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谁能带你,出离生老病死苦?▪P3

  ..续本文上一页怙的因,也就是我们都具备了成佛、完全离开痛苦、出离轮回的这样一种能力、种子和潜能,所以重点是我们要实际去开发这个能力,实际去修持,这是最重要的。

  

■自皈依法,不伤害众生

  

我们要依靠佛法而开启这样的力量。那么这里就谈到「法」──佛法的「法」。事实上佛法不见得就只是佛经当中的那些文字而已,譬如说死亡、无常等情况,当然佛经中都说要「观死无常」,但什么才是死亡?什么才是无常?事实上,真正的死亡、无常,不是经典中的那些文字,而是我们生活中活生生的死亡、无常的经验

  

同样的,慈悲也一样。很多人觉得「我是佛教徒」,就认为佛教徒才是慈悲,如果看到一个其他宗教的人,人家明明是非常慈悲、非常好的一个人,但你会说:「啊!这个不是真正的慈悲,因为他不是佛教徒。」就轻视人家,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要对佛法,对所谓的「法」,有一个真正的认识,不能随便轻视其他的宗教。

  

法王中文开示:

  

我们要修的那个「法」,不只在佛经或者佛教当中,我们需要学习、修行的法,是遍满全世界、遍满各宗教的啊。我们要修行、学习一切「善法」,就不要随便轻视或者批评人家。

  

法王藏文开示:

  

讲到这里,就想到一个故事,佛陀在圆寂前,剃度了最后一位比丘须陀跋陀罗(他原是一位印度教的婆罗门,聪慧多智,修习已证得五通,120岁才皈依佛陀,佛陀为他开示「八正道」之后马上证得阿罗汉)。当时这位比丘,就问佛陀说:「在印度有这么多出名的创宗大师,是不是也有成就的?或者说已经出离轮回,是佛教所说的圣人?」当时佛陀没有直接回答,先开示了「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种正道)之后说:「如果一个人心中具备了『八正道』的修持,那他就是一位圣者;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八正道』,那他就不是一位圣者。」从这个故事里佛陀的开示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不能因为那个人信别的宗教,就说他不是圣者。

  

法王中文开示:

  

不要看人,要看功德,就像这样。

  

不要看那个人是属于哪一种宗教,要看他的功德。可能有些佛菩萨,就化现出外道相,如果我们骂他,就骂到佛陀、骂到菩萨了。

  

■自皈依法,不伤害众生

  

法王藏文开示:

  

第二个学处是:「皈依法之后,我们就不能够伤害众生。」甚至连最小最小的昆虫,你也不可以恶心刻意伤害。的确有的时候我们会无心或不小心犯这种错,甚至连我们一个呼吸都有可能会伤害众生。举例来说,现在二氧化碳造成了世界暖化的危机,呼吸的确是整个暖化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这样也是伤害,我们就不呼吸了,这是不行的。

  

由于我们已经身为人,具备了「苦蕴」的人身,就无法避免会有苦跟伤害出现,但这里强调的是:不可故意以恶心伤害众生。这是第一个重点。

  

第二个重点呢,是指这里谈到的「不伤害众生」,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你要主动的去做「不害众生」的事,这里「主动」的意思是指,你要知道伤害众生的因,就是我们自己的「贪、瞋、痴」三毒,所以当你还有「贪、瞋、痴」三毒,就会伤害众生。因此你应该更积极地尽力消除自己的三毒烦恼。

  

■自皈依僧,不结交恶友

  

法王藏文开示:

  

第三个学处是:「皈依僧伽之后,就不结交恶友。」但所谓的「恶友」是指什么呢?就是跟他在一起,就会不断地、慢慢地把你带往恶道或者各种不善的情况,这就是「恶友」。

  

因此皈依僧之后,我们应该多亲近「僧伽」,按照经典,是指圣僧,但我们现在身边可能没有这种得道的圣僧,圣僧的代替者是谁呢?就是「凡夫的僧伽」,也就是我们在座每一位的法友跟道友,我们可以成为彼此的善知识,互相帮助,而这种提携、关怀跟经验的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法王中文开示:

  

我的弟子很多,我也没办法长时间接触或教导,有时候就连他们给我的信,都没时间回,何况是直接教导。所以呢,我希望我的弟子们,要互相连络,彼此在修行佛法上互相帮助。这样的话,虽然没办法长时间见到我,但是你们就代表我,所以要多做善事啊,多做修行佛法上有意义的事。

  

我有时候觉得,噶mb是代表十方三世诸佛的事业者,你们也应该作一个「行十方诸佛菩萨的事业者」,不是说我一个人就可以做啊,你们也要有勇气发心去做「诸佛菩萨的事业」,所以同一个上师的弟子之间,就需要很好的接触,不然,作为上师的我会闷闷不乐啊!〈大众笑〉

  

2.应做的学处

  

法王藏文开示:

  

接下来,是三个我们皈依之后要遵守或要去实行的三个学处。

  

■自皈依佛,连佛陀的画像都要恭敬

  

第一个是皈依佛之后,我们对于和佛法有关的图画、佛陀的画像,都要非常尊重。

  

■自皈依法,对有法的文字都要恭敬

  

第二个呢,皈依法之后,对任何记载佛法的文字,都要尊重,有恭敬心

  

■自皈依僧,连僧服的一块黄布都要恭敬

  

第三个是皈依僧之后,甚至是对一块僧服的黄色小碎布,我们都要具备恭敬心。但这里不是指所有的黄布喔!

  

这三个学处,重点是告诉我们要有恭敬心。透过一个故事,大家会比较容易了解,为什么连一块僧袍的小黄布,我们都要有恭敬心。过去尼伯尔有一个作家,因为一些情况被捕入狱了,像这种聪明、有学问的名人,被捕很伤心,就会做出一些疯狂、没有理智的行为,他在狱中只要写出什么东西,马上就烧掉。这时他一个牢里的朋友看到了,就把他要烧的东西都留下来,作家看到了就很生气说:「这是我写的东西,我有权利烧,你不要多管!」那个朋友就说:「你的文章在没变成文字之前,在你心中,是你的,你有权利保留,要做什么都可以;但只要写出来,变成文字之后,就是有价值的东西,就属于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文化,你没有权利把它烧掉!」

  

就像这样一个故事,一块普通的黄布,本来可能没什么价值,但被殊胜的圣者或者僧伽、善人穿过之后,就赋予了价值,我们就要恭敬它所代表的意义。

  

二,不共的学处

  

法王藏文开示:

  

接下来,要谈的是「不共的」、「特殊的」学处。

  

1.忆持并思维三宝恩德

  

首先,你要对三宝的每一个功德,都能够清晰地认识、知道,而且不断地思维。

  

2.念恩与供养

  

第二个,是你随时要感念三宝的恩德,而向三宝做供养。所谓的「念恩」,就像之前所谈到的,佛陀释迦牟尼佛开示了佛法,还有僧伽修持佛法,最好的修持佛法的因缘,都已经准备好,热呼呼的菜都放在那儿了,只是你要不要去吃而已。你要很感念佛陀为我们所做的这些。

  

因为要「念恩」跟做供养,所以我们常会念供养文,但如果你没有感恩、念恩的心,念再多的供养文也没有太大意义。甚至有的人只要吃一个小东西,马上就念供养文,什么都念供养文,其实不一定需要这样,三餐都带着感恩的心念供养文当然很好;重点是我们的这一念感恩的心,只要一天当中都有感念三宝的心,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做供养

  

3.为人讲说皈依的学处与利益

  

法王藏文开示:

  

第三个学处是指:对于想要皈依的人,你可以为他讲说、介绍皈依的各种学处跟利益。不过你不要刻意去传教、布教,不想皈依的人,你也故意告诉他:「你要皈依!你要皈依!」不需要这个样子。

  

4.每日持诵皈依文

  

第四个,是每天要念诵皈依文。

  

法王中文开示:

  

经典上是说:白天念三次,晚上念三次。但有些人晚上一累就睡着啦。如果忆念三宝功德而念皈依文,才有意义啊!至少早上念一次,中午念一次,下午念一次,主要要带着一个「感恩的心」。第五(请堪布丹杰念)。

  

5.每日所行诸事,恒常不舍三宝

  

堪布丹杰:

  

第五,是指一天当中,无论做任何事情,你都不舍三宝,心都要在三宝身上。但是我们有时会觉得:啊,这个天神比较有用,三宝没什么用,就把它丢了,而去皈依这个天神。这样不行!

  

法王中文开示:

  

有时候有些金刚乘弟子,会觉得想发财的话,观世音菩萨可能不灵,好像请财宝天神比较有用,这样的想法很危险哦!

  

法王藏文开示:

  

金刚乘弟子会修寂静尊跟忿怒尊,有时候有些人会说:「啊,寂静尊没有用,可能忿怒尊比较有力量…」说这样的话很奇怪,等于说观音菩萨是寂静尊比较没用,而金刚手菩萨就比较厉害,会说这样的话,是很有问题的。

  

6.不随便以三宝为誓

  

接下来,不要随便用三宝的名义来开玩笑。譬如说藏文里面常会用三宝来随便发誓,不要这样!藏语常会随口发一个誓说:「衮秋孙!(「三宝」的藏文)」,意思是「三宝作证啊!」随便发誓,随口拿三宝开玩笑,不可以这样。

  

■法王新年礼:吽字福袋和白度母画像

  

法王藏文开示:

  

今天是新年,我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大家(大众热烈鼓掌),其中一个是个祈福的小福袋,也可以说是一个护身、守护平安的一个祈福袋,里面有我写的一个梵文吽字。第二个要送给大家的是一幅度母画像(大众欢呼鼓掌),这是因为在祈愿法会的时候,会给予白度母的灌顶加持。因为时间很赶,可能画得不太好,不过这是我要送给大家的心意。总之这个白度母,代表了我的一片心意,祝福各位在这新的一年当中,都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同时也希望透过这样一个因缘,让全世界都能圆满跟吉祥──这是我的祝福跟祈愿。(大众热烈鼓掌)

  

【忏悔文】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回向】 (法王领众三拜)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谁能带你,出离生老病死苦?》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