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貓盜賊,無聲行隱蔽,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
應當極其保密語,切莫泄露任何人,
密友複傳其密友,最終傳遍全世界。
應當極爲保密的話語,切記不能對任何一個人泄露,因爲若傳給自己的密友,他又會傳給他另外的密友,輾轉互傳,最終必將秘密傳遍整個世界。
若是有智慧懂得世規的人都會深刻地了知,秘密對任何親人,甚至是上師也是不能講的,否則,也就無秘密可言了。這在人們的習慣中也是首肯的,在密續中也有明確的開許。因爲每個人都有密友,一個秘密,在密友之間互相密傳,最終就成爲公開的秘密。這樣,對世間人來說,容易傷和氣,修行人之間就犯了密乘戒。
像世間大多數的朋友最多只是和好幾年,因爲世人心不穩定,又唯利是圖,而受人小惠盛情款待時,願意把心裏話傾吐殆盡,特別是酒醉飯飽之後,最易吐真言,把秘密全都泄露,還說:“咱們朋友一場,依你我多年的交情,今天我什麼都沒保留,全跟你說了,你千萬不要跟別人說。”可過了兩叁天之後,對方在別人面前,同樣的戲又重演。這樣,你我他之間,什麼秘密全都知道了,大家都鬧得不歡而散,事情沒有辦成。最好是像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夫妻,也允許有各自的秘密,密不相告,彼此也不責怪,很能諒解。
像修行人中,有些很不穩重的人,是“狗貓放不住剩豆腐”,心裏一點話也存不住,什麼話總要跟他人一吐爲快,受別人委托的秘密,一會兒便到自己的密友那裏一一彙報,之後加上保密鍵——這是秘密,只告你一個人,不要透露給任何人。一頓飯之後,密友又奔走相告,一夜之間,秘密胫走,滿城知曉。待查根問底時,頃刻間各個反目成仇,金剛道友之間的叁昧耶戒毀于一旦。
有智慧的金剛道友是極能保密的,無論是上師囑咐,還是道友拜托,你用山珍海味款待他,或者威脅他,不管怎樣,他也不會吐出半個字,這樣的人是真正密友。
無論關系再密切,無有必要莫泄密,
因向女人說密語,多數身敗名裂矣。
關系無論多麼密切,沒有特別的必要,切莫向彼泄露自己的秘密,因爲向自己關系密切的女人說了密語的緣故,大多數都是因此而身敗名裂。
世間人常說:“這兩個人好得無話不說……”但世人除了十分殊勝的因緣,沒有永恒不變的密切。尤其是水性楊花的女人,今天高興了,身口意全都唯命是從,願意保密;明天不高興,翻臉不認人,危及性命的事情也會抖摟出來。從前某地一個官員與一個女人私通勾結,貪汙受賄,先是一唱一和,打得火熱。沒過幾年,兩個人緣分盡了,關系破裂,那個女人一氣之下,跑到公安局一五一十地將事情原原本本報告了公安局,這個官員不得不束手就擒。曆代的國王們,國破身亡,大多數就是因爲女人,在爲女色所困時,那些刁女要挾他說機密要事才得以滿足,之後她又以此爲資本,玩弄權術,結果禍及臣民,殃及自身。
尤其是某些大德,對未來極爲重要的秘密,千萬不要跟那些禍水女人透露,除非是具相大智慧女,能守口如瓶,否則會破壞緣起,整個衆生的利益事業不能成辦。如前幾年,一位大德對一個女人說了句未來弘法因緣的事情,這個女人經不住別人的誘惑,全都傾吐出來,結果鬧得全球風雨,大德的威望一時一落千丈,大事因緣也因此不了了之。在我們還沒有了知有無必要性之時,無論如何,“于誰亦莫說密語”。
無需保密之諸語,到處宣揚亦非理,
時機成熟商討時,斷除傲慢說要義。
對根本不需要保密的所有話語,去到處宣揚也是不應理的。時機成熟,大家共同商量討論時,應該斷除一切傲慢,簡略地陳說自己的要義。
一般不用保密的話,也不用特別保密,但也不應該大肆宣揚,因往往從此會帶來出人意料的麻煩。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添枝加葉傳來傳去,就容易生出是非來。即使想褒揚一個人,也應該得當,不應捕風捉影,以致間接地貶低另外一個人來擡高其身價,這是極不應理的。如某位大德顯現病重,有很多高僧都前來探望,其中有一位高僧的弟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便大力廣泛宣稱“我們的上師加持如何如何,某位大德若不是我們上師的加持,早就怎麼怎麼了……”,這類無關緊要的事情,若過于脫質張揚是極不公平的。
在大家共同商討時,或在群言堂裏,這個時候,不能閉目思維,一言不發,顯得十分傲慢,而背後,卻像打開語言伏藏的大門,關不住閘一樣,滔滔不絕,此時應歸納要點毫不保留地說出來。智者在修行的時候,一心誦經修行,商量事情時,全部放下,集中精力商討,從來不會叁心二意,都是該幹什麼就專心幹什麼。
贊歎可令世人喜,來世自己亦安樂,
故于他人之功德,不應懷恨當贊美。
如果很樂于贊歎他人,使世人因此而生起歡喜心,這對自己來說,來世也會獲得無邊的安樂。所以,對于他人的功德,不應心懷嫉恨而應隨喜贊美。
世人沒有不樂于接受贊歎的,如果我們摯心對真實具足功德者作贊歎,他人聞之生起歡喜心,自己也會因此而增上功德,來世獲得安樂,如雲:“贊歎佛菩薩,來世得勝利。”尤其是叁世諸佛總集的大德們,以優美純淨的語言出自于內心的贊歎,世人因此會對上師叁寶生起信心和歡喜心,自己依此也積累了極大的福德。像某位大德,凡是一提起自己的恩師都是合掌含淚,以種種言語真誠贊歎其功德,以此恭敬心他本人也得到意傳加持,有很高的成就,享受世人共不共的安樂。如今也現見,凡是對金剛上師具相大德至誠贊歎的人,人們都會很喜歡親近他,他的修證也與日俱增,如《極樂願文》等經論中所說的那樣,自己來世也會獲得與彼同等之功德。爲了究竟自利,也不應嫉恨他人所作的功德,應對他人行善感到欣喜,爲自己不能成辦善法而感到後悔慚愧,于他人所行之善即使自己僅能盡微薄之力,也鼎力相助,實在無能爲力,就贊歎隨喜。因爲佛曾說過:“他人親自做,自己觀想做,亦可同得到,等于彼功德。”由于業報不虛,我們今世贊歎他人,已爲自己儲備了來世的安樂。嫉恨他人,他人並不因此減少功德,自己反而多世墮成蛇等惡趣旁生;贊美他人,一份功德可變成兩份乃至更多。
如若贊揚其他人,自己亦爲他人贊,
越是譏毀其他人,自己越受他人譏。
如果能夠贊歎稱揚他人,自己也能受到他人的贊歎,越是譏諷诋毀他人,自己越是遭受他人的譏毀。
這個甚深竅訣如果大家能銘刻于心,則終生受益無盡。如有些道場爲具相法師住持,基本上,所有的弟衆行爲如法,心也比較清淨,師徒之間、道友之間相處極爲和睦,猶如水乳融爲一體,無論是對年愈八十的老僧,還是對年輕的後起之秀,凡具德相者,都是贊歎不已。這樣,整個僧團的美名也名聞遐迩,世人也因此對叁寶贊歎而增上福德。就像我們的上師,從來沒有聽見他在任何地方說別人的過失,若別人在他耳旁說某人不好,他總會說:“不要這麼說,他可能是佛菩薩的化現。”若聽到別人在贊揚某人,他則是最忠實的聽衆,並歡喜無比,因此無論去哪個道場,人們都會對他交口稱贊。
反之,有些人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贊揚,卻去譏毀別人,這樣適得其反,非但沒能擡高自己,反而遭到衆人的非議。從前,一位相當有名氣的活佛,千方百計攻擊另一位大德,除了自己誹謗诋毀以外,還唆使他周圍的人到政府那裏捏造事實彙報,結果不到五年,他自己聲名掃地,世人漸漸遠離他,感受現世果報,遠近的人們都譏毀他。我們對任何人都不能輕視譏毀,彼等各有不共之功德,並皆有佛性故。
嫉妒心強福淺者,恒時只會謗他人,
依此于他無損害,卻將毀壞自聲譽。
福報淺薄嫉妒心極強的人,恒時只會誹謗別人,依此卑劣的行爲對他人無有絲毫損害,反而毀壞了他自己的聲譽。
具诤的末法時代,衆生福報極爲淺薄,性情惡劣,行爲顯現的全是非法行,如雲“福盡之人惡念生”,因被強烈嫉妒煩惱所障蔽,根本看不到他人的功德。如果反觀自己,每個人肯定都有粗細不同的嫉妒心,華智仁波切說過:“嫉妒心最易生起最難發現。”所以,很多人根本不承認自己有嫉妒心,其檢驗的唯一標准是看自己有沒有生起“別人不如法”的心念,若有,則如六祖所說:看別人的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以,我們不要看別人的過失,說他人的是非。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共的煩惱和功德,包括自己也是同樣,每當說他人過失時,先反觀一下自己是否十全十美,再與對方比較,肯定會發現對方有很多值得我們贊歎的地方,若實在贊不出口,可以一言不發,沒必要說其過失。否則,自己容易形成不良的串習,會常常只看到衆人的過失。猶如患膽病之人,見到白色的海螺也成黃色,就像外道的俄仲,他看佛陀也具有十八醜相極不莊嚴。同樣,修行差的人,福報淺嫉妒強,只能見人之過而誹謗,但是他人並不因此而受到損減,反而增上聲望美譽。從前,一位非常重視名聲的活佛,他不能容忍任何人的名聲超過他。當他得知一位大德受不計其數的世人與僧人恭敬時,他便將這位大德及其左膀右臂的名字全埋在地下,念一些損害他們的經文儀軌。結果,非但沒有損壞他們的一根毫毛,這位大德的事業反而越來越廣大,至今已將佛法弘遍全球。而他自己的名聲從此一落千丈,追悔莫及。所以,尤其是修行人要逐漸斷盡嫉妒心,才能增上福德。
具有智慧福德者,他人微小之功德,
亦出嘉言作贊歎,依此自己獲美名。
具有甚深智慧與廣大福德的人,他人非常微小的功德也能看見,並以美妙動聽之言辭誠作贊歎,依此自己也同樣得到他人的稱贊而名揚四海。
具足福慧者有一種自我推銷的技巧,那便是對他人微小的功德善用種種方式方法美言贊歎,大地上也回響著對他的贊揚聲。每個人都有其一技之長或不共的功德,皆有值得稱贊之處,但是因爲嫉妒的緣故,很多人不願意贊歎別人。只有那些福報大智慧高的人,內心很清淨,對他人的微小善舉,如順手攙扶擦…
《君規教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