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

  

般若攝頌釋

  

索達吉堪布 譯

  

前 言

  般若波羅蜜多,是一切佛法寶藏中最無上、最甚深的精髓,它是佛陀真正的法身舍利,叁世如來無不依之而成就正等菩提。如經雲:“過去未來十方佛,道皆般若非余者。”

  不管你學顯宗還是學密宗、藏傳還是漢傳,只要是大乘佛教,必會對般若的殊勝性略知一二。佛陀曾教誡阿難道:“即使你把我所講的法都忘失了,般若的只言片語也絕不能忘,當以對如來知恩報恩之心,受持此般若、切莫失毀。這一點理應銘記于心!”鑒于此,宣講般若的經典不可勝數。就拿藏文的來說,《廣般若》有十萬頌,《中般若》有二萬五千頌,《略般若》有八千頌,其他般若諸經還有許許多多;而漢文的《大般若經》,共有六百卷,字數合計達五百余萬之多。如此巨篇,不要說去翻閱、去誦讀,僅僅聽到它的名字,恐怕很多人也會聞而生畏、望而卻步。因此,佛陀宣講了這部《般若攝頌》,它囊括了般若所有要點,可以說是一切般若的精華所在。

  佛經共分有七類,有佛陀親口善說的,有佛陀身、語、意、功德、事業加持所宣的,也有佛陀開許的經典。在浩如煙海的叁藏教典中,《般若攝頌》正是佛陀親口所宣。此經的教義十分殊勝,縱然是相好圓滿、金光燦燦的釋迦佛親臨你面前傳授竅訣,也不會有比這更高的法要了;就算是你獲證五眼六通,親至十方如來座下聆聽教法,也不會有較此更深的法門了。故而在藏地,曆來公認的叁寶所依,除了佛像、佛塔之外,就是《般若攝頌》經典。許多行者把它作爲每天定誦的功課,畢生當中堅持不懈。我等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亦是如此,他老人家終生日日必念《般若攝頌》,而且完全能夠通篇背誦。

  當然,你若也能做到一生中日誦一遍,那是最好不過的。即便不能這樣,一月或一年誦幾遍,或者偶爾隨口念上幾偈,如此功德也不可思議,久而久之,定會對般若生起不共的信心,得到始所未料的收益,利根者甚至會依此而豁然開悟。

  佛陀曾以金剛語斷言,猶如孕婦懷胎足月臨産時,陣痛是即將分娩的征兆,同樣,有緣者得以聽聞此《般若攝頌》,此乃迅速證得大菩提的象征。接觸此經不僅僅對自身有利,即便身邊的旁生聽到,也能依此加持獲得人身。從前,有位比丘諷誦《般若攝頌》時,屋檐下一只燕子聽到念經的聲音,憑借此般若法音之威力,它死後投生爲人,剛一出生就會朗朗誦《般若攝頌》。所以,大家一定要盡量與本經結上法緣。

  結緣的方式有多種,供養、聽聞、繕寫、讀誦、受持等,均會引生不可估量的利益。退一步說,就算你既不能讀誦,也不能聽聞、思維,更不能實地修持,只是將法本拿到手裏,帶在身邊,不久的將來也能速證佛果。本經亦雲:“春季好時樹葉落,枝不久生葉花果,誰手中得此般若,不久獲證佛菩提。”

  我本人通過這次因緣,也發願有生之年將此法本在家時供奉于佛堂,出門過夜時隨身攜帶。希望與我同行的善緣者也盡力而爲。

  或許有人産生懷疑:“只是帶上法本,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嗎?”這是毋庸置疑的。如同身上佩戴寶珠,不知不覺間會遣除病痛等災害一樣,我們只要經常不離這個法本,自然就會攝集善法,免遭任何違緣。經中也說:“怙主行持此般若,何人恭敬而受持,毒刃火水不害彼,魔王魔眷亦無機。”甚至《般若攝頌》所在之處,該地衆生均會得到無窮的利益;如果人在臨命終時,沒有道友守在近前,只要身邊有此法寶,就絕不會墮落。故希望大家對此法本務必要重視。

  最後祈願諸位佛友早證般若、速登彼岸!

  一切吉祥!

  2008年11月19日

  索達吉書于喇榮

  

  般 若 贊

  龍樹菩薩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梵語:劄匝巴繞莫達多章

  藏語:西繞戒帕如德辛莫多巴

  漢語:般若贊

  頂禮出有壞般若佛母!

  您身皆無過,無過者得見,

  無量無分別,般若我禮敬。

  無染如虛空,無戲無文字,

  誰見無邊您,彼即見如來。

  富德聖母您,佛陀衆生師,

  有別不可知,如月及月光。

  佛法之先行,堅信慈母您,

  順利成悲主,無等大至尊。

  一次正思維,如理慧觀您,

  彼亦定得見,有義之悉地。

  現喜他利尊,一切諸勇士,

  生育養育者,您是仁慈母。

  因佛世間主,悲尊悉汝子,

  是故善妙您,衆生之祖母。

  無垢波羅蜜,一切悉圓滿,

  諸時隨從您,如衆星捧月。

  依于所化衆,所有諸如來,

  衆理種種名,唯一稱贊您。

  猶如諸露珠,值遇太陽光,

  反方之辯難,逢汝則滅亡。

  您令衆凡愚,聞而生畏懼,

  智者得慰藉,現見是寂靜。

  誰依怙主您,于汝尚無執,

  何況于他者,焉能起貪嗔?

  您不從何來,亦非有所去,

  故于一切處,智者皆不緣。

  如是了知您,思維而修行,

  由修得解脫,此是大稀奇!

  見您則束縛,不見亦束縛,

  見您則解脫,不見亦解脫。

  奇哉稀有母,具名賢良母,

  難悟如幻術,亦現亦不現。

  佛陀辟支佛,聲聞定依母,

  唯您解脫道,如是余定無。

  爲利衆有情,而于名言中,

  慈悲世怙主,亦說不說汝。

  于此誰贊汝,無相無染汙,

  超越語境母,您終無所依。

  如是于世俗,我等語如是,

  您雖無所贊,稱贊極涅槃。

  由此贊般若,我積諸福善,

  願世無有余,同趨智慧度。

  般若贊,阿阇黎聖龍樹造圓滿。

  克什米爾班智達特列布巴和羅匝瓦智慧由梵譯藏。

  

  般若攝頌釋科判

  全論分二:

  甲一、依照直敘空性之理而解釋分四:

   乙一、經名句義:

   乙二、譯禮:

   乙叁、論義分二:

   丙一、承接緣起句:

   丙二、真正論義分叁:

   丁一、勸勉聽法分二:

   戊一、真實勸聽:

   戊二、附注說明說法者佛陀之事業:

   丁二、所說法之自性分二:

   戊一、所修之道分二:

   己一、解說主要道般若分叁:

   庚一、略說分二:

   辛一、詳解所依法果分叁:

   壬一、行者身份分叁:

   癸一、證悟之差別分叁:

   子一、基無得之理分二:

   醜一、略說:

   醜二、廣說分二:

   寅一、所知對境不可得分二:

   卯一、意義:

   卯二、比喻:

   寅二、有境智慧不可得分叁:

   卯一、從建立側面說明:

   卯二、從遮破側面說明:

   卯叁、攝義:

   子二、道無行之理:

   子叁、果不住二邊之理分二:

   醜一、意義:

   醜二、比喻:

   癸二、善知識之差別分二:

   子一、所立:

   子二、所破:

   癸叁、菩薩之詞義分二:

   子一、菩薩之詞義:

   子二、大菩薩之詞義分二:

   醜一、堪爲衆生之最:

   醜二、披大盔甲分二:

   寅一、真實宣說:

   寅二、宣說披甲之理分二:

   卯一、比喻:

   卯二、意義:

   壬二、所修之法分二:

   癸一、略說大乘之本體分二:

   子一、名言中以本體作用而解說詞義:

   子二、宣說勝義中彼等不可得:

   癸二、廣說彼之自性分二:

   子一、宣說行者與道無自性分二:

   醜一、宣說修道者補特伽羅不可得:

   醜二、宣說道般若不可得分二:

   寅一、所行:

   寅二、所止:

   子二、彼之攝義:

   壬叁、宣說彼果:

   辛二、此品攝義:

   庚二、中說分四:

   辛一、宣說修學之理分二:

   壬一、宣說不住分二:

   癸一、宣說不住之住分二:

   子一、意義分二:

   醜一、不住差別基色等:

   醜二、不住差別法無常等:

   子二、比喻:

   癸二、彼之功德:

   壬二、宣說修學彼之理分叁:

   癸一、修學般若之理:

   癸二、所學修之處:

   癸叁、修學者修學方式分二:

   子一、以不修學劣果方式而修學:

   子二、以不修學諸法之方式而修學:

   辛二、認清修學之有境般若分四:

   壬一、宣說離一體異體:

   壬二、宣說無邊:

   壬叁、宣說不可思議:

   壬四、宣說原本清淨分二:

   癸一、有情爲例之諸法原本真實清淨:

   癸二、證悟如是之功德:

   辛叁、當攝集依彼之福德分二:

   壬一、自受持等功德分二:

   癸一、不受損害:

   癸二、攝集福德分二:

   子一、供養之功德:

   子二、修學之功德分叁:

   醜一、修學般若而生有寂安樂之理分二:

   寅一、宣說意義分二:

   卯一、産生寂滅安樂分二:

   辰一、産生一般寂滅安樂之理:

   辰二、産生寂滅果位叁世佛之理分二:

   巳一、成爲過去現在佛母之理:

   巳二、成爲未來佛母之理:

   卯二、生有寂安樂之理:

   寅二、诠說其比喻分二:

   卯一、以地比喻說明産生一切…

《般若攝頌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閑談問答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