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P29

  ..續本文上一頁所感而貧乏之後,自己斷絕悭吝之心,意樂上渴求舍施,行爲上恒常無遮而慷慨博施。實際上,這個莊嚴的四大部洲如果沒有布施而置之,那麼就成了有爲法無常的自性,沒有可靠的實質性可言,如同唾沫也就是唾液吐出的細屑一般。如果認識到這一點,那就從無有實質中取受實質,將四大部洲布施給他衆之後菩薩滿懷歡喜,而獲得那些大洲並非如是歡喜,其原因,正是剛剛所述的那一點。

  辛二(如何發放布施之理)分二:一、真實宣說;二、彼之功德。

  壬一(真實宣說)分叁:一、以悲心爲利他而施舍;二、以善巧方便而回向;叁、不圖異熟和事物而布施。

  癸一、以悲心爲利他而施舍:

  明智菩薩如此思,但願依此而布施,

  叁有衆生發放施。

  明智的菩薩,哪怕只是布施一口食物,也以悲心作爲前提,想到:但願依靠這樣的布施,施予屬于叁有的所有衆生,使他們擁有無罪的財富以及成就入于叁乘之果,悉皆獲得無上佛果。進而發放布施。。

  癸二、以善巧方便而回向:

  利生回向大菩提。

  發放布施的福德,也爲了利益一切衆生界,爲了我與一切有情現前大菩提成佛而普皆回向。

  癸叁、不圖異熟和事物而布施:

  施已于事無能住,彼永不求異熟果。

  如此菩薩發放布施以後,內心對于布施物和回報之事無有以貪執或執相能安住的心(即心裏沒有貪執和相執)。不僅如此,而且這種菩薩何時也不希求“布施的異熟果報將成爲我所有”,不貪執事物連同異熟,爲一切衆生的利益而施舍。

  壬二(彼之功德)分二:一、總功德;二、別功德。

  癸一、總功德:

  如是知舍施一切,施少成多無有量。

  如剛剛所述,這樣布施的菩薩具足善巧方便的作意而精通布施,不貪著而舍施財物與其異熟果報這一切,如此一來,即便是施舍少少的財物,也成了發放衆多不可估量的布施,而且它的異熟果也將變成如此多的數目,不可限量。

  癸二(別功德)分二:一、具足悲心等善巧方便之布施功德;二、無貪而施舍之功德。

  子一、具足悲心等善巧方便之布施功德:

  叁有無余諸衆生,假設彼等無量劫,

  供世間解佛羅漢,獨覺而求聲聞果。

  善巧方便智菩薩,隨喜彼等做福事,

  利生回向大菩提,回向勝過諸群生。

  如碔砆寶縱成堆,一琉璃寶能勝彼,

  衆生廣大諸布施,隨喜菩薩勝過彼。

  叁有之中所有的衆生無一余留,假設他們在無量劫期間,廣興供養世間解佛陀出有壞、聲聞阿羅漢及緣覺,而爲了求得它的果聲聞菩提。如果某某精通大乘、善巧方便的智者菩薩,在心的一個成事刹那中隨喜剛剛所講的那些衆生所做的福德事,並且爲了利益一切衆生普皆回向最極殊勝的菩提佛果,那麼僅僅依靠如此回向的一念心,就勝過一切群生的善根。比如說,碔砆寶縱然積成大堆,可是一個琉璃寶王,就能勝過那所有的碔砆寶。同樣,其余衆生的所有布施雖然極其廣大,可是以絕妙意樂作一次隨喜的菩薩已經勝過它。

  子二、無貪而施舍之功德:

  若菩薩于衆生施,不執我所不惜事,

  彼生善根增大力,猶如無雲上弦月。

  假設菩薩對一切衆生發放布施之後,對于布施的福德不執爲我所,對于所布施的事物也無有吝惜,如果以這樣全無貪執的方式慷慨博施,那麼發放這種布施的善根,就具足圓滿資糧、斷除障礙的大威力而與日俱增。布施的違品就是貪執所牽而懷有吝啬,對此根本不讓貪執有機可乘,就像萬裏無雲、具足白光的上弦月一樣。

  第五品終

  

  第六品

  戊二(宣說道之果)分二:一、分別道之果;二、道圓滿之果。

  己一、分別道之果:

  菩薩布施離餓鬼,中止貧窮諸煩惱,

  行時廣得無量財,布施成熟苦有情。

  菩薩的一切道無不包含在六波羅蜜多中,因此大乘和廣般若的教義實際上也包括在六度中。

  以上說明了這樣的六度實修法。

  接著闡述六度的果:

  菩薩依靠布施而斷絕轉生餓鬼趣的相續,而且也能中止受用貧乏和一切煩惱。自己憑借發放無緣的布施,斷除吝啬、無明等所有煩惱。依靠對他衆作法布施,也能斷除他們的一切煩惱。菩薩在行持(菩薩)行之時,生生世世能得到無量無邊、有增無盡、所需要的豐富圓滿、受用。財布施、法布施,歸納而言能成熟處于苦因及苦果中的一切有情。

  依戒能斷旁生體,離八無暇恒得閑,

  忍得廣大微妙相,宛如金色衆樂見。

  依靠戒律,能斷除旁生趣種姓、身相等各不相同形形色色的本體,不僅如此,而且還能遠離八無暇處,依靠持戒恒常獲得閑暇的殊妙所依身份。通過安忍,一直到能獲得相好莊嚴、廣大微妙的色相——佛身,宛若金色般可人、衆生樂見。

  精進白法不減失,得無邊智佛寶庫,

  禅定舍棄呵欲妙,成就明通及等持。

  依靠精進使一切白法的功德不會減退而與日俱增的威, 力,將獲得無邊智慧佛陀的功德寶庫。依靠禅定,能舍棄由過患嚴重、安樂甚微、受到呵責的欲界欲妙,並且以現前成就叁明 ——宿命通、漏盡通、他心通,天耳通、天眼通、神境通叁通 ,總共六通,以及獅子奮迅等等持。

  依慧遍知法自性,真超無余諸叁界,

  人中之尊轉寶輪,爲盡苦于衆說法。

  依靠智慧,能完全了知萬法自性空性,進而斷除實執,真正超離一切叁界,成爲具足二身、人中之尊法王佛陀,連續不斷而旋轉駕馭所有世間界的事業寶輪,爲了永久滅盡一切痛苦,也爲衆生展示殊勝的妙法光明。

  第六品終

  第七品、第八品

  己二、道圓滿之果:

  此法圓滿彼菩薩 ,受持淨土攝淨情,

  受持佛種及法種,聖僧之種一切法。

  住于大乘種姓的某位行者,從最初發菩提心起,在叁大阿僧祇劫等期間,以善巧方便的方式實行所說的無余(包含)六度大乘道的此法。其中善巧方便是指什麼呢?所有波羅蜜多不相脫離而歸爲一義,如此以相輔相成或一者具足一切進行實修,這一切也都是以成爲現空無別智慧波羅蜜多之本體的方式實地修持的。通過這樣實修,所有波羅蜜多的實修達到究竟圓滿以後,菩薩依靠一刹那的智慧就能現前無不齊全一切無漏法現空無別的法界,獲得十地相續末際的大智慧,依靠它而于無學大菩提地現前圓滿佛果。之後,憑借證得的究竟轉依力,而受持天邊無際、不墮偏方、普皆清淨的刹土——自現密嚴刹土,攝受內清淨有情十地大菩薩爲眷屬。由于獲得了與諸佛平等的智慧身而受持十方世界遍虛空際本師叁身自性佛陀的種姓——無有時空邊際的本性,也受持教法、證法的無邊法脈,還受持奉行佛陀之法十方世界中無邊無際的聖僧之種,以及依靠廣大事業受持屬于有寂利樂的一切法。法界所及的智慧身斷證究竟、恒常穩固、無有遷變,以如虛空、如摩尼寶珠般任運自成的大事業乃至輪回際行持利樂,這就是獲得究竟的果。

  丁叁、以如是宣說之必要結尾:

  療衆生疾大明醫,示慧說此菩提道,

  攝功德寶菩提道,爲衆生得說此道。

  能通過徹底根除的方式療愈衆生身心的一切疾病、堪爲之最的大明醫,就是佛陀,而作爲疾患的一切痛苦的根本就是實執,從中産生的所有煩惱,以及煩惱障和所知障所産生的有寂一切衰敗,依靠所有如來的般若波羅蜜多正法甘露能夠恢複。這樣的醫王出有壞釋迦佛親口宣說所诠般若波羅蜜多,到底有什麼殊勝性呢?佛宣說了具足大乘的甚深、廣大所有法的這一殊勝菩提之道。此經的名稱,以世間、出世間之道果功德寶無余歸集于此,故而稱爲攝功德寶的大菩提道。

  如此宣說的必要,就是爲了讓無量無邊的一切衆生獲得才解說了這樣的道,這是從往昔無數劫以來“爲了救度衆生我要現前成佛”的誓言已經圓滿的結果。以無緣大悲,將自己所領悟的甚深究竟之法爲所化衆生宣講,當時近的所化衆生,直接聽受佛親口宣說,一切遠的所化衆生也間接聽到。通過這般聞法打開思路,依靠思維理解意義,憑借觀修實地修行,逐步得以成佛。無邊無際智慧身平等性的一切佛陀,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以這種詞句和意義,將一切衆生安置于無上菩提道中。

  第七品、第八品終

  乙四(末義)分二:一、無余宣說剩余經義之句而總結;二、爲表明來源可靠而說譯師之譯跋。

  丙一、無余宣說剩余經義之句而總結:

  聖般若攝頌圓滿!

  丙二、爲表明來源可靠而說譯師之譯跋:

  印度堪布布雅嘎熱桑哈與主校譯師萬得拜則(即著名叁大譯師之一的噶瓦拜則)由梵譯藏並校勘抉擇。

  這以上《聖般若攝頌功德寶經》直接宣說的意義已經解釋完畢。

  甲二、依照間接宣說道現觀而解釋:

  對應道現觀次第的內容,當從他論(指麥彭仁波切著的《經論對照》)中了知。

  此言:

  善說經教之大海,堪爲精華之般若,

  無價珍寶之精髓,是攝功德寶神珠。

  妙相滿月之色身,深寂意界中安住,

  吉祥喉中引生出,如此法理世稀有。

  當憶真實語佛陀,臨近入滅留遺囑:

  所有法理甯失毀,般若只言莫損失。

  十地菩薩恒河沙,不表其智之一分,

  善逝親口所說經,講聞著論興趣增。

  且觀此法善男子,廣大甚深之寶藏,

  圓滿二資佛智因,即此妙法當愛重。

  實修現觀之次第,意義明了而直敘,

  注疏無垢之妙論,憑依教理竅訣著。

  願以此善生生世,悟深空性緣起義,

  于如來喜之妙道,永時不複退轉也。

  願我自此至成佛,世世得以增智慧,

  依離自私之悲心,善巧方便行衆利。

  願以思報佛恩心,受持如來諸法藏,

  佛子普賢文殊同,弘揚佛業至有際。

  願見聞思此論等,于我結善惡緣者,

  速除見解之稠林,安住不複退轉地。

  願依法爾善說此,真谛諸佛及佛子,

  令受持此慧辯才,得以發揮勝諸方。

  願此經函安放處,害佛教鬼野人等,

  惡人非人衆眷屬,永息作害之心行。

  願諸僞法之謬論,依此加持無遺摧,

  正法璀璨光明力,利樂有情與日增。

  願今時濁盛暗際,散發利他之涼光,

  多種莊嚴得彰顯,勝心上弦月升起。

  願持教尊久住世,佛法施主財富增,

  佛教精華衆信奉,佛教珍寶…

《般若攝頌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閑談問答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