「苦蘊」的人身,就無法避免會有苦跟傷害出現,但這裏強調的是:不可故意以惡心傷害衆生。這是第一個重點。
第二個重點呢,是指這裏談到的「不傷害衆生」,並不是被動的;而是你要主動的去做「不害衆生」的事,這裏「主動」的意思是指,你要知道傷害衆生的因,就是我們自己的「貪、瞋、癡」叁毒,所以當你還有「貪、瞋、癡」叁毒,就會傷害衆生。因此你應該更積極地盡力消除自己的叁毒煩惱。
■自皈依僧,不結交惡友
法王藏文開示:
第叁個學處是:「皈依僧伽之後,就不結交惡友。」但所謂的「惡友」是指什麼呢?就是跟他在一起,就會不斷地、慢慢地把你帶往惡道或者各種不善的情況,這就是「惡友」。
因此皈依僧之後,我們應該多親近「僧伽」,按照經典,是指聖僧,但我們現在身邊可能沒有這種得道的聖僧,聖僧的代替者是誰呢?就是「凡夫的僧伽」,也就是我們在座每一位的法友跟道友,我們可以成爲彼此的善知識,互相幫助,而這種提攜、關懷跟經驗的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法王中文開示:
我的弟子很多,我也沒辦法長時間接觸或教導,有時候就連他們給我的信,都沒時間回,何況是直接教導。所以呢,我希望我的弟子們,要互相連絡,彼此在修行佛法上互相幫助。這樣的話,雖然沒辦法長時間見到我,但是你們就代表我,所以要多做善事啊,多做修行佛法上有意義的事。
我有時候覺得,噶mb是代表十方叁世諸佛的事業者,你們也應該作一個「行十方諸佛菩薩的事業者」,不是說我一個人就可以做啊,你們也要有勇氣發心去做「諸佛菩薩的事業」,所以同一個上師的弟子之間,就需要很好的接觸,不然,作爲上師的我會悶悶不樂啊!〈大衆笑〉
2.應做的學處
法王藏文開示:
接下來,是叁個我們皈依之後要遵守或要去實行的叁個學處。
■自皈依佛,連佛陀的畫像都要恭敬
第一個是皈依佛之後,我們對于和佛法有關的圖畫、佛陀的畫像,都要非常尊重。
■自皈依法,對有法的文字都要恭敬
第二個呢,皈依法之後,對任何記載佛法的文字,都要尊重,有恭敬心
■自皈依僧,連僧服的一塊黃布都要恭敬
第叁個是皈依僧之後,甚至是對一塊僧服的黃色小碎布,我們都要具備恭敬心。但這裏不是指所有的黃布喔!
這叁個學處,重點是告訴我們要有恭敬心。透過一個故事,大家會比較容易了解,爲什麼連一塊僧袍的小黃布,我們都要有恭敬心。過去尼伯爾有一個作家,因爲一些情況被捕入獄了,像這種聰明、有學問的名人,被捕很傷心,就會做出一些瘋狂、沒有理智的行爲,他在獄中只要寫出什麼東西,馬上就燒掉。這時他一個牢裏的朋友看到了,就把他要燒的東西都留下來,作家看到了就很生氣說:「這是我寫的東西,我有權利燒,你不要多管!」那個朋友就說:「你的文章在沒變成文字之前,在你心中,是你的,你有權利保留,要做什麼都可以;但只要寫出來,變成文字之後,就是有價值的東西,就屬于我們這個民族、這個文化,你沒有權利把它燒掉!」
就像這樣一個故事,一塊普通的黃布,本來可能沒什麼價值,但被殊勝的聖者或者僧伽、善人穿過之後,就賦予了價值,我們就要恭敬它所代表的意義。
二,不共的學處
法王藏文開示:
接下來,要談的是「不共的」、「特殊的」學處。
1.憶持並思維叁寶恩德
首先,你要對叁寶的每一個功德,都能夠清晰地認識、知道,而且不斷地思維。
2.念恩與供養
第二個,是你隨時要感念叁寶的恩德,而向叁寶做供養。所謂的「念恩」,就像之前所談到的,佛陀釋迦牟尼佛開示了佛法,還有僧伽修持佛法,最好的修持佛法的因緣,都已經准備好,熱呼呼的菜都放在那兒了,只是你要不要去吃而已。你要很感念佛陀爲我們所做的這些。
因爲要「念恩」跟做供養,所以我們常會念供養文,但如果你沒有感恩、念恩的心,念再多的供養文也沒有太大意義。甚至有的人只要吃一個小東西,馬上就念供養文,什麼都念供養文,其實不一定需要這樣,叁餐都帶著感恩的心念供養文當然很好;重點是我們的這一念感恩的心,只要一天當中都有感念叁寶的心,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做供養。
3.爲人講說皈依的學處與利益
法王藏文開示:
第叁個學處是指:對于想要皈依的人,你可以爲他講說、介紹皈依的各種學處跟利益。不過你不要刻意去傳教、布教,不想皈依的人,你也故意告訴他:「你要皈依!你要皈依!」不需要這個樣子。
4.每日持誦皈依文
第四個,是每天要念誦皈依文。
法王中文開示:
經典上是說:白天念叁次,晚上念叁次。但有些人晚上一累就睡著啦。如果憶念叁寶功德而念皈依文,才有意義啊!至少早上念一次,中午念一次,下午念一次,主要要帶著一個「感恩的心」。第五(請堪布丹傑念)。
5.每日所行諸事,恒常不舍叁寶
堪布丹傑:
第五,是指一天當中,無論做任何事情,你都不舍叁寶,心都要在叁寶身上。但是我們有時會覺得:啊,這個天神比較有用,叁寶沒什麼用,就把它丟了,而去皈依這個天神。這樣不行!
法王中文開示:
有時候有些金剛乘弟子,會覺得想發財的話,觀世音菩薩可能不靈,好像請財寶天神比較有用,這樣的想法很危險哦!
法王藏文開示:
金剛乘弟子會修寂靜尊跟忿怒尊,有時候有些人會說:「啊,寂靜尊沒有用,可能忿怒尊比較有力量…」說這樣的話很奇怪,等于說觀音菩薩是寂靜尊比較沒用,而金剛手菩薩就比較厲害,會說這樣的話,是很有問題的。
6.不隨便以叁寶爲誓
接下來,不要隨便用叁寶的名義來開玩笑。譬如說藏文裏面常會用叁寶來隨便發誓,不要這樣!藏語常會隨口發一個誓說:「衮秋孫!(「叁寶」的藏文)」,意思是「叁寶作證啊!」隨便發誓,隨口拿叁寶開玩笑,不可以這樣。
■法王新年禮:吽字福袋和白度母畫像
法王藏文開示:
今天是新年,我准備了一些禮物要送大家(大衆熱烈鼓掌),其中一個是個祈福的小福袋,也可以說是一個護身、守護平安的一個祈福袋,裏面有我寫的一個梵文吽字。第二個要送給大家的是一幅度母畫像(大衆歡呼鼓掌),這是因爲在祈願法會的時候,會給予白度母的灌頂加持。因爲時間很趕,可能畫得不太好,不過這是我要送給大家的心意。總之這個白度母,代表了我的一片心意,祝福各位在這新的一年當中,都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同時也希望透過這樣一個因緣,讓全世界都能圓滿跟吉祥──這是我的祝福跟祈願。(大衆熱烈鼓掌)
【忏悔文】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回向】 (法王領衆叁拜)
願消叁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誰能帶你,出離生老病死苦?》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