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P8

  ..續本文上一頁center">何能退此菩薩意?威逼諸方燒隕石。

  

智者具有勇猛心,晝夜觀勝般若義,

  

如鳥飛空身心淨,魔衆豈能有機乘?

  

何時菩薩起鬥爭,相互不和具嗔心,

  

時魔最悅心舒暢,思彼二者遠佛智。

  

彼二將遠如羅刹,二者失毀自誓言,

  

嗔恨離忍豈證覺?彼時諸魔皆歡喜。

  

未得授記之菩薩,嗔得授記起爭論,

  

盡嗔具過心刹那,需彼數劫重披甲。

  

佛依忍度證菩提,思嗔非妙起正念,

  

發露忏悔亦戒後,不喜彼學此佛法。

  

何者學時不許學,不緣學者所學法,

  

是學非學不分別,彼學即學此佛法。

  

菩薩了知如此學,永不失學不破戒,

  

爲得佛法修學此,善學勝學無緣執。

  

智者學修發光慧,不善一念亦不生,

  

如日行空光輝映,前方虛空暗不存。

  

修學般若波羅蜜,諸波羅蜜皆歸此,

  

壞聚見攝六十二,如是攝集此等度。

  

譬如命根若滅盡,所有余根皆滅盡,

  

如是行慧大智者,諸波羅蜜皆集此。

  

善巧菩薩能修學,聲聞獨覺諸功德,

  

不住于彼不希求,思此我所學故學。

  

于不退入大菩提,發心誠意作隨喜,

  

叁千須彌秤可量,隨喜彼善非如是。

  

求善欲利諸衆生,一切福蘊皆隨喜,

  

故獲如來功德已,爲盡苦于世法施。

  

菩薩無念而徹知,法空無相無戲論,

  

不以二慧尋菩提,瑜伽者勤勝般若。

  

虛空界與彼違一,非有何亦不得彼,

  

善行智慧之菩薩,亦如虛空寂滅行。

  

人中幻人無此想:取悅此人彼亦行,

  

見顯種種之神變,彼無身心亦無名。

  

如是行慧永不思,證悟菩提度有情,

  

種種生具衆多事,如幻示現無念行。

  

如佛化現行佛業,于行驕傲毫不生,

  

如是行慧巧菩薩,亦如幻化顯諸事。

  

巧木匠造男女像,彼亦能做一切事,

  

如是行慧巧菩薩,無分別智行諸事。

  

如是行持諸智者,衆天合掌亦頂禮,

  

十方世界諸佛陀,亦作贊歎衆功德。

  

等恒河刹諸有情,假設普皆成惡魔,

  

一毛亦化相同數,彼等無法障智者。

  

四因菩薩具智力,四魔難勝不能動,

  

安住空性不舍衆,如說而行佛加持。

  

講此佛母般若時,若有菩薩起信解,

  

誠心精進而修行,知靜者入一切智。

  

法界真如不可住,如空中雲無住住,

  

咒師無住行于空,欲住依咒加持花。

  

此行明智之菩薩,不緣能證佛諸法,

  

不緣視爲講求法,是求寂喜德者住。

  

羅漢解脫如來外,此住堪爲諸聲聞,

  

緣覺息具寂樂定,衆住之最是無上。

  

飛禽住空不墜地,魚住水中無閉死,

  

如是菩薩依定力,到岸住空不涅槃。

  

欲成衆生功德最,證最稀有佛勝智,

  

發放上勝妙法施,當依利者此勝處。

  

此學處乃導師說,諸學之最是無上,

  

智者欲學到彼岸,當學佛學此般若。

  

此勝法藏妙法藏,佛種衆生安樂藏,

  

過去未來十方佛,此生法界不窮盡。

  

所有樹果花林園,皆從地生並呈現,

  

大地無盡亦無增,不失無念無厭倦。

  

佛子聲聞獨覺天,一切衆生安樂法,

  

悉由殊勝般若生,智慧無盡亦無增。

  

所有下中上有情,佛說皆由無明生,

  

衆緣聚合極生苦,無明無盡亦無增。

  

智慧理門方便本,皆由殊勝般若生,

  

衆緣聚合極生智,般若無盡亦無增。

  

菩薩知曉此緣起,無生無滅此般若,

  

如日無雲放光芒,除無明暗獲自然。

  

具大力者依四禅,能住非依亦無住,

  

然依此四禅定支,成得大菩提所依。

  

獲勝智慧住禅定,受四無色妙等持,

  

此定利勝妙菩提,菩薩非爲漏盡學。

  

此是積德之奇迹,住定等持而無相,

  

安住彼中若身亡,隨意受生欲界中。

  

如贍洲人昔未至,天境天城後前往,

  

見彼擁有一切境,複還此處不貪執。

  

菩薩持有勝功德,精勤瑜伽住禅定,

  

後住欲界無貪著,不住凡法如水蓮。

  

至尊唯爲成熟衆,修行刹土圓滿度,

  

失菩提德波羅蜜,不求轉生無色界。

  

如人獲得珍寶藏,于其未起愛樂心,

  

彼于他時取彼等,取而還家不貪執。

  

善巧菩薩喜樂施,獲四禅定寂等持,

  

具禅樂棄所得定,悲憫衆生入欲界。

  

若菩薩住禅等持,欲求羅漢獨覺乘,

  

非定掉散失佛德,猶如舟子壞船只。

  

此外雖勤享色聲,香與味觸五欲妙,

  

離小乘喜菩提心,當知勇士恒入定。

  

爲余有情心清淨,勤行精進波羅蜜,

  

如取水仆受主製,勇士隨從衆生行。

  

責罵抑或常毆打,女仆于主不頂撞,

  

思量彼將殺害我,懷極恐懼受其壓。

  

爲菩提入大菩提,當如衆生之奴仆,

  

依此成佛圓功德,草木失火焚燒彼。

  

舍棄自樂無求心,晝夜精進衆生利,

  

當如生母侍獨子,誠心無厭而行持。

  

菩薩欲長住輪回,勤利衆生修刹土,

  

纖塵不生厭倦心,彼具精進無懈怠。

  

不巧菩薩俱胝劫,久想苦想修菩提,

  

修行正法成長苦,失精進度懶惰者。

  

初發殊勝菩提心,至獲無上菩提間,

  

作意僅一晝夜時,當知明智行精進。

  

若有說毀須彌山,隨繼將得大菩提,

  

生厭倦心思其量,爾時菩薩成懈怠。

  

僅此限度有何難?發刹那粉山王心,

  

智者菩薩行精進,不久獲佛…

《般若攝頌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閑談問答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